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通用6篇)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1

曹老師“用除法解決簡單問題”一課中引導學生用除法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注重算理闡述:在得出15÷3=5(人) 15÷5=3(組)曹老師問:能給大家講講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嗎?你能說出15÷3=5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在學生不斷的說理過程中,學生對除法的意義理解的更明確了。

2、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如在例題教學時,曹老師提出:又來了3個小朋友,那每組應有幾人?你是怎樣算的?如果又來了一人,這時還能平均分成三組嗎?為什麼?在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自主的聯絡實際去解決問題。

3、注重聯絡設計靈活巧妙:在練習中曹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小白兔種了18棵白菜,12棵蘿蔔。要把白菜裝在3個筐裡,平均每筐裝幾棵?猴媽媽把12個桃子平均分給小猴和它的3個同伴,每隻小猴分到幾個?讓學生選擇一些有用的資訊解決問題,體現了練習的巧妙性。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2

《解決問題》一課,我認為這節課還是比較不錯的,教師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從整體上看,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態自然,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老師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能明顯的看到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朋友,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課堂很輕鬆、自然。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吳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在匯入新課時,利用低年級學生喜歡做遊戲的特點,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看看會有什麼發現,進而獲得數學資訊,然後再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問題,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整節課上,教師評價形式豐富多樣。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充滿被關懷、被鼓勵的願望,對於學生而言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尤為重要。課堂上,教師能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進行言語激勵,還透過畫星星、獎勵小貼畫等進行形象化的榮譽激勵,這樣一來,能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張豐寶:本節課,老師能引導孩子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絡,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例項反覆練習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同時,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了新知 。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3

聽了陳老師執教的《用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課,有幾點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樑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本節課的引入部分,陳老師就透過“人體中含量最多的是什麼?”這一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這個問題引出舊知——用分數乘法解決的問題,這一過程既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紛紛參與計算,又不知不覺中複習了舊知。這樣既巧妙地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又不知不覺中複習了舊知。“如果是已知體內所含的水分,你能求體重嗎?”此時,陳老師又不露聲色地將學生帶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例題的呈現自然,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是在數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

二、注重數量關係的分析

本節課中,陳老師非常注重數量關係的分析,從引入題到新課的例題,再到練習題,每做一題,陳老師都要先讓學生分析其數量關係,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新課教學中,陳老師透過找關鍵句、單位“1”、說數量關係式和畫線段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老師在指導學生畫線段圖的過程中,特別關注細節,她透過“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28千克畫在哪兒?”“?標在哪兒?”等問題來幫助學生畫線段圖,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作圖能力。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開拓思維

在新課教學中,陳老師透過“還有不同的演算法嗎?”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這樣做拓展了學生思維,引導了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在介紹方法的過程中,又讓學生體會到各種方法之間的連通,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係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建議:在試一試中,我個人認為,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解決,不用再像分析例題一樣去分析,這樣可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4

《解決問題》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加法的含義,另一方面為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在本節課中,楊老師做得比較好的幾個方面是:

1、首先複習20以內進位加法,為本節課解決實際問題掃清計算障礙。

2、以啦啦隊表演為教學情境,引出數學問題,再以“看圖你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將解決問題的思路稍做引領,同時讓學生自主發現要解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選擇的資訊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混淆有效的條件。

3、在解決問題後,指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回顧反思:以“兩種算式有什麼不同”使學生明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兩個算式都用加法計算”,加深對加法的認識;再以“一起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使學生進一步理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本節課可以改進的地方有:楊老師上課的時候激情還可以再足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由於新裝置的使用,多數孩子上課比較頑皮,導致整理紀律渙散,多數孩子未能有效地參與學習中去。如果能及時調控好課堂紀律,多表揚優秀孩子,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我想本節課上課效果會更好。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5

懷著興奮的心情聽了謝老師和徐老師分別執教的《解決問題》,受益匪淺。特別是沈百軍老師的講座,讓我對解決問題如何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首先談談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閃光點。謝老師的教學語言親切,自然,很受學生的歡迎。在課堂教學中,謝老師始終貫徹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其次謝老師的課堂練習注重層次性,一層層的深入,學生的知識隨著老師的練習不斷提升,真正體現了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二堂徐賓老師的課,從學生的舊知入手,先讓學生猜測兩張紙條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即鞏固了學生的舊知,又為後面學生的新知學習埋下了鋪墊。學生的興趣也在猜測中提升,以較好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而後,在徐老師的練習中,徐老師的練習始終從細小處關心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徐老師讓學生每次做題目前讀題;當有多個數學資訊時,讓學生學會有選擇地選取自己需要的數學知識等等。不僅如此,徐賓老師的練習也是層層深入,從基礎知識到拔高練習,學習的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上的提升,有效地實現了人人學有效的數學。

其次談談我對這兩堂課的一些粗淺的,不成熟的想法。我覺得在謝老師的課堂中謝老師對於比多比少兩者的聯絡講得還可以再深入些,是否可以在匯入情節中讓學生明瞭A比B多2個,也就是B比A少2個,也即一個比多比少的數量關係可以有兩種表述方式。再講解完後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小練習以加強鞏固這個知識點。其次再教學比多比少的知識時,讓學生明確求A比B多多少?就是A裡面去掉與B相同的部分,即從A裡面減去與B一樣的資料就是A比B多多少?也即讓學生明瞭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多多少用大數減小數這個數學模型。再根據第一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順氣自然得明白求B比A少多少就是求A比B多多少?也即用大數減去小數。

而徐賓老師的課堂上,我覺得在教學新知,讓學生明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就是這個數去乘幾分之幾後,先不出現去掉一個單位“1”,讓學生猜測什麼時候第一張紙幣比第二張紙長,什麼時候第一張紙幣比第二張紙短,什麼時候第一張紙幣和第二張紙一樣長。而是在這個環節後直接讓學生觀察,你覺得在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時應該怎麼做?學生應該很快得回答用一個數去乘幾分之幾,此後教師把這個模型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有個比較深刻的印象。我想這樣可能在後來徐賓老師在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時學生會順其自然得講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數學模型,而不會像在徐賓老師的課堂中學生提到的就是計算時的注意點而已。其次在教學用線段圖理解時,我覺得在這裡徐賓老師應該一步一步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會自己用畫線段圖來解決數學問題,而不是直接把完整形式展示給學生。

在聽完了沈百軍老師的講座後,讓我對解決問題的教學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一直都知道建立數學模型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但是有時也感覺這與演算法多樣化有衝突,把學生的思維定在了一個方面。可是從數學的本質角度講就是為了讓學生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模型的學習是有效的。但是數學模型的建立是需要不斷的數學學習為基礎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多滲透或者是教給學生數學思考的方法與思維,讓學生在紮實的數學基礎中學會建立模型。

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6

5月5日聽了一年級曲曉豔老師的《解決問題》一課,解決問題教學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嗎,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本節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教師注重解決問題一般步驟的滲透。

教師在出示問題情境後,引領學生“知道了什麼”來梳理題目資訊說,然後“怎麼解答”最後重視學生的檢驗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檢查。檢查是個很好的習慣,解決問題的檢查過程和一般的計算等題有所不同,它既是對自己做題過程認真與否的檢查,更重要的是對解題思路的反思,既可以順向根據解題步驟再思考一遍,又可以根據結果逆向思考。

2、教師重視學生動手操作活動。

學生年齡小,思考問題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本節課曲老師用微課來講解搭配的方法,然後用學具讓學生操作。

3、注重學生自主交流能力

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時,老師讓學生之間互相配合,一人擺,一人說想法,學生思路得到了溝通,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