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歷史想象在中學歷史教學的應用論文

歷史想象在中學歷史教學的應用論文

目前,歷史學科這樣所謂的“小科”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一方面是“減負”帶來的“小科無關緊要”,導致家長、教師不重視,甚至忽視;另一方面是歷史學科設定的必要性,其承擔著使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大社會責任。因此,如何在“減負”的同時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引起了人們的探索和思考。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才不會將其看成一種負擔,而是身心愉悅,產生向學的積極心理。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依據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適當運用歷史想象,藉助特定的歷史情境,轉變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實現高效課堂。

一、歷史想象的作用

歷史想象就是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藉助一定的媒介,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在頭腦中復原歷史思維的過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而歷史以其過去性和不可複製性作為獨特的存在,不可避免地給人一種抽象感、模糊感和距離感,所以學習歷史的過程很容易使人產生枯燥乏味的消極情緒。但是,當歷史片段通過歷史想象在學生頭腦中復原其近似完整的面貌時,會使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歷史想象的運用

學生不只要知道歷史“在某事某地有某件事情發生”,還要能自己藉助想象有條理地推出其因果和與其他事情的關聯性,要用想象和思考來解讀歷史。格拉夫認為,歷史情境規範歷史想象。學習歷史的學生對過去能夠構建到什麼程度,取決於他們批判檢驗的歷史想象能力達到什麼程度。在歷史情境中,歷史想象可以推進歷史理解。可見,創設特定的歷史情境是觸動歷史想象的有力引擎。假如歷史情境是船,那麼歷史想象就是帆,船藉助於帆,帆作用於船,才能實現“長風破浪”,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歷史興趣。創設歷史情境的`方式途徑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直觀演示。二十一世紀是網路時代,歷史教學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多媒體教學應運而生。在學習高中必修一第二課“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時,如果教師只說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非常泛泛,缺乏具有實質說服力的內容,但如果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復活的帝國”一段影片,激發學生的歷史想象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在理解“秦始皇的偉大貢獻”時會更加深刻容易。課本中運用大量地圖、插圖等,在給學生提供直觀和客觀感受的同時,也刺激學生對歷史想象的發揮,引起學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關於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張元教授在“一課時講完隋唐史的試驗”中,以材料和故事為主講解隋唐史,學生興趣濃厚,普遍反映這節課非常成功,認為“學習歷史不要只在書和文字中‘背’出過去,而要能用心靈‘想象’未來”。因為故事和材料創設的情景是具有趣味性、遠離枯燥的,使學生在故事中盡情展開歷史想象,可以促進學生求知。

2.解讀史料。解讀史料是歷史學科獨有的特點,可以作為研究或討論歷史的依據,是記錄歷史的重要載體。學生在教師解讀或由教師引導下解讀史料時,會積極運用自己的歷史思維和歷史想象。例如:在教學“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講述北宋城市經濟繁榮時,如果對史料“(汴京)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嚴,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加以解讀,學生很容易利用自己的歷史想象形成關於當時北宋汴京的繁華景象,從而深刻理解北宋城市的繁榮。

3.發現假設。杜維運認為:“如何從早期比較粗略的歸納中形成假設,是有條件的。既有的觀念、淵博的知識以及豐富的想象,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可見,在歷史教學中,用一個歷史假設性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歷史想象,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十課“秦王掃六合”時,提出“如果荊軻刺殺秦王成功,那麼秦國還能一統六國嗎”,或者在學習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時,提出“如果陳勝吳廣途中沒有遇到暴雨,按期到達,秦朝會這麼快被起義軍滅亡嗎”等等,透過這些有假設性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進行積極思維,利用並培養他們的歷史想象,用發現探索去感悟歷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要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從過去“死背書,背死書”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提供條件使學生運用歷史想象,發散思維,符合新形勢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