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你一定會聽見的課堂實錄和點評

你一定會聽見的課堂實錄和點評

師: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相信大家有了許多新發現,下面交流一下。課文裡寫了多種聲音,你用心聽過哪些?說說你的感受。

生:我聽過自己的心跳。在申奧成功的那一刻,我關上電視機,左手放在胸前,感覺到同時也聽到了心跳。那咚咚聲,似乎也在為我國的成功歡呼。

師:你說出了自己生活中興奮的一刻,感情很真實。下面我們重點談課文中寫到的聲音。

生:我用心聽過小鳥唱歌的聲音。當時想到人生不就像一首樂曲嗎?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沮喪,交織成一曲美麗的歌。

生:我用心聽過風吹的聲音,噓,噓,輕輕的,柔柔的,好像對我說著什麼。

生:我聽過雨點打在玻璃上的聲音,覺得叮叮咚咚真好聽,這大概是小雨送給我的禮物吧。

師:同學們不但觀察細心,想像還很美呢。

生:我聽過貓吵架的聲音。當時我心情不好,感覺它們好像在衝我發火,就用磚瓦把它們打跑了。

生:我聽過小狗啃骨頭的聲音。我覺得它很幸福。

師:看來心情不同也能夠影響大家的感受。同學們結合實際談了自己的發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相信大家只要有一雙慧眼,就會發現生活的快樂。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作者是怎樣描繪生活的。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學生讀課文,作批註,老師巡迴指導。)

師:同學們都找出了自己喜歡的句子。下面,先在小組裡交流,然後選擇有代表性的在全班交流。注意閱讀文句,表達出自己體會到的感情。

生:我喜歡這句:從聲音裡,我們逐漸成長。我認識到聲音是傳播知識的一種方式,它使我們的知識日益增多,使我們健康成長!

生:我喜歡這句: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著你歡笑。讀到這個句子感到全身舒暢,原來笑是這樣美好。最後採用了擬人的手法,表現出這樣的感受──只要我們樂觀地對待生活,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師:前面兩名同學重點從內容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還可以從語言、寫法等方面進行欣賞。朗讀時傳達出文章的感情。

生:我喜歡這句: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颱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麼吧!這一句中,吹過、拂過、撲過、橫越用得特別恰當,總體上是一個排比句,寫出了自然界各種風的特點。

生:我喜歡這句: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這個句子很有詩意,渲染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對雪花采用擬人的寫法,讀了覺得非常親切。

生:我喜歡這句: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這個句子運用了對偶的寫法,句式整齊,說明不同是聲音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師:同學們找得很好,並能結合句子從多方面談出自己的感受。剛才小組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喜歡前三個自然段。這三段組成排比,描繪了生活中大家沒有注意的聲音;語言活潑風趣,意境優美。我們也仿照其中一段,寫幾句話。要寫生活中的發現,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

(學生思考,開始寫,老師作個別指導。)

師:下面我們來比一下哪些同學心細如髮,文筆優美。

生:你聽過春天柳樹洗頭的聲音嗎?柳樹有一頭枯黃的長髮。春風吹過,沙沙聲響起來,柳樹開始洗頭了,洗呀嚇呀,洗去了枯黃的汙垢,戴上了嫩綠的新帽。

生:你聽過鳥兒唱歌的聲音嗎?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幾隻小鳥停留在枝頭,觀賞著葉綠花紅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唱起歡快、悅耳的歌。

生:你聽過蜻蜓做操的聲音嗎?蜻蜓有一件銀紗似的外套。有一天,它們在空中擺好隊形要做健美操,嗡,一隻蜜蜂飛入它們中間。不好,敵人來了!剎那間,它們全逃散了。

生:你聽過小螞蟻搬運食物的聲音嗎?那天早上,螞蟻們聚集在一起,緊緊咬住大青蟲的肉皮,一起用力。大青蟲一翻身,它們立刻向周圍散開了。

生:你聽過蟋蟀彈琴的聲音嗎?夏日的夜晚,幾隻蟋蟀在園子裡的草叢中拉起了小提琴,樂曲婉轉悠揚,連小草也舞動身軀為樂曲伴舞了。

生:你聽過樹葉下落的聲音嗎?一個深秋的早上,一片樹葉從枝頭輕輕飄落,飄呀飄,落在路邊池塘的水面上,微微一陣涼意,小樹葉滿足而緩慢地流走了。

生:你聽過你聽過蜜蜂採花粉的聲音嗎?在一個花園裡,一隻小蜜蜂輕輕地落在一朵花上,忙忙碌碌地採花粉,然後滿足地飛走了。

生:你聽過知了唱歌的聲音嗎?一天中午,池塘邊的楊樹上知了在唱著夏天,突然一顆小石頭打在附近的樹枝上。不好,打擾別人休息了!它趕緊飛走了。

師:同學們寫得真好。不難看出,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細心觀察生活,認真動腦思考,就會有優美的文字從我們筆下飛出。

【執教者的一點感想】

閱讀和寫作原本可以成為一個東西。它們就像鳥兒的一對翅膀,看似彼此分離,實際上相傍相依,血脈相連,互動而成一體,折損哪一個都會使飛翔失去平衡。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盡力伸展這雙翼。本教學片段正是遵循了這樣的思想,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生活,在閱讀中欣賞語言,在閱讀中學會表達。讓學生有一雙自己的眼睛,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咀嚼課文,作出自己的解釋,這就像數學的一題多解一樣;還要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從周圍世界中發現並汲取,用手中的筆表達感受和體驗。語文教育的本質,就是創造優良的語言環境,提供豐富而科學的良性語言刺激,把學生學習語言的潛能激發出來,使語文能力、人文精神和多方面的智慧潛力得以全面發展。教師如果善於把握時機,溝通讀與寫的血脈,學生的語文學習就會平衡地飛翔起來。

【點評】

〖咀嚼臨摹興味長

讀與寫的關係討論了許多年,有一些認識已經成為共識,比如:讀是寫的基礎,讀與寫應該結合。吳興旺老師根據這樣的認識,響亮地提出一個口號──伸展讀與寫的雙翼,並在教學中作出劃分教學型別的嘗試。

這個教學案例提示我們:要把握住教學型別,並根據需要靈活處理,凸現教學個性,求得實與活的統一。閱讀課矛盾很多,叫人頭疼不已。以往我們嘗試過多種教學方法,並試圖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模式將這些方法組合起來,形成相對穩定的一種教學程式(路數)。實踐證明,這樣的思路不大適合漢語文的教學情況,想用一個筐裝進所有的矛盾,這是條走不通的路。為此,筆者曾經提出過教學型別的概念,即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任務和目的,劃分出若干種教學型別,有的放矢,分別採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比如:

1、以積累語料為主要功用的,稱積累型;

2、以咀嚼語句為主要功用的`,稱咀嚼型;

3、以美讀美文為主要功用的,稱美讀型;

4、以筆述自讀心得體會為主要功用的,稱筆述型;

5、以解析篇章為主要功用的,稱解析型;

6、以鑑賞作品為主要功用的,稱鑑賞型;

7、以擴充知識面、誘發興趣為主要功用的,稱瀏覽型;

8、以篩選資訊為主要功用的,稱篩選型;

9、以研究思想觀點和相關問題為主要功用的,稱研究型;

10、以透過趣味活動來提高語文能力的,稱趣味活動型。

這10種類型是根據教學功用作出的第一層劃分;還應該針對不同的課文物件和學習需求,進行更為細緻的第二層乃至第三層劃分。比如積累型,就有文言語料和語體語料之分,小學、初中、高中不同的教學需求之分;再如鑑賞型,因不同類別的文學作品、不同層次的教學需求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具體的課型與教學方法也會有多種樣式,呈現出斑斕的色調。此外,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兼類現象,如美讀型與咀嚼型就靠攏得比較緊密(因為美讀是咀嚼的主要方法之一)。大致劃分出教學型別,這是必要的,具有明顯的教學優勢:提出了教學的規定性,使教學活動能夠有大的規矩可依。所謂有規矩可依,一是明確了課文的教學功用;二是有具體的課型作制約;三是有基本的教學方法作支撐。這樣,可以確保教學不至於各行其是,漫無理路。

──按照上述思路來分析吳興旺老師提供的這個教學案例,大致可以歸入咀嚼型,主要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習課文的優美的語句,揣摩其妙義,透過涵泳和記憶(包括審美方面的激發與引導),汲取語言營養。一般說來,咀嚼型的教學重心放在揣摩語句方面,使用較多的教學方法有四種:美讀,默讀,批註和仿寫。其主要的教學功用,一言以蔽之,即從語句方面含英咀華,滋補自身。這種教學型別非常重要,以前卻被我們忽略了,大量教學工作放在研究課文的章法思路和主題方面,所謂架空分析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相反,語句的咀嚼不受重視,學生的詞彙量嚴重不足,不喜歡也不大會字斟句酌,因而語感不好,沒有學到語文的真功夫。這次,欣喜地看到吳老師展示了一堂好的咀嚼課。其好,可以分三條說:一是搭建了咀嚼的工作平臺,教學型別清晰,教學功用明確,教學方法得當;二是疏通了咀嚼的心理通道,教學立意方面有獨到的想法,能夠在既定的課型裡注重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審美意識,全面開發學習語言的潛能;三是擴充套件了咀嚼的寬度,巧妙溝通讀與寫兩種語文能力練習的渠道。這堂課,從大方向看,教學有規可依,立意也有高度,克服了隨意性和盲目性,比較實在;從細節看,又具有鮮明的特色,比較靈動。實和活統一在一起了,所以可圈可點,值得稱道。

這個教學案例還提示我們:要全面認識和妥善處理讀與寫的教學關係。這方面矛盾也很多。延長讀與寫的雙翼,讓兩種基本的語文能力協同發展,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閱讀是基礎,這個基礎厚實可靠,提高寫作能力才有保證。以此而論,閱讀教學裡的寫首先應該服從讀的需要,喧賓奪主並不是好事;所謂讀寫結合要立足於宏觀的戰略安排。像上面展示的課例,吳老師在咀嚼型的閱讀課上穿插一定量的動筆練習(批註和仿寫),主要教學功用還是在於提高咀嚼的質量,加深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感悟和記憶。頭疼未必只醫頭,換一種處理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點,這符合語文學習的辯證法。這種仿寫,我看有點像習字活動裡的臨摹(臨帖)。面前有範例可學,不管一時能不能仿得地道,總需要認真揣摩人家的模樣和特點──教師因勢利導,學生在閱讀方面就容易產生真切的感受。如果能夠將對文字的咀嚼和仿寫密切結合在一起,進入悉心涵泳的境界,領略到咀嚼臨摹興味長的樂趣,那就更好了。還這裡要強調兩點:一是充當咀嚼物件的課文應該是最好的文字,確實有嚼頭,經得起推敲,值得記憶終生。二是在閱讀中穿插寫作,其具體方式應該依照課文和教學型別的特點而定,可以靈活多變,不拘一格。

從作文教學的角度反觀閱讀教學裡的寫,同樣有醫頭醫腳的道理含在其中。這就像吳老師在教後感中說的,讀與寫血脈相連,互動而成一體。目前閱讀課浪費時間的現象比較嚴重,功夫下得不夠紮實。朱熹提倡虛心涵泳。他說,讀書就像是在等一個朋友,人家沒有來,你要耐心地等。意思是透過反覆涵泳,得其真意,彷彿見到了朋友。我想,在這種時候,緊密依傍課文閱讀,適當多作一些寫的練習,對有效地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益處為大吧。天花亂墜,何及淺草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