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山東臨沂端午節的習俗

山東臨沂端午節的習俗

山東臨沂端午節的習俗

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知道端午都有什麼習俗嗎?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東的端午習俗。端午節又稱端節、端五、端陽、重午。五月五日古人有以蘭草湯沐浴的習俗,所以又叫“浴蘭節”,道教又稱此日為“地臘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女兒節、蒲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各地的端午習俗不一樣,下面是山東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這一天,山東所有地區普遍在門口插艾蒿,除了插艾蒿外,膠東部分地區還加插桃枝,臨沂地區則在大門上插柏枝,用以驅邪。

端午節張貼剪紙的習俗,在蓬萊、長島等地流行較廣,現在蓬萊端午貼剪紙的風俗已經消失,而在長島縣北面的幾個島子,如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北隍城島還保留著這一古老的風俗。

海島上的人以農曆五月初一為“小端午”,在這一天拉開節日的序幕。清早起來,先在大門的門檻上貼一對牛形剪紙。人們以為,力大無窮的黃牛可以把門避災。到了五月五日,太陽還沒出山,節日剪紙就已張貼完畢。這一天,貼剪紙的地方,重點還在大門,但又不限於大門。大門上仍要貼一對黃牛,有的還要在牛身上書寫文字:“我是天上老黃牛,專到人間吃憂愁。”黃牛之外,再貼桃、虎、獅、葫蘆,房門上貼葫蘆、寶劍,窗上貼虎、貓,凡是住房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貼。

端午節時,許多地方有采藥習俗。俗謠曰:“端午節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藥。”一些用其根莖入藥的植物,至端午時節已經成熟,可以入藥,是採藥的好時節。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膠東地區的人們往往在太陽出來前到田裡、地裡採摘車前子、紫花地丁、小麥苗、艾蒿等等,裝到籮筐裡帶回家放在院子裡曬乾,曬乾後掛起來留作以後做藥材用,連不能進山採藥的老人,也要在村前寨後的田間地頭採一些常見的草藥備用。

在膠東一帶,端午節期間,有一個有趣的`活動,便是“拉露水”。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起大早,在太陽出來之前,孩子帶著小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葉上的露水擦臉,尤其是眼睛和耳朵要擦得很仔細,據說可以耳聰目明,一年不害眼病。大人則牽著牲口,到溝邊夼旁,一邊拉露水洗臉,一邊看牲口啃嫩草。民間認為,大人用露水擦臉和胳膊,一年身體好;牲口吃了端午草,可以不得雜病。在海陽、萊陽一帶,端午清晨,鄉間的老太太都要穿上新衣,趁著太陽未出之時上山“拉露水”。有的人還將拉了露水的毛巾帶回家給在家裡的老人擦,據說不長瘡。

粽子是山東各地端午必吃的食物,端午日,山東各地還有吃艾葉煮雞蛋的習俗,除粽子、雞蛋外,端午節的食品還有涼糕、五毒餅、玫瑰餅、藤蘿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