1. 首頁
  2. 語文

二年級語文《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實錄

二年級語文《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實錄

師: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一小節,看看課文中向我們介紹的是一隻怎樣的蟈蟈?

生:這是一隻會唱歌的蟈蟈。

師:是啊,它唱得真好。

生:這是一隻綠色的蟈蟈。

生:這是一隻美麗的蟈蟈,這是一隻可愛的蟈蟈。

師:瞧,王老師把這隻蟈蟈帶來了,你聽(蟈蟈的叫聲),這麼美麗的蟈蟈,小男孩喜歡它嗎?你從哪裡看出來?

生:我從樂呵呵喜滋滋可以看出來。

師:就請你樂呵呵地讀這句話。

師:小朋友,如果你有一隻這樣可愛的蟈蟈,你捨得送給別人嗎?

(生自由回答)

我們課文中這個小男孩,就把這樣一隻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你覺得這個小男孩怎麼樣?

生:他很善良,很有愛心。

師:多好的小男孩,我們把第一小節再認真讀讀,讀出小男孩那樣樂呵呵、喜滋滋的感情來。

(指導朗讀)

生:小男孩喜滋滋地給婆婆送蟈蟈時,會對婆婆說些什麼呢?

(交流略,指導朗讀略)

評議:《語文課程標準》中,小學第一學段的語文閱讀要求中明確指出這樣幾點:

1、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

2、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誦讀詩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活潑明快的兒童詩,語言簡練優美,讀來朗朗上口,對於剛從一年級升入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內容並不難理解,但要讀好這首詩,讀出感情,並讀出詩歌的韻味,卻也並不容易。以第一小節的教學為例,說說我的看法。第一小節共兩句話,樂呵呵地捉回了一隻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王老師從這是一隻怎樣的`蟈蟈這一個問題入手,引領學生讀這小節,再透過多媒體出示蟈蟈的圖片和聲音,讓蟈蟈在學生留下綠色、愛唱歌、美麗、可愛的美好印象,讓孩子對這篇文章,對第一小節產生閱讀的期待和興趣,接著抓住樂呵呵、喜滋滋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小男孩的高興心情,並由此引導學生讀書,讀出樂呵呵的感情,在這裡,她還注意到指導學生讀詩時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才能讀出詩的韻味。透過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等不同的方式指導學生讀好書。在這堂課上,讀書是讀得很充分的,包括後面幾個小節的處理也是這樣,保證了讀書的時間。另外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男孩?和小男孩會對盲婆婆說些什麼這兩個問題的討論也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如果我來上這篇課文,講第一小節,我有這樣幾個不同的想法:

1、我將以小男孩是怎樣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導學生深入讀第一小節的話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書,體會樂呵呵、喜滋滋的意思,把環節整合,可以顯得清晰一些。

2、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放在這裡問,學生雖然可以說一些,但感受不會很深,應該放到第二小節學完之後再讓學生交流,可能更適合。

3、樂呵呵、喜滋滋是典型的ABB型詞語,可以提醒學生注意積累運用,並進行遷移練習,紮實基礎知識的訓練和基本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