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淺談“2、5、3”高效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論文

淺談“2、5、3”高效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論文

依據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課堂中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語文教學過程貫穿預習交流、合作探究、展現梳理、鞏固新知、質疑拓展五個環節。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採取高中語文高效課堂“2、5、3”教學模式,並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最佳化學法“2、5、3”

我提出了最佳化學法“2、5、3”的教學模式,即課堂做到2 個突出,5 步環節,3 個目標。

(1)課堂中突出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為主體。

教師要對語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要在“吃透”文字的基礎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與結構,對每堂課、每篇課文需要達到什麼目標?用什麼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課堂中可能會出現怎樣的反饋?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在哪裡等情況都作精心的預設,制定分層次教學目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展要求。教師有效教學的物件是學生,所以僅靠教師單方面的準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準備。學生的準備就是預習即將所學,當然預習什麼、如何預習,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給予充分的'指導,讓學生扮演好課堂的主角,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2)課堂中貫穿預習交流、合作探究、展現梳理、鞏固新知、質疑拓展五個環節。

教師恰當地把教學環節各個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因素。教學環節組織嚴密,環環相扣,符合學習由淺而入深、由易而入難的認知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師和學生和諧相處。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必要的課堂反饋練習,及時瞭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及時地反饋與評價,能使教師瞭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做到當堂訓練,當堂批改,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更正,這樣,學生明白了哪裡沒有掌握好,教師也明白了學生哪裡沒有學好,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拓展知識,對於學生還沒有完全把握的知識點再進行講解與鞏固,惟其如此,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有效提高。

(3)課堂教學以興趣、知識、能力為目標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它是學生求知的源泉,有了這一“求知”的源泉,他們就會聚精會神地學習,許多科學家從小就抱著對科學的強烈興趣,才在科學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我們學生何嘗不這樣呢?教會知識和培養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應該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傳授知識,同時又以培養學生能力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把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思路貫穿於每節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地由“學會”變為“會學”,這是減負增效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貫穿訓練,閱讀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以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二、教學手段“2、5、3”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分組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能力、成績的差異,教師透過調查分析,把學生分為提高層、發展層、躍進層三個層次,人數比例分別為:2、5、3。合理科學的分配,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分析學生,合理分組。每組選出小組長,小組組長又是“教師助理”。一間教室裡分為3 個小組,每個小組視為一個“小班”,高效課堂等同於“小班化”教學。我們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和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分層備課、分層上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考核的方法教學。抓兩頭、促中間,進而推動全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課堂結構“2、5、3”

根據語文學科博大精深、實用性強的特點,語文課堂體現活潑、豐富、有創新,避免單一的課堂結構。針對這種現象,我提出了課堂結構“2、5、3”即2 分鐘的課前演講,5 分鐘的練習檢測,3 分鐘的討論探究。透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課堂中貫穿演講、檢測、探究,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練習檢測直面高考,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飛躍的提升。

以上從最佳化學法、教學手段、課堂結構不同角度立體地提出了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高效的理論。透過語文高效課堂“2、5、3”模式教學,學生的學習有了顯著的進步,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寓教於樂的課堂教學,開放互動的課堂氛圍,為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開闢了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