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用發展的眼光來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遠比讓學生直接但卻被動地獲取現成知識結論要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怎麼寫,你知道怎麼寫嗎?

一、用發展的眼光來教學,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未來能力。

用發展的眼光來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遠比讓學生直接但卻被動地獲取現成知識結論要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學生的觀察、猜想、探索和創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開發和鍛鍊。

“紙上得來終覺淺。”以聽、記憶背誦接受而來的知識,理解較膚淺也易遺忘。而在體驗中自身感悟的東西理解深刻、印象久遠。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是不可能靠講授、聽而得來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動中、探究中、應用中、實踐中鍛鍊而成。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研究,我本著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方法,讓學生依據探究內容自己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學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學習。

二、創造性地挖掘教材裡的素材,讓學生也能“提出問題”。

我們的學生大多數只會被動地聽而不能提出問題、發表見解。“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我們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勇敢地發表見解,大膽推理,勤於探索,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課堂教學中,

發散性提問:“假如……那麼……?”“你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還有哪些可能?”這類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學生產生儘可能多、儘可能新、儘可能前所未有的獨創的想法。這類問題激發的正是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在這種問題的推動下,學生必然展開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活動,以求得到多種答案。例如,在認識梯形時當學生探索出“這幾個四邊形都是有一組對邊平行,但長度不相等,另一組對邊不平行。”時,我將提問向知識的'深度、廣度發散,並同時嘗試著激發學生們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這幾個四邊形都只有一組對邊平行,但長度不相等,那假如……?假如什麼呢?我們可以推理什麼呢?(誰能猜猜老師想提什麼問題呢)”

一個思維敏捷的孩子舉起了手:“假如長度也相等的話,會怎樣呢?”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假如長度也相等的話,另一組對邊也會平行,就有可能是正方形了。”“也有可能是長方形。”“還有可能是平行四邊形。”多麼新穎的提問啊!給思維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使學生對梯形、正方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絡與區別,對它們之間的異同處也更加明晰了,思維的覆蓋面拓寬了,還使學生初步習得了一種假設、推理、論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那誰能告訴大傢什麼叫做梯形了嗎?“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有些同學還刻意地把“只有”兩個字說得格外重些,這說明他們對本知識點理解地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