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山東萊蕪端午節的習俗

山東萊蕪端午節的習俗

春節、元宵、端午……這些鐫刻在人們記憶深處的中國傳統節日,傳承著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維繫著炎黃兒女深厚的骨肉情誼。在我市,端午節有什麼民俗,現在又有什麼樣的傳承變化呢?近日,記者採訪了市民間文學研究學會會長李勝華,聽他講述我市的端午民俗。

端午是三大節日之一 主要為紀念屈原

李勝華介紹,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是開始的意思,所以初五又叫端午。據說因唐玄宗李隆基是八月初五生,為了避“五”字諱,由當時的宰相宋璟提議,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此外,民間還稱“重五”、“端陽”,它與中秋節和春節,並稱我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李勝華介紹。他說,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等等。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

我市民俗豐富多彩 家家戶戶插艾草

插艾草是端午當天的重要活動。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門前插艾草。李勝華說,在《詩經》時代,艾草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於針灸術的“灸”。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分。“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燻、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作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溼病時,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李勝華還介紹了艾蒿的插法:“一般是大門兩邊,各個房門,有的也插在視窗,最關鍵的是放在床蓆下或床下。等艾蒿幹了就收藏起來,有的傳統中藥方中多用端午幹艾。但是現在,人們只注重儀式了,對於艾草的保健意義關注度卻少了。你看現在的人都只是插在大門口表示一下,其他位置基本上也不放了。”

繡荷包保平安

李勝華介紹,在我市有的地方還有縫製“香荷包”的傳統。端午當天,佩戴上裝有雄黃、艾葉等的荷包驅瘟辟邪。

李勝華說,荷包是承載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送一個香包,傳遞一份友情,捎去一份好心情,表達一番美好的祝願,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取向。在我市,荷包的樣式豐富多彩,有心形、桃形、葫蘆形、酒罈形、花籃形、花瓶形、書卷形等。

李勝華說,送給老年人的多為松鶴長壽荷包,送給中年人的為平安祝福荷包,送給青年人的為友情祝福荷包,送給兒童的為動物荷包。不同的圖案代表不同的祝福。

懸掛五角寶驅毒蟲

除了繡荷包,有的地方還有掛“五角寶”的習俗。李勝華說,五角寶是由“香包”古稱“香囊”演變而來的.。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朮、山奈、白芷、菖蒲、麝香、冰片、辛夷等藥,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香袋有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雞心形、菱形等,上繡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款式極為精美。

李勝華考證後表示,明清時期,端午節吃粽子掛五角寶達到鼎盛時期,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角寶,一是增添節日氣氛,二是驅除毒蟲。萊蕪五角寶的製作,有據可查的即屬清末民初。

端午看閨女給閨女撐腰

端午節看閨女是萊蕪的地方習俗。李勝華表示,這一習俗在我市分佈較廣。端午節又稱“閨女節”,同中秋節一樣,是一年之中孃家人看閨女的特定日子。相傳,古時端午是看閨女家的夏糧收成,中秋看閨女家的秋糧收成,孃家人擔心閨女在夫家受苦,看閨女也就是看生活情況怎樣。節前,孃家人帶著粽子看閨女,蜜棗粽子的寓意是,希望女兒家的日子過得甜甜蜜蜜。

端午前後吃江米糕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但李勝華介紹,萊蕪民間還有一個端午節前後吃江米糕的習俗,據調查,粽子和江米糕同源,都是源自紀念屈原的一個習俗活動。

江米糕在萊蕪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歷朝歷代都在民間不同程度地傳承著,是大家喜愛且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美食。據雪野村“王家江米糕製作工藝”第四代傳承人王道利介紹,江米糕製作算起來也應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