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想法:

一、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主動參與其中。尤其是在教學的一開始如果老師創設了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麼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高老師選擇了一段錄象《盲人摸象》,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把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過來。

緊接著,高老師出示一個學生最熟悉、最喜歡的布老虎玩具,更加刺激了學生。這時候學生的眼球還會不盯著老師嗎?

二、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高老師緊緊抓住了“誰站在物體的什麼面,看到了什麼”,從而突出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樣就突出了重點。強調了要全面的瞭解一個物體,就要從各個角度去觀察,而不能只從一個面去觀察,這樣又突破了難點。所以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讓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高老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而是捨得花時間、空間給學生去觀察、去展示、去評析。這樣做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

然後讓孩子們在小組裡觀察各自的正方體,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動、親身的體驗、自信的展示、以及完整的表達。在培養學生說完整的話方面,高老師也做的很好。

透過展示、交流、評析過程中,不但使學生獲得了關於“觀察物體方法、方位知識、識圖方法”等綜合性、整體性的知識。而且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理念。

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數學課堂上不是為學知識而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高老師透過提問:為什麼同樣是在觀察同一個物體,他們三個人卻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呢?為什麼看到一個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學猜是長方體的,有的同學猜是正方體的呢?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辨證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

下面我再講一些自己的意見:

1、高老師肯定有些緊張,有些環節記不清,還好在她即將打亂教學環節的時候,她能及時的穩住自己,順利的將課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上下去。不留心的話,我們聽課老師還不容易察覺。

2、在組織小組活動時,是先請小組長把玩具拿出來再說活動要求,這時候學生的興奮點全在玩具上,沒誰聽老師的活動要求了。所以這裡的組織教學做得不太好。

3、在本節課的匯入部分讓學生觀看了《盲人摸象》之後,應該有個小結並過渡到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沒有注意回扣這個故事。前後銜接上做得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