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導學案三年級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導學案三年級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導學案三年級

  【創新教案】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認識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

  2.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的會寫字。

  3.學會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問題激發興趣。

  1. 同學們,樹葉是什麼顏色的?(綠色)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葉嗎?

  2. 出示課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課題想到了什麼?(生:水泥道為什麼鋪滿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麼回事?)

  3. 好,帶著你心中的疑問來讀課文,並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組自學,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 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麼方法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2. 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為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迴指導)

  4. 檢查自學情況。

  (1)(板書生字)在自學生字時,你有哪些困難?(在字音、字型、字義等方面的困難。)

  在自學生字時,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訴同學們?

  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排列 遲到 規則 凌亂 亮晶晶 溼漉漉 閃閃發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並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透過讀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檢查學生課前蒐集有關法國梧桐資料,先讓他們說一說,然後對照課文的描寫和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法國梧桐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簡單介紹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樹,大喬木,高20-30m,樹冠闊鐘形;幹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幼枝、幼葉密生褐色星狀毛。葉掌狀5-7裂,深裂達中部,裂片長大於寬,葉基闊楔形或截形,葉緣有齒牙,掌狀脈;托葉圓領狀。花序頭狀,黃綠色。多數堅果聚全葉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長,呈刺毛狀,果柄長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於草坪或曠地,列植於甬道兩旁,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並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

  (4)本課生字較多,要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記憶。要指導讀準字音,如“增、棕”,識字要與詞語的學習結合。

  三、回顧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學了哪些知識,並帶領學生複習一下重點的內容。

  註釋:透過學生自學,既加深了印象,同時在介紹的過程中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反覆聯絡,加深印象擴大學生接受知識的面積。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 讀過課文之後,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為什麼水泥道上鋪滿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麼回事?

  2. 把你見過的法國梧桐樹葉的樣子講給同學聽聽。

  出示法國梧桐樹葉的圖片(學生描述。)

  二、品味課文,體會感情

  1.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說說自己眼中的秋風。

  (2)說說自己瞭解的秋雨。

  (3)課件出示描寫秋風、秋雨的片段,欣賞閱讀。

  秋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樹葉開始變黃了,風一吹,大片大片的葉子從樹上飄落下來,滿地都是乾枯的葉子,走在上面,發出“嘎嘎”的聲音。

  秋天的雨水特別多,總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過空氣變得清新了,不再幹燥了,雨一停,秋高氣爽,很美麗。

  2. 指導學生讀課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

  ①多麼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還是潮溼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窪,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③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⑤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當時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②作者非常喜歡雨後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當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 指導學生再讀課文。

  2. 說說自己是如何觀察周圍的事物的?引導學生明白善於觀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3. 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和同桌互相交流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

  (1)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觀察細緻,描寫具體。)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把水泥道上的樹葉比作一塊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國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使句子生動、形象。)

  四、課後延伸。

  請學生用剛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