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最佳化課堂

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最佳化課堂

一、問題應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設計

教師在提問時務必做到目的明確,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來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由“未知區”先向“最近發展區”再向“已知區”轉化。自始至終都應圍繞教學中心,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環環相扣,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漫無目的頻繁提問不僅淡化了教學的重難點,而且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

比如,新課標人教版“DNA分子的結構”的課堂提問案例:

師:組成DNA的基本單位是什麼?這種共識是在雙螺旋結構模型建立之前還是之後才有的?

生:脫氧核苷酸,它是由一個脫氧核糖、一個磷酸和一個含氮鹼基組成。這樣的共識在1950年前後就有了。

師:組成DNA的脫氧核苷酸有幾種呢?DNA的每一條鏈是,如何組成的?

生:……

師:DNA分子是這樣的脫氧核苷酸鏈連線在一起就可以了嗎?

生:不可以。科學家研究發現DNA分子是由兩條鏈構成的,具有特定的空間結構。

師:那麼這兩條鏈式是如何構成的呢?

生:……

學生解答這些問題時,既系統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歸納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問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常在提問後會環顧全班,認真觀察學生的一些非語言的暗示:每當一個學生準備回答問題時,他便會嘴巴微張,身體稍前傾,眼睛也睜得更大一些,或許會抬起頭,面帶微笑。這表明他對回答這個問題比較有把握。而聽到問題後低頭不語或躲避教師的目光者,則可能對這一問題沒有把握。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後的停頓期間,會積極尋找這些表現。選擇提問的時機,啟於憤悱之際,問於矛盾之時,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所提的問題要有層遞性

在高中生物教科書中,有些知識學生甚感抽象,很難理解。教師應善於創設條理清晰、合乎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層遞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一步步進行深入的思考,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如,我在“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節教學時就提出了一系列“層遞式”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細胞內的DNA主要分佈在哪裡?蛋白質的合成主要在哪裡?

(使學生回答後發現兩者不在細胞內的同一個部位)

2.在DNA和蛋白質之間,誰充當了傳遞遺傳資訊的媒介?(引出RNA)

3.RNA為什麼適合做信使?(學習RNA的結構,找出依據)

4.DNA又是如何將遺傳資訊傳遞給RNA的?(學習轉錄過程)

透過以上問題串,將問題步步深入,營造出一種探究、推理和發現的科學研究氛圍,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拓展了思維。

四、提問要給學生展現思維過程的機會和及時給予評價

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透過問題的設定,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教師提問後切忌馬上讓學生起來回答,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並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

例如,對於“基因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大多數學生都能馬上回答的,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可以短點,而“基因是如何表達的”這樣複雜點的問題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也要多點,學生拒絕或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學生回答後,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做相應的總結,要善於運用提示與探詢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給出更完整的答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勇於發言,積極參與課堂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