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有關良好的習慣作文合集九篇

良好的習慣作文

有關良好的習慣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良好的習慣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1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說明習慣是多麼的重要!那麼,有好的學習習慣豈不是更加重要?所以,校長為我們做了一次關於良好學習習慣的講座,我覺得受益匪淺。

  第一個,是預習。預習的時間在學新課前,做完作業後。預習可以幫我們指明要點。預習,實際上就是看、做、思的三結合。看一看課文,畫一畫重點,這就是“做”;畫的時候,想一下,這就是“思”。

  第二個,是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上課。在預習的基礎上畫出重、難點,並仔細聽老師講,完全可以當堂理解。做一些適當的筆記,但是,思維一定要跟著老師走,如果有不懂得可以下課去問老師。

  第三個,是整理。課下整理一下課上講了什麼內容,還可以加強記憶,提高寫作水平。

  第四個,就是作業了。做作業,就是檢驗自己課上有沒有認真聽。首先要理清題意;其次要分清關係;最後,才是解答。

  第五個,就是將這些進行合成,那就是複習了。把它們和在一起壓縮的精華就是重點,這對考試有很大幫助。

  我們只要記住10個字,那我們就能記住好的學習習慣,那這10個字是什麼呢?是預習、上課、整理、作業、複習。這就是“四環一步”學習法,你記住了嗎?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2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能力

  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命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良好習慣,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錢,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學生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於養成習慣,增強能力。即使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於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發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性,一輩子用不盡。”考察二戰以後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每把養成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也這樣講“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可以說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好的習慣使人受益一生。

  正是由於我們高一年級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起點,進而深入到學生的心理、態度、行為等方面不斷進行實踐和研討,在預見中周密設計、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計劃中反覆調整,一年來,保證了起始年級教育教學的整體穩定與良好發展。培養好的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將以毅力、恆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不斷的使學生去享受習慣所帶來的成功喜悅。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3

  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於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寫作習慣主要指多看、多讀、多說、多寫、多改。

  一、多看

  “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一點就寫。” ——魯迅

  多看,就是平時要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要多觀察,發現它們的特點,抓住它們的本質。如《珍珠鳥》這篇課文,為什麼作者能將人的性靈賦予無知的小鳥,把珍珠鳥描摹得嬌憨可愛呢?正是由於作者細心地觀察著小鳥的一舉一動,才會用輕盈細膩、情趣橫生的語言勾勒出珍珠鳥的形象,如“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後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這種愛意的描寫,使人讀起來興味益濃。

  那些作文時感到沒有什麼可寫的同學,他們的癥結就在於平時沒有留心觀察生活,沒有積累好寫作素材。因此要想寫好作文,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勤于思考,多多感受體驗生活。大自然五彩繽紛,你是否認真觀察過月亮的圓缺、天氣的陰晴、大山的雄偉、小溪的潺潺、植物的構造、動物的習性……對於身邊的人和事更要細心觀察感悟。轟轟烈烈、驚心動魄的大事要關注,平平常常、司空見慣的一些小事也要注意,哪怕是一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和細節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寫作中極寶貴的材料。留心生活、勤於觀察是積累寫作材料的有效途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養成多看常思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二、多讀

  “讀是寫的基礎。讀得好,才能寫的好。” ——葉聖陶

  由於社會經歷較少,對中學生而言,間接經驗的學習就顯得十分重要。在間接學習中,廣泛閱讀很有效。透過閱讀美文佳作,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大量的好詞佳句得以積累。讀是學習、吸收的過程,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一種重要方式。 巴金在回憶他創作的基礎時,念念不忘幼時大量的閱讀。處於高齡的他還能熟背出多篇古文。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寫的好,就一定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學習。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筆耕不止,每隔幾年就有本專著問世。在他看來,每寫一個字,就需要有17個字的閱讀量作基礎,畢竟人的腦袋不可能無緣無故產生思想和智慧。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讓他們養成多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

  三、多說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 ——葉聖陶

  說,是口頭表達;寫,是書面表達,二者關係很密切。就一般而言,說話流利的學生,他的作文常常較順暢,說話無條理的人,他的作文就較雜亂。

  但這裡講的“說”,可不是隨便地說。在說之前一定讓學生想一想,我要說什麼,怎樣說,為什麼要這樣說;先說什麼,再說什麼,然後說什麼,不求句句斟酌,但大致輪廓一定要清楚。說完之後還要及時反思,哪些地方說的好,哪些地方還有不足等等。老師可以讓學生開展互評比賽,這樣既鍛鍊了學生“說”的能力,又明白了自己哪些地方觀察的不夠細緻,表達得不夠準確。對自己的觀察能力做了必要的補充,可謂一舉兩得。

  四、多寫

  “每天必寫,天天拿筆,哪怕是寫幾十個字也好。” ——老舍

  任何技能都需要反覆練習,寫作也一樣,必須讓學生養成勤動筆的習慣。部分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一個重要原因是寫的少,練得不勤。可透過講名家初學寫作時的例子,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明白勤於動筆、熟能生巧的道理。

  學生平時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如作文、日記、讀書筆記、評論、讀後感等進行練習,教師也可以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訓練。訓練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對寫得好的習作要大力表揚,可用辦優秀習作展,向報社投稿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養成勤於動筆、多寫多練的好習慣。

  五、多改

  “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只要收筆,就萬事大吉了。就是從頭到尾看一遍都懶的做,更不必說進行認真仔細的修改了。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只有反覆推敲修改,方能出佳作。修改是寫作的延續,是寫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本質上說,修改也是一種寫作,而且是一種高階寫作,成熟的作家都很重視文章的修改問題。如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創作《安娜·卡列尼娜》前後經過十二次精心修改才最終完成。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寫後修改的習慣。就一般文章來說,修改的內容與範圍主要有:首先立足全文全篇,看內容是否真實、觀點是否正確,是否合乎事理,有什麼紕漏,是否違背生活常識;看所寫材料是否恰當,有無多餘等;看結構是否合理,各段之間是否銜接緊密,有沒有可有可無的段落,有沒有過渡不自然的現象,段和段之間的內部邏輯關係是否恰當等;整體把握一下文章的語言特色、文面表達問題;然後是對文章的加工潤色工作。具體方法,老師可結合具體作文詳加指導。

  除以上幾點外,養成認真書寫、規範行文的習慣,養成精於選材、善於剪輯的習慣等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寫作習慣可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這種習慣不是短時間輕易就能做到的,是需科學訓練、逐漸養成的。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4

  每個人都會生病,有大病還有小病,種類有嚴重,還有不嚴重之分。而我通常是生小病。有時候生病會讓人感覺有氣無力和很害怕;有時候卻覺得很幸福,因為不用去上學,所以我認為生病有好處也有壞處。

  有一次,我因為生病而住院。我記得那好像是我五歲的時候,剛開始我看到醫生就心跳加速,不過幸好醫生人很好,知道我很害怕,叫我不用擔心。後來,我只知道我躺在病床上,而且在打點滴。很多人來看我,給了我許多東西,鼓勵我,過了一會兒,大家都走了,只剩下我的家人,護士小姐就熟練地抽出一根寒光閃閃的細針,我一看到就嚇得渾身發抖,心裡既難過又害怕,過一會,我就睡著了。過了六天之後,我就去上學了。

  現在我覺得生病其實很不好,因為會讓人咳嗽、頭昏腦脹、發抖……很不舒服。而且有時人在生病時,會特別想吃冰,出去玩,但是鼻水和咳嗽都綿綿不斷地一直出來,鼻子紅得像小丑,喉嚨像在跳芭蕾舞似的很痛,所以我們還是要控制自己的慾望。

  病魔就像堆積如山的作業一樣,身體要努力地對抗它,才會消滅它。我覺得我們平時就要多喝水、多洗手,保持身體健康,這樣才不會生病喔!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5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事倍功半。

  那麼,我們應養成哪些學習習慣呢?我覺得這四種習慣必不可少。

  一是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做什麼事都應該有個計劃。不打無準備之仗,一般來說,倉促應戰都是要失敗的。計劃應包括目標、缺陷、改進措施。目標就是各門學科到期末時提高到的成績。缺陷就是你學習各門學科的薄弱環節或學習障礙(包括思想上,學習方法上),針對你的缺陷提出改進措施。

  二是把好三關,循序漸進

  “三關”就是預習、上課、複習。預習是學習的一半,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事業成功的一半。預習使我們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難點,提出疑問。如果我們不預習,上課時我們就成了無頭蒼蠅,盲目聽課非常吃力,有時根本聽不懂,不知老師在說什麼,沒有效果可言。有了預習,集中精力聽不理解的地方,才能增強聽課效果,減輕聽課負擔。上課要做到三勤:勤動腦——在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的基礎上,力求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勤動手——適當做些筆記(包括重難點、基礎知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動口——就是要積極發言,它能夠開動腦筋、鍛鍊膽量、增強口頭表達能力。上課時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我們除了向書本、老師學習外,還向同學學習,上課前要將書、筆記本、學習用品準備好,不要等到老師上課了,你還在找東西。課後複習是鞏固知識的過程,除了特別難的問題外,作業應獨立、及時完成。複習還包括反覆看課本,溫故而知新。

  三是探索規律,總結經驗。

  (一)處理好理解與記憶的關係。每一門學科都是一門科學,既然是科學,就有其規律性。讀書靠死搬硬套、死記硬背,其效果很差,這叫吃力不討好,知識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不理解的記憶你會感覺很累;有些同學看起來很用功,可是成績卻不見得好,就是不理解的緣故;當然記憶能加深理解,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毛澤東讀書,不僅自己會背,連旁邊的同學也會背了。可我發現有的同學還沒讀三遍就厭煩了,當然談不上加深理解,更談不上熟能生巧了。

  (二)有的放矢,觸類旁通。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而人的時間、精力非常有限。所以我不贊成搞題海戰術,對於同一型別的題目,只需做一至二題就夠了,題目是做不完的,關鍵在於靈活運用。一個智慧的學習者應該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一點,隨著知識的難度越來越大,年級越來越高,尤其顯得重要。

  (三)處理好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學會分析、概括、歸納,包括橫向聯絡和縱向聯絡。每個章節、單元內部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哪些是重難點,自己整理出來,章節之間、單元之間也有它內在的聯絡,也需要我們去概括和歸納,這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顯得重要,既能使我們對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的把握,也便於記憶,避免零敲碎打。看書要看目錄,每本書都是按照循序漸進的程式編排的,其內部有一定的規律性,找到這個規律,有利於我們高屋建瓴的統纜全域性。

  (四)以本為本,適當延伸。教材是教育部或各省教育廳根據中小學生認知規律及社會發展需要,組織專家學者集體編寫的,其典範性不容置疑,所以我們要讀熟讀透。但就像吃飯一樣,分主食和副食。學習中課本是主食,課外讀物為副食。我們既要吃飯,即主食,也要吃些零食即副食,作為營養補充,但我們不能顛倒其主次關係,更不能亂吃所謂的補品,這樣不僅於身體無益反而有害。有些同學喜歡看些與課文關係不大或無關的東西,有的同學還在課堂上看,分散精力,浪費時間。就語文而言,我覺得中小學生可看些名家名作,包括詩詞散文、小說戲劇、名人傳記,工具類包括字詞典、諺語、格言、寓言、童話、歇後語,還可適當看些報紙、電視,內容如新聞、世界各地、國寶檔案、動物世界、人物專訪、文藝節目等。

  四是珍惜時間,合理安排。

  “逝者如斯夫”,孔子站在河邊,感嘆時間過得快,就像流水一樣。人生短暫,光陰似箭,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一生之際在於勤,時間寶貴,應該珍惜。同時還應作科學安排。我只講三點:(一)上學期間,小學低中高段及初中段晚上的睡眠時間分別是:八點、八點半、九點、九點半,最遲不要超過十點,早上一般六點起床,睡得較早的可適當提前。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前蘇聯偉大導師列寧說過:“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工作。”有些同學上課常常無精打采,甚至睡覺,恐怕與沒有正常的休息有關。(二)晚上一般是看書或做作業,早上朗讀,這似乎大家都知道,但也不盡然,有的同學把頭天家庭作業第二天早上帶到學校,抄別人的,或者來了以後在教室打鬧,或是掃地磨洋工,等到他的地掃好了,早自修也該下課了。教室裡只聽到稀稀拉拉的讀書聲,很少見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熱鬧場面。(三)充分利用雙休日、三天以上的節假日,特別是寒暑假,對於那些基礎差、底子薄的同學尤其寶貴,正是你們查漏補缺的最佳時期,同學、家長、親友都是你們的老師。當然還可利用這段時間瞭解社會,進行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

  最後,我想以毛澤東的話作結: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6

  我的生活有一定的習慣。每當我放學時就飛快的回到家,用拿美觀的書桌開始寫作業,作業寫完了,我開始玩玩具。吃完飯了,爸爸媽媽在大屋床上瘋,而我在廳裡看他們,觀察爸爸媽媽的“作戰情況”。該睡覺了。我飛快的爬上床進入了夢鄉了。“起床了!”媽媽的獅吼功把我弄醒了,我下了床洗了臉吃完了飯穿上了衣服去上學了。沒有了早自習,我們的感覺很爽吧!至少不用上學起來的那嗎早,不那嗎早就開始吵鬧了。中午時雖然不上了可是玩那嗎長一段時間怎麼行呢?算了吧這也是學校的安排呀!下午第一節課是英語可是英語老師請假了,所以班主任代課。上個禮拜五的下午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我回到家時爸爸不在家媽媽說:“你爸爸去瀋陽抓藥去了。”

  我說:“知道了!”“快點起床呀!你得快點上學去值日呀!”“哦。”我起了床上廳裡去穿衣服時媽媽對我說:“你快點兒。”急急忙忙的上了學校,到學校時我飛快的拿了一把拖布把走廊拖了一遍,然後拿塊抹布抹了起來。中午我又跑回來開始值日,中午的教室真安靜呀!下午值日我通常都習慣盡全力管好值日組員嗎,但是他們不聽。這就是我的習慣了。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7

  你知道我有什麼好的學習習慣嗎?告訴你吧,我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愛看書。說起我愛看書,那還有一個故事呢!

  有一次的課間活動時,郭千瑜對我們說:“咱們來玩成語接龍吧!”我想,哎呀,糟了,我平常不看成語書,怎麼辦呢?見夥伴們一口答應,我也只好硬著頭皮闖一闖了。郭千瑜說:“那我來開頭吧,但是,接龍時,可以音同字不同。愛不釋手。”“手不釋卷。”旁邊的武嬌燕說,“捲土重來。”穆麗茹脫口而出。“來……來……來者不拒。”我冥思苦想了半天,才說了出來。

  透過這件事,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放學回到家之後,我讓媽媽給我買了兩本書,一本是《成語接龍》,一本是《成語詞典》,好讓我更深刻地瞭解成語。從那時起,只要一有時間,我就翻開書看一會兒。慢慢地,我愛上了看書。

  現在,我家的書越來越多,都是媽媽給我買的。有《十萬個為什麼》,有《智力開發左右腦》,有《四大名著》,有《格林童話》,有《伊索寓言》……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讀的書越來越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詞彙也越來越豐富,我寫得作文也越來越生動,多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現在,我還是我們班作文批改小組的成員呢!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愛看書。

  同學們,書是知識的海洋,進步的源泉,讓我們行動起來,加入到看書的行列吧!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8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開學的第一個月,也就是九月份,主題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文明行為規範養成月、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同學們,我們必須明確這樣一個觀念: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很深遠的影響,會讓一個人終身受益。19世紀著名心理學家說過:“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擁有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葉聖陶先生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習慣。”學校是育人的場所,理應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方面大有作為。為此,學校要求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真的做到“出外講公德,在家講孝敬,學習講勤奮,相互講團結,課堂講紀律,作業講認真,相處講誠信,遇事講禮讓。”

  我堅信,有全體教學職工的教育引導,有學校規範的制度管理,有各位學生孜孜以求的上進精神,文明行為規範養成月,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學校更加美麗、整潔、文明、和諧,也將為你的未來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9

  在人的一生中,會養成許許多多的習慣,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好習慣讓你一生受用不盡;壞習慣讓你一生追悔莫及。我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讀書,俗話說:“好讀書,讀好書。”下面就是我的讀書歷程。

  幼兒時,我讀的是小人書。我迷上了書。由於不識字,所以經常纏著爸爸、媽媽給我講書中的故事,沒完沒了的。那時,也不知我的記憶怎麼那麼好,爸爸、媽媽講一遍,我就全記住了。夏天我常常在院子裡給其他小朋友說書、講童話故事,看著他們那一雙雙崇拜的眼睛,我心裡別提多得意、自豪了。

  再大一點,我便可以自己看書,書中那奇妙的世界讓我有足夠的空間去探索。書,在我人生的旅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六歲那年,我邁進了小學校門,開始接觸更多的知識。我在學習以外的時間裡看了中國的四大名著,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兩本書。每每讀到令人激動人心的場面,我都會激動不已;讀到令人悲痛欲絕的場面,我總是淚流滿面;讀到驅逐惡魔的場面,我都不禁為正義擔心。童年時代,就在這書海中的一葉小舟上度過了。雖然童年的影子再也找不回來了,但童年書海里的收穫還是能讓人回味無窮的。

  帶著憧憬,帶著一絲的興奮,我走進了中學。初中要學的知識越來越多,我仍沒有放棄在書海中尋找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但剛剛進入初中的我還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數學有理數混合運算中正、負號的變化,語文、英語閱讀量的突然增多,讓我一時難以招架。一次次單元考試成績的不理想,使我感到了壓力,感到了中學和小學的巨大差異。我有些迷茫,心裡充滿了焦慮。老師鼓勵我,爸爸、媽媽安慰我,我自己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加緊讀書,不浪費一分一秒。這時,一次偶然的發現,就像一場及時雨讓困惑了多時的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那天,我在圖書館借書時,無意中發現了《哈佛家訓》這本書,我拿起來隨手一翻,正好翻到“你遭到過1049次拒絕嗎?”這篇文章。我的心為之一震,遭遇1049次拒絕的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我眼前遇到的這點兒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從圖書館出來,我的心一下子豁朗了,我對讀書的渴望又回來了。中學生活剛剛開始,我有信心,也能以優異的成績完成自己的學業,決不輕言放棄。

  書,不僅能揭示社會的醜陋,還能展示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和友情,給你奮進向前的力量。朋友,如果你還沒有養成讀書這個好習慣,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如約見面了!

  合:在這個美好的早晨,我們齊聚在這裡,一起探討關於“養成好習慣”的問題。

  合: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但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成了習慣了。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為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