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液體的壓強課程教學實錄

液體的壓強課程教學實錄

【設計理念】

1.本節課在課程標準中沒有具體的要求。但這一節課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體現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類比的方法。先把液體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組成,然後,用“大量、密集”的關鍵詞,搜尋生活中的例項,把液體類比成“大米、蘋果”等。針對一袋子大米,進行擬人類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展開討論,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然後再利用象徵類比,把“大米”感受的“無奈”,關聯到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學生最熟悉的。對學習狀況的研究得出:學習的感受與給學生的'壓力有關,與自己的“名次”有關,與所在的集體有關。根據這些類比,可以建立液體壓強規律的假說。然後,用實驗驗證假說,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律,學會用壓強計測量壓強,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例。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過程中,練習使用類比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整堂課的學習中,能過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樂於參加探究的態度,敢於把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的勇氣教學重點探究式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能力教學難點運用“綜攝式”教學模式的熟練程度教學方法透鏡式教學法──綜攝式教學模式教具和媒體多媒體,壓強計,自制“可樂瓶”燒杯,水,刻度尺

注:綜攝式教學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式: 提出問題(思維聚合)→引導

類比(思維發散)→適應問題(思維聚合)→找到方案或形成假說(思維發散)→檢驗論證(思維聚合)

【教學過程實錄】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一起看這樣一個實驗。

(教師演示,用一個塑膠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小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

生:觀察,思考。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實驗說明什麼?

生:討論,回答。水對底部有壓強。

師:請大家繼續看。

(教師用釘子從袋子的四周紮上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

生:觀察,思考

師:請大家再思考一下,這又說明什麼?

師:討論,回答。水對側面有壓強。

(說明:現在生活中,時常用塑膠袋子裝液體,如在青島用塑膠袋子盛啤酒、豆漿等。從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得到啟發,設計的實驗更加貼近生活,學生會覺著親切,學生更加樂於思考,樂於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師:剛才,咱們一起透過實驗,學習了水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如果塑膠袋子了裝的是別的液體,實驗現象會不會不同?

生:不會。

師:那麼,我們的結論應當是: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大家同意吧?

生:同意。

師:那麼,再請大家思考一下:液體為什麼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

生:討論,回答。因為: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跟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著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

(說明:設定一個小的問題,就從研究的水轉移到普遍的液體上。這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律。讓學生討論液體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的原因,是為了讓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習慣,更是為了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夠敢於大膽的想象,為解決液體內部壓強做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