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 槓桿 》教學實錄及反思素材

《 槓桿 》教學實錄及反思素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透過觀察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各種槓桿,提取其共同特徵,來認識槓桿。

(2)能在槓桿上確認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根據一定標準對槓桿使用、特點以及作用效果等進行分類。

(4)能知道槓桿的一些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的結構。

(2)透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對槓桿的平衡進行猜想與假設,並設計出實驗方案,對獲得的資訊進行處理,得出槓桿平衡的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探索槓桿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興趣以及關注歷史、關注科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內容

槓桿概念的建立過程、槓桿平衡條件的探究及認識過程、槓桿概念和槓桿平衡條件的應用過程。

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準備

鐵架臺、光滑圓軸、帶刻度的槓桿、鉤碼一盒、彈簧稱、鉛球、自制槓桿(能夠讓一質量為50克的鉤碼吊起一鉛球)

2、課件準備

古代埃及金字塔圖(匯入新課用)、猜測古代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圖、日常生活中的槓桿圖、“大力士推小男孩”的漫畫(供學生提出探究問題)、影片(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槓桿應用錄影)

課堂實錄及反思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投出一幅金字塔圖。)

師:同學們,請看大螢幕,這是一幅什麼圖?

生: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師: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金字塔,它的建造多年來一直是個謎,其中,最主要的謎團是:古代埃及人民在沒有現代工具的條件下,如何來搬運重達200多噸的石塊呢?

(投出課本古代埃及人民搬運石塊圖。)

師:現在,人們利用物理知識對它的建造進行了科學的猜測:聰明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把巨大的石塊一步步地搬運到金字塔頂部的`。以上只是人們的猜想,要解決問題光*猜想行不行?

生:不行。

師:那好,我們一起來模擬一下那段歷史,透過實驗來驗證一下,怎麼樣?

生:好(興高采烈地)。

(師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槓桿、鉛球、50克重的鉤碼)

師:讓鉛球代表巨大的石塊,讓小小的鉤碼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讓這一裝置代表如圖所示裝置,現在,就讓這一小小的鉤碼把沉重的鉛球吊起,相信嗎?

生:相信(但也有個別學生微微搖頭表示不信)。

師:好,咱們就讓實驗現象來證明吧,誰上來操作一下?

(一生上講臺演示,鉤碼把鉛球吊起,當學生吊起鉛球時,教師指著這一裝置問其他同學。)

師:誰知道我們在物理上如何來稱呼這類裝置?

生:槓桿。

師: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槓桿。

(板書課題:12、4槓桿)

[從學生熟悉的金字塔入手,並透過自制教具的模擬實驗,成功地創設了情景,既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激發起學生對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滲透了情感教育。]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槓桿

師:日常生活中你見過或者使用過哪些槓桿?同位間或前後位間互相交流一下。

(學生很積極地進行交流)

師:誰起來說一下?

生一:杆稱、蹺蹺板

生二:壓井槓、撬撬棒

(教師再補充幾個例子並板書出這幾種槓桿名稱。)

師:由此可見,槓桿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是我們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槓桿。

(師板書:一、認識槓桿)

(投影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槓桿:杆稱、蹺蹺板、壓井槓、撬撬棒)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常見槓桿,你能發現它們有哪些共同特徵?同位間討論一下。

(學生觀察、思考,然後同位間討論並交流。)

師:誰來說一下?

生一:都有一個固定點。

生二:都可以轉動。

生三:槓桿都受到兩個力的作用。

生四:槓桿的杆的組成材料都很硬。

師:現在請同學們畫出所投實物的示意圖。

(學生畫示意圖,教師巡視,找出學生典型的畫法並投出。)

師:這幾位同學的示意圖基本一樣,唯獨蹺蹺板的畫法不一樣,我們可不可以把蹺蹺板的示意圖畫成一條直線?

生:可以。

師:現在,你認為槓桿還有別的共同特徵嗎?

生:都有一根硬棒。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你能不能根據槓桿的共同特徵給它下個定義呢?

生一: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槓桿。

生二:我認為應該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槓桿。”

(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並簡要板書槓桿定義。)

[當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地進行點撥和引導,保證了學生探究的順利進行。]

二、使用槓桿

師: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槓桿實際就是一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你看,這個裝置是槓桿嗎?

(出示實驗室槓桿裝置。)

生:是槓桿

師:認識了槓桿,想不想使用一下?

生:想。

師:好,現在我們就來使用槓桿。

(教師板書:二、使用槓桿,並演示使用槓桿,在槓桿的左側掛一鉤碼,右側用一彈簧稱在不同位置拉動槓桿。)

師:你們發現我兩次使用槓桿的過程中有哪些不同嗎?

生:拉力的大小、位置不同。

師: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不同呢?

(學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

師:看來我們要使用槓桿,只知它是“一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是不夠的,要解釋上述現象,還需學習槓桿的更多知識。

(演示:使槓桿一端掛鉤碼,一端用彈簧稱拉著,並使槓桿處於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