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淺談中職生《機械基礎》教學論文

淺談中職生《機械基礎》教學論文

[摘要]《機械基礎》是一門機械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主要包括傳動知識、常用機構、軸系零件等內容,具有概念、名詞和原理多,內容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因此,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如何讓中職學生真正學會、理解《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發揮中職生在專業基礎方面的優勢,是眾多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使之能更好為專業技術課服務,做了一些淺顯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機械基礎 興趣 教學

《機械基礎》課程是從生產實踐中發展起來,而又直接為生產實踐服務的學科,因此它是一門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絡的課程,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形式為主,傳授有關機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教學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學生缺乏對本課程興趣,缺乏社會實踐,缺乏一定的感性知識等等。我校對《機械基礎》進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並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所以,產生興趣是學好本課程的關鍵。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才會自主學習,學生好學比教師好教更有效果。為培養學生的興趣,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改革和嘗試。

一、實地教學

在《機械基礎》教學中,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各種傳動機構。當介紹鏈傳動時,我就帶學生到車棚,讓學生觀察腳踏車摩托車鏈傳動傳動情況;當介紹帶傳動、齒輪傳動時,就把學生帶到學校車間,讓學生觀察普通車床中帶傳動齒輪傳動情況。當介紹輪系、變速機構時,就讓學生觀察車床上的相關結構,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有形、簡單,學生不會因為無從想起而對這門學科產生厭惡心理,更有利於學生掌握。

二、模型教學

如果課程內容較複雜,我們就先以簡單的模型匯入,讓學生首先透過有動感、有顏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來來直觀認識所述內容,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有了感性認識,就降低學生認識難度。如縫紉機、汽車前窗刮雨器、公交車門的啟閉、拖拉機自動卸料等都是平面四杆機構,電影放映機的卷片機構屬於槽輪機構這一間歇運動機構;如果直接讓學生觀察實物,不少學生會因找不到頭緒浪費一定的時間,而簡單直觀的模型則讓學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工作過程,瞭解其工作原理。

三、多媒體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與呆板的黑板相比,更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課件不但是教師教學的表達工具,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學生快樂的學習。

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並茂和綜合處理功能。透過動畫演示,可以幫助學生對機構特性的理解,並且可以讓學生產生聯想,充分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互動教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參與的權利和機會,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啟發思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

在介紹齒輪傳動時,我首先取了一對外齧合的齒輪進行提問,“這兩個齒輪齧合轉動時方向是相同還是相反?”同學們有的說相同,有的說相反。接下來,我又取出一對內齧合的齒輪進行提問,“這兩個齒輪齧合轉動時方向是相同還是相反?”同學們還是有的說相同,有的說相反。這時,我把兩種齧合傳動分別用模型演示了一下,同學們透過觀察得出結論:齒輪外齧合時方向相反,內齧合時方向相同。接下來,我們又討論了三個齒輪,更多齒輪齧合時方向的判斷,學生很快掌握了本節課內容。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實用教學

《機械基礎》這門課程內容多而複雜、知識比較散亂。怎樣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抓住重點和難點,這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學校在開設這門課程時抓住“實用”兩個字,對於理論偏深、偏多的推導、證明等內容大量刪減,而實用性較強、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的內容加強和多講,突出教學重點。

如在介紹帶傳動、鏈傳動時,學生只需瞭解帶傳動、鏈傳動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型別和應用。而對其引數選擇和設計計算受力分析則無需介紹。凸輪機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不少,同學們只要知道凸輪的組成、特點、分類及應用,而凸輪機構從動件的運動規律,由位移線圖畫凸輪的輪廓及設計等,對於中職學生來說也不必掌握。同樣,在介紹滑動軸承、滾動軸承時,同學們只要知道滑動軸承、滾動軸承的結構形式和應用及滾動軸承的.型別選擇等;至於滑動軸承軸瓦的結構和材料,滾動軸承設計準則,壽命計算等等,對於中職生來說,要求有點偏高,這些內容適當講解,有的甚至省略不講。

六、實踐教學

本課程不但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注重實踐性教學是學生學好這課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介紹螺旋傳動中差動螺旋傳動時,同學們對其工作過程不太清楚,我們又介紹了差動螺旋傳動的一個應用例項—千分尺。千分尺是機械專業學生技能訓練時常用的一種量具,可是由於差動螺旋傳動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徹,所以千分尺的工作過程也不明白。於是我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專案任務,每小組自制一把簡易的千分尺。讓中職生來設計製作這麼一種精密的量具,對大家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同學們的熱情很高,馬上動手準備起來。首先是觀察千分尺的形狀,四處研究請教差動螺旋傳動工作過程,接下來是準備材料,一個有兩段螺紋的螺桿,兩個螺母(一個做為固定螺母,一個做為活動螺母)。專案任務的結果是:同學做的千分尺各式各樣,雖然不怎麼美觀,更談不上精密,但同學們已完全掌握了差動螺旋傳動工作過程,同時也已能熟練使用千分尺了。

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基本技能。我們透過實踐性教學來促進理論教學,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及動手能力,又為今後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孔戎.淺談課堂提問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2.

[2]李文靜.《機械基礎》課直觀教學的新嘗試[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

[3]趙祥.機械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黃強.職業技術教育心理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5]劉鑑農等.職業技術教育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