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語文課文《社戲》導學案教學設計配答案

語文課文《社戲》導學案教學設計配答案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識記作者及文學常識

2、識記生字詞(音 、形、義)

3、瞭解並掌握關於小說的知識

4、找出小說的線索,梳理文章的結構

二、學習的重點 : 1、2、3

三、難點:4

四、方法: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點撥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導學

1、《社戲》作者是 魯迅 ,原名 周樹人,字豫才。浙江 紹興 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 家、 革命 家和 文學 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

《 朝花夕拾 》,小說集《 吶喊 》、《彷徨 》,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社戲》體裁是 小說 。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 人物 、 情節 、 環境 。

人物描寫包括: 動作描寫 、 語言描寫 、 外貌描寫 、 神態描寫 、 心理描寫 等。

情節包括:(序幕)、 開端 、 發展 、 高潮 、 結局 、(尾聲)。環境包括: 自然環境 、 社會環境 。

3、給下列字注音

肆無忌憚( ) 棹( )船 歸省( ) 行( )輩

攛掇( ) 鳧( )水 舀( )水 歸省( )

怠慢( ) 潺( ) 家眷( ) 皎潔( )

踱( ) 躥( ) 撮( ) 竹篙( )

二、文字探究

1、文章思路是“ 盼看 社戲”—“去看 社戲”—“ 懷念 社戲。

2、(1) 全文40自然段,課文的主要情節開列如下。請按敘述的先後,重新編排它們的順序。

A、趙莊看社戲 B、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C、看社戲前的波折 D、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E、六一公公送豆 F、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G、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1 G 2 F 3C 4 B 5 A 6D 7E

(2)請用四字短語概括對應段落內容:

A 10-13: 月夜行船

B 14-21: 船頭看戲

C 22-30: 月下歸航

3、平橋村之所以“在我是樂土”,是因為(用概括的語言填寫):

⑴“我”在這裡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2)有熱情好客的小朋友們

⑶ 可以釣蝦、放牛,體驗自由快樂的鄉間生活

(4)可以免讀《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5)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4、“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趙莊看戲。但一開始就遇到了波折。在( 雙喜 ) 的幫助下,(1)首先解決了(船 ) 的問題,接著又擺出三條理由: ⑴ 船又大 ;⑵ 迅哥兒向來不亂跑 ;⑶ 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並說了“ 寫包票 ”的話,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親的顧慮,實現了“我”去看戲的願望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參考格式:本文寫/描寫……(事),讚美……,表達/表現了……(情)。

本文描寫“我”幼時與農村孩子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讚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幹。表現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的思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重點句子的意義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3、學習並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點:1、2

學習難點:3

學習過程

(一)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1、去看戲途中,作者透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①所見: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

②所聞: 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2、看戲回來途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來?

答:去時心情很急迫,回來時雖然有點依依不捨、但心情無比歡暢。

去時心情很急迫,“我”總“以為船慢”,兩崖景物飛一般向後跑;回來時“我”還回望戲臺,依依不捨,途中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二)分析人物描寫:

1、參考格式分析雙喜這個人物形象。至少說3句話。

參考格式:雙喜是個……的人,因為當……(什麼情況)時,他……(如何表現)。

① 雙喜是個心細如髮,聰明伶俐的人,因為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他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

② 雙喜是個如大哥哥般親切體貼的人,因為當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時,他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

③ 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④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又勸

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於為他人著想。

雙喜:是一個聰明大膽、果斷心細、敢於負責、善解人意、友愛善良、組織能力的孩子。

2、文中六一公公是個怎樣的人?作者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寫他?

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 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他的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課文主要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來寫六一公公。

(三)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鬆”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輕鬆”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為什麼說“踴躍”?)

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在不一樣,作者在這裡是創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罩”透過視覺表現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麼還要“感激”?)

因為城裡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5、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裡躥。(這個句子運有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金牌43頁語言品析)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富有童話色彩。“躥”從正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烘托出了孩子們看戲安全歸來的愉快場景。

6、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宛轉”“悠揚”是寫什麼? 我的心為什麼沉靜又自失?)(金牌43頁語言品析)

“宛轉“”悠揚“寫出了笛聲美。這句話從聽覺的角度表現了“我”被水鄉美麗的夜景所陶醉,因而忘記自己。)

7、那夜的戲好看嗎?從文章哪些地方可得到這個結論?

1、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沒翻。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 見出來。

3、 最怕看“老旦”,並不停地唱著。

以上三點是從正面寫戲不好看。另外,文中寫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神態描寫,則是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8、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

並不是那夜的豆特別好吃,也不是那夜的戲格外好看,而是透過寫豆和戲突出那夜的生活終生難忘,表達對鄉村少年朋友誠摯情誼的懷念。

四、難句解析

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什麼寫作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動寫靜,形象地描繪了行船之快。寫兩岸連山“向船尾跑去了”,從寫連山向後跑表現出船前進之快,“但我卻還以為船慢”,烘托了“我”急欲看到社戲的心情。

五、怎麼樣看待文中“偷豆”這一情節安排?

(1)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所當然。

(2)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 --這是應該的。”

( 3)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嚐嚐。

因此,這不算什麼盜竊行為。而是表現孩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第三課時

綜合創新練習題

一、課內閱讀題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________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去還以為船慢。他們 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裡。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裡呢。過了那林,船便(A.劃 B.駛 C.衝 D.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1.根據課文在橫線上填詞。 (朦朧 宛轉 悠揚 彌散)

2.為最後一句選擇正確的詞( D )

3.文中加粗的代詞各指什麼。

“我” 指迅哥兒 “他們” 指夥伴兒 他 指橫笛

4.寫出第一段的比喻句,並說明本體、喻體。指出這一句在文中的寫法及其作用

比喻句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本體是 :連山 喻體是 鐵的獸脊

在文中的寫法是 :以動寫靜(化靜為動)

作用是: 寫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及我看戲的急切心情。

5.解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朦朧”的意思是 __模糊不清______。

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踴躍”的意思是 __跳躍______。

6.文中描寫開船的動作的詞語有 點 、磕、退、上前、出 ,從中看出江南水鄉的少年們__熟練的駕船技巧__、 __勤勞能幹_的特點。

7.文中畫線句運用了__比喻__和___擬人__的修辭方法。

8.文中的景物描寫具有特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多方面描寫。各找出一句寫在下面。

視覺: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

嗅覺: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

觸覺: 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聽覺: 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二、課時訓練

完成《金牌》45頁的精彩段落——品一品的8——1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