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評課稿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評課稿

懷著興奮的心情聽了謝老師和徐老師分別執教的《解決問題》,受益匪淺。特別是沈百軍老師的講座,讓我對解決問題如何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首先談談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閃光點。謝老師的教學語言親切,自然,很受學生的歡迎。在課堂教學中,謝老師始終貫徹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其次謝老師的課堂練習注重層次性,一層層的深入,學生的知識隨著老師的練習不斷提升,真正體現了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二堂徐賓老師的課,從學生的舊知入手,先讓學生猜測兩張紙條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即鞏固了學生的舊知,又為後面學生的新知學習埋下了鋪墊。學生的興趣也在猜測中提升,以較好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而後,在徐老師的練習中,徐老師的練習始終從細小處關心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徐老師讓學生每次做題目前讀題;當有多個數學資訊時,讓學生學會有選擇地選取自己需要的數學知識等等。不僅如此,徐賓老師的練習也是層層深入,從基礎知識到拔高練習,學習的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上的提升,有效地實現了人人學有效的數學。

其次談談我對這兩堂課的一些粗淺的,不成熟的想法。我覺得在謝老師的課堂中謝老師對於比多比少兩者的聯絡講得還可以再深入些,是否可以在匯入情節中讓學生明瞭A比B多2個,也就是B比A少2個,也即一個比多比少的數量關係可以有兩種表述方式。再講解完後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小練習以加強鞏固這個知識點。其次再教學比多比少的知識時,讓學生明確求A比B多多少?就是A裡面去掉與B相同的部分,即從A裡面減去與B一樣的資料就是A比B多多少?也即讓學生明瞭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多多少用大數減小數這個數學模型。再根據第一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順氣自然得明白求B比A少多少就是求A比B多多少?也即用大數減去小數。

而徐賓老師的課堂上,我覺得在教學新知,讓學生明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就是這個數去乘幾分之幾後,先不出現去掉一個單位“1”,讓學生猜測什麼時候第一張紙幣比第二張紙長,什麼時候第一張紙幣比第二張紙短,什麼時候第一張紙幣和第二張紙一樣長。而是在這個環節後直接讓學生觀察,你覺得在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時應該怎麼做?學生應該很快得回答用一個數去乘幾分之幾,此後教師把這個模型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有個比較深刻的印象。我想這樣可能在後來徐賓老師在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時學生會順其自然得講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數學模型,而不會像在徐賓老師的課堂中學生提到的就是計算時的注意點而已。其次在教學用線段圖理解時,我覺得在這裡徐賓老師應該一步一步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會自己用畫線段圖來解決數學問題,而不是直接把完整形式展示給學生。

在聽完了沈百軍老師的'講座後,讓我對解決問題的教學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一直都知道建立數學模型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但是有時也感覺這與演算法多樣化有衝突,把學生的思維定在了一個方面。可是從數學的本質角度講就是為了讓學生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模型的學習是有效的。但是數學模型的建立是需要不斷的數學學習為基礎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多滲透或者是教給學生數學思考的方法與思維,讓學生在紮實的數學基礎中學會建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