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通遼端午節的習俗

通遼端午節的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叫重五或重午。古人認為五月為惡月,瘟瘡蔓延,所以重五是個不很好的日子。有一種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的說法,就是惡月惡日驅避說。也有說是為了祭奉吳越民族圖騰,現在流傳最廣泛的就是紀念屈原的說法了。

端午節的食物除了粽子,就要數煮雞蛋了。早晨小孩還沒出被窩,大人就把雞蛋送到小孩的枕邊。我想,最初的.關於端午節吃蛋的習俗,應該就是為了躲避重午的瘟疫,在這個接近夏至的節日裡,陽氣高漲至正端,陰氣初施,陽氣隆盛,天地氣交,補充蛋白質就是最當務的要事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到了端午要讓小孩子吃些雞蛋,能保佑孩子一年都不沾染瘡疾了。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 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在內蒙古的通遼,端午節有吃粽子吃雞蛋的習俗,寓意著一年健健康康,沒病沒災。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除吃粽子外,還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端午節各地的風俗不一樣,吃雞蛋、門口掛艾葉、小朋友身上佩戴七色線編的小網袋(袋內可放雞蛋、艾葉草等)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避邪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