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望天門山教學實錄及反思

望天門山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思路:

談話匯入課件欣賞學習古詩背誦古詩古詩配圖。

片段一:入情入境,欣賞古詩。

師:就在我們安徽省當塗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去看看嗎?

生:想,是什麼呀?

師:早在唐朝時,大詩人李白來到這裡,作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一詩,現在請大家隨著李白一同去遊覽長江吧。

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的是:李白興致勃勃乘船順江而下欣賞天門山一處奇特景象,配樂,李白誦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欣賞結束。

師:你們遊覽了天門山的景色,有何感嘆?

生A:天門山真雄偉啊!

生B:長江真浩瀚啊!

生C:天門山真險峻,這裡的江水波濤洶湧可稱奇觀。

生D:這裡的景色真美,真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生E:李白很有才華,作了這麼美的詩。

師總結:大家看得仔細,說得更好,你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詩中內容。

片段二:點撥難點,理解古詩。

師:想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畫面。

學生質疑:

生A:東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麼能用動詞出呢?

生B:出在這兒是什麼意思?

師:你們所提出的問題,正是理解的難點所在。

師:把這句詩改為: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

學生個個搖頭,表示不贊成。

師:為什麼不好,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

學生冥思苦想,卻張嘴結舌。

師:請大家再來欣賞課件。

學生看到詩人在茫茫長江之上,孤帆順流而下,遠處天門兩山撲入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這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A:出比立好,立給人感覺呆板,而出給人感覺活躍。

生B:出表現詩人在行舟過程中由遠到近看到天門山的樣子。

生C:出給了我們動感,天門山由遠到近,由渺小到高大,顯現在我們眼前。

師總結:是啊,李白不愧被後人稱為詩仙。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更讓我們融入到詩的意境中。讓我們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學生反覆誦讀,感情昇華。

當《望天門山》這首詩講完,心裡備感輕鬆。不光是按規定課時講完,而且在課堂上沒有我反覆冗長的講解,多數是我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交流。認真回顧一下整個教學過程,有這樣一個設計環節牽引著我和孩子們,讓我感覺這首詩教下來很順利。

初備課時,反反覆覆看教材參考,自我感覺這首詩難講。怎樣避免課堂上的一言堂,同時又要帶動大家的興趣呢?於是教學初設計這樣的環節:關於李白的詩我們學了很多了,透過這些詩你覺得李白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他是個豪邁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浪漫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大氣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非常有才氣、敢大膽想象的詩人等等。同時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還例舉許多的詩來證明。看來孩子們對於李白瞭解得比較多。下面就請同學們跟隨李白去欣賞一段美景,欣賞結束學生髮出了由衷的讚歎。接著讓孩子們反覆朗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說說這首詩給你留下什麼樣的.感受?孩子們結合詩人的風格,一下子就說對了這首詩的基調:壯觀。緊接著發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教師對難點適當點撥,抓重點字理解這首古詩,感悟這首詩的非凡意境。讓學生從出字中體會詩人敏銳的觀察力,精煉的語言,更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天門山的形態美。這個出字,讓學生真正融進古詩中,融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既說出了天門山的險,又談到了楚江的洶湧。輕輕鬆鬆學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