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探討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探討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作用

論文摘要:現代科學技術及其相伴而產生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加了教學資訊傳遞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並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多媒體技術具有兩大作用,即“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感知效果”和“豐富教學資訊,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教育也隨之進入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重大變革的新紀元。可以說,現代科學技術及其相伴而產生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加了教學資訊傳遞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並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廣大教師非常重視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然而,由於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認識不夠,不能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為教學服務。為此,筆者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這個角度,以《望廬山瀑布》一文的教學為例,談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兩大作用。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感知效果

書面語言的不足就在於它基本上是平面的、靜態的,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要透過閱讀從語表層深入到意蘊層,實現書面語言向內部言語的轉化,困難很大。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根據小學生容易感知形象事物的這一特點,透過運用多媒體的聲音、影象、動化等效果來創設教學情境,變平面的、靜態的書面語言為立體的、動態的書面語言,直觀、形象地再現事物的存在及其變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這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理解詞義是運用詞語的前提,也是詞語教學的難點;而如何使詞義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則是讓學生理解詞義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詞義創設教學情境,使詞義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如“瀑布”是指: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像掛著的白布。如果我們根據詞義製作課件,展示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情景,變抽象的概念為可見、可聞的具體形象,學生也就不難掌握“瀑布”一詞。

(二)使靜態的畫面動態化

書面語言呈現給讀者的往往是一幅靜態的畫面,這給小學生感知和理解書面語言帶來了困難。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透過創設教學情境,使課文中的靜態的畫面動態化,讓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和領悟語言表達的特點,強化言語形式的.教學效果。這首詩的教學,教師可以先用課件顯示“紅日”、“香爐峰”、“紫煙”和“瀑布”這些視覺形象,再將它們製成動畫的效果,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和體會詩中的動詞所表現出來的意境:第一句中的“照”和“生”二字描寫了紅日照射下香爐峰的美麗景色,體現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中的“掛”字則化動為靜,逼真而貼切地描繪了瀑布從高而下的整體形象,飽含著比喻的意味和想象的空間,體現了瀑布的靜態美;而三、四句詩人則盡情地描繪瀑布的動態美,一個“飛”字描寫了瀑布的奔騰直下、迅疾異常;詩人由“三千尺”的誇張自然產生“落九天”的想象,一個“落”字則是語氣舒緩而有力量地寫出了瀑布飛珠濺沫,好似銀河裡的群星自天而降!

(三)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小學語文課文,課文內容的趣味性與語文知識的枯燥性構成了一對矛盾。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境,則能透過綜合利用影象、聲音、色彩等直觀、形象地再現事物的存在及其變化過程。那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並使表現言語內容的言語形式產生直觀形象的感知效果,使枯燥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趣味化。如上文的課件製作,教師運用影象顯示“紅日”、“香爐峰”、“紫煙”和“瀑布”這些視覺形象,展示紅日照射下香爐峰的美麗景色,表現瀑布的靜態美;運用聲音、動畫等效果來表現瀑布的動態美,突出瀑布那氣勢雄偉的壯觀景象。這樣,以詩入畫,使學生在那逼真的畫面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自覺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詞學句、體會意境的思維過程,達到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讀書目的。

以上三個方面,是從“課內”這個方面,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佔優勢、容易感知具體形象的事物這樣一個認知特點,透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幫助學生理解書面語言。

二、豐富教學資訊,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封閉式”的教學弊端之一,是就課文講課文,跳不出“書本”,教學缺乏應有的廣度和深度,難以提高教學效率。當今時代,知識激增,資訊爆炸,要獲取豐富的知識,就必須擁有豐富的資訊。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開發課程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現象、過程等全部再現於課堂,提供豐富的教學資訊,讓學生透過事物固有的資訊,透過事物的形、聲、色、變化和發展等去獲取知識,認識世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

(一)提供背景資料

閱讀的目的在於獲得意義,而意義的獲得有賴於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將某一閱讀物件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背景中,有助於學生較為深入、準確地理解閱讀物件。這首詩的教學,課前播放電視風光片《廬山》,讓學生知道:廬山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廬山景觀很多,尤其以瀑布聞名於世。學習這首詩意在使學生懂得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的觀賞價值。課後播放電視風光片《廬山》,讓學生從《世界遺產名錄》中知道廬山的世界性價值:廬山的歷史遺蹟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生活緊密相連的文化景觀!這就從“課文與社會”這個方面讓學生明確學習這首詩的現實意義。

(二)擴大閱讀容量

閱讀量太少,是小學生閱讀能力低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教學中,我們必須根據“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所學的課文有相同或相通之處”這樣兩個原則,大量引進課外讀物。這既可以透過大量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運用學習遷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給大量引進課外讀物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這首詩的教學,為了進一步理解瀑布那氣勢雄偉的壯觀景象,教師可用課件顯示人教版第五冊12《瀑布》: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以課文的學習為基礎,對這兩首詩進行比較,學生不難理解這首詩的寫作特點:作者隨著觀察點的變換,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選取不同的視角,充分發揮比喻的表達作用,從聲音、色彩和形狀三個方面描寫瀑布的雄偉、鮮明和壯觀。

(三)促進讀寫結合

從“讀”學“寫”,以“讀”促“寫”,進行讀寫結合,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習作因素,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設習作情境,提供習作材料,促進讀寫結合。“香爐峰”的來歷是這首詩中的想象點,也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材料。我們可以製作課件,顯示“香爐峰”的畫面,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讓學生以“‘香爐峰’的來歷”為題,寫一篇短文。

以上三個方面,是根據多媒體輔助教學承載資訊豐富、傳遞資訊便捷的特點,從“課內”到“課外”,從“理解”到“運用”,逐步實現書面語言向內部言語的轉化,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最佳化學生的感知效果,活躍學生的思維過程,從感知、理解、記憶、應用等環節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只有正確認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我們才能避免教學上的形式主義,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