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觀《三國》有感(精選60篇)

觀《三國》有感

觀《三國》有感(精選6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三國》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三國》有感 篇1

  前不久,我把新版《三國》這部電視劇看完了,裡面的人和事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他的霸氣,他的性格,他的聰明才智,對待事情的態度,讓我無一不感嘆。記得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殺完蔡瑁後,明知自己中了奸計,但卻堅決不認錯。看完這一段後,我為曹操的“知錯,改錯,不認錯”的氣勢感到莫大的快樂。還有諸葛亮,他才十幾歲,就開始跟隨劉備,為劉備出謀劃策,也是赤壁之戰,他琢磨透了敵人,出了草船借箭這麼一出,讓周瑜都自愧不如。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當年曹操說的,江東吳王孫權,九歲深入敵營,要回父屍,十八歲坐領江東,如果沒有才能,怎能做到這些?

  剛才說的都是文人,《三國》裡有文沒武怎行?三國第一武將——呂布,雖是一介匹夫,有勇無謀,但在十八路諸侯會盟的時候,劉備,關羽,張飛,也不過把呂布打下馬而已,三包一,明顯是不公平的。

  “七進七出長坂坡,唯有趙子龍是也”,趙雲的武功真是出神入化,天下無雙啊。當日,曹操的幾十萬大軍一齊攻打趙雲一人,而且,趙雲懷裡還有一個孩子,都沒有打敗趙雲,趙雲卻殺死了曹操的五十多員大將,士兵無數。

  三國中,還有好多好多的英雄美女,讓人驚訝的事也數不勝數,那些事物就像一根無形的繩子,把我牽都情節中去,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三國》,捉摸透每一個人,汲取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

  秦皇島市撫寧縣留守營鎮凡各南小學五年級:張笑言

  觀《三國》有感 篇2

  今年寒假,我迷戀上了一部大型史詩電視劇——《三國》。

  《三國》是關於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裡面有許多英雄人物和典故故事,充分體現了古代英雄人物的聰明才智。

  在這部電視劇裡,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劉備為請他出山三顧茅蘆。諸葛亮不負眾望,幫劉備打了很多勝仗;我最不喜歡周瑜,他心胸陝窄,心狠手辣,諸葛亮再三幫他,他卻故意刁難,要諸葛亮十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巧妙地運用草船借箭,不出三天就輕而易舉地交出了十萬多支箭。後來,諸葛亮又巧借東風,幫周瑜火燒曹操的糧倉,周瑜卻恩將仇報要殺死諸葛亮,幸虧小喬相救才得以脫身。不過,周瑜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赤壁之戰中他以五萬兵力打敗了曹操八十三萬大軍,為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備是一位很仁義的人,可是他太軟弱了;相比之下,曹操就強多了,他不但有雄心壯志,而且善於作戰,又講義氣,當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曹操不但沒殺反而放了他。關羽也知恩圖報,當曹操被周瑜火燒赤壁敗走華榮道時,也放了曹操一馬。

  《三國》裡還有其他許多英雄人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趙雲千里走單騎拼死救出劉備的兒子,那種英雄壯舉令人感動;粗魯勇敢的張飛、年輕的吳王孫權、軍師魯肅、聰明可愛的曹衝……一個個都別有特色、個性鮮明。

  這部電視劇中許多計策也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如: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這些計謀的靈活運用,讓他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爭的勝利,充分展示了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智慧。

  《三國》這部關於群雄爭霸的電視劇讓我遠遠說不完,朋友們有空一定要看哦。就像廣告上說的:數英雄人物,還看新《三國》,相信你也會喜歡上的。

  觀《三國》有感 篇3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視劇,那就是中央臺正在熱播的新版《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劇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表現了渴求和平統一,反對戰亂的思想,反映了百姓擁護明君,反對暴君的願望!此外還宣揚了“忠義”觀念!

  有人喜歡武力高強的呂布,有人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人喜歡老謀深算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是忠勇雙全的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中重筆刻畫的人物之一,他武藝高強,神勇蓋世,同時又“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是忠義的化身。在我眼中,關羽是一名英雄,字雲長,河東解良人,身高九尺,面如重棗,眉似臥蠶,胡長二尺,手持青龍偃月刀,很是威風。我眼中的關羽是勇敢的。關羽被曹仁的毒箭射傷後,華佗說用刀割開皮肉,刮掉骨頭上的毒,再敷上藥,縫合後就會好。關羽答應了,他一面伸開胳膊讓華佗刮骨,一面與馬良下棋。我眼中的關羽是仁義的。火燒赤壁之後,曹操敗走華容道,遇到了看守華容道的關羽。關羽本想殺了曹操,但想起曹操的恩情,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也未派兵阻攔……

  這電視劇看得我熱血澎湃,讓我想穿越時空和關羽成為結拜兄弟,一同征戰天下!

  觀《三國》有感 篇4

  合上書,我又細細品味起這本可歌可泣的小說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真的,看慣了武俠片中打打殺殺的內容,再看看這本記載三國時英雄人物“七分鬥智,三分勇”的歷史故事,還真有點“小巫見大巫”的味道?我們以前看的只能用“幼稚”二字來形容了。

  這部書裡有許多的英雄人物:文有諸葛亮、司馬懿、姜維等,武有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或冷靜、或暴躁、或執著、或浮誇……真是太佩服羅貫中了,能把這些人物寫得活靈活現,如此生動。

  在書中所談及的這些英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位:

  首先,當然是“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草船借箭”、“華容道”、“空城計”,都是孔明獻計的,如今早已成了千古佳話。還有那句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曾在抗戰期間激起了多少英雄兒女奮起反抗抵禦侵略者!他的知識也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有名的科學家。他能有如此才華和他苦讀、勤讀有很大關係。誠如愛迪生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不是嗎?

  接著便是蜀漢王劉備了,作為漢室的後代,有著皇族的血統,自然免不了是氣宇軒昂的,“身當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真是一表人才。雖然他出身高貴,但處事謙恭、冷靜,為能求得賢才,他三顧茅廬,可謂“伯樂”。撫今追昔,當今很多領導者在這一點上不及劉備,如果,這些領導者都能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真做人民的公僕,而不是高高在上,為人才提供更好的“平臺”,那麼,我想這些人才必能發揮他們的作用。

  “亂世奸雄?曹孟德”。雖然很多《三國演義》的讀者都有點尊劉屈曹的味道。但我並不是這麼看。從客觀角度來評論,在殘酷的戰爭年代他能殺出一條血路,建功立業並試圖統一中原,難道他不是一名英雄嗎?他不僅是一位英雄,也是一個軍事家,他曾指揮了多少戰役並取得了成功。同時,他的文學造詣也頗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曾引發了多少人的感慨!當然,“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片面地進行評價,這讓我聯想到生活中,家長和老師們都偏愛那些成績好的學生,甚至出現了“成績好,一切都好”的情況,我認為成績好的學生有些方面做得並不好,而成績不好的學生並非什麼都不好。

  除了英雄人物之外,我對書中所描寫的幾次戰役記憶猶新。首推的應是?官渡、赤壁大戰啦。

  以少勝多,官渡大戰。這是三國時期一次著名的戰役。袁紹自恃有十萬多大軍,並不把曹操那幾萬精兵放在眼裡,結果反被曹操反撲,痛失愛將。後來曹操軍隊缺糧,謀士許攸勸他偷襲許都,他不肯。最終許攸投靠曹操,袁紹的一萬車糧食被曹操一下子燒光。不出三天,袁紹不戰自敗。

  提到了官渡大戰,那就不能不再說說赤壁大戰了。這是一場經典的火攻大戰。曹操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呀。自以為把船連在一起很平穩,卻反而是傷亡更加慘重。最後走投無路,在華容道向關羽伏首稱臣。狼狽極了。

  這兩次戰役中失敗者的共同特點是驕傲輕敵,古人云“滿招損,謙得益”,在學習中也如此。有些同學,在考試中獲得了一次成功後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便開始驕傲起來。便變得不懂裝懂,不可一世,最終在最後的考驗中露了馬腳,不僅受到了老師、家長的批評,自己也得不到好處,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有什麼好的呢?還不如腳踏實地得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呀!

  在書房靜靜地坐著看書,感受著書給我的人生啟迪。書,就是一面鏡子,它使人明理、使人成長。

  觀《三國》有感 篇5

  我是個特別喜歡讀書的女孩,放暑假了,我可要多多讀書,這些天,很多頻道都在播出《三國》這部電視劇,在這之前,《三國演義》這部書我看過,現在再來看電視,那就太過癮了。

  三國裡有很多讓人受益的故事,今天我想講講三顧茅蘆的故事。話說劉備離開曹操後,去投奔荊州牧劉表,拜徐庶為軍師,徐庶卻對劉備說:在襄陽城外20裡外的隆中,有一位奇士,您為什麼不請他來輔助皇叔您呢?這位奇士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人稱臥龍,得他您皇叔可定天下。劉備得知有這樣的賢才,非常高興,決定親自去拜訪諸葛亮。第二天,劉備便帶著關羽和張飛二人前往隆中。

  劉備一行人來到隆中臥龍崗,找到諸葛亮年住的幾間芭草房,劉備下馬,親自去叩柴門,一位小童出來開門,劉備自報家門,說明了來意,可小童告訴劉備,先生已經出門了。幾天後,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忙讓備馬,再冷飲前往。不料諸葛亮又出門了,劉備只好給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達了自己示賢若渴的心情。劉備回到新野後,一心想著計劃亮的事,就又和關羽張飛二人前臥龍崗,在途中,為了表示尊敬,劉備離諸葛亮的草房半里地就下了馬步行,這次諸葛在家,可他正在睡覺,劉備就下旁人不要叫醒他,他們於是就在門前等候,過了許久,諸葛亮醒來,看見劉備在等他,被他的誠德之心所打動,於是就答應和劉備一同回新野出謀劃策了。

  這就是著名的三顧茅蘆,每次讀到看到這個故事,我也每每被劉備的誠德之心所打動,是呀,孔子曾經不恥下六問,古人尚且如此,作為學生的我,更應該謙虛,虛心向別人請教,特別是有事相求他人時,更要以自已誠德之心來打動他人!

  觀《三國》有感 篇6

  看三國,品三國,是一大享受。

  新版三國導演高希希說道:在拍演其間,每天三國中都會有600-700人工作,每天都會花費30萬元。新版三國共投資1.1億元,成為投資最多的大型史事劇。

  看三國,重在看諸葛亮和周瑜,這二人可堪稱世界之奇才。新版三國中,諸葛亮由陸毅飾演,周瑜由黃維德飾演。我對於他們兩位的才貌,可謂佩服至極。

  諸葛亮的英雄才略使劉備的基業強盛起來,讓劉備穩坐主公之位。與此同時,在吳國擔任大都督一職的周瑜也是如此,不斷地輔佐孫權權,讓孫全永做吳侯之主。但是,拿諸葛孔明與周公瑾相比,孔明卻略勝一籌,公瑾自愧不如孔明。為了奪取重地--荊州,公瑾設了一場鴻門宴,讓孫權之妹--孫小妹假嫁於劉備。但由於超智者孔明之計,使得以假變真,孫小妹真嫁於劉備。至使公瑾失敗,鴻門宴變成了喜門宴。離開吳國時,趙雲按照孔明的吩咐,讓趙雲等人送給世人:“周瑜妙計傳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話。公瑾身體的劍傷還未全愈,又加上這句氣話,急火攻心,公瑾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死前喊道:既生瑜,何生亮!就這樣,年僅36歲的周瑜離開了人世。

  新版三國,真想獨飽全劇,但現在是不可能的了。等一後,我一定要全品新版三國,享受史家之奇蹟。

  在劇中,孔明和公瑾激起了我的三國之花,讓我深愛三國,讓我如痴如醉。品三國,我的最愛;魏蜀吳三分天下,我願曹軍滅;如果歷史可以重寫,我願孔明和公瑾一分天下……孫劉連盟,內爭外合,為的是利益。那麼,由此可知,人也不過如此。在利益面前,只有捨棄才算得上朋友,才配稱朋友二字。想想自己,遙望友人,問之是否做的到。

  如果自己幻化成三國中像孔明,趙雲等人,該如何的風光。如果可能,我要重拍三國,就算一兵一卒也心滿已足。

  觀《三國》有感 篇7

  易中天老師對三國這段歷史是怎樣評價的呢,他談到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歷史時期,是緊隨秦漢大一統而來的一個國家分崩離松的歷史階段,也就是在這一時期,紛紛湧現出一批力圖恢復社會大一統國家政治經濟的英雄人物,其中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羽扇綸巾的周瑜,有忠義兄弟張飛關羽,有品德明主劉備,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有雄據江東的孫權……

  談起周瑜,讓我們聯想到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談,也想到其妒忌諸葛亮之才,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之狹小肚量,難道周瑜在三國曆史中真是如此?那蘇軾又為何在唸奴嬌赤壁懷古中給予其高度評價呢?詞中說道,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見周瑜事業有成,婚姻美滿,而又何去羨慕嫉妒他人呢,就連易中天老師也笑道,就連他也羨慕嫉妒周瑜,雖說在蘇詞作為文學作品,不足為信,但也不是無一是處,無一可信的,除非蘇軾價值觀扭曲。究竟周瑜是怎樣的風雲人物呢?易中天老師說道既為周郎,郎字帥小夥之意,可見當時江東父老對其的評價,就連三國志,劉備,蔣幹等人對其評價也是極高,說其寬宏大量,品德優雅。眾說紛壇,到底該怎樣看待這歷史人物呢?

  諸葛亮,大家耳熟能詳吧,不說你也知道他曾求來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事,還唱了一出空城計,退了司馬大軍……易中天以幽默語言,引經據典,以現代視角探究了那一場空城計。他侃侃而談,說是馬謖失了街亭司馬大軍壓境,諸葛亮幾千兵士,且老弱病殘,可見其兵力懸殊,諸葛撫琴,大開城門,焚香作壇,傍侍兩童,來來來,我迎你來了,犒勞你幾萬大軍來了,司馬偏不去,說道我來卡羅,就ok了,扭頭退兵……說到這,你我不免失笑,難道司馬懿不會派一支先頭偵查部隊探探虛實,不是十幾萬大軍嗎?為何不來個十面埋伏圍它個十天半個月的水洩不通呢?易中天老師借古拆古,以上就是後來學士收集資料反證得來的,閒話少敘,各位看官聽眾,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今天的主題:如何看待歷史人物。

  易中天老師談到即使是正史,也不可全信,哪怕是民間傳說,也不能不論證取信。論史看人分三種,一種是隨歷史發展而產生的歷史人物,但歷史長河流淌而漸漸模糊,因此也產生了文學人物,民間人物。何為文學人物,就是經文學作品藝術處理深化的人物形象。何為民間人物,也就是一種民問信仰人物,比如,某某某以其某特點或無關聯性而施加給他的特定身份。歷史人物已不可追尋,無論種種,都因當論證採取,不可以以心中人物形象去適配歷史人物,有失公正。

  看一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應以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以現代人的社會視角去探尋,那麼其耐人尋味而又難以捉摸的秘密也就更為清晰了。是的,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但是,也只有小心謹慎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在今後的做人處世當中,不要輕下決論,看人看臉看心看一輩子去吧。

  觀《三國》有感 篇8

  那是暑假裡的一天,我在家裡沒事可幹,媽媽看我實在無聊,於是就拿給我一本《三國演義》的書讓我看。

  三天後我看完了整本《三國演義》。裡面寫了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為兄弟。他們都想幹出一番大事業。於是他們就開始招兵買馬。劉備有了一定的兵力又有了聰明的諸葛亮。多次在與魏軍的交戰中獲得了勝利,最後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代王朝。

  我印象較深的情節是,在大戰中劉備的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在魏軍重重的包圍中,英勇無畏的趙雲準備帶領夫人殺出去。但劉備夫人的腳被石頭砸傷了不能走路了,為了保住自己兒子的性命,就把兒子交到趙雲手裡自己毫不猶豫的跳進了井裡。見此情景趙雲只能騎上快馬帶著孩子逃走了。就在這時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媽媽。平日裡媽媽默默的付出就像是書裡的情節一樣。在我害怕時他們會保護我,在我不知所措時他們會給予我一定的建議,在我猶豫不決時,他們會鼓勵我,他們一直在我身邊。我覺得在世界上有媽媽的愛就足夠了。

  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了爸爸媽媽對我無私的關愛和默默付出的精神,他們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依靠。

  觀《三國》有感 篇9

  易教授不僅講的簡明扼要、內容深刻,還風趣幽默。易教授用一些時下非常流行的詞如CEO、粉絲來為三國人物重新定義。易教授說道,劉備集團是一個剛剛建立卻又瀕臨破產的企業,極需要一個能幹的CEO帶領企業擺脫低靡的狀態,重振雄風,而諸葛亮就是這個能幹的CEO。

  我不禁聯想起來,一個好領導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審察好領導的重要標準就是舉賢用能。劉備之所以能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是因為有了臥龍先生這位好的CEO,誠然不可誇大個人作用,但這的的確確都是孔明“隆中對”的功勞。一個好的領導往往是高瞻遠矚的,孔明在他的諸葛廬中就幫劉備從當時的軍閥紛紛割據一方,各自混戰的時候規劃到了十二年後的魏、蜀、吳三分天下。我看過很多“水煮”方面的書,什麼《水煮三國》《水煮水滸》《水煮紅樓》《水煮西遊》《水煮戰國策》等這些書無不從古代故事中肯定好領導的作用。

  劉備作為一個家族企業的執行長卻能力排眾議,不顧家族成員的反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關係也夠鐵,完全是劉備家族的核心成員),吸納非家族人諸葛亮,做企業的靈魂CEO,這是何等的氣魄!而我們現今的企業家族倒想是封建王朝,父親老了,子承父業,外國有摩根、哈默等家族,中國有不勝列舉的百年老店。這些企業的高層你一個非親非故的外來戶休想踏進董事會的門。而我們的劉玄德同志能使這個家族集團有機的融合,在文有諸葛亮、蔣琬、法正、楊儀,武有張飛、關羽、馬超、黃忠、趙雲五虎將的輔佐下,團結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使劉備家族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牢不可破的整體,這真是那些小資所必須要學習的東西。

  由此看來,好的領導是成功企業的一半。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依存的,所以千里馬們首先要找到一個好的企業,還要遇上一位好領導才能一展抱負哦!

  觀《三國》有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國演義》這部大型歷史劇,感慨萬千。

  這是一個群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個文爭武鬥的時代,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時代——三國時代。

  三國鼎立,劉備、曹操、孫權雄才大略,手下謀士機智多變,將士英勇善戰。其中有太多讓人難忘的人和事,我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是:是諸葛亮聰明還是司馬懿機智?

  爸爸說:“諸葛亮,他多聰明呀,機智勇敢,還會奇門八卦陣,多厲害呀!我覺得是他最為聰明,有例為證:馬謖失了街亭,蜀軍慘敗,功虧一簣。接下來是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只有兩三千殘兵的西城,他卻敢大開城門,於城樓之上鎮定自若地撫琴,退了司馬懿十萬大軍,如此看來,諸葛亮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

  我說:“我覺得是司馬懿最為聰明機智,雖然屢屢敗於諸葛亮,但是他其實是一個有大智的人。”

  “為什麼?”爸爸問。

  “因為,他大智若愚,深藏不露,最後是誰統一了國家?”我問。

  “是司馬家族。”爸爸說。

  “這不就完了!從結果來看,他是最後的勝利者,難道不算是最聰明的嗎?”

  觀《三國》有感 篇11

  小時候,我就愛看《三國演義》的連環畫,今年暑假,我又看了新版電視劇《三國》對三國,我又有了更深的瞭解。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蔣幹盜書·張遼大戰逍遙津·草船借箭等}和許多精彩的戰役{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江陵之戰}。由於北魏始終保持力量上的優勢,採取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策略。加之東吳奉行“劃江自守,偏安一隅”的保守戰略,錯失了多次發展的良機,在西蜀滅亡後,放棄了與晉軍,最終導致了三國歸晉。同時讓我明白了“無進取則難以自保”·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這不禁讓我想到了爸爸讓我看的一部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它講述9個世界性大國強盛的歷史。讓我知道任何國家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這些國家始終堅持進取·變革的戰略思想,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使各自國家實現了復興和繁榮。

  在今天,我們的祖國日新月異,正在崛起。作為一名小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應該保持積極進取的上進心,不驕傲自滿。我們只有發奮刻苦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不落伍於社會發展的步伐!

  觀《三國》有感 篇12

  近日復觀《三國演義》,讀到曹操於渭水擊敗馬超一節,突心有所感,成文以記之。

  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冬,馬超為替父報仇,起兵奪取潼關,直逼許昌。曹操率軍迎擊馬超於渭水,被西涼兵連挫幾陣,棄袍割須,好不狼狽,只得閉門不戰。數日後,韓遂率領羌軍數萬來援馬超,曹操帳下眾將皆憂,唯曹操大喜,治酒以賀。其後,曹操用離間之計,使韓遂與馬超二人反目相爭,從而徹底擊潰西涼軍,馬超敗走,韓遂歸降。慶功宴上,眾將問曹操,為何聞敵添兵而喜,曹操說:“其眾雖多,人心不一,易於離間,一舉可滅,吾故喜也。”

  渭水之戰中,兩軍兵力相差無幾,西涼軍佔有地利,加之長槍快馬,驍勇剽悍,所以在戰場上屢次獲勝,以致讓曹軍大敗,曹操自己也險遭不測,成為日後禰衡的笑料。但最終曹操卻出其不意,充分利用人天性中的自私和猜疑心理,巧用離間計,使馬超懷疑韓遂暗地降曹,從內部瓦解了二人的團結,使二人自相殘殺,曹操坐收漁人之利。

  渭水之戰初期,馬超、馬岱、龐德三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為馬騰報仇,加上一些有利因素,所以殺得曹操慘敗;後來,在人馬增加的情況下,西涼軍反而被擊敗,其原因便是馬超、韓遂二人不能團結一心所致。

  團結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一個集體內部人際關係融洽,工作效率高,有著為一個目標努力奮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凡是一個團結協作的集體,必定會做出驚人的業績。

  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幾個留洋的學生在國外合夥開了一家中餐廳。開始時,資金短缺,店面窄小,但是幾個人為了把店幹好,紛紛想點子、出奇招,不遺餘力、不計得失。不久,生意越來越紅火,店面不斷擴大,而這時,創業的幾個年輕人開始計較你拿了多少錢,我得了多少利,從而展開了勾心鬥角,你爭我奪,挖牆腳、使絆子。時間不長,中餐廳便難以維持,關門大吉。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創業初期,幾個年輕人同心同德,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不懈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後期,大家失去了團結,各打算盤,成為一盤散沙,結果使辛辛苦苦創立的事業毀於一旦。

  從以上例項到渭水之戰,都提醒我們,一個家也好,一個集體也好,一個國家也好,要想進步,要想發展,團結一心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會產生無窮的力量,化不可能為可能,戰勝一切困難,克服一切險阻,使我們的家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的國變得更富強

  觀《三國》有感 篇13

  劉備快老了,可仍是一事無成,他想找個人來輔助他。劉備四處尋找,徐庶慕名而來,找到劉備。在徐庶的幫助下,劉備打了不少勝仗,劉備誇徐庶很有策略,徐庶卻說:“主公,您每次都誇我,但是我並不是很好,我只是一隻烏鴉,您一定要找鳳凰——諸葛亮。”劉備聽後非常高興,讓徐庶帶路到了諸葛亮的家。諸葛亮為了試探劉備,故意讓童子說他不在家。劉備不死心,一定要請到孔明先生,第二次是寒冬,天氣很冷,劉備一行人為了表達誠意,下馬步行。到了孔明家,童子又說孔明不在家,關羽、張飛都不耐煩了。第三次去孔明家,諸葛亮假裝午睡,讓劉備等了兩個時辰。諸葛亮見劉備誠心誠意,便隨他出山。

  劉備真是胸懷大志而又憂國憂民,為了找到一個好軍師,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不惜一切代價。寒冬時,天氣很冷,手都被凍得通紅,還請諸葛亮出山。我被劉備這種不屈不撓、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不禁想起了一年級的一件事情:一天,我放學回到家,妹妹讓我幫她搭積木,我答應了一聲,然後飛快地寫完作業。我高高興興的跑到積木旁,開始搭一個木頭高樓。在快要搭好的時候,一陣風吹來,把我辛辛苦苦快要做好的大樓吹倒了。我很生氣,狠狠踢了積木一腳,回房間了。我想起這件事很慚愧,自己沒有想劉備那樣堅持不懈的做事,下次我做事一定不會放棄。

  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坎坷和挫折。只要我們能克服困難,迎難而上,一定會一帆風順的!

  觀《三國》有感 篇14

  ——袁紹之敗,原因眾多,但未採納許攸之計謀,是為關鍵也。

  看《三國》官渡之戰,曹操七萬精兵,十日糧草,大敗袁紹七十萬大軍,百日糧草。

  曹操勝,勝在知已知彼,勝在知人善用。而荀彧(注:三國志為郭嘉)分析的“十敗十勝論”更是分析得透徹:

  “今袁紹有十敗,主公有十勝,袁紹兵雖盛,不足懼也:袁紹繁禮多儀,主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袁紹以逆動,主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主公以猛糾,此治勝也;袁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主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袁紹多謀少決,主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袁紹專收名譽,主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袁紹恤近忽遠,主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袁紹聽讒惑亂,主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袁紹是非混淆,主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主公有此十勝,於以敗袁紹無難矣。”

  因此,在袁紹率兵來戰,荀彧主戰,最終曹操大勝。

  在曹操攻打徐州與劉備交戰之際,劉備曾派史臣去請求袁紹發兵,許攸力諫袁紹發兵攻打許昌,但袁紹確因小兒生病,思路混亂,未發兵。許攸知袁紹並非賢君,並大呼庸主,以至獲取20軍仗。在官渡之戰,袁紹首戰失利後,許攸建議袁紹兵分兩路,一路十萬大軍,與曹操在官渡開戰,一路三十萬大軍,直取許昌。此建議無論那一路大軍得勝,都將曹操置於無立足之地。然袁紹多疑,是非混淆,竟然不敢出兵,因此而失去了戰機。

  於是乎,許攸投奔了曹操,曹操問許攸為何投他,許攸說明緣由,說如果袁紹採用了許攸的建議,他必敗,並歡笑:"良臣侍庸主,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從團隊管理角度:“一流的人才,如遇到二流的領導,那也只能是二流的團隊。而二流的人才,遇到一流的領導,只要知人善用,任人為賢,也是能打造一流的團隊。”

  許攸在袁紹手下,猶如韓信在項羽手下。許攸投曹操,猶如韓信投劉邦。

  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領帶,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因此,古之某士,未遇賢明之君,寧可躬耕於南陽,或採菊東南下。

  ——許攸之死,在於得意忘形

  許攸因此背袁投曹,併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但是,許攸有才,但也絕非良臣。許攸如是良臣,就不會為排除異己田豐而進獻讒言,致田豐入獄。

  在攻取冀州的進軍路上,許攸騎著馬握著酒葫蘆,酩酊大醉。他自恃功高,已然是一副狂士派頭。竟然出言不遜,直呼曹操小名阿瞞,對身邊文武們大談曹阿瞞少年時偷雞摸狗的醜事,嘎嘎笑道“阿瞞好色,尤好妙齡婦人。尚未破瓜的少女在他眼裡如同敗花殘柳,別人的老婆在他眼裡卻美如天仙。……”眾將對許攸又驚又怒。不料,此話竟然被曹操聽見,許攸仍醉醺醺問曹操“阿瞞,我說得是不是啊?”曹操微笑無語,極力忍耐。

  進入冀州城門,許攸又揚鞭四指,對猛將許褚口出狂言:如果沒有我,你們這些匹夫莽漢進得這座城門嗎?許褚大怒,拔刀砍了許攸。提著頭顱來向曹操請罪。

  因此,許攸之死,死於不明智,死於得意忘形。

  觀《三國》有感 篇15

  今天,我看了《三國》之後對張飛、關羽、趙雲、等武將都是十分佩服,當然還有十分聰明的諸葛孔明都有了一個全新的瞭解。

  我原來對張飛的瞭解就是:他完全就是一個殺豬的粗人,而且還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嗓門也發達的武夫,根本就不是當將軍的料,在長半坡他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大嗓門才把魏軍給嚇跑的。我仔仔細細的看完了《三國》之後才發現為人忠義,有時粗中帶細比如說:在趙雲在把阿斗帶回來之後來了一大群敵軍他立馬讓趙雲換馬,然後自己大吼一聲讓敵軍感到害怕,再讓幾個騎兵在兩邊樹林裡用樹枝捆在馬尾上跑,讓敵軍以為他們有大批軍隊和糧草迫使敵軍撤退不敢攻打他們。

  在我沒讀《三國》之前我對關羽的瞭解就是:他比張飛要冷靜聰明可是他也十分驕傲自大輕敵。我讀了三國之後對關羽有了更深的理解:講義氣重感情,對於曹操的誘惑他仍把劉備的兩位夫人送到劉備身邊。

  在我沒讀《三國》之前我對趙雲的瞭解是:他只會聽諸葛亮和劉備的沒有自己的主見。讀了三國之後我認為他十分勇猛善戰能在十萬大軍中救出小主人阿斗,他也十分忠心。

  我原來認為諸葛亮就只是十分聰明,可是我讀完《三國》之後再對諸葛亮的評價就不知十分聰明這麼簡單了。我認為諸葛亮十分會用兵,而且對各種陣法十分精通,遇到各種問題都會堅持解決,他對主人劉備一直沒有叛變之心。

  看來多讀書對書中人物也會慢慢變深啊!

  觀《三國》有感 篇16

  自古說三國便有二書出眾,一為《三國志》,一為《三國演義》。能讀《三國志》者,方大之家也,而吾等白丁,空能觀《三國演義》之文采。雖為白丁,悟性也不差也,能觀出一二亂世生存,飛黃騰達之道也。

  三國不乏英雄豪傑,我但獨賞司馬懿,此人精通處世之道,做事之理,最後還能一統三國,建立晉朝,靠的全是一張厚臉皮。

  司馬懿與劉備,為三國兩大厚臉皮擔當。劉備原為賣草鞋之村夫,卻能奇荊州,佔蜀地,與曹、劉三分天下。他曾投曹操、袁紹、孫權、呂布,可誰又能想到這曾經在自己手下的“小弟”能當上漢中王呢?劉備臉皮雖厚,卻也“成也臉皮,敗也臉皮”。雖關羽被殺,東吳卻有和談之意,劉備此時卻不能厚下臉皮聯吳抗曹,而是一心為弟報仇,與東吳為敵,蜀國從此疲於戰爭,不久就衰沒了。

  司馬懿則不然,他在曹操手下效力多年,厚積薄發,最後能使司馬一族奪取王位。司馬懿臉皮之厚,雖孔明不能及也,他們倆同為兩國丞相,同為軍事奇才,在計謀上孔明略勝一籌,但司馬懿在臉皮上卻遠勝孔明。話說孔明北伐,棋逢對手,與司馬懿一站,兩者互有輸贏,孔明雖有絕妙空城計嚇退司馬懿,但司馬懿穩中求勝,堅守不出,只待孔明糧草短缺無力再戰。諸葛亮只得一計損招,欲使司馬懿出戰。殊不知孔明送了一紙求戰書與一件女人衣裳,意在羞辱司馬懿,萬萬沒有想到,司馬懿的臉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東西南北風”,竟穿這件女人衣裳,施紅粉位於陣前。雖然臉皮丟盡,卻也氣得孔明直欲氣血身亡。哎,孔明雖一世英雄,卻敗在厚臉皮之上啊。

  但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評價都是貶義的,甚至有“司馬狗賊”一詞,《三國演義》便是把司馬懿氣孔明寫為“武侯辱仲達”,何來“辱”也!中國歷史上對厚臉皮的貶義太重,厚臉皮又有何壞也,唯李宗吾深悟其道,寫下奇書《厚黑學》,以鑑後人。

  在古代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最終只能歸隱田園,無緣官場也。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為了成功,臉皮厚何足道?在如今,有特朗普任美國總統,臉皮之厚,說過的話可以當沒說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他可不吃這一套,即便世人對他褒貶不一,經濟仍舊蒸蒸日上,成世界第一強國。

  可見厚臉皮之妙,可為何我堂堂東方雄獅不肯接受,無奈之也。中國人骨子裡的窮酸秀才味是時候為實現中國夢,為適應世界而改變了。中國人一旦改變,雄雞將能傲然於世也1。

  觀《三國》有感 篇17

  曾幾何時,思想在千軍萬馬中馳騁;曾幾許時,思想在帷幄之中運籌;曾幾何時,情感在桃園之中唏噓。

  那是一份榮譽,因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師贈我一本書。《三國演義》是我的一桶金子,比珍珠更珍貴,我手不釋卷,反覆閱讀。

  在此之前,我只看漫畫,見到這本書很新穎,就無意中翻來瀏覽,卻不曾想,一看就陶醉其中,宛若凡人品嚐玉露瓊漿。開始的開始,我還懵懂無知。對書中所寫的內容就像盲人摸象。不過,在反覆看過幾遍後,終於看懂一些。

  本書講述的就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間的鬥爭,終被晉朝統一的故事。書中出現了許多英雄豪傑,各個性格不同。蜀國的關羽忠誠,曾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千里尋主。他也知恩,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最終敗走麥城,一代武將就此隕落。蜀國的孔明智慧過人,曾草船借箭戲曹操,赤壁之戰大敗曹軍;他也忠心耿耿,在白帝城立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言。吳國的周瑜是位智才,曾與孔明齊抗曹軍,但他小肚雞腸,終被氣死。孫策早對孫權說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讀了三國,心中有許多疑惑:如果草船借箭曹操放火箭,那麼孔明可能早逝了。為什麼關羽會敗走麥城……

  對我來說,曹操是個奸雄,也是一個聰明的人,他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寒了多少臣子的心。在赤壁之戰後,他又說:“如果郭嘉在,就不會失敗!”這一句話又寒了多少老臣之心,我認為他失敗不在於別人,在於自己。在大病之時,囚禁華佗,最終害死名醫華佗,也害死了自己。曹操也是很聰明的,知道忍,在楊修之事中,他早就想殺楊修,但怕軍心不安,最終找到把柄,借“雞肋之事”最終殺死楊修。

  透過這本書我也明白了許多:在“三顧茅廬”中知道謙遜的好處,在“青梅煮酒”中明白該低頭時須低頭……

  這本書啟迪了我的思想,從此以後,我很少翻漫畫。我是狼,一匹餓狼,需知識充飢。我一直在閱讀,在積累,我相信總有一天能學富五車。

  我在書中與孔明一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也與關羽一起千里取敵首級過。在書中,我收穫甚多。

  跨越千年的距離,我品讀《三國》。

  讀過,無悔;

  未讀,有憾。

  觀《三國》有感 篇18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東漢末年,三足鼎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劉玄德寄人籬下,陰雲,亭下,驚雷隱動,青梅煮酒論英雄。敢問曹劉,誰乃真英雄?

  曹操有著“捨我其誰”的梟雄之氣,起初,曹孟德名微而眾寡。但卻能大敗袁紹,挾天子而令諸侯,一舉擁得半壁江山。劉備謙恭溫厚,與關、張桃園結義,以“隆中對”為核心方針,得荊州,收益州。廣納賢才,外結孫權,內修政理,成就霸業!

  曹操重視人才,但也忌妒英才。哭呂韋,惜郭嘉,卻怒殺楊修,導致陳宮離他而去。劉備則不然,三顧茅廬,屢挽趙雲,送別徐庶時,還不惜砍掉擋在徐庶面前的竹林。他的誠心使得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使得諸葛孔明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操心胸狹窄,疑神疑鬼,借居呂伯奢家,其家人慾磨刀殺豬款待他。可曹孟德疑心病起,誤以為呂伯奢想要殺他,於是屠盡呂伯奢全家。對故友無情無義,還理所當然的丟下了一段喪心病狂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比之其冷血,劉備就胸襟寬廣太多了。他可以不介意二弟投奔過曹操,他可以寬容地原諒利用來刺殺他的人。不愧於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會和他。

  曹操,劉備,各有所長。但倘若問我:誰堪稱英雄,則非劉備莫屬。因為他有善心。

  茫茫歷史長河,從未缺少過善。如果管仲沒有選擇和鮑叔牙和善相處,就很有可能在戰敗後被斬死。如果張良沒有選擇在橋上恭敬地幫助那位老人穿好鞋子,就不會獲得《天子兵法》而幫助劉邦成就大事。如果沒有那位登山者沒有選擇幫助那個凍僵的人,就不會使自己身心暖和,從而走出困境。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說明了選擇善良,將會帶來的巨大好處。

  中國有句俗語:“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啊,每次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無異於幫助自己。正如劉備,擇善待人,才能創立蜀漢,掙輝吳、魏。正是因為他深知善的力量,才會臨終前告誡阿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有選擇善良,才能塑造優秀的自我,才能使自己生命的銀行中飽藏財富,才能為自己的鋪平前進的道路。

  擇善是火,點燃生命的燈;擇善是燈,照亮生命的路;擇善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因此心靈的選擇,一定要擇善而從。

  觀《三國》有感 篇19

  《三國》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國著名作家羅貫中的成名之作。而且此書還被列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之所以非常有名,那是因為他對三國時期人物二二刻畫與描寫顯得那樣細緻人物是那麼栩栩如生,而且書中的打鬥場面也是心驚動魄,深深的吸引著讀者眼球。

  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中鼎鼎有名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位結義兄弟。在羅貫中筆下。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子孫,當今天子的皇叔,可他起初只是一個勉強度日的破落戶,直到黃巾之亂他才開始抬頭,他抬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碰到了張飛、關羽、二位兄弟,這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般容易。關羽更是以忠義為命,並且被尊為當今武聖。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個兄弟,那也就沒有後來劉備的崛起。但劉備有一點就是太過於仁慈這是他吃了不只一次的大虧。例如在新野之戰之後劉備舉兵遷移到東吳,在這過程中新野十餘萬百姓深感沒有劉備就沒有安寧的生活便也舉家隨劉備遷移,這就大大的拖延了行軍速度,延續了戰機可劉備因為十餘萬百姓的跟隨忍不下心撇下他們就帶著他們慢慢行軍。結果被曹操追上又折了數萬兵馬才狼狽的逃到東吳,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但這也令一方面體現出劉備的賢明,深受百姓愛戴。

  次之是關羽,關羽因為有一副長長的烏黑漂亮的鬍鬚,所以人稱美髯公。他武藝超群所以又被稱為武聖。他一生忠義二字聞名。對其大哥劉備忠義耿耿,他們既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又是嚴明的君臣關係。他曾經因兵敗被曹操俘虜,曹操愛才,用盡方法勸關羽來降,為此更是把赤兔馬贈與他。也沒有打動關羽的心,後來關羽斬顏良珠文丑報答了曹操。在得知兄長劉備的下落後他毅然帶領舊部保護劉備的二位夫人,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為了兄長完全不顧曹操對他的好。這件事曾一度被人傳誦,關羽從此名聲大振。

  張飛他性情急躁火爆經常是一言不合就立刻開大。做事有時毛毛躁躁,有時有粗中有細蘇、雖然如此,但張飛武藝超群打仗一貫衝在最前面,無畏無懼曾經為趙雲斷後,、。一聲巨吼驚的曹操十萬大軍後退十餘里,但他有一個缺點總不把劉備、關羽的勸告當作事。這就使劉備、關羽在外大袁紹時,張飛醉酒鞭打士卒激起兵變丟失了徐州城,斷送了劉備兄弟的退路。還有一次,為了給二哥關羽報仇命令士兵趕製白旗白軍服,但因期限太緊,士兵們沒有按時完成。他又鞭打軍士,結果部將範江,張達夜入軍帳殺了張飛,一代英雄卻因性情而斷送了生命。

  這熱血的三國時代讓每一位讀者深深的感觸。每一次的回味都能發現新的精妙。

  觀《三國》有感 篇20

  在很久以前,流傳著一段交織著無數英雄血淚的傳說。一位名叫羅貫中的文人把它記錄在,並註上了一個名字——《三國》。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煮酒論英雄》這一段落。

  東漢末年到晉朝同意期間,曹操派人去請劉備到亭裡小坐。曹操挑起話題:“你可知當今天下誰稱得上英雄?”劉備一愣,答道:“孫伯符,孫策如何?”曹操笑著說:“不不,再猜猜。”“張繡,張魯,韓遂等前輩算是英雄嗎?”劉備一口氣說了下來,臉憋得通紅。曹操仍舊笑著搖搖頭。“小弟實在不知,多多指教。”劉備低下頭來反試探。“世上真英雄只有你,我。”曹操指了指劉備,又指了指自己。

  劉備覺得被看破了,嚇得筷子都掉了,剛巧這時閃電雷鳴,劉備藉口說自己被累嚇到了。曹操哈哈大笑:“男子漢大丈夫怕雷?”劉備解釋道:“我一向信天,這一來,雷公發了怒,能不怕嗎?”此後,曹操再也不懷疑劉備了。

  世人都罵曹操“奸雄”,“奸”我不反對,可是“雄”我十分贊同。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曹操帶病指揮,忍痛作戰,真是以身作則啊!還有,那些成霸業的君主誰沒有殺人,又有誰不狂妄自大?有戰爭就有犧牲。常言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最後,還是要用上毛主席的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觀《三國》有感 篇21

  一般人眼中的三國,是一部打打殺殺的戰書,也是一部機謀算計的權術。曾經有人說,老來不該讀三國。這是因為年老更適合舒緩節奏的書本,三國裡有太多的英雄劍氣、峰迴陡轉,易引起激憤情緒,這對於心臟功能漸趨衰弱的老者,確實不適。在我眼裡,我也不喜歡打打殺殺的場面,也不喜歡到處計謀兵策,因為不懂兵術,所以書中多處所用策略也完全不懂他的精要所在,於我,實話而言,某些地方類似於對牛彈琴吧。

  但三國於我完全不是一本攻城略地、權算機謀的書。當然,看到曹操、劉備、孫策三個大boss一步一步壯大勢力,擴大版圖,看著他們之間的你來我往,確實也很吸人眼球。更吸引我眼球的是羅貫中在文中使用的文字,他刻畫出來的形象。會十分感嘆,他的文字像有魔力,人物一出場,好像你就可以看透他的性格,甚至有些人物竟然還能看到他的結局。我很喜歡他用一些“面如冠玉”“唇若塗脂”“燕頷虎鬚”“細眉長髯”等詞,甚至有些詞看起來都不知道到底這個人長什麼樣,比如“燕頷虎鬚”這個,如眼的頷,似虎的須,這到底是怎樣的頷與須?雖然我腦海裡勾勒不出具體的模樣,但我能夠感受到這個人定然虎勢熊熊、才能不凡,當然,會是個粗魯的糙漢子,可能力氣還很大。

  我也喜歡看到,曹操還沒有成為奸臣之前,他那種救濟天下的雄心,當然,也不否認後來他選擇了任人辱罵的道路也是為了救濟天下,不過曾經寄希望於漢室,之後選擇寄託於自身。在他們三大勢力還沒有正式形成鼎立之勢、還在為漢室招兵買馬之前,他們那種國家有難,大丈夫豈敢怯退之的宏大場面令人感慨,這大概就是深植於中華兒女心中的家國情懷吧,幾千年後如此,幾千年前亦是如此。

  此外,也喜歡看張飛毛毛糙糙的樣子,他不像劉備與張飛那樣,能多方面去思慮,但他的個性是討喜的,不藏著掖著,直來直去,討厭就打,喜歡就說,他這樣倒有點像我們現在所說的“直男”了,比如他看作惡多端的督郵不爽,直接闖進府邸,綁其在馬廄杆上,順手就折柳條打上幾十次。他不在乎官,也不在乎名聲,他注重的是個人性情,我喜歡他這一點,但也很明白,這種性子註定了他的結局。

  觀《三國》有感 篇22

  祖國,一個之地。只因為了贏得這一席之地,古今有多少名將聖君戰死沙場;只因為了這混亂之所,古今有多少文人雅士退隱山林;只因為了這動盪之城,古今又有多少愛國人士護之。

  祖國就真如此禍水,如此?非然也。如不,為何她能孕育著如此燦爛之文化,又為何能哺育出如此博廣之能人呢?

  不知曾幾何時,祖國已在我心裡紮下深根。也許,是從我瞭解“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時起,我為祖國的而憤懣時紮下的吧;也許,是從我感嘆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那時起,我為祖國的頑劣而無奈時紮下的吧;也許是從我得知“降孫皓三分歸一統”那時起,我為祖國的團結而激動時紮下的吧!

  祖國永駐我心,只因它歷史輝煌,而又不失今朝霸氣;祖國永駐我心,只因它風彩依然,而又不失莊嚴威風;祖國永駐我心,不為別的,只因我愛祖國。

  我愛你,我的祖國!不管你繁榮與否,貧賤與否,我至始至終都銘記在心。

  觀《三國》有感 篇23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四大名著之一,而《三國》是現代人依據《三國演義》編寫的歷史電視連續劇。

  《三國》中文官我最敬佩諸葛孔明,因為他能言善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讓我敬佩得五體投地。武將我最欣賞趙子龍,他血戰長板坡,一人單槍匹馬衝出曹操幾十萬大軍的包圍,又衝進來救劉備的兒子阿斗,再抱著阿斗衝出重圍,以一抵千,以一抵萬,真了不起,我欣賞。

  現代人朝拜的關聖帝就是關雲長,他有勇有謀,能過五關斬六將,義薄雲天,是一代豪傑,他最大的缺點就是驕傲、倔強。

  《三國演義》是一代輝煌成就,裡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扣人心懸,《三國演義》將會永遠流傳在人間,魅力永存。

  觀《三國》有感 篇24

  最近我看了很多有關三國的動畫片,現在回想起來,他們各個本領高強,武藝超群。

  我佩服諸葛亮的絕世聰明,我佩服劉備的重視人才,我佩服關羽的義氣,我佩服張飛的勇猛,我佩服馬超的武功,我佩服他們各自的本領……但對我觸動最大的還是《三顧茅廬》動人的故事。

  看了這個故事之後,我認為劉備是一個非常有眼光,善於識別人才的人,善於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別人,以禮相待,委以重任。同時,我認為諸葛亮也是一個曠世奇才,更值得我們去尊敬!當時27歲的諸葛亮在茅廬中與劉備初次見面時,詳細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並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對外聯合孫權,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更讓劉備下定非把他請回不可的決心。

  每當我想起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決心。他為了請到諸葛亮,三次堅持去拜見他,而且最後一次是他們桃園三結義的紀念日,他不顧天氣嚴寒,路途遙遠,二弟張飛的極力反對,最終讓臥龍感動親自出山!

  所以今後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不管我們有多麼困難,都要像劉備學習,有毅力、有目標,有耐性……相信最終也一定會成功!

  觀《三國》有感 篇25

  合上書,我彷彿看見桃園結義的劉張關、白衣飄飄的諸葛亮,再望去,只見曹操與劉備正青梅煮酒論英雄……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漢末時期,各路英雄稱王稱霸,最終只有三國儲存了下來。分別是蜀、魏、吳三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直到280年,天下才得以統一,而旗幟上的字,既不是蜀,也不是魏,而是一個大大的晉字,司馬家成了最後的贏家。

  整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諸葛亮舌戰群儒》。那天早晨,諸葛亮跟著魯肅來到會議室,等待他的人,不是孫權,而是江東群儒。他們都大神書卷、峨冠博帶,神情肅穆,目不斜視,魏然坐成兩列。今天的議事堂,學識將變成鎧甲,舌戰將化為利刃,這場戰爭,將在談笑中發生。第一個開口的是張昭張子布,他問孔明何以管仲、樂毅自比。而孔明回答,亮與次二人相比,在尋常不過。眾人都發出了驚訝的表情,認為諸葛亮真是狂妄至極。張紹也是一慎,又開口道,玄德公未得先生時勉強自保,如今得了先生。說到這,張紹冷冷一笑,曹軍以來,便四散逃跑,敢問先生出的是什麼計?大家都是文人,沒人大笑出聲,但沒想到,孔明卻笑了。他答到,大鵬一振翅,可扶搖萬里,此等神鳥的青雲之志,豈是田間燕雀所能體會!孔明此話一出,無人能答。張紹也無話可說,只好坐下。孔明接著又擊敗了剩下的文臣,終於,黃蓋走了進來,讓諸葛亮去面見孫權。諸葛亮最終靠自己的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說服孫權、使孫權決定攻打曹操。

  好一個才智超人、忠君愛國的諸葛亮!他在眾多謀士面前不僅鎮定自若,還用得體的語言絕地反擊,讓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難道那不是憑藉著他的智慧嗎?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諸葛亮真不愧是“智絕”!

  書中,我再次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是它幫助諸葛亮成功地說服孫權抗曹;是它讓曹操一點一點被挫敗;是它讓劉備實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完成興國大業……

  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智慧,才能完成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有擁有智慧,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生;只有成為智慧的人,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變得更加大膽與自信,登上成功的頂峰。你不用擔心自己的實力,只要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積累智慧,靈活運用,跨出人生中的一大步,一定就是個智慧之人。

  觀《三國》有感 篇26

  今年暑假我讀了不少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易中天教授寫的《品三國》。它讓我感受到那段辛酸的歷史。

  它裡面講的故事生動形象好像我真正來到了那個時代。三國時代的人物被易中天教授說得富有個性他也把一些故事說的生動有趣如:再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懿再城下諸葛亮在城上彈琴易中天教授就說他在唱卡拉OK。在書中想這樣的段落有很多這使枯燥乏味的歷史一下子就有了味道。

  書中的幾篇文章引起我的注意其中“真假曹操”使我知到了曹操的另外好幾面他不僅僅是一個狡猾、殘酷的人他還是個寬宏大量、報復心極強……總之他是個彙集了很多性格的.人是個有很多面的人。諸葛亮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他的聰明才智、料事如神都是眾所周知的。空城計和草船借箭都是他的計謀但是這些都是他的“粉絲”為他想出來的羅貫中再添點油加點醋諸葛亮就變成了萬人的偶像了。還有不少的事是不真實的是羅貫中(或別人)編出來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真正喜歡上了三國這段歷史。以前我就是覺得三國就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然爾現在我覺得這僅僅只有一段90年的歷史卻讓我著迷回頭再看《三國演義》就有了另一種滋味。

  觀《三國》有感 篇27

  比如說那些“宅男”整天窩在家裡玩電腦玩著玩著便入迷起來,還有花大量的錢給遊戲公司。讀了《幽默三國》,我深有感悟。

  這本書講了蜀魏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故事,但是作者卻花了大部分筆墨在寫曹操的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孩之間的趣事。讀了之後我才知道,寫這麼多是為了突出幽默兩字。比如說又一次曹熊玩左雀斑給他的魔法遊戲,卻玩瘋了。二哥和父親來把曹熊抓回去,結果二哥和父親也玩瘋了,士兵只好把曹氏兄弟五花大綁的押回去。一開始我覺得很好笑,但是後來轉念一想,發現這些人都是玩遊戲入迷了。在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說那些“宅男”整天窩在家裡玩電腦玩著玩著便入迷起來,還有花大量的錢給遊戲公司。

  還有一個故事叫抱抱團這裡面講了兩個女孩子和兩個男孩子組建了一個寶寶團,抱抱團是專門用來傳播溫暖的,你抱我我抱你,把溫暖傳播給四面八方最後來了個老乞丐,他的名字叫老要,是專門來測試抱抱團人的愛心的。最後抱抱團人通過了這個測試。

  觀《三國》有感 篇28

  大家一定聽說過《水滸傳》,《三國演義》吧?,但不一定聽說過《水煮三國》吧,那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

  這本書以三國為底料,麻辣風味的快意管理學。裡面說了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在工作上遇到怎樣的困難,又怎樣想辦法,怎樣去面對,在他們工作上,他們用盡腦袋去思考,想想怎樣才能賺到跟多人的錢,怎樣能把自己的產品推廣到國際上去……,就這樣一個又一個有關智慧的故事組成了這本《水煮三國》!

  一部《三國》,智者從中取功利,仁者從中看因果。何謂因果呢?在作者看來,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績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的組織企業的興衰,無一不是管理的物件。大家不妨將三國看做競爭市場的三個公司,一類是實力雄厚,產品佔據市場半壁江山的公司,一類是依據特色,固守一場時常,伺機擴張的小公司,還有一類是白手起家的,迅速崛起的新興公司。那麼,三國鼎立就是三種不同型別企業的管理者,運用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策略,搏擊商海的故事。

  這本書,它有它的獨特風味。既合商人看,又適合小孩看,給商人開闢了致富之路,又告訴孩子們,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大腦思考,“少付出,多回報”的理念,要有事半功倍的思想,最好不要事倍功半。

  聯絡生活實際,我們應該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對付困難的智慧。如書中有一故事:一公司經理說:“只要將梳子能買給和尚,但要高達500把才能算過關,將會被錄取,月薪高達30000元以上。有些人能賣出999把,而有些人卻一把也賣不出。這就是二種人。在生活中有所困難,不一定只有只有一條路可以走,或許還有一條路,可能它還離成功之路更加近些。我們棉隊困難不要畏縮,要勇往直前。就在生活中,推銷自己的產品,一些傻傻的人只會說好話,說自己的產品這裡好,那裡好,真真正正的推銷員他會更加聰明。他會與客戶交換位置,他會想想客人哪方面會動心,就專講那方面。這就是一個成功者的秘訣。

  通往成功的道路坎坎坷坷,你可以選擇另外一條平整大道。

  記住,通往成功的大道不只一條,不只一個走法。

  觀《三國》有感 篇29

  有人認為笑話和幽默的作用就是逗人哈哈一笑,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當我讀完這本《幽默三國》之後,我發現其實笑話和幽默不僅僅可以逗人哈哈一笑,還有更大的作用:它能用一種讓我們容易懂的,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告訴我們一些計略和一些深刻的道理。

  魯肅是一位老好人外加老實人。說他是老實人是因為他只要見到一個動物無家可歸便會把它帶回家,所以他的家裡簡直可以開動物博覽會。不管怎樣,他的那些小動物們還是利用自己的本領就了不少人。說他是老實人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瑜開車撞了小喬的父親,魯肅當時看見了,本來打算告訴小喬的,卻被周瑜給恐嚇的不敢說了。但人算不如天算,他最後還是說了。所以,魯肅是一個老實人。

  周瑜,不僅是一個超級小氣鬼,還是一個嫉妒、貪慕虛榮的人。他羨慕諸葛亮比他有才華、有領導能力、有比他大的勢力、比他聰明。於是他就處處刁難諸葛亮、讓諸葛亮甘拜下風。但是諸葛亮處處禮讓三分,都巧妙地應付過去了。但有時周瑜太想超越諸葛亮了,所以才會處處輸給諸葛亮。如果周瑜自己有時間的話,那這個時間應該是去學習其他的東西、學習一些有用的節目,而不是去比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這樣子負偶頑抗,自己是註定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這下你們明白了吧,不只是深奧的書才能知道人生的道理和文學的魅力。有時易懂的書也是可以知道人生的道理的。

  觀《三國》有感 篇30

  靜坐書齋,這是一件雅事,重讀《三國》,這是我的興趣,都說老不讀三國,少不看西遊,我想看三國也是徒為古人擔憂,當然,讀書是我的最大愛好,而讀三國更是我最大的興趣。

  《三國演義》這本書以滾滾長江東逝水起興,以漢末張角黃巾軍對天下大勢的影響為開端,埋下了群雄並起的伏筆,這是一個浪花淘盡英雄多的時代,豪強爭霸成為必然,在這樣的時刻,英雄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作為《三國演義》的作者不吝筆墨把他的筆觸傾向給了劉備,故事也是從桃園三結義敘述了劉關張三人的身份來歷,這樣的小說寫法可以說中規中距,以後的故事就要圍繞他們來發展了。

  《三國》可以說是義字當先,這就是小說的靈魂,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按照這樣的一條線穿在一起,惺惺相惜結成異性兄弟,這是義的開始,當然到了劉關張三人為了一個義字先後失去了生命,並不是義的結束,他們之間不過是兄弟之義,他們離去之後還有一個義那就是恩義,這是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知遇之恩,託孤之義,讓諸葛亮捨生忘死、鞠躬盡瘁,這就是貫穿始終的義。

  《三國演義》這個名字起得也好,三國演的是什麼呢,是義,可是作為看書的我,只看到從黃巾起義到晉的統一,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當然了看這本書就不能用悲天憫人的心腸,應該隨著作者的思路,當然,你會不知不覺的隨著作者的思路和喜怒哀樂,我為三英戰呂布喝彩,為長坂坡趙子龍瘋狂,看到了真豪傑,大丈夫,我被書中人物所感染,很曹操的奸詐,不喜歡周瑜的小氣,也許這就是文學作品的魅力。

  雖然很多人在和《三國演義》叫板歷史,但是作為一個出色的文學作品,卻能夠用它特有的魅力征服人們對歷史的看法,這也是任何歷史學家始料未及的,因此出現了很多以《三國》演義為起點的解讀和品評三國潮流,而這個潮流中以易中天、紀連海為牛耳,他們透過對三國的別樣解讀,讓我們從歷史中看待三國,而他們的解讀甚至比《三國演義》還離譜,既然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三國演義》那麼就不要說我是在講歷史,因此看《三國》我還是喜歡羅貫中的,畢竟文學性很強啊,有可讀性,讓我看《三國志》根本都沒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我也不研究歷史,我就是喜歡《三國演義》波瀾壯闊的場面,就是喜歡群英會的一個個精彩的情節,喜歡一個個連環計和計中計的運用,如同一個鮮活的生命,這段故事,讓小說家給寫活了,別說羅貫中離三國時期有多長時間,就是在當下,我們的小說就能夠如同敘述歷史一樣麼。

  看《三國》,我們不是在看歷史,我們看的是歷史中那些穿成了故事的精彩畫面,看的是寫書者對人性精彩的剖析,看的是那些不為我們所知的歷史中或許有的細節,也許這些細節不在三國,但是在歷史的某一個角落,這些歷史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先人,讓他們在浩繁的歷史典籍中尋找一點點的蛛絲馬跡,這些蛛絲馬跡是也成了故事的來源和亮點,這也使得我們對這段歷史有著不一般的痴迷,試問沒有《三國演義》我們難道會更看重這個亂世三國,而不去盯住花開的盛唐麼,我認為不能,因此《三國演義》不是歷史,但是它讓我們認識了歷史,這是一部前無古人的鉅著。

  讀書總是讓我思考,看了這麼厚重的書,讓我勵志奮發。讀書可以讓我心靈接受洗禮,每一次讀書都是我新的開始。

  觀《三國》有感 篇31

  在蟬鳴的夏夜,再次翻開《三國》,穿過時光與海,再次回到那個英雄輩出的動盪年代。

  千年前的碣石,驚濤拍岸。河北破袁紹,千里潰烏桓,縱橫北方,所向披靡。這樣的一個人,當世還有對手嗎?

  三國之所以被我熱愛,就是因為在這個時代裡,聚集了太多英雄,太多為夢想而奮鬥的強者,讓人目不暇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天下英雄真如亂石穿空一般,震撼著這個時代。

  曹操不會想到在南方也有一個人,懷著與他同樣的夢想,這個人將在他最輝煌的時刻,揮出逆天絕命的一劍,將他一生的夢想,破碎在一片胭脂色中,結束他“對酒當歌”的笑傲時代。

  這個人,正懷著心中的夢想,正在回去吳中的路上,他懷著沉重的心情,靜靜等待那場“大江東去”。

  赤壁,我曾懷著敬仰的心情去過那兒,那兒已被開發成旅遊景點,來來往往的遊客已將戰場的肅殺威嚴抹去。可是,我在這卻依然能感受到力量的存在,這裡是夢想與夢想碰撞的地方。夢想碰撞的火花在千年之後依舊震撼著我心。千年後的我在讀到赤壁時,閉上眼依然能看見火光沖天的長江。

  滾滾江浪中,漫天業火,無數靈魂在此破滅,伴隨著無數夢想,獻血與烈火一色,不可一世的曹操敗了,與他那凌雲的大夢一起敗了。這場宿命之爭,夢想之戰終於劃上了句號。

  生命只有一次,赤條條的來去間,必然要留下一份自己的榮耀在。在渴望中努力,在努力中渴望,將萬般思緒結成一道信念,見萬物如一物,只在這一道信念中奔走突飛,靈魂便成了生命流淌的血液。生活是一場激越的戰鬥,生活是一場盛大的慶典!我與《三國》的相遇也許命中註定,我雖無曹操一統天下的大夢,但是天道酬勤,我將在我的歷史中建起一座屬於自己的金字塔!

  觀《三國》有感 篇32

  小時候,讀《三國》的時候雖然不怎麼看得懂,但不知為什麼我竟沉浸在其中,將整本書都看完了。當時看書只是因為有趣,所以我能記住的情節不多,能說出來的情節只有桃園三結義丶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等耳熟能詳的了。

  《三國》裡我記得最清楚的人物便非諸葛亮莫屬了,我想大概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對他有深刻的映像,不需要深刻了解他的忠義,也不需要讀懂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需要感受到他的經天緯地之才便能將他記在心中。

  近日,重拾《三國》,開啟書本,聞著那時間的清香,在微微泛黃的紙上閱讀時,我又有了許多小時候不曾有的感悟。

  在讀到劉備三人破黃巾有功,卻因不願只能擔任平原令,而黃巾賊的手下敗將董卓擔任大官時,我在嘆息之餘更是感到了當時朝廷的。

  看三國前面一段的時候我還不覺得曹操有多壞,我看到了他率兵馬與黃巾賊交戰,在董卓得勢其他人無計可施的時候他單刀刺殺董卓雖然事情敗露但仍讓我覺得勇氣可嘉,直到他在逃亡途中被陳宮所救,而他卻在誤殺陳宮朋友呂伯奢的家人之後更是為永訣後患而殺了呂伯奢,我開始覺得他十惡不赦,罪該萬死。

  董卓雖然未被曹操殺死卻死在呂布手裡,殺死這樣一個奸臣應該是讓人大快人心的,只是殺他的目的卻讓人不敢恭維,呂布也反覆無常地弒“父”我不禁為丁原的失敗感到惋惜。

  最讓我敬佩的武將就是關羽了,我不知讚歎與他溫酒斬華雄是所顯出的高超武藝,更贊於他不被曹操給的好處所誘惑,一路尋求忠義,過五關斬六將,去追尋劉備。

  細讀《三國》時我仍對諸葛亮獨愛有加,他信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卻因劉備三顧茅廬,欲救天下兒感動,便隨劉備進入凡世,匡扶漢室,在劉備死後,他明知劉禪難扶,卻依舊扶之,致最後心血東流去,就連我都為他感到不平,並且隨著他的死亡也讓我對之後的內容失去了興趣。

  我只知最後三家歸了晉,諸葛亮無力迴天,奸邪壓倒了正義,漢朝難以抵擋歷史的潮流,走向了滅亡。

  現在,《三國》給了我更多的感受,我不知從中看到了英雄們的追逐,不知看到了諸葛亮的超凡入聖,劉備等人所信奉的忠義,我更看到了戰爭的血與淚,陰謀交織的蛛網一級那不容置疑的歲月腳步。

  觀《三國》有感 篇33

  大家一定讀過《三國演義》吧。《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奸詐膽小、濫殺無辜、傲慢無禮,很多人都討厭他,我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我翻開了易中天的《品三國》,走進了一個人們不太瞭解的曹操世界。

  人們貶曹操有一點是因為他說了一句“寧我負人,休人負我”。儘管這是小人話,但我體會到了曹操的大氣和真誠,他有勇氣說這句話,他就不是偽君子。事實上,是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他對不起人家,但是現在走投無路,也只好說寧可我對不起人家,也不能人家對不起我了。應該說,曹操還保留了一份善心在裡面。但這句話在《三國演義》中就變成理直氣壯了,曹操就被誤解為奸賊。

  人人都說諸葛亮識人心,曹操也識人心。曹操是個很有娛樂精神的人,他可以陪你說笑,也可以陪你喝酒,但是他在說笑喝酒時把每一個人的特點都記在心頭。到了戰爭時期,曹操都摸準了每一個敵人的心思,於是做法十分正確。

  說到“奸詐”,我認為是因為曹操迫不得已,當時天下大亂,面對敵人只能說假話。其實,曹操對待自己人是很真誠的。張秀曾背叛過曹操,張秀被曹軍俘虜後,曹操並沒有殺他,而是很好地對待他;當曹操要獎賞一個人時,一定會獎賞得十分周到,絕對會超出眾人預料。曹操的這片誠意換來了一片忠心,他與曹軍團結一心,努力奮戰,從不像袁軍一樣窩裡鬥,因此魏國日益強大。

  這個具有兩面性的曹操,讓我想到了很多:剪刀可以剪出美麗的花朵,但不慎會剪破手指;火可以做飯,但也會燒燬房屋;油炸食品很好吃,但會危害人類健康;網路可以造就人才,但也會讓自控能力差的人走向無底深淵……

  儘管曹操的奸詐不可否認,但曹操擁有一般人沒有的優點:善於用人,唯才是舉,不拘一格,勇於承認,虛懷若谷……他是一位在非常之時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遠遠超出了袁紹和孫權。許多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能一味的追求它的一面,因該去探索另一面。

  難怪在眾多歷史學家的眼裡,曹操是一位亂世英雄。

  觀《三國》有感 篇34

  《三國演義》我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可最近過春節的時候無意的看了一段三國演義連續劇的內容,說的是關羽因為過於驕傲自負而敗走麥城,最終痛失荊州,被呂蒙生檎,最後雖然英勇就義,可還是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有很多名人前半生豐功偉績,而下半生卻甘願墮落,這是為什麼呢?這些偉人大都前半生做了很多貢獻,受世人稱頌,而後半生便開始墮落了起來,開始做出一些傻事,有的呢,便開始驕傲自滿起來,常常瞧不起人,最終眾叛親離,慘淡收場,關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前半生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震驚了中華大地,幾乎沒人敢與他交鋒,可到了下半生,他開始變的驕傲自滿起來,就這樣讓呂蒙鑽了空子,痛失荊州,敗走麥城,本來他還可以不死的,可是因為他平時瞧不起孟達和劉封,所以他們不來解圍,最終英勇就義,一代英雄關羽,就這樣敗了。

  這種例子真是太多了,就像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愛迪生,他前大半生對世界的貢獻真是不可估計,像電燈就是一個跨世紀的偉大發明物,可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的晚年也同樣驕傲自滿起來,真是可悲啊!

  以上例子說明了,驕傲自滿會使人墮落,告訴我們做人要謙虛,這樣才能有大的成功,當然也不是不能驕傲,驕傲可以,可自滿不行,如果獲得了一些成功,就要好好獎勵下自己就可以了,不要自滿。

  觀《三國》有感 篇35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三國。

  而三國演義裡有許多錯誤,比如撥打都郵,並不是張飛打的,而是劉備打的,羅先生為了重點突出劉備的忠義和張飛的暴躁,才張冠李戴。

  三國有許多英雄,能文能武,就說趙雲,他曾在公孫瓚那兒,後來投奔劉備,他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千里走單騎。

  據說,劉備被被曹操打敗,等跑出來以後,才發現趙雲和甘夫人,阿斗不見了,趙雲帶著數十騎左衝右衝,猶如無人之境,冒死找到劉備的夫人和兒子,他單騎殺出重圍,出來時身上已血跡斑斑。

  再說一些文人,我們常常想到孔明就會想到,“絞盡腦萃”這個成語。劉備四十多歲時,諸葛亮才二十幾歲。草船借箭的故事家喻戶曉,不過不是真的。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孫權有一天在渡河,曹軍拿起弓箭,一陣猛射,都射在一邊,眼看這邊箭太重,孫權急中生智,讓船轉了個“身”,然後就這樣化險為夷。

  三國聳立,金戈鐵馬,英雄輩出。一個戰亂的年代似乎展現在眼前。

  觀《三國》有感 篇36

  餘讀《三國》,最敬孔明,次則曹操,世觀曹操多稱其曹賊奸雄。餘不苟同。人各有志,豈可鄙之?又曰其生性多疑奸詐狡猾,然思當時境況或有可怒,況人無完人,縱不可贊,又何必太究之,且其膽識謀略文才志向至今有幾人能敵?故曹操可稱真英雄也!

  然讀至“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一時頗多困惑,亦頗多不滿。書曰操斬馬超父,結仇不共戴天,馬欲雪恨,興兵潼關戰曹操。操寡馬眾,不幾曹兵大敗,馬入軍捉操,操混亂軍中,西涼軍大叫:“穿紅袍者曹操。“操立脫紅袍”,又叫:“長髯者曹操。”操立斷其髯,復又叫“短髯者曹操。”操即扯旗包頸而逃,何其狼狽。依前所觀,操實屬敢作敢為,驍勇善戰無所畏懼之大丈夫也,此貪生怕死之行如何肯為。士可殺,不可辱。,自辱乎?雖曰大丈夫能屈能伸,然此屈之甚矣。夫嚴蒿被貶庶民猶大笑而死,不肯苟活,而況曹雄,不知是否時人詆譭,抑或作者另有隱情,依當時之見,操乃亂臣,叛國自立實無可恕,時人毀之猶可諒解,然作者亦頗多偏見,此不公也!故餘疑此並非事實。

  再者,操生平所慮,西涼軍也。以其智謀豈會輕與馬戰,此與前者多有不符。操既是首敵,欲混亂于軍中談和容易,又豈容其割髯棄袍。縱長髯者僅操,則短髯者又何止操乎?

  此餘所疑,未全觀之便下此結論實有不妥,拙漏之處難免,若有高見,望不吝賜教。

  觀《三國》有感 篇37

  假期裡,我讀了這本書。看書名,就想到了《三國演義》,但總覺得“幽默”這個詞和《三國演義》怎麼也湊不到一塊兒去。才看了開頭,就馬上想往下讀,看完了心中是無限的感慨,這就是幽默大俠周銳寫的——《幽默三國》。

  這本書深深吸引住了我,我忍不住為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喝彩,吶喊。輕鬆愉快地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那感覺真像幾天沒吃肉的餓狼找到了一塊肥肉,叨起肥肉狼吞虎嚥。讀完後,我如負釋重,但又不由自主地回味著書中妙趣橫生的一個個小故事。

  在這多眾小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誰拿嫉妒金牌”。諸葛亮為了照顧吳國沒有一枚金牌,特意舉行一場“嫉妒大賽”,想讓小肚雞腸的周瑜拿金牌。眼看周瑜馬上就要一舉奪冠可半路殺出個張飛,張飛嫉妒關羽的鬍子比他長,這可不得了。張飛讓關羽喝下能使鬍子變短的藥水,還好諸葛亮及時發現,制止了張飛。但張飛那陷害兄弟的嫉妒心讓評委一致投票。周瑜的嫉妒勁又上來了,一萬個不服氣,說張飛還是他教的。於是,經過慎重的討論,評委們最終決定授予周瑜“使不嫉妒的人也嫉妒獎”。整個故事誇張又搞笑,但笑完之後,又讓人深思,嫉妒是病毒,讓人失去理智。這一些幽默有趣的故事裡實際上都隱藏著一個個真實道理。

  我還悄悄告訴同學們一個秘密,作業多時看一篇《幽默三國》,還可以放鬆心情,消除內心的煩惱呢!這樣作業完成起來更快,正確率還高呢。

  周銳老師以幽默的口吻,把《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描寫的幽默風趣,寫出了他們的特徵。把深厚的名著內涵和活潑的現代元素融和在了一起,再加上超凡的奇思妙想和智慧的人生哲理,讓故事更加迷人,讓我們從生活中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喜歡這詼諧智慧的人生哲理《幽默三國》。

  觀《三國》有感 篇3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蕩氣迴腸的歌曲,再次把我們帶入三國那段金戈鐵馬的輝煌歲月。這時,一位學者在《百家講壇》用他獨特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這個人就是易中天。我也終於抵不住誘惑,買下了《品三國》這本書,再次對這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以前讀《三國演義》時,"三國"中的人物給我的感覺是"智勇忠義"交織而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周喻是何等英姿勃發,劉備桃園三結義是何等重情重義。我會為趙雲單槍匹馬大戰長板坡而拍案叫絕;會為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所害而悲傷難過;會為周瑜久不得勝,吐血身亡而深感惋惜。

  當我一口氣讀完了易中天教授寫的《品三國》這本書後,百感交集,千絲萬縷的感慨,猶如噴發的火山,是那麼強烈,合攏了書本,平靜了心情。在易中天教授的引領下,我猶如夢迴三國,曹操的奸雄,孫權的深謀遠慮,劉備的重情重義,不但讓人觸手可及,而且古老的歷史已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諺語曰:"勿以好惡論斷之"。《品三國》中的曹操這個"奸雄"不再是"壞蛋"的代名詞,易中天教授讓我更為理性的認識到這是歷史的必然產物: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耽四州,曹操運籌帷幄,擁百萬雄師,挾天子以令諸侯,為統一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時世造英雄,這順應了歷史潮流。《品三國》讓我更加理性地去認識這段歷史、認識這個世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車轍已碾過千年的光陰,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再看到當年金戈鐵馬的場景,但你不能讓灰塵矇蔽了雙眼。要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

  讀一本好書會讓你更為理性的認識事物,瞭解生活,感悟人生。同學們,讓我們以書為友,以書為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讓我們一起快樂讀書吧!

  觀《三國》有感 篇39

  寒假裡我無意中讀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水煮三國》,這本書是以《三國演義》的人物為背景,來介紹創業的知識,並把創業的知識和哲理故事合二為一,裡面還有許多非常好玩的笑話。

  書裡面的人物挺好玩的。劉表,是一個平型的人物,他十分膽小怕事,對事情不敢做決定。

  袁紹是一個完美型的人,非常有才還很大膽,有錢。但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他非常色,是個色鬼;二是他從不聽別人的勸告。

  曹操也是一個十分完美的人,優點很多,但就是太自大了。

  諸葛亮的名言是在戰場上的英雄不怕沒有兵士,在商場上的英雄不怕多花錢。

  文中還說了很多哲理故事,有向和尚賣梳子的故事,菜市場理論,長在雞窩裡的鷹,還有很多很多關於經濟學的故事。這樣的三國好玩吧,能看見三國的人物,又能看見一些哲理故事,還能學到一些創業理論。

  觀《三國》有感 篇40

  大家知道四大名著吧,對了,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我最近讀了三國演義,它描述,刻畫了200多種人物,使我受益匪淺,很有感觸。特別是對裡面的人物、戰策、三大戰略非常喜愛。

  在《三國演義》裡面,我最敬佩的是趙子龍。趙子龍單騎救主大家應該聽過吧,趙子龍單騎救主時,劉備的一個夫人為了不打擾趙雲(趙子龍)救阿斗,便翻身跳下了枯井。我很感動。趙雲沒辦法,只好推翻土牆,掩蓋枯井,抱著劉阿斗,殺出重重圍困。當他出來時已經血染戰袍,人疲馬憊。但他還是親手把阿斗交給了劉備。趙雲從這點可以體現他的忠誠。還有一次,也是為了阿斗,是孫權想把嫁給劉備的孫尚香給騙回來,便叫他帶上阿斗。趙雲知道劉備最喜歡小阿斗,便捨命在船上救出了阿斗。還有諸葛亮哭周瑜那次,要不是趙雲保護著諸葛亮,呂蒙早就把諸葛亮給送上天了。要是趙雲不忠誠,他會冒著危險為諸葛亮擋刀嗎?當然,趙雲不僅忠誠,而且武功也很好。我們可以從趙雲單騎救主看出,他一個人就可以戰勝曹操的數十萬大軍。還有,趙雲可不是馬超和呂布一樣有勇無謀哦,他在劉備準備娶孫尚香時,想到孫權會想抓劉備,不出他所料,他果然窺到了刀斧手,報告給劉備。關羽死後劉備很傷心,趙雲馬上料到不測,慌忙和諸葛亮阻止劉備帶著憤怒和未站穩腳跟的軍隊強行出兵。

  諸葛亮也不錯,為人忠誠,機智多謀,造出了木牛流馬,連弩。我非常喜歡,非常崇拜他。但我有一點覺得太可惜了,上天不惜英才,三次北伐都失敗。最可恨的就是諸葛亮放火燒司馬父子時,老天下雨了,不然司馬懿死了,蜀國就不會敗落的這麼快了。

  大家知道三大戰略嗎?是: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它們有共同的特點:誰發動的誰輸。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赤壁之戰曹操發動的曹操輸了;官渡之戰袁紹發動的,袁紹輸了;夷陵之戰劉備發動的劉備輸了。所以我想說:“不要戰爭!不要發動戰爭!小日本打我們也不是輸了嗎!”

  可見三國演義裡的人很像我們現代人,我們要在他們身上取長補短,做一個棒棒的人!

  觀《三國》有感 篇41

  因為一直以來時間事情比較多,所以沒去系裡讀書,但我本人私下確是很愛看書,所以就寫一下我最近看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歷史。在中國眾多的歷史時期中,我最喜歡三國。與三國的情緣,要從我3歲開始。我的第一本故事書便是《三國演義》。從此我便一發不可收拾。我最崇拜的詞人非蘇軾莫屬。究其原因,還是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每次讀到“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時,總是令我意猶未盡。

  懷著這樣的感情,我翻開了《品三國》。一讀便愛不釋手,我深深地被書吸引住了。易中天先生以其精彩詼諧的語言將我對三國的理解帶到了新的境界。他透過考證,對三國時期的歷史和主要人物給予評價,同時還對小說、史書中的情節提出問題並再正史的基礎上以一家之言的觀點給出回答。

  在戲曲中的曹操一直是以奸臣面目出現,而在民間流傳甚廣的《三國演義》中,曹操也是反面人物。但是在品三國中,對曹操給了很高的評價,也使我第一次認識到了這個歷史人物真實的一面。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雄才大略的曹操以其傑出的政治才能脫穎而出。曹操先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政治上的主動權;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海納百川。廣招天下英才;在經濟上實施屯田制度。之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出奇制勝,最終以弱勝強,獲得勝利。身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還是一位文學家。我很欣賞他的《龜雖壽》。

  歷史,不光是一些好聽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透過研究一個民族的歷史,能夠從中看出這個民族的文化。歷史同時也是一面明鏡,給了我們後人借鑑和教導,引領民族走向更輝煌的未來。三國時期這短短的九十年便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縮影。中國人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區區8個字形象地概括了歷史。中華民族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合”、“分”中充實了自我,吸收各方精華,積累了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同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中華兒女。中華文化為我們後人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常常將中華文化與其它民族的文化進行比較。但每次,我總覺得無法找到可比性。因為我深深地愛著我的民族。我愛這片土地上所擁有的悠久文化,這是別的民族所無法比擬的。中華文化,滋潤著我的心田,陶冶著我的情操,昇華著我的靈魂。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易中天先生在書中評價三國:“這又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知多少風流人物在這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這裡大顯身手叱詫風雲,正所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然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我以中華為傲,明天中華以我為傲。我們青少年在瞭解中華文化的同時,應該善於汲取精華,透過自己的努力,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使民族的明天更美好,祖國的江山更美麗!

  觀《三國》有感 篇42

  他是歷史上一個擁有絕對魅力的男人;

  他是令我絕對欣賞的一個英雄。他不是別人,正是公瑾,周瑜。

  很小的時候,六個字讓我印象深刻;既生瑜,何生亮。老師告訴我,這是周瑜說的,大致的來講,周瑜是這麼個人,心胸狹窄,容不得他人,諸葛亮活活氣死,教育我們,定不要像周瑜一樣,要心胸開闊,否則就會被妒嫉蠶食。

  於是,周瑜作為一個反面人物擺在我面前,直到我長大。漸漸的,我發現,周瑜其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物,他在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中著實被過於看低。

  首先,這位江東名將絕非傳說中的小氣。《三國志》中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劉備說他"氣量頗大"蔣幹說他"雅量高致"。

  而且,周瑜也是一個漂亮之及的英雄,《三國志》中說他:長壯有姿貌,也提過:吳中皆呼為周郎,郎,是對青年男子的稱呼,呼人為郎,帶有讚美的意思,所以,周郎通俗的說法就是"周帥哥"當然,一個人的美或帥,不僅僅指外貌,更含有內在的修養與氣質,周瑜不僅內外皆有的帥,更是一個藝術家,有句話"曲有誤,周郎顧"就是說周郎在酒過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聽出樂隊演奏得是否正確,如果哪個音不準,便會回過頭去看,這該是對音律何等的瞭解才能做到?

  而他,公謹,不僅僅是音律上的完美的才子,更是戰鬥中的一級指揮,周郎生命中最輝煌的一次戰役啊,赤壁之戰中,他身任孫劉聯軍的前線總指揮,將"以少勝多"發揮到了極致,想想當時的情景,周郎立於江邊,運籌帷幄,火燒曹操連環船,這時的周郎該是何等光彩照人!

  在二十幾歲時,周郎就被任命為"建威中郎將",同時迎娶美人小喬而歸。

  如此一個內外兼修,四處得意之人可稱一個有絕對魅力的男人吧?

  大江東去,滾滾長江水洗滌了多少歲月,多少英雄豪傑,歷史的事沒有一個至今活著的人親眼看到,大家都只能在或真或假,或虛或實的歷史記載中得知一二,再加以自己的潤色,沒有人明白箇中真偽。

  或許周郎真的是被深深誤解,又或者周郎確有嫉妒過孔明先生的才幹,可又如何?

  想去,周郎一直是如此優秀,可又突然殺出一個諸葛孔明,兩人是如此想像,都深受世人的膜拜和敬仰,或許,太過想像的人相遇本就是一個悲劇,總是無法避免的相比,然後是另人扼腕的疼痛。

  我是個人,我喜歡的也是人,傳說中的孔明先生似個聖人,而公瑾是個實實在在的人。

  他的優秀,他的完美另人動容,而他所富有的"負面新聞"又讓人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他像面鏡子,映出了人性的最美與最醜,而就是這樣,他的真,有讓我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讓我發出來自內心油然而出的欣賞與喜愛。

  滾滾江水東際流,大浪淘盡千古英雄,數無數風流人物,我獨愛公瑾周郎。

  擱筆的瞬間,我想起的幾句詩: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見強虜灰飛煙滅

  觀《三國》有感 篇43

  《水煮三國》講的是三國的故事,說的是管理的學問。作者成君憶用“大話三國”的文筆娓娓道來,看似荒誕不經,其實大有深意。他以古寓今,莊諧皆備,妙語迭出。一口氣看完了第一章,感覺彷彿真是象川菜“水煮魚”、“水煮肉片”、“水煮白菜”一樣,看似簡單,實則令人回味無窮。我這個從來不看管理書籍的人,如今也?皇褪幀?管理的全部作用在於,它能幫助你建立起一種讓顧客滿意的企業機制”,“企業文化其實是一種過程管理”,類似這種睿智不俗的觀點、表達在書中層出不窮,不時讓我困惑、感悟、驚喜、佩服。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箍木桶的學問”。

  如今的社會是飛速發展的,如今的企業也要迅速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尤其是那些小公司,有一隻穩定而高效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從實際來看,對於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和前途在公司工作,因此,公司是一個公眾的組織。

  書中將公司比喻成一隻木桶,木桶能裝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引申一下:可以說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每塊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木板之間的縫隙很大,同樣無法裝滿水。一個團隊的戰鬥力,不僅取決於每一位成員的能力,也取決於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均衡,才能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漏水桶是行不通的。

  面對如今日新月異變化的市場,如何箍好一隻木桶呢?也就是說如何科學地建立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呢?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於書中所說的建立高效團隊的五大要決,我認為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企業,有著非常現實的參考、借鑑的價值。

  觀《三國》有感 篇44

  我迷上,或者說關注《百家講壇》,是從易中天開始的。易中天站在講臺上,三千年的往事流水,歷代帝國的惆悵,三國的風風雨雨,茶油煙酒的典故,中國男女的趣事,大江南北的城市,南北方人的差異……娓娓道來,讓你喜不勝收,讓你驚歎中華文化竟然可以如此品讀。

  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易教授開講了:話說東漢末年……

  於是有飄逸瀟灑的儒將風度的周瑜徐徐走來,讓蘇軾讚歎不已,直作“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在大家的印象中,長期根深蒂固的“奸雄”形象曹操,開始在易教授的點撥下得到正名。其過人的文采才華和卓越的軍事能力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驚喜之餘,人們對三國這一人才輩出的時代的重要人物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我喜歡易中天的詼諧機靈,還有他那既高深又嚴密的評論。他不信《三國演義》裡的故事,因為小說家的言論往往最不可靠。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他考證《三國志》、《魏略》等正史書,再加上自己有條理的科學推理和綜合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最佳解釋。這一點確實難能可貴,因為要做到用純粹的歷史唯物主義來解釋歷史現象非常不容易。

  為此,易中天拋棄了“狀諸葛多智而近妖”的孔明,“狀劉備多善而近偽”的劉玄德;拋棄了只會奸詐狡黠的曹孟德的世論;拋棄了因小氣而死的周公謹。拋棄了只憑成敗論英雄的偏執觀點。

  另外,易中天對“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的劉表,“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的劉禪等三國中常認為是失敗者的人物也做出了客觀的評價。

  最後點明瞭深層次奧妙:三分歸晉並不是魏、蜀、吳的無能,而是同為寒士階級出身,靠武力打天下的他們,並不符合士族階層當政這一歷史潮流。蜀堅持,所以先亡。魏放棄,出了“九品中正制”,還是亡了。吳妥協,任用了大量江東士族,但後來又趕盡殺絕,遲些也滅亡了。這個由士族地主階級――也就是世代讀書,壟斷官階,如“四世三公”之類的群體參與並控制政治的歷史趨勢,不是曹操、劉備等一時的英雄俊傑能改變得了的。

  讀易中天,歷史的迷霧被揭開,歷史真相的秘盒被開啟,歷史的本質被還原。被點醒釋懷興盡之餘,我們又多了一個瞭解歷史的角度,而且領悟更加深刻了。

  讀易中天,我們可以遨遊波瀾起伏的三國曆史,感受傳統文化的歷史內涵,品味潮起潮落的滄桑情懷。衝一杯淡茶,聞著清香,翻開一卷,盡情地享受這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奇遇之旅吧!

  觀《三國》有感 篇4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像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

  長長的假期終於讓我再一次啃完了它——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雖然在小學時就已看過它一兩遍,但都是粗略的閱讀,沒有細細品味,自然也就沒什麼收穫,現在細細地品味文章內容,覺得這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等等。這本書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在這本書裡,我喜歡的人物有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等。

  先說“臥龍”諸葛亮,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沒想到這樣的一個大人物在書中描繪的卻很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劉備,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優點是多方面的:愛民愛材、寬厚仁義,待人公正真誠。他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養,樹立賢德之君的風範,臨終時仍不忘留下遺詔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正是這個基本政治理念,使得劉備一生受人敬重,成就了劉備的一生霸業。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他的軍事才能仍沒被抹殺。他是三位霸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已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像不到的,周瑜嫉賢妒能,一心只想除諸葛亮和劉備,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他的義,他的忠,他的英雄氣概讓人敬佩。粗中有細的張飛,可憐他一世英雄,竟在醉酒熟睡時被範疆和張達不明不白地殺害,我真為他鳴不平。趙雲品性忠良,直言敢諫,有賢者之風,能體恤民情,慈愛百姓,他的高風亮節至今仍為人們所稱讚。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上幾人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起伏,《三國演義》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彷彿身臨其境,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觀《三國》有感 篇46

  這幾天我正在看一本書——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著的一本《品三國》。

  初次見到此書,心中便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電視裡也常常播出易中天教授講三國,品三國。於是我便拿起這本好書專心致志的看了起來……

  看了這本書,使我對曹操的看法大大改變了,我原以為曹操是一個陰險狡猾、詭計多端的“奸賊”。這是其實是錯誤的。實際上的曹操是一個頂呱呱的大英雄,真正了不起的人物!只不過《三國演義》的改動太大了,才使我對阿瞞(曹操的小名)產生了誤會。

  那麼曹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性格的人呢?他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曹操一生南征北戰,因為享受天倫的時間不多,所以對家人的感情特別珍惜。在臨終前他就說:“我一生所作所為,沒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曹昂,曹操的長子)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

  我還覺得他還是一個和我一樣愛笑,愛開玩笑的人。當朋友、親友、戰友去世時,他會哭,會嚎啕大哭。可是,做錯了事,打了敗戰,遭到人家羞辱,他絕不會哭,一定是笑。因為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

  曹操也是很可愛的。他常穿薄綢當衣裳,腰裡掛一個腰包,用來裝手巾之類的零碎東西。有時還戴著絲綢制的便帽去見賓客。

  ……

  看了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偉人,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曹操。阿瞞呀,阿瞞,我真是對你誤解了!

  觀《三國》有感 篇47

  當你能夠喊出痛的時候,那痛便不算是痛,有一種痛,能讓你痛得連喊都喊不出聲來;當你能夠哭的時候,那也不說是傷心,有一種傷心,會讓你連哭也哭不出來……

  謂曰:椎心之痛。

  ——題記

  我曾對那些有關歷史的一切嗤之以鼻。我曾認為,過去的一切就應當過去。無意義的去不斷追溯幾千幾百年前的那些只是一片空虛。

  可總有事物能使我改變。讀罷那書,卻始終忘不掉其中的蕩氣迴腸、千迴百轉。

  那一個睥睨天下、傲然自負的男子。那一個名留青史、千古不朽的梟雄。那一個被許劭成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他是魏武帝,古往今來,但凡有天下野心之智者,似乎都無比虔誠地尊信著“愛江山不愛美人”。他曹阿瞞妻妾成群,或許他這一生最愛的真正是環夫人,可身處三國,又能耐兒女情長以何?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當身處於那繁星閃耀的夜空,她仰頭注視著他。他,是曹操,“寧肯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而她,只是他的環夫人。她只能次次頑強地將痛掩埋於她的笑靨如花中,將愛深藏於她的明眸善解中。她只為他……

  窮其一生。滄海桑田。

  曹操以天下為重,逐為明主,而每一位明主身邊必有一名謀士,“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郭嘉一生,都輔佐曹操成就霸業。那清澈的明眸,閃爍著看透一切的睿智。一襲青衣,溫潤如水,卻有大山般可靠的安全。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逝。

  星辰隕落。

  建安十二年,諸葛亮出山。

  他布衣羽扇,隱士楓林。他明潤的眼眸裡常常帶著問問的悲憫。最終,他仍是為了漢室嘔盡心血。“師未捷身先死”,便是如此吧。

  孔明與奉孝何其相似,卻終究不同……

  爾虞我詐是三國,烽火連天永不休。紛紛擾擾千百後,世間萬物皆從頭。

  “白雲飛,雀兒歸,青煙嫋嫋成晚炊,遊子行天涯,日暮尋歸途,家鄉知何處。明月夜,燭光暖,慈母絲絲手中線,月兒在遠方,天涯思親顏……”

  觀《三國》有感 篇48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最近我看了這本《易中天品三國》跟隨易中天領略了別樣的三國曆史,易中天教授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三國之門。他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一家之言品三國!

  三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朝代,它雖然短暫,但在這亂世期間卻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比如: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司馬懿等。他們中有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有的是足智多謀的軍閥,還有的是終結亂世的梟雄。正因為他們三國才變得如此精彩。

  曹操,相信大家已經十分熟悉了,百姓們都認為他就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小人,而劉備就是保護漢室的忠臣。所以當大家一提到劉備失敗就各個唉聲嘆氣而聽到曹操失敗,就各個拍手稱快。那麼曹操到底是不是一個奸雄小人呢?我們來聽聽易中天教授是怎麼講的。他說:“大家痛恨曹操無非就是有三個原因:為人奸詐、篡漢與說了一句:‘寧我負人,休人負我。’我們來一個一個分析,第一為人奸詐這是在敵方眼中,但是我們要想想在那樣一個亂世中,如果你處處講實話能成大事嗎?第二難道天下的皇帝就只能姓劉,不能姓曹嗎?萬事都有輪迴。第三,我們先來看看,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曹操被董卓追殺,一路逃入過他的一個朋友家,這個朋友叫呂伯奢,但曹操懷疑這一家人想要加害於他,於是把他們一家全部殺了。這屬於誤殺,於是曹操就悽愴的說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請注意悽愴這詞,這是曹操在後悔時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安慰,並且毛批認為:‘此乃孟德過人之處也。’毛先生分析道,如果換了別人都會說,寧人負我,休我負人。但是他們做的是和曹操一樣的勾當,只不過只有曹操敢說真話罷了,所以曹操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

  諸葛亮,一個被譽為臥龍的人。他在《三國演義》中被講的神乎其神,什麼借東風、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但他到底有沒有那麼神呢?回答當然是沒有,比如說空城計,事情大約是這樣的:蜀軍新敗,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殘計程車兵,而司馬懿正率兵前來,於是諸葛亮搬個琴,擺個香爐,召兩個小孩子,在城樓上唱卡拉OK,司馬大軍一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然後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在搞什麼搞,大開城門在這開party,於是撤軍了。這明顯不符合實際嗎,第一既然司馬懿離諸葛亮這麼近,他可以直接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嘛。第二,既然司馬懿怕埋伏,那麼他可以把這城圍起來,圍而不打不行嗎?第三,況且那時後,諸葛亮根本不在城中,連人都沒有,哪來的事呢?那麼諸葛亮到底是個什麼人?有一點可以保證諸葛亮絕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與實踐家,但決非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三國這個亂世已經離我們而遠去,我們無非就是從主觀上去判斷各路英雄孰是孰非,但從這本書中有告訴我們,不要盲目相信一家之言,要從多方面去感受去思考,不要迷信小說家之言。看書要注入自己的思想,多去想想這是不是真的,就像我的小學老師對我說的那樣,要學會質疑!

  觀《三國》有感 篇49

  跟周圍的同學一談起劉備,彷彿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跳出兩個字:“好人!”劉備的仁善是他性格的主導特點,也可以看作是劉備最後能立蜀的其中一個原因。羅貫中,“尊劉貶曹”,他尊的也許就是劉備的仁善吧!

  《三國》中把劉備稱做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也許我們一開始都會認為劉備是一位無能之輩,如果他沒有諸葛亮,豈能成就蜀國的雄圖大業?但是當我深入探讀《三國》之後,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難道純粹這樣一個無能之輩就能讓英勇善戰的趙雲、關羽和張飛一直跟隨著他,始終不離不棄?讓智謀過人的諸葛亮鞠躬盡粹,死而後已?他身上肯定有其過人之處,是常人所沒有的,所以才會得人心。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劉備的成功不僅在於他的仁善,更在於他有一顆向上拼搏的心。他不願意永遠寄人籬下,不願做人下人,他想要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有雄鷹般的鬥志,不願屈身於籠中。他要像鯊魚一般在海中暢遊,不願意就此擱淺。有這份鬥志與信念就確定了他不會久居人下人的地位。而且他用他的仁義招納賢人,善於用人,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他有一雙善於發現人才的眼睛,善待屬下,這讓關羽、張飛、諸葛亮以及其他良將謀士為之效命至死,不離不棄。

  關羽因驕傲敗走麥城而死,劉備和張飛立誓要給關羽報仇。可是,天不遂人意,張飛也死了。劉備悲痛欲絕,理智已失,立志要給關羽、張飛兩人報仇,不聽諸葛亮的勸告乃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慘敗。由這個情節可以看出劉備十分重情義,但是遇事缺乏冷靜,有時過於衝動而導致失敗。

  總之,劉備並非一個無能之輩,他有雄心壯志,善於對待下屬,重兄弟情誼,愛國愛民,寬厚仁德,知人善任,對人公正真誠,有不屈的鬥志和頑強的毅力以及堅定的信念。正是因為這種性格,才讓他建立蜀國,讓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亂世英雄也。

  觀《三國》有感 篇50

  “東漢末年是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聽著這首氣勢磅礴的歌,彷彿自己也回到了那戰火連天的戰場上馳騁。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三國演義》,自己置身進入到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中。

  在起義中,我見到了智謀驚人的臥龍先生——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義勇雙全的趙雲;狡猾奸詐的曹操……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只見前面是一座城樓。有個手拿羽毛扇,飲酒撫琴的人,哦,原來他是諸葛亮,看到城樓上是如此情景,你根本不會想到,樓下的幾十萬大軍,已經舉著司馬懿的旗幟,埋伏在城下,伺機攻城。然而,司馬懿看到此番情景,忙下令撤軍,並說:“諸葛亮一生謹慎,從不冒險,今日必有伏兵,我去攻城,必定中計。”事實呢,諸葛亮身邊只有兩千五百人,而且沒有武將,更別提有埋伏了……

  看了這段故事,我感到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真讓人感嘆、佩服;然而,這段故事也讓我感到:只有更加勤奮努力地去學習,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在遇到困難時,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觀《三國》有感 篇51

  有人說,三國是個戰亂紛爭的年代,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三國時期是歷史上最引入注目的一瞬間。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裡英傑輩出,魏、蜀、吳三國鼎立,翻了歷史嶄新又極富輝煌的一頁。

  提起三國這段歷史,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幾段吧!眾所皆知的神機妙算之諸葛孔明,亂世豪傑曹操,才能出眾的孫權,斬黃巾的關羽,深得人心的劉備......真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呀!說完人物再談情節,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曹操煮酒論英雄;雲長策馬刺顏良;孔明祈山破曹真......讓你大飽眼福。

  最終,這個蕩人心絃的畫卷由魏國終結,由“合久必分”演變成了“分久必合”,無數英雄為此拋頭顱、灑熱血。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當年的金馬鐵戈已經成為歷史,但他仍以那獨具一格的魅力吸引著我。翻開油墨般清香的紙張,徜徉於歷史長河之中,憶過去,展將來,三國這段歷史又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在當今這個競爭的時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強者留下來,反之,弱者終究要被淘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不能滿足於那一點點的小成績,而是應該刻苦努力,勇於拼搏,有長遠的目光。家長總是對我們說,讓我們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那麼你是否做到了呢?如果沒有,也不要氣餒,畢竟是“聖人千慮,總有一失”嘛,但還是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如果你考得很好,那麼你是否是第一名呢?即使你是全班乃至全校第一,那全省、全國呢?所以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只有那些付出了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成與敗,也許只有一門之隔,而開門的鑰匙也是唯一的鑰匙,就是兩個字——努力。

  強者製造機會,弱者等待機會,成功的關鍵在於行動,此時的你準備好了嗎?

  觀《三國》有感 篇52

  暑假裡,我讀了好幾篇《幽默三國》,這本書既風趣,又搞笑,時常令我捧腹大笑,其中給我印象深刻而又深感惋惜的人物是周瑜。

  周瑜其實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可善妒,心胸狹窄。周瑜嫉妒諸葛亮,嫉妒得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諸葛亮幾乎每時每刻浮現在他的腦海裡:為什麼諸葛亮總是比我棋高一著?為什麼諸葛亮是天下第一聰明……周瑜每天都會想得夜不思寐,他幾乎都快瘋了。對於老好人魯肅的苦苦相勸,周瑜連半句都聽不進去。冬天,周瑜堆了個像諸葛亮的雪人,然後打它的臉,直到把諸葛亮打得面目全非。

  周瑜每次做一些傷害諸葛亮的事,都不會有好下場:他想讓諸葛亮生氣,減短壽命,結果怒氣全在自己身上;他往諸葛亮家放鐵蛀蟲,結果自家發大水;外星人來訪時,周瑜用導彈轟打諸葛亮,卻把自己的都督府炸平了……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周瑜氣得吐血而亡。

  由《幽默三國》中的周瑜,我想到了《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他們都非常聰明,可都心胸狹窄、小雞肚腸,凡事斤斤計較,喜歡算計、傷害別人。結果沒有一個好下場。

  其實,我們的身邊,何嘗沒有像周瑜這樣小心眼、心胸狹窄的人呢。小張和小李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後來小李晉升主管,小張非常妒忌,逢人就詆譭小李,說他工作不努力,計劃是抄襲的……一對好朋友反目成仇,小張最後在公司也無立足之地了。再比如繁華路段上有兩家飲食店,因為一家比另一家有特色,所以生意紅火,而另一家生意日益冷清,生意差的那家店主竟因為嫉妒而投毒,結果鐺鋃入獄,真是害人害己。

  讀完這本書,我更深地理解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做人,要心胸開闊,別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當別人做得比自己好,比自己強時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去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勤奮趕超別人,千萬別像周瑜那樣,因別人比自己強而嫉妒,千方百計地去算計、陷害別人,那樣的話遲早要遭報應的。

  觀《三國》有感 篇53

  祖國,一個是非之地。只因為了贏得這一席之地,古今有多少名將聖君戰死沙場;只因為了躲避這混亂之所,古今有多少文人雅士退隱山林;只因為了維護這動盪之城,古今又有多少愛國人士誓死護之。

  祖國就真如此禍水,如此無能?非然也。如不,為何她能孕育著如此燦爛之文化,又為何能哺育出如此博廣之能人呢?

  不知曾幾何時,祖國已在我心裡紮下深根。也許,是從我瞭解“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時起,我為祖國的多災多難而憤懣時紮下的吧;也許,是從我感嘆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那時起,我為祖國的頑劣無知而無奈時紮下的吧;也許是從我得知“降孫皓三分歸一統”那時起,我為祖國的團結統一而激動時紮下的吧!

  祖國永駐我心,只因它歷史輝煌,而又不失今朝霸氣;祖國永駐我心,只因它風彩依然,而又不失莊嚴威風;祖國永駐我心,不為別的,只因我愛祖國。

  我愛你,我的祖國!不管你繁榮與否,貧賤與否,我至始至終都銘記在心。

  觀《三國》有感 篇54

  祖國就真如此禍水,如此無能?非然也。如不,為何她能孕育著如此燦爛之文化,又為何能哺育出如此博廣之能人呢?

  不知曾幾何時,祖國已在我心裡紮下深根。也許,是從我瞭解“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時起,我為祖國的多災多難而憤懣時紮下的吧;也許,是從我感嘆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那時起,我為祖國的頑劣無知而無奈時紮下的吧;也許是從我得知“降孫皓三分歸一統”那時起,我為祖國的團結統一而激動時紮下的吧!

  ……

  祖國永駐我心,只因它歷史輝煌,而又不失今朝霸氣;祖國永駐我心,只因它風彩依然,而又不失莊嚴威風;祖國永駐我心,不為別的,只因我愛祖國。

  我愛你,我的祖國!不管你繁榮與否,貧賤與否,我至始至終都銘記在心。

  觀《三國》有感 篇55

  《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魯迅曾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三國志》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但有人說《三國志》無法與《史記》相比,但是小說《三國演義》的流行,讓《三國志》在普通老百姓眼裡有了不同一般得意義。

  這本書把《史記》與《三國志》放在一起,並不是因為這兩部史書本身得影響力,更重要得是其中得所記述的那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但是你如果把《史記》、《三國志》僅僅當故事來讀,顯然忽略了其中的價值,因為在《史記》中可以學到做人絕學,在《三國》中可以學到某事之道。

  書中都是一些偉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堪稱經典,都讓我有所感悟、感想、感受。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給我幫助最大的是書中第八章第一篇的“漢文帝:低調做人才能贏得人心”。這個小故事是講漢文帝想治理南越王趙佗管轄得嶺南,因為趙佗並不聽從朝廷的號令。於是,漢文帝問他的大臣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有一位大臣說做事不能為了虛名而收實害,如果皇上不在意取勝的虛名,那麼就可以不去戰勝南越,改功伐為安撫。南越一旦受了皇上得恩惠,一定會感恩自省,消除對我國的敵意,這樣國家就安林了。漢文帝聽取了大臣得意見,於是撤出了南越國得漢軍,並且對趙佗好言相勸,賜曾領地禮遇優待。趙佗知道這些事後,果然被感動了,從心裡敬重文帝。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知道有實力而不張揚,是聰明人的做法。不耀武揚威,盛氣凌人,人們才願意接近他。有實力的人沒有必要處處顯能,“呂后”的事情就證明了這一點。在必勝得情況下放人一馬也許更好,好比諸葛亮七擒孟與口服心不服比起來,收服人心才是最最徹底的。

  《左手史記,右手三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它也讓我對我國得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讓我對我國曆史上一個個偉人有了更深得印象。這真是一本好書!

  觀《三國》有感 篇56

  在三國風雲人物中,我最喜歡典韋,他是曹操手下的一員猛將。

  典韋從軍的一天,營地的大旗竿被大風颳倒了,一幫人誰也扶不起來,這時,典韋卻用一隻手就扶起來了,迎風而立,任由狂風怎麼刮,旗竿卻紋絲不動。

  都軍校尉夏侯惇聽說了這事,就把他要了過去,讓他做前敵司馬。他勇猛過人,每次上陣殺敵數量都是最多的。

  後來夏侯惇向曹操推薦了這個難得的人才,編入了曹操的衛隊,不久升為帳前都尉,也就是警衛隊隊長。自此,他就多次為曹操效力。

  有一年,曹操出征荊州,來到宛城,宛城侯張繡投降。十幾天後,張繡謀反,奇襲曹操軍營。典韋知道後,手持雙戟,衝上前去,以一當十,敵軍攻不上來,使曹操得以逃生。可叛軍從別的營門殺了進來,越來越多。典韋的部下只剩十餘人,他也身受重傷,兵器都殺得捲刃了,終因傷重不支,怒目大罵敵兵而死。

  曹操聽說典韋和他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一起戰死沙場,他不哭其子,獨哭典韋。足可見他對典韋的疼愛之心。

  我覺得,典韋的一生衝鋒陷陣、勇猛殺敵,真是一員當之無愧的猛將。他的不畏生死、永不言退的精神多麼令人敬佩啊!

  觀《三國》有感 篇57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很多人讀過,也對此書有獨到的見解,我自然無法與他們相比。此刻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與此書的一段情緣。因為此書確使我受益匪淺。

  在我的生活中三國猶如形影不離的朋友,時時的在我的身旁,伴我成長。有時他猶如一位風度翩翩的將軍,勇力無比;有時又是一位聰明過人的謀士,才智超群;有時似乎又變成了嫵媚的女子,丰韻迷人。它總是以不同的姿態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每一次見它都會有種如新的感覺,從而使我對它始終依依不捨。

  從記事起,三國便會時不時地溜到我和母親這裡,與我玩耍。至今猶記小時三國中的人物,淘氣的從我母親的口中跳到我的耳中的情景。自此我慢慢得明白了曹操是個壞人,劉備是個好人。

  要說我對她產生喜歡之情應該是在小學了。當時課本中有一篇《草船借箭》的文章,使我突然感到原來三國這末的漂亮。如今依然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痛恨與周瑜的小肚雞腸而崇拜與諸葛的足智多謀。我與三國此時的情緣便有猶如一個男孩喜歡女孩往往是起始與被她區域性魅力打動而已。

  自己對三國初次比較全面地瞭解當屬在初中了。此時我發現,原來三國和我一樣性別為男,因為其中充滿了血氣方剛。我時時地崇拜於其中的英雄。像趙雲、關羽之類的大將便很長時間內在我的心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在那時他們都早已成為了我心中的偶像級人物。其中關羽算是給我印象最深,產生影響最大的人物了。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的壯舉是我當時在同學們之間常誇獎的典範。在那時我也常常在夢中,騎著赤兔戰馬,拿著青龍偃月,橫刀立於敵人帳前,小閉丹鳳,撫須大喊一聲:我來也,快快下馬受降!那感覺至今津津有味。

  但沒過多久,我便發現原來這群我所崇拜英勇無畏的將軍常常聽令與一位羽扇綸巾的人物,他便是諸葛亮了。從此我便開始將重點轉移到這位姓諸葛的先生的身上了。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當時確有一段時間讓我如醉如痴!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都讓我感到他有一種難以想象的魅力。這種對他的崇敬直到聽了易中天老師的評論才有所收斂。

  在上初三的暑假中,又一次讀三國便是另一番滋味了。此時的我已不在乎事件是發生在劉備方還是曹操方。我也常常為孟德獻刀一事而嘆其英勇,為關羽之死而感慨,為諸葛的六出岐山而思索。

  到了高中,聽完語文課本中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段故事後,便又拾起三國,重新審視,竟然發掘其中的內容竟是如此的令人回味。裡面的各種各樣的處事態度,行為方式,及人物的性情品格都讓我有所感、所思、所想。在這段時間中也便喜歡上曹孟德,因為我越發地感到曹操那獨到的性格和處世態度是其他人無法比的。例如他的才氣乃劉備不能比的,他的膽識乃劉表所不能比的,他的治軍之道乃袁紹不能比。我此時心中的曹操在政治上極有遠見,重視人才。遇事果斷,不優柔寡斷,勇於改革,勇於進取。在軍事上,多謀善斷,察納雅言是個不可多得的領導級人物。

  當易中天評三國在中央電視臺熱播時,我再次拿起了三國演義,在易先生的帶領下便又一次隨著他的思路比較深刻地對此進行了學習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便是以另一種角度去客觀地看待三國。我感到我得三國在這段時間中是最有魅力了。

  到大學,看了許多他人點評三國的書籍,隨著自己閱歷的加寬,三國便又成熟了許多。重讀三國便也發現了一些新的不同於往常的感覺。此刻的我從三國之中學到了仁德之心,愛國之心,學到了處世之態,交往之情。三國以儼然成為了我生命歷程的指示圖。司馬懿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諸葛亮屢遭挫折和敗績而不動搖的韌心常令我歎服,因此我也在處事之中慢慢的學習著他們的優點。三國之中,我已明白了有志者方有可能成功,所以我練就志向,有恆者方能成功,因此我練就毅力!

  近來在這本書中我又領悟到了一些領導的哲學觀。後來又想到了一些德治與法治的不同之處。這些依然是我至今在思考在探索的問題。時間在走,而我與她的情緣也在發展。

  現在想想,十幾年來讀三國,我讀到了什莫呢?讀到了國家興衰,讀到了民族大義。讀到了頑強拼搏,讀到了聰明智慧。讀到了領導之才,讀到了美貌嫵媚。

  既然今生與三國有緣,那就讓我們的緣分更加持久吧!

  觀《三國》有感 篇58

  《三國演藝》中我認為最經典的戰役是赤壁之戰,當時曹操83萬大軍無論怎麼樣都可以團滅孫權和劉備,可能是曹操太不走運了吧!當他準備進攻是風向突然改變了加上劉、孫計程車兵們血戰,他那83萬大軍居然全軍覆沒!最後落到敗走華容道的地步。

  當曹操的大軍全部被殲滅時他決定逃走,而逃跑的路線必須經過華容道。諸葛孔明給張飛、趙雲下了任務後竟留下關羽,這是關羽急了,說到:自從我跟隨大哥以來每一次大戰都沒落下我,這次怎麼。”諸葛亮說:“雲長兄有一處本來要你去把守的可是我怕你。我知道你講義氣,你把守的那個位置是曹操的必經之路,所以我怕你放了曹操。”關羽這時說到:“軍事你太多心了,當初我斬顏良、誅文丑,替他解了白馬之圍,已經報答了他的恩情;今日相見,我自然不會放了他。”“既然雲長兄都這麼說了,我還能有什麼好阻攔的呢。”隨後關羽又立下軍令狀!然後便離去。

  我們來分析一下,諸葛亮這個人生來就是個小心的人,如果他要殺曹操絕對不會只派一個武將去阻攔,而現在他就派了關羽一個人,這就說明他早就知道關羽不會殺曹操!所以他才派關羽去。他為什麼要派關羽去呢?當時劉備沒有什麼實力,而劉備是要發展的,現在發展最大的阻礙就是曹操,所以他要討好曹操,當曹操成功逃回魏國後一定不會忘了劉備的人情,所以會對劉備手下留情。說到這了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既然要討好曹操為什麼當初諸葛亮要去東吳遊說周瑜打曹操呢?這一下又要體現諸葛亮的聰明瞭。當時他去遊說周瑜開戰就是要挑起曹操與孫權之間的戰爭,所以他去遊說周瑜。他在當時就算到了後面幾十年的事情,不得不說諸葛亮的聰明瞭。

  在赤壁之戰中還有很多故事體現諸葛亮的聰明,如《草船借箭》。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我們來看一下吧!三國中沒有描寫諸葛亮的生活習慣,我相信作者也不會寫,因為他不是腦殘。在這裡周瑜要諸葛亮造箭,諸葛亮沒有半點推辭,我想諸葛亮早就想好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但是他怎麼就是到第三天就有大霧,看來諸葛亮是個生活很有規律的人,而且每天都看天氣的情況,其次他肯定對天文是很瞭解的人,因為後面他又一次證明了自己,接東風可不是吹的吧!看來“人活著就是為了一次一次的證明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還有一點,就是諸葛亮把船開到曹操的水寨邊,他怎麼就知道曹操一定不會派兵出寨,如果曹操派十艘戰船出戰那我就損失了一個天才呀!看來諸葛亮是很瞭解曹操的而且不是一般的瞭解,能夠把曹操的心思找琢磨透,就算是朝夕相處的人也不一定可以,就更不用說曹操跟諸葛亮這中敵對關係的人了,他們能說句話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以上是我對諸葛亮的評價,我覺得做人能夠做到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很敬佩諸葛亮!

  觀《三國》有感 篇59

  讀了《三國故事》這本書,裡面許多的英雄人物、歷史事件和典故讓人意味深長。不愧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讓人受益終生。

  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覺得這本書刻畫的人物形象特徵生動有趣。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中就讓我對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非常重情重義,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但是因為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眾多人的尊敬。最後他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又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抱憾病逝於白帝城。

  做人以德為念,重情重義,的確值得頌揚,但同時也要明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二年級的時候,一天晚上,宿舍的舍友滿頭大汗地跑回來,急急忙忙地說隔壁宿舍有人搶了他的東西,叫我們都去幫他一起拿回來,其他幾個舍友聽了也趕快爬起來跟著他往外衝出去了。就這樣,我們一群人浩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那位搶東西的同學宿舍,當時,也許見我們人多,三言兩語的他就把東西還回來了,我們一群人凱旋而歸。

  正當我們打鬧談論間,班主任老師就來到了宿舍,旁邊還站著那個帶著哭腔的同學。經過一番義正辭嚴的彙報,我們被批評教育了一番,還寫了檢討,彙報給了家長……在我們看來是義舉的行為,實則是給其他同學帶來了心理傷害,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遇到事物應當第一時間向老師彙報溝通協調解決。這也讓我們更明白了同學之間應當團結友愛。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受益良多。尤其讓我明白應該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嚴於律已,戒驕戒躁,真誠交友。

  觀《三國》有感 篇60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它告訴了我戰國時期三國的歷史,讓我明白打仗時的艱辛。

  我最喜歡的幾篇故事是《刮骨療傷》、《三顧茅廬》、《蔣幹盜書》這三篇小故事。

  《刮骨療傷》的關羽因為自己右胳膊上中了一隻毒箭,關羽的兒子關興知道父親不願退兵,只得到處尋找名醫。有一人到了關羽的大營,說自己名叫華佗,因為敬重關羽,所以前來醫治。華佗看了看傷口,說:“毒已透到骨頭,再不醫治這條胳膊就要廢了。”關羽問題他怎麼醫治。華佗說了一遍,關羽卻說不用如此。關羽讓人擺上酒菜,連喝了幾杯酒,繼續與馬良下棋,並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讓華陀醫治。華佗讓一個小兵拿著盆子,便開始醫治。華佗拿刀割開皮肉,一直割到骨頭,那骨頭已經變成青色的了,華佗繼續用刀刮骨,吱咯有聲。周圍的人無不臉色大變,唯獨關羽繼續喝酒吃肉,神態自若。過了一會兒,華佗刮盡中毒的骨頭,又用線把皮肉縫上,關羽大笑著站起來,動動胳膊,說已經可以運動自如了。華佗驚歎道,自己行醫多年,第一次見到關羽這樣的英雄,真是天神一般的人。治好了傷,關羽要賞給華佗一百兩黃金。華佗卻不要,說自己是因為仰慕關羽而來,不是因為黃金,讓他千萬不要發怒,否則不利於養傷,隨後便又離開了。

  而《三顧茅廬》寫出了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的決心和尊敬。如題目一樣,劉備去了三次諸葛亮的家。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往回走時碰見諸葛亮的朋友,聽他朋友說話十分有道理,便想請他出山,他不願意;第二次帶禮物去時,路過一家酒店,聽裡面有兩個人在說話,談的都是國家大事並很有見識。劉備進去一瞧,一個是諸葛亮的弟弟,一個是諸葛亮的岳父。諸葛亮的弟弟告訴劉備,哥哥不在家。第三次到諸葛亮家時,諸葛亮在睡午覺,過了好久才起床,見是劉備,忙來行禮。兩人對談許久,諸葛亮終於答應出山,輔佐他三分天下。

  《蔣幹盜書》中,曹操打東吳,初戰有些吃虧。這時蔣幹站出來願意說服周瑜投降。蔣幹見了周瑜,兩人寒暄了一番。周瑜請蔣幹和部下一起喝酒。周瑜喝完酒帶蔣幹參觀軍營,蔣幹連連說好。後來周瑜大醉,拉蔣幹與自己同寢。蔣幹睡不著,半夜他悄悄起來看桌上的書信,發現有一封寫著“蔡瑁張允謹封”的信。江干看完,兩人是曹操的手下,居然寫信給周瑜。快到天亮時,有人進來對周瑜說江北有人來了。周瑜一走,蔣幹便帶信回了江北。曹操一看大怒,便斬了蔡瑁張允兩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告訴了我那時殘酷的三國糾紛的時代,還向我訴說三國糾紛中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我知道不能只向張飛那樣有武力,還要向諸葛亮一樣會思考,不能只是盲目的去做一件事,還需要會觀察、分析,提前做一些適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