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程教學實錄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程教學實錄

師:今天是個美好的日子,我們將在一起度過一段美妙的時光,因為我們將走進一位美麗的女性。以上這段話我用的最多的一個字是什麼?

生:你用的最多的字是“美”。

師:看這個“美”字(板書“美”)古人解釋說:羊大為美,羊大了就美了。(生笑)

師:我們拿美組詞可以組很多個,比如美好、美妙,我們今天用的是“美麗”。現在請大家開啟課本,把所有“美”字都用筆畫出來。好,在畫完之後,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美,有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我們把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分開來,看看課文中哪些美,屬於看得見的,哪些屬於看不見的。找到一個說一個。

(板書“美”下面分開兩枝:看得見;看不見)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中看到了“她那美麗”這裡形 容居里夫人的美是可以看得見的。

師:好的,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念一下。

生: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她那美麗而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師:這是看得見的美麗,是外表的美麗。誰還能再找一個看得見的美麗。

生:我找到的是102頁的: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裡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

師:很好,這是顏色的美麗。誰還有?

生:我找到的是第四自然段:“她美麗健康的外表”這也是可以看見的。

師:恩,這也是外表的,有沒有不一樣的?

生:第五自然段:居里夫人的美名,這個美也是外在的而不是外表的美。

師:這樣看來,外表,顏色都是很美的。現在我們來找一下看不見的美。

生:102頁第四自然段: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第一個美麗指的是鐳的.美麗,第二個美麗指的是居里夫人的美麗。

師:誰可以歸納一下這第二個美麗。

生:我認為這是精神的美麗。

師:精神的美麗。對,體現她精神美的還有什麼?我們一起來找一下。

我們看一下第五段:居里夫人的美名——我們來把這段集體朗讀一下。

生: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師:太長了,我想把它變短,大家認為這段文字裡面最重要的句子是那個?

生: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第三句: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這句用列數字的方法寫出了居里夫人所得到的榮譽。

師:說的很好!她找到了看得見的。她看見了獎金、獎章、名譽頭銜,有沒有看不見的東西啊?

生:我覺得看不見的美在102頁最後一行: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這是居里夫人生活態度的美,是看不見的。

師:說的很好,但是太長。

生:我找到是在102頁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居里夫人的美麗在於她不懈的研究,努力為科學而奮鬥(的精神),所以這個是看不見的不斷奮鬥的美麗。

師:說得很好。這段裡有這樣一句話“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這句話想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啊?

生:這句話說明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

師:歸納的非常好。看見一件事,然後看到事背後包含的道理,這就是一種思維的深入。非常正確。我們這樣看來,視名利如糞土、奉獻精神,等等,都可以歸納為精神。而精神是看不到的。我們能感覺到,但我們看不到。就比如你長得漂亮我們看得到,可是你美好的品質我們看不到,卻能感覺到一樣。 大家思考一下,看得見的外表、顏色的美和看不見的精神的美,那個更容易流傳下去?

生:精神。

師:為什麼呢?

生:因為她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且是每個人都可能繼承她這種精神。

師:很好。誰還有?

生:我認為外表的美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的——

師:等等,“美麗的容顏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的”這句話在文章中的哪一個部分?

生: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

師:哦,她美麗的容貌隱退了?原因是什麼?

生:歲月流逝,她老了,所以容貌隱退了。

師:哦,老了。還有誰能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我認為是“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是她在工作中受到了鐳的侵蝕而使得美麗的容顏消退了。

師:很好。射線讓她老了,歲月讓她老了。我看見課文中還提到,她丈夫早逝,她沒有依靠,所以老了,對不對?從這個思路出發,大家想想還有什麼地方讓她老了?啊!這麼多舉手的,我們一起來唸吧。

生: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負擔。

師:很好!這樣看來居里夫人從美變得不美了。有四樣原因,哪四樣大家總結一下。

生:鐳射線、歲月,丈夫早逝,社會歧視。

師:好!她美麗的外表不存在了。但是居里夫人的精神還存在。這是誰告訴我們的呢?是梁衡告訴我們的。梁衡是我們當代著名的散文家。梁衡不但告訴我們她的美麗的變化,同時他還肯定地說這樣美麗可以跨越百年。(板書“跨越百年”)大家想想,這個“百年”在這裡有幾個含義?

生:我認為有兩個。第一個是真正的過了100年。

師: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生:從第一自然段: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週年。

師:好!這是一層含義。還有呢?

生:我覺得第二層是百年是一個虛數詞,指很多年。

師:這樣看來,百年有雙重含義。我給大家傳授這樣一個知識,在語文中有很多概念都是有雙重含義的,言在此而意在彼。假如你在思考的過程中言在此而意也在此,那你的文章是不會有高度的。我舉個例子——燈。燈是什麼?有的同學說:燈是照明工具。這是言在此吧,燈是照明工具。但我們不能這樣寫,這樣寫就是物理了而不是語文了。語文裡燈是什麼?

生:光明,希望。

師:對。語文講究不在於它是什麼,而在於它像什麼。這要牢牢記住,這是語文的口訣。這是第二句。第一句是,語文還講究看啥不是啥!看啥是啥那是講物理。我還舉個例子,我們北方有一種花,是牽牛花。牽牛花是什麼,有的同學說:是小喇叭。我給你來個高科技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笑)那是植物學。我們看到的牽牛花是什麼啊,是一種頑強向上的精神。這樣看來,當我們寫到牽牛花的時候,我們寫到它的象徵意義的時候就能做到立意高遠。那麼我來考大家一個題:毀樹容易植樹難。大家認為應該寫什麼?

生:我認為是保護環境。

師:好,已經有立意了,誰還有?

生:我認為是培養人才,培養一個人才很難,但毀掉一個人才很容易。

師:好!你要是參加1981年的高考,作文分會很高,這是81年的高考題。(生笑)

師:記住這個思路,看啥不是啥,不在乎是什麼只在乎像什麼。通俗吧,記住了吧?

師:好!這個百年,我看它是啥?就是100年麼。但我不在乎它是百年,而在乎它是永遠。為什麼?因為居里夫人的精神是人類傳承所需要的。這是誰告訴我們的呢?開啟課文後面有一個閱讀連結。有這麼一段話: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她的品德、力量和熱忱都是屬於精神層面的。我們把愛因斯坦這句話推而廣之,推廣到全人類呢?我們把愛因斯坦的文句改一下: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於世界的知識分子中間那麼世界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是吧?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那麼每個人就都渴望繼承居里夫人的優秀的精神。這就是為什麼梁衡先生說這樣的美麗能夠跨越百年。

師:那大家看黑板上這個題目。(板書:跨越百年的美麗)我把這個題目從“的”字開始,前後做個區分。美麗是個什麼詞?

生:形容詞

師:那它現在呢,變成一個什麼詞了?

生:名詞。

師:對。那跨越百年呢?是從空間上說呢,還是從時間上說呢?

生:時間。

師:是的。那麼大家看這個題目,前面“跨越百年”是時間限制,後面是一個寫作物件。現在大家開啟課本目錄看看有那些課文題目和這個模式一樣。先找一個限制空間的題目。

生:我找到的是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

師:十六年前,這是空間還是時間?

生:是時間。

師:我要的是什麼?

生:是空間。

師:那誰還有?

生:我找到的是《北京的春節》。

師:好。空間限制是什麼啊?是北京。寫作物件是什麼啊?

生:春節

師:是的。等你們上了初中就慢慢知道了。寫作物件是什麼啊,就是線!假如說你有很多珍珠想掛在脖子上,要找根線穿起來。寫作物件就是線。所以我們是以美麗為線索,連貫起來的。那範圍在哪裡呢?——“跨越百年”。那《北京的春節》呢?是以春節為線索,只寫北京的,不能寫太原的,對空間有限制。那我給大家出一個題目《童年的快樂》大家一起看“童年”是什麼?

生:時間限制

師:那快樂是什麼?

生:線索。

師:對。以後大家記住,這個模式的題目,“的”字前後是有規律的。要寫童年的快樂就以童年為範圍寫我們快樂的記憶。大家記住了吧。透過對題目的分析比較,我希望大家掌握分析文章的一種方法:首先我們把“美”分成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進行比較,理清思路。然後梁衡認為這種美能跨越百年,我們同意。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找到了愛因斯坦的話做依據。同理在分析其他文章的時候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如果我們把每一篇課文當成一道例題,我們可以找出一個公式來。3+2=2+3,5+2=2+5,可知A+B=B+A。而我要大家掌握的正是A+B=B+A。2、2、3、3這些數字就是每一篇課文,而A+B=B+A就是學習方法。我的教學就是要給大家這樣的學習方法。大家能掌握麼?

生:能。

師:如果我們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圓的話,那麼我們把圓的每一個部分解釋清楚,題目就解釋清楚了。我們把這種方法起一個名字就叫:解題分析法。很好記吧!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提問。

生:您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居里夫人的美麗?

師:這個問題科技含量太低,(生笑)我們請一個同學來回答。

生:我覺得從三個方面可以看出來1、她有美麗的容貌。2、她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3、她淡泊名利。

師:非常好。這個問題解答了。我給大家總結一下,解釋題目的時候要分層次解釋,先抓住那個做線索的詞,然後再找限制範圍,再分析。好,現在我拿一個大家還都沒學過的文章來考考大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初中的課文。我們應該怎麼分析?

生:我認為于勒是線索,是寫作物件。

師:很好,《我的叔叔于勒》就是我眼中的于勒,“我”是限制。這個題目可以改一改,改成:《我記憶中的于勒》。來,按這個方法我們把本課課文題目來改一下。

生:我認為這個題目可以改成《永恆的美麗》。

師:這個題目非常好。大家應該給他鼓鼓掌。今天我以這篇課文為例,來傳播一種我的教學思維,好了,美妙時光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