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雲南的歌會》的課堂實錄和研討

課文《雲南的歌會》的課堂實錄和研討

一、發現“意思”

師:剛才課間聽了這首由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突然有一種激動,我想去雲南,你們想去嗎?

生:想。

師:好,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去聽聽雲南的歌聲,去看看雲南的歌會(板書課題:雲南的歌會)。所謂“歌會”就是聚在一起唱歌。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此文,請問,本文寫了誰在唱歌呢?

生:年輕女人、老人、趕馬女孩。

生:還有很多叫不知名字的人。

師:除人外,還有誰也在唱歌呢?

生:戴勝鳥、雲雀。

師:這些人與鳥在哪些地方唱歌呢?

生: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

生:山路

師:還有呢?

生:村寨。

師:人也唱鳥也唱,真是自然的大合唱;山野山路山寨,怎一個山字了得。同學們,你覺得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

生(異口同聲齊答):有。

師:有沒有覺得沒意思的?(學生搖頭)

師:那我們無妨再來靜靜地默讀這篇文章,從細節字句中去發現其中的意思,別忘了在你有感覺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方框和楷體字為課件內容,下同)

課件:意思

(細節 字句)

(學生閱讀文章6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靜靜默讀的局面令人感動,很多同學一邊畫一邊寫,這就是批註讀書法,它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值得推廣。下面,我們來交流交流。

生:“年輕的婦女各自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可以看出他們唱歌的地點特別。我覺得有意思。

師:是啊,不是在中央電視臺一號演播大廳,而是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極具山野之趣、原生態之美。

生:對歌有意思,與年輕婦女對唱的對手,雖然敗了,但心服口服,從婦女動作上看,是輕鬆愉快的,說明是一個有趣的活動。

師:噢,可否讀一下?

生: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於是輕輕的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束,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髮,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說:“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鬆快樂,拉著同行女伴,走過江米酒擔子邊解口渴去了。

師:他讀的怎麼樣?點評一下。(幾個學生舉手)

師:你舉手,是要自身點評嗎?

生:是的。

師:我上課以來,還沒有遇到自身點評自身的人。太好了!請講。

生:我剛才太緊張了。

師:想不想再來一遍?

生:(再讀第二段)

(學生鼓掌)

師:大家鼓掌,說明他讀得好,你滿意嗎?

生:還是太快了。

師:你感覺哪些地方應讀得慢一點?

生:輕輕、理理、拍拍、笑笑。

師:為什麼?

生:因為這些疊詞生動形象地寫出她的輕鬆快樂,所以要讀得慢一點,輕鬆一點。

師:你已深得其中三味。中國的這個“樂”字,很有意思,它既讀“yuè”也讀“lè”,音樂的實質是什麼,可能就是給人快樂。這些年輕女人對歌不求勝敗但求快樂,她們已達到了音樂的最高境界。(指著課件)其實,細節和字句就像文章的兩扇窗戶,只要輕輕地推開它,就會發現天光雲影、意思無限。現在,我們大家無妨一起來讀一讀。

生:(全班朗讀)

師:大家剛才讀的時候,我從他(指著前排一男生)的表情看出他已如痴如醉,彷彿那個年輕的女人已站在他面前了。(眾生笑)

生:“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花兒在傾聽小女孩的歌聲,“不住點頭”表示對女孩歌聲的讚賞。我覺得這裡也挺有意思的。

師:你的發現真有意思,這些花是那麼的具有靈性,可見你也是一個有靈性的人。在這段中還有沒有寫到極具靈性之物?

生:“忽然出現個毛茸茸的戴勝鳥,矗起頭頂花冠,瞪著個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對於唱歌也發生了興趣,經趕馬女小朋友一喝,才撲著翅膀掠地飛走。”可以看出戴勝鳥也是具有靈性的`。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從“矗起頭頂花冠”的“矗”和“瞪著個油亮亮的眼睛”的“瞪”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戴勝鳥神情十分專注,對唱歌發生了興趣。

師:我們的戴勝鳥太可愛了。面對如此可愛的戴勝鳥,你難道不想對它說點兒什麼嗎?

生:戴勝鳥,我想和你做朋友。

師:我想它會答應的。

生:我想和你一起唱歌。

師:去吧,我特批!(生笑)

生5:戴勝鳥,到我們學校來唱歌吧!(眾生笑)

師:它已經來了(指著禮堂後面),你看,它瞪著個油亮亮的眼睛,未經任何汙染,卻能照亮我們的靈魂。

二、沒“意思”

師:同學們,從剛才大家的分析中,我聽出來了,我們之所以覺得有意思,就是一句話,一切盡在詩意中,這是一種詩意的生活。然而,前不久,一個叫“飄過你的網”的網友在QQ上與我聊起《雲南的歌會》時提出了一種看法。

楊兄,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很沒意思,你覺得呢?吔!

師: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生:我不同意。這裡的自然環境描寫目的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渲染小女小朋友唱歌自然、輕鬆。環境對唱歌的人有影響,不能刪掉。

師:什麼影響?

生: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會有這樣的歌聲。

師:你的觀點怎麼和沈從文如此相像?

發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沈從文《湘西民族的藝術》

生:因為我媽媽是苗族人。

師:哦,你和沈從文一樣,都流淌著苗族的血液。沈從文先生有《邊城》等多部作品為人稱道,瑞典文學院院士馬悅然說:“我個人確信,1988年假如他不離世,他將在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你應該感到特別的驕傲和自豪。

生:老師,我還想補充一點。

師:請講。

生:作者寫《雲南的歌會》目的不只在於寫歌會,而在於寫雲南是個人與自然和諧的地方。

師:“人和自然的和諧”,說得真好!沈從文從來就沒有懷疑過自身在文章中大量使用環境描寫是錯誤的。因為在他的心中,有一種哲學的觀念支撐著他。那就是中國最為基本的保守人生哲學,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誰知道?

生: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