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理> 【推薦】心理的作文彙編九篇

心理的作文

【推薦】心理的作文彙編九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的作文 篇1

  經過不斷的努力,人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現在也擁有了電視機,空調等家庭用具,我們也入也已經有了小汽車、飛機等工具,我們人類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但誰又想起了我們偉大的母親——地球呢?

  在經濟發達的今天,小學生亂扔垃圾、大人隨地吐痰……,我們根本沒有把保護環境當做一回事。

  這天,地球媽媽感到全身不好受。於是便去了“太空醫院”。

  護士小姐一見地球媽媽的神情就知道她傷得很嚴重,便及趕上去扶地球母親。地球媽媽首先來到了眼科,經過半個小時的調查,醫生說:“你的眼睛發炎了,是因為您撫養的人類大量排放廢氣,人們亂扔垃圾,所以才把你的眼睛搞成這樣。”

  接著地球媽媽來到了皮膚科,同樣經過半個小時的調查,醫生說:“因為人類大量排放汙水,所以您的皮膚變成了又癢又難受。”

  來到內科,醫生要給地球媽媽抽血,發現地球媽媽的血液中有一小部分全黑了,幾個醫生推測之後,證明地球媽媽之所以這樣子是因為人類的關係,但這種病只能靠地球媽媽撫養的人類去治好,所以醫生只好對地球媽媽說:“您的病很奇特,不是吃藥就能解決的,而是靠您所撫養的人類來治的。”聽到這裡,地球媽媽哭了,她哭得很傷心,醫生安慰產:“我們會通知人類的。”地球媽媽這才停止了哭泣,她只好帶著悲哀的心情離開太空醫院。

  朋友們,我們是地球媽媽的兒女,我們能眼睜睜地看著親愛的媽媽生病而不出一份力嗎?推動地球母親,我們還能生存嗎?

心理的作文 篇2

  小時侯,我很喜歡玩,常常放假時就要爺爺帶我去越秀公園玩,而且玩地很晚才肯回家。

  有一次,爺爺又帶我去越秀公園玩,玩著玩著,突然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如果公園椅子上一端坐了人,那麼另一個人想休息的話一定會坐到椅子的另一端;如果有人坐到椅子的中間,那麼就很少人會坐到那張椅子上了。我也問過爺爺為什麼會這麼奇怪,爺爺說他不知道。回家後,我一直在想:這是什麼道理?那些人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

  不僅是這樣,我看到人們排隊買票時,他們相隔地也有一定的距離。

  長大後,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借了一本有關心理的書,裡面有一篇就進了我小時候的一個疑問。原來那種自然的現象被稱作“人的心理距離。”

  上面寫了:每個人都有心理距離,透過分析,心理學家猜測那些人在想什麼;坐在長椅一端的人本來只想休息,當另一個人也想在椅子上休息時,他就會迅速觀察到在長椅另一端的人,這時他會對這個人起疑心,懷疑這個人不懷好意,為了安全起見,他會選擇坐在椅子的另一端;如果一個人想到長椅上休息時,但那張長椅中間卻坐著人,他也不會再去坐那張椅子,他當時會想:這個人裝成大王一樣坐在椅子的中間,肯定是“非善類“。

  這就是我小時侯發現的東西;就是人類千奇百怪的心理,這個發現啟發我,要有好奇心,要關心生活中一些奇怪的事情,這樣才能令你知識更廣。

心理的作文 篇3

  現代的女孩太現實了,也許是時代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吧!我也是過來人,走過幼兒園女孩、小學女孩,直至現在正處於的階段初中女孩。每個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齡,都開始有一定的變化。而我經歷過的和經歷中的這些階段,也是父母最為揪心的。所以也要明白,父母真的不容易!

  小時候牙牙學語,總愛東跑跑西跳跳,而做父母的放不下心來,也跟著我們東奔西跑。小時候嘛,總有不懂事兒的時候,父母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含笑原諒。

  五歲到二年級為第二個成長階段,女孩們都愛漂亮,都以為自己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公主,總是指的父母團團轉。那時候小公主們都意識不到父母賺錢的艱辛,總要父母買這個買那個。父母一定奈何不了小公主,所以也會急急忙忙地買這個買那個囉!但到了二年級,請父母們,也請小公主們往回算,僅僅這七八年,父母頭髮白了多少根?他們臉上的皺紋多了幾條?

  三年級到六年級,也為一個階段。但這一個階段有點點特殊,它裡面還包含了兩種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三年級到四年級這兩年,女孩們已經學會擺脫愛美心理了。但她們逐漸變得貪玩,不好學。父母們多數都會因孩子貪玩生氣。再者的是第二個層次了,孩子就要步入小升初了,父母也希望小孩的成績是越來越好,順順利利進入小升初。但更頭痛的還有一個問題:到底考哪間中學?我覺得這個時候的女孩們就該自覺下來,好好學習,為自己的父母分憂。

  最後是我正在經歷的階段初中階段。有些父母總是以為,哎呀,小孩上了中學就會聽話就會自覺的了,我就可以享受一下了,不用這麼辛苦,這麼折騰了!這是部分家長的心裡話,但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和你們預想到的恰恰相反!往往是升上初中後,父母才是倍加的辛苦。這個時期,父母不是要更多的打罵孩子,而是要更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但是,父母們也不能囉嗦成習慣,也不能在慣著孩子,孩子步入青春期,也是叛逆期,他們會嫌你們太囉嗦,甚至聽不進你們說的話,所以,要注意點嘍!

  父母瀝盡心血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孩子能夠在愛的搖籃和溫室裡快快樂樂的成長。他們不圖孩子長大後的回報,只求孩子能夠腳踏實地地做人,做一個優秀的人,不辜負他們所望!而父母也更希望孩子是一個陽光自信的好孩子!所以,孩子們,愛永遠存在!請不要辜負你們的好爸爸好媽媽!

心理的作文 篇4

  我曾這樣說過:“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但我卻違背了我自己,因為你,讓我銘記,讓我難以忘懷。

  我是幸福的,因為有你。當我犯錯誤時,你批評我,幫我改正錯誤。你每天都送我上學,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當我生病時,你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在學習上,你也非常關心我,星期天也顧不上休息,而是送我上補習班。有一次,你生病了,還堅持接送我上補習班。你永遠是我溫暖的依靠。世界上還有誰能像你一樣為我傾其所有呢?

  那年,你揹著包,把我寄放在外婆家。你說,你要為我去掙錢,我什麼也沒說,靜靜地看著你走,甚至沒有給你一個擁抱。那年,我5歲,你31歲。

  我上學了,我很驕傲,“我是一名小學生了!”在繫上紅領巾的一剎那,我忽地感到心底一陣悲傷。我看到同學的媽媽在遠處揮手,我看到樹上大鳥在給小鳥梳毛,我看到螞蟻一群群地爬過,可我沒看到你,我靜靜地、靜靜地站在那裡,就像一個孤獨的木偶。秋天,葉子緩緩的飄落,我給遠方的你寫信,我用笨拙的文字抒寫我對你的思念。可我終究未能把信寄出去,郵局的阿姨說:“你的媽媽呢?叫她來買郵票。”

  當新生的葉子再一次落下時,我看到你的臉上不知何時長起的雀斑,在陽光下格外扎眼。我又一次靜靜地、靜靜地看著你。你的眼睛裡有淚光閃爍。你走過來,抱緊我。卻被我掙開。你呆呆地、呆呆地站在那兒,手足無措。你轉過身,默默地用手抹眼睛。終於,我抱住了你,你怔了怔,轉過身,雙手不知所措。我抱著你,狠狠地哭、大聲地哭。我用手緊緊地攥住你的`衣服,生怕你再。一次溜走。那年我9歲,你35歲。

  今天,20xx年9月30日,我在這裡靜靜地寫著你給我的愛。天空,是藍的;白雲,是柔軟的;你的溫暖是多少年的愛堆積出來的。我想,我會記得,哦,不,是一定記得。媽媽,你的愛,會一直被我記得。

心理的作文 篇5

  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鏡子"。這一特點決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面對知識社會和學習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國際21世紀委員會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共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學會做人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標。做一個獨立自主、勇於創新、開拓進取、有責任感、人格完善的人,即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21世紀教育所關注的核心目標。

  "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正規化"觀點的提出,著手於學生現狀,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使學生有話可說;還要啟迪悟性,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人生、自然及文學、藝術、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情感和靈性,使學生有話要說。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徵,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力求體現"使生活成為作文的內容,使作文成為生活的載體"這一理念。

  學作文就是要使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要的人。為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作文過程中成為學生思想品德內化的過程。以教學藝術為支撐,引導學生把做人轉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兒童作文心理發展。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兒童心理與所有其他事物一樣,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這個內部矛盾也就是兒童心理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兒童作文心理的內部矛盾中,代表著舊的、比較穩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結構和水平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是包含複雜構造的多種心理因素的總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組成:1.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各種作文心理能力的發展水平;2.語文知識、寫作知識的水平,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水平;3.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習慣等非認知因素的水平;4.生理、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及表現;5.注意力、心境、態度等當時的心理狀態。

  原有的作文心理結構與水平既有積極的因素,又存在著不足的、或有待發展的一面。兒童作文心理內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兒童在實踐中產生的種種作文新需要,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則是經常代表著新的、比較活躍的一面的。兒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會和教育對兒童的要求轉化而來的。這種需要是多層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學習任務、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績下降威脅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師、夥伴交流見聞感受的需要;完成集體交給自己彙報、總結、調查等任務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和稱讚,獲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

  二、透過作文教育來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抓好生活這個"源"。所謂"生活"包括的面是很廣的。讓學生觀察大自然是生活;讓學生接觸社會,與各種人打交道是生活,帶學生參加各種班隊活動也是生活。總之,我們應當把作文訓練的觸角伸向學生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生活中長知識、受教育、得到啟發,用情感的波瀾、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傾吐的慾望。

  我們力主提倡學生"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學生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要隨心所欲,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也可以寫,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應該要積要參與作者的感情體驗,做到感同身受,撞擊出心靈的火花。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寫出他自然而然的內心噴湧而出的生活感受來。

  培養學生審美觀,透過感知陶冶學生情操。教育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做好人。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習良好的道德是不可忽視的內容。把國情、養成教育同作文有機聯絡,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審美教育,使學生認識大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美的潛力,不斷鞭策自已創造價值的事。讓學生在作文的構思中悟出真、善、醜惡,捕捉生活中的靈感在作文中,使作文不空假,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從而突出作文的個性。

心理的作文 篇6

  又是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看著窗外,灰濛濛的一片,我的心中又籠上了一層灰色的烏雲,我暗想:我的世界裡為什麼只有陰暗,我的陽光在哪兒?

  雨天總會勾起我的思緒,我不明白:為什麼播下的種子不一定開花?為什麼開花的種子不一定結果?為什麼努力了一次次,失敗了一次次,跌倒了一次次,只會讓人敗得更慘,輸得更狠,摔得更痛?為什麼那句“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我來說簡直毫無意義?只有我自己知道,即使是陽光明媚的天氣,心中是烏雲密佈,永遠不會感受到陽光的溫暖。

  直到有一天,在整理書籍時,偶然發現一篇精美的文章。

  文章中說道:“給自己一片陽光,縱使未來的路上充滿滄桑,也要把我們的故事演繹得蕩氣迴腸。悠悠笛蘊又在柳風裡吹響。纏綿繾綣的旋律,逶迤著淚的吟唱……有夢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希望,感謝上蒼為我們留下一扇窗,輕輕開啟,撲面而來的是陽光。心靈有希望,也有沮喪。人生有得意,也有失落。道路有平坦,也有坎坷。生命有陽光,也有雨雪,心靈永遠有兩扇窗欞,開完兩扇窗欞你才有完整的人生。”看到這兒,我的心裡猛然一驚,噢,是我太消極了,太悲觀了,缺乏堅持不懈的精神。付出的越多,收穫才會更加巨大,是我不夠樂觀。就像兩個人吃麵包一樣,麵包都吃掉一半了,樂觀的人說:“我太幸運了,還有半個麵包。”悲觀的人卻說:“唉,只剩半個麵包了。”我就屬於後者,遇事只會怨天尤人,慨嘆命運的不公。

  我終於明白: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寵兒,雖然我們不能選擇命運,但我們可以改變命運。一代代偉人的事蹟告訴我:害怕風雨就有可能錯過陽光,在享受陽光的同時,也得承受點風雨。一心朝著自己目標努力的人,整個世界才會為他讓路!

  嘗試儲存陽光,讓自己的內心時時刻刻溫暖明亮,讓心靈之花四季開放,讓心中時時有一個“小太陽”,讓心中的陽光光芒萬丈,讓心中的烏雲無處躲藏。

心理的作文 篇7

  昨天晚上,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媽媽終於決定要去理髮店那裡去扎耳眼。我一聽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急忙拉著媽媽的手,開心的陪著媽媽去理髮店扎耳眼。一路上是飛奔著去的因為我生怕媽媽反悔。

  到了理髮店,我的心七上八下的,生怕發生什麼意外。只見理髮店的阿姨先用酒精把要扎眼的地方消毒,然後用黑筆畫上準確的位置,接著把用來扎眼的鐳射槍消毒,並往裡面放上一個五瓣的花形小耳釘,又把鐳射槍口對準媽媽耳朵的點,我馬上用手捂住了。眼睛。最後阿姨用手輕輕釦動板機,耳釘便穿透了媽媽的耳垂,我的心顫動了一下,好像那一槍不是穿在媽媽的耳朵上,而是穿在我的耳朵上。真是神了一點血也沒有流就穿上了,我好生的奇怪。接著阿姨又用同樣的辦法去扎另一個耳朵,不過這次釘耳釘的搶卻卡在了媽媽的耳朵上,阿姨試用不同的角度想撥弄下來可都不行。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一步來到了媽媽跟前,抓住了媽媽的手。我看到媽媽的臉上有了一層密密的汗珠,阿姨也沒有了先前的談笑風聲,臉紅紅的,急躁的情緒不難看出。我真有點後悔為什麼催促媽媽來扎這個耳眼,如果。我不敢往下想了。還了好一會槍弄下來了,媽媽和阿姨同時嘆了口氣,真是嚇死人了。

  現在有的人為了美忙於美容,扎耳眼,拉眼皮還有的整容做手術,但可不要象我和媽媽這樣盲目,如果出現大的後果可後悔一生啊。

心理的作文 篇8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普及,外語教學中過去學生被動接受教學的情況逐漸發生了改變,如今的外語教育更多地開始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當前的外語學習中,很多學生由於個人心理及情感因素的差別,給外語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也使得學習效果和質量存在差異。本文主要以作文教學為探討物件,將教學心理學在外語作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為教師工作著提供參考。

  一、教學物件個體的差別

  教育心理學主要還是以教學物件的心理分析為基礎,而每一個教學物件在個體的心理、智力還有能力上都是存在差異的。智力因素主要受先天影響,而心理狀態則基本上都由後天環境產生,由於遺傳和生活環境的不同,教學物件在智力和心理上是差別很大的,沒有有著完全相同心理的兩個人。有的學生對外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起來也十分輕鬆,而有的學生即便在外語學習上下盡苦功,結果還無法取得其他學生輕鬆就能取得的成績。這些智力上的差別給學生心理會造成嚴重的障礙,從而干擾正常的外語教學。同時外語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體現在面對挫折與壓力上。在挫折和巨大的壓力面前,有的學生依然能夠保持冷靜,從容處理,而也有很多學生無法積極面對,輕易放棄外語學習,這些都是外語教學中由於學生心理因素的差異而面臨的困難。除此之外,學生的認知能力也會對外語教學造成影響。在學習不屬於漢語類語言體系的外語時,不同的學生會有著不同的認知,有的學生覺得外語學習沒有多大用處,因此對外語學習比較忽視,也有學生以紮實掌握其他幾門外語為目標,在外語學習中盡心盡力。教學物件擁有的心理狀態和認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和外語的教學質量造成決定性的影響,需要引起重視和思考。

  二、外語教學心理學的歷史和發展

  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特徵和規律的科學,可以說在任何領域都能得到應用,而將心理學和外語教學相結合得到的外語教學心理學,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了。外語教學法中的直接法的理論基礎就是馮特的構造主義,主要透過模仿,藉助感覺而不是思維來對外語進行學習,強調對外語多次運用進而變得熟練,才能算是真正學會了語言。在17、18世紀誕生了翻譯法,此時心理學已經逐漸有了科學雛形,官能主義心理學則認為語言學習要能夠對幾種官能起到鍛鍊作用,因此外語教學要重視語法學習和閱讀能力的培養。二戰時期的美國,出現了以聽說法為代表的外語學習方法,以生物的“條件反射”原理為基礎,後來逐漸發展成了行為主義。上世紀60年代,受到現代語言學和資訊加工理論的影響,外語教學中出現了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認知法,認為掌握語言規則才是學習外語最重要的方法,模仿並不能為真正學會外語提供幫助。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如今的外語教學中,依然存在行為主義的影子,而認知教學法也正不斷髮展,並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瞭解外語教學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和不同教學方法的特點,對於作文教學有著重大的意義。

  三、外語教學心理學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外語教學心理學雖然有著眾多的方法,但就作文教學來說,學生的焦慮心理和不自信產生的自卑心理是外語作文教學中的主要障礙,要想克服寫作中的困難,需要對學生的寫作不良心理進行分析,然後依據教學心理學原理採取相應措施,來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1.當前外語作文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就目前來看,在外語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焦慮以及自信的不足是作文教學的主要心理障礙,下面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對兩種不良學習心理進行分析。

  (1)焦慮心理。在心理學上,焦慮被認為是對不順心生活狀態的一種情緒上的反應,焦慮主體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去除危險,但是卻總是無能為力。這個定義放到外語作文教學上來說,則可以說是學生在寫作上存在困難,想要寫出好作文但是沒有方向,從而在心理上產生焦慮,這種心理在考試中的限時寫作中尤為顯著。在焦慮心理得不到適當處理的條件下,學生對外語寫作開始產生迴避的行為,表現為不想繼續寫作,不採取相應的手段去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這也是焦慮對外語學習妨礙性的體現。適當的焦慮可以讓學生去更加認真地對待寫作,但是過分焦慮則會給學生的寫作造成障礙,影響學生正常寫作水平的發揮,如果對焦慮心理不能進行正確的處理,對外語的作文教學將會非常不利,並且還可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外語寫作能力不夠自信,進而產生自卑心理,從而造成更大危害。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產生的來源是學生的自尊心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在外語學習中,每個學生一般都會給自己定下目標,或者說對自己有著學習上的期望。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學習成果沒有達到想象中的要求,於是使學生不能肯定自我價值,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不自信的心理,心理脆弱的學生還會發展成自卑心理,這對外語學習是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的。外語寫作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身的情感認知,如果學生對自我不夠自信,就沒有可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然後進一步形成惡性迴圈,使得學生一直在陷在不自信的泥淖中不能脫身。

  2.外語教學心理學的運用策略。

  (1)重視寫作之前的構思教學。構思是進行外語作文寫作之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也是最容易受學生心理影響的環節,在平時的外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構思做好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更容易向實際寫作順利過渡。在現階段的外語教學中,正是因為學生不善於去分析作文題目,挖掘寫作素材,所以才導致了焦慮心理的普遍產生。所以教師在教學生基本的寫作要求和方法之外,也不能忽視教會學生如何去對作文進行構思,這樣才能使學生擁有一個更穩定的寫作心態。

  (2)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知。學生的自我肯定是擁有健康學習心理的最大前提,如果外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設定一些恰當的教學挑戰性任務,並引導學生去達成要求目標,長此以往就能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形成足夠的自信,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比一味傳授寫作技巧要有用的多,也能更有效避免學生寫作過程中不良心理的產生。

  (3)改善教學評價方式。在過去的教學評價中,外語教師一般都處在監督者和評判者的地位上,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從教師的角度來對自我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平時的寫作學習都是以達到教師要求為目的,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改善教學評價和反饋方式,以更親近的態度去和學生討論外語的作文寫作,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認識到外語作文寫作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從而減輕他們的寫作壓力,獲得更好的寫作心理狀態。教師恰當的評價和反饋,能夠對學生心理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四、總結

  外語教學心理學雖然已經有了較長的發展歷史,並且在當前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但是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採取合適措施引導學生擁有健康、自信的寫作心理,從而提高外語作文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心理的作文 篇9

  “舅舅要來了!聽說還會給我帶禮物呢!”這幾天,我的腦子裡反反覆覆想的都是這件事。舅舅什麼時候才來呀?他會給我帶什麼禮物呢?

  今天放學回家,我開啟門,一眼就看到了舅舅,他正坐在客廳裡和媽媽聊著什麼呢。“舅舅——”我高興得來不及換拖鞋,扔下書包,一頭扎進舅舅的的懷裡。舅舅拉著我的手連連誇我長高了,接著還打聽起了我在學校的點點滴滴可我哪有心思聊這些呀!一個勁地在心裡默想:舅舅怎麼還不把禮物送給我呢?會不會他忘記帶禮物了呀?媽媽見我魂不守舍的樣子,嗔怪道:“睿睿,想什麼呢?舅舅在問你話呢。”我的臉不禁微微發熱,

  尷尬地笑了笑。舅舅見狀哈哈大笑,他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只見他從行李箱裡拿出一大包禮物遞給我。真是“知我者,舅舅也!”我高興地一把抱住舅舅,高喊:“舅舅萬歲!”開啟一看,哇!都是我愛吃的東西,有椰子粉、椰子糖、香腸、椰子咖啡,還有一個我從未見過的圓乎乎的胖玩意兒,舅舅說這叫椰子飯。“椰子飯?”光聽這名字就已經勾得我肚子裡的饞蟲蠢蠢欲動了。我強烈要求媽媽做這個椰子飯給我嚐嚐。

  很快,椰子飯就被媽媽蒸熟端上桌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那白白的、軟軟的米飯,頓時一股椰子的清香瀰漫在唇齒間,別提有多美味了。我頓時胃口大開,不一會,就把整個椰子飯消滅殆盡了。

  我一邊心滿意足地砸吧著嘴,一邊歪過頭去問舅舅:“舅舅,您什麼時候再來我們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