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設想論文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設想論文

隨著國家對現代物流業的大力發展,特別是國務院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來,我國物流業保持較快增長,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和政策環境明顯改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物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業吸納就業人數快速增加,從業人員從2005年的1780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2890萬人,年均增長6.2%,物流業的發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

在這樣物流行業發展大環境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要如何進行專業建設,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物流人才呢?作為專業帶頭人一直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

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總體思路應該是:從裡到外,先改“心”,再改“肉”,最後改“皮”。

“心”——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注重專業建設團隊成員的思想要更新,行動要創新。需要學校支援我們“走出去”,多聽、多看、多問、多學、多分析,多思考;瞭解行業企業發展現狀,更新觀念,深化“互惠互贏校企聯動”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確定正確的專業建設發展方向。將這個“心”作“實”。

“肉”——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及教學資源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要隨著行業企業發展需求不斷更新改革;課程的設定教學安排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網際網路+”的職業教育技術大環境,革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向社會輸送高品質的物流人才。將這個“肉”作“厚”。

“皮”——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制度、實踐條件、社會服務和輻射能力。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制度建設是專業建設順利實施的保障,要不斷完善建設;實踐條件建設則是需要在較大的地方整合擴大現有實踐條件,使其形成規模;社會服務和輻射能力要不斷提高,擴大影響力。將這個“皮”作的既堅硬又美觀。

具體實施應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完善“互惠共贏的校企聯動”合作機制

在哈爾濱職業教育集團理事會框架下,依託現代物流產業部,吸收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煒倫申通快遞有限責任公司、中央紅集團超市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成立物流管理專業理事會,全面負責校企合作相關事宜。制定了《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章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實施細則》、《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校企合作開展企業職工培訓管理辦法》等制度。透過校企合作,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進行有效溝通,對“互惠共贏校企聯動”的合作機制的建立及時進行總結和完善,提高校企合作質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執行機制。將該校企合作機制形成課題,進行立項研究,在物流管理專業群內將該模式進行有效的推廣,共同推進學院全面發展。企業要發展,需要學校為其輸送合格的人才,學校的發展也要透過與企業的合作實現與市場的有效接軌,透過校企合作實現雙贏。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在“十三五”期間,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培養規模將逐年擴大,針對當地及全國各類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分析物流畢業生就業崗位、年齡、人數等資料,再對物流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進行詳細分析,結合各崗位需求特點確定專業方向,將隨著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向快遞及配送中心運營管理方向有所側重,突出國際物流及貨代、冷鏈物流、電商物流等特色物流知識的傳授。進行專業定位即為“本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基本的現代物流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物流採購及供應、倉儲管理、配送組織管理、運輸及排程、資訊採集及處理等職業能力,面向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中的物流企業、生產製造業、商業企業的物流作業和物流管理崗位,從事倉儲、運輸、配送、採購、市場開發、報關報檢、資訊處理等物流工作崗位服務及管理需要的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繼續創新實施“工學交替雙迴圈”人才培養模式,增加內涵建設,縱深發展,打造高層次、國際化、應用型的“工學交替雙迴圈”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三、課程體系與課程建設

首先,把握高層次、國際化、應用型物流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物流教育將側重於對學生進行包括自學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體體現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實用性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未來的物流業競爭是全球性競爭,物流市場也必然是世界一體化。重新構建突出高層次、國際化、應用型特點的物流管理專業“模組式”課程體系。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對國際化物流人才在素質、知識、能力的'基本要求,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模組化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體系模組、專業基礎課程體系模組、專業方向課程體系模組。在三大課程體系模組中分別結合地方性物流行業特點的設定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

其次,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把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利用通訊影片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加速物流知識的傳播和更新,使物流教育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提供給學生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一)“情境教學法”。以企業經營模擬實驗室為平臺,讓學生擔任企業中的虛擬角色,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企業運作的複雜和理論知識學習的必要。

(二)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在典型案例或真實案件的“診療”過程中,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辯論教學法。教師作為辯論的主持者、組織者和總結者,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辯論。

(四)主題發言教學法。教師提供主題發言題目及資料,隨機抽查學生做主題發言。

(五)“讀書會”教學法。成立讀書會,由教師指定書目,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段內進行閱讀、交流並寫出讀書筆記,最後由教師檢查、評閱、記入學生成績檔案。

最後,建立適用的教學資源庫。在“網際網路+”的職業教育技術革新時代,教師結合現代學生的特點,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為學生輸送可開展自主學習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翻轉課堂式”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把那些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點設計成多種表現形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如表格、 PPT、圖片、動畫、影片講座、遊戲、微課等等,吸引學生課後自主完成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完成各項學習即工作任務。網際網路時代,學生透過網際網路學習豐富的線上課程,不必一定要到學校接受教師講授。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是對基於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四、“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一)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

依據學院教學團隊建設戰略,在整個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透過嚴格的教師聘任制度,完善的師資培訓制度,定量考核、動態管理,引入競爭機制進行全程管理,保證教學團隊建設的良性發展。透過五年的建設,加大專兼職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專業改革與建設影響力,以及課程開發能力, 培養更多骨幹教師,雙師素質教師達到100%,企業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一半以上。

(二)“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教學團隊建設始終圍繞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這一主線,在結構上注重專兼結合,加大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的比例。“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100%以上。引導和鼓勵教師主動到企業實踐,到企業兼職,參與企業的產品開發、裝置改造、技術創新等專案。增加青年教師比例,計劃在 “十三五”期間再增加物流青年教師兩名,透過對青年教師實行傳、幫、帶,以老帶新,言傳身教,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確保青年教師每年至少有2個月的時間到企業實踐鍛鍊,使其懂技術、知流程,瞭解本專業崗位及崗位群對生產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完善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和上崗實習制度,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三)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充分利用合作企業資源,從行業企業聘任多名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使企業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提高。建立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兼職教師不僅承擔校內教學任務,指導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更要與專任教師共同進行專業建設、共同編寫校內外實訓教材、共同開展教科研活動。

五、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一)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依託哈爾濱職業教育園區,依據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原則,與企業深度融合,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實體企業,突出“前廠後院”,圍繞“校中廠”的兩大校內實訓基地,即自動化配送中心和快遞運營中心,擴大原有規模,整合物流資訊科技實訓室、國際物流實訓室、物流3D模擬實訓室和倉儲配送實訓中心等校內實訓室及校內實訓基地資源,引入“企業化”運營模式,使教學方式一體化。抓好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內涵建設,結合企業實際運營情況,打破原有實踐教學環節的傳統做法,讓學生的實踐鍛鍊與企業的實際運營相結合,制定合理的實訓教學實施方案、編制相應的校內實踐指導書。與企業協商,共同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管理制度,創新學生校內實踐執行管理模式、制定校內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管理辦法、做好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過程和教學實施過程的資料檔案整理工作。

(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繼續與現有合作企業深入合作內容,增加合作專案,完善各項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立可供學生校外頂崗實習和就業的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實訓基地管理和學生實習管理制度,制定實習標準和實訓指導書,建立實踐教學考核體系。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建設、學生頂崗實習、企業員工培訓等方面的工作。

六、社會服務與對外交流

(一)開展社會培訓

與企業緊密合作,針對企業實際需求,面向物流從業人員、下崗職工和城鄉務工人員進行崗位技能培訓;結合人力資源與社會勞動保障部及行業協會等部門的資格認證要求,開展物流師、倉儲管理員等職業資格認證及技術技工認證的培訓。

(二)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

加強校企合作,為合作企業提供技術支援與服務,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專業建設團隊成員參與企業物流各方面的建設方案制定與實施,參與搭建服務於省內物流企業的資訊平臺,與企業合作進行物流資訊管理系統開發與升級、物流作業流程整合等技術研發專案。鼓勵教師帶領學生積極參與物流行業企業的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增強教師教學科研研發及實踐能力,作為“雙師”素質教師認定及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社會輻射能力建設

充分發揮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引領帶動及輻射作用,多開展省內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交流會議,利用先進的實踐實訓裝置設施,針對省內部分兄弟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師資、裝置等欠缺,無法滿足實踐教學需求的現狀,為兄弟院校及中等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師資及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培訓。在原有對口支援院校的基礎上,增加對口支援院校數量,共享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