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1

◆動作建議 遊戲中共分三個角色j‘公雞、母雞和狐狸”。

遊戲動作與規則建議一一

前奏:男孩、女孩分別扮演公雞、母雞,在地面上找一個事先貼好的1--10的數字點站好,排列成雙圈隊形,做好集體舞準備。

◆A段 第1小節:扮演公雞和母雞的幼兒隨音樂的節奏,雙手在身體兩邊做跑動的動作。跑動時扮演公雞的男孩在外圈上原定做跑動的動作,而扮演母雞的女孩,則按順時針的方向行進,移動至下一位扮演公

雞的男孩面前。

第2小節:扮演公雞和母雞的幼兒,跟隨音樂的節奏,同時做出一邊聳肩,一邊做攤開雙手的詼諧動作。

第3小節同上述第1小節動作。

第4小節同上述第2小節動作。

◆B段 第1-2小節:雙手各伸出食指和中指,橫在眼前,並隨樂有節奏地的旋轉,表現仔細看的動作。

第3小節:扮演公雞和母雞幼兒,一邊雙手做出“瘦”狀,隨樂有節奏地表現出搜尋狐狸的動作,一邊走著進行內外圈的交換。

第4小節:內外圈交換位置後,大家繼續做出“瘦”狀,並隨樂原地表現出搜尋狐狸的動作。音樂停止後,教師任意報出1個數字,如報“5號!”,站在5號內圈位置的“公雞”此刻就變成“狐狸”

,去捉站在5號位置上外圈扮演雞的幼兒,兩入圍著圓圈超同一個方向追逐跑,雞先跑回原來的位置,雞就勝利了,若雞沒跑回原來的:位置,被扮演狐狸的幼兒捉住,狐狸就勝利了。

◆兒歌建議 A段:狡猾的狐狸在哪裡,嗯?嗯?狡猾的狐狸在哪裡,嗯?嗯?狡猾的狐狸在哪裡,嗯?嗯?狡猾的狐狸在哪裡,嗯?嗯?

B段:仔細看一看,仔細瞧一瞧!狡猾的狐狸,狡猾的狐狸,可能就是你!仔細看一看,仔細瞧一瞧!狡猾的狐狸,狡猾的狐狸,可能就是你!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學習跟隨ABa樂,表現雙圈集體舞“狡猾的狐狸在哪裡”中的相關遊戲動作,明確交換同伴及內外圈交換的規則。

2、藉助標記的提示,瞭解交換朋友的方向,並能根據教師發出的數字訊號,快速做出“追逐或逃離”的反應。

3、活動中,體驗空間變換及聽訊號快速反應所帶來的挑戰樂趣。

【活動準備】 1、MP3音樂:剪輯瑞典幻想曲A、B兩個片段。

2、男、女孩各10名,右手上都貼有一個標記作為換朋友的記號。

3、事先在地面上貼數字點1-10,所貼的數字點可以圍出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故事,瞭解“狐狸想混進養雞場吃雞”的情節。

2、幼兒邊聽教師念兒歌,邊觀察教師表演“鴆尋找狐狸”的遊戲動作,進一步感知A、B音樂的旋律、結構及其遊戲動作的順序。

(1)幼兒邊聽音樂,邊觀察教師有節奏地念兒歌與表演“雞找狐狸”的遊戲動作。

(2)幼兒學習用動作或語言,表述自己所觀察的“雞找狐狸”的動作順序。

3、集體學習“狡猾的狐狸在哪裡”的表演動作。

(1)幼兒跟隨兒歌的節奏,坐在座位上練習遊戲動作。

(2)幼兒跟隨AB段音樂,坐在座位上練習遊戲動作。

(3)幼兒跟隨AB段音樂,在場地中央站散點,練習遊戲動作。

4、幼兒站成雙圈隊形,男孩在外圈扮演公雞的角色,女孩在內圈扮演母雞的角色,練習在A段音樂處玩“母雞找狐狸”的遊戲。

(1)教師扮演母雞,示範按順時針方向找狐狸的動作,引導幼兒觀察“母雞”移動的方向及交換了四個同伴的次數。

(2)教師哼譜,扮演母雞的女孩子嘗試玩“母雞找狐狸”的遊戲,明確順著貼標記的右手方向 (即順時針方向)交換同伴的規則。

(3)集體跟隨A段音樂練習遊戲。

5、幼兒站雙圈隊形,男、女孩分別扮演公雞和母雞,練習在B段音樂處內外圈交換位置的遊戲規則。

(1)教師站內圈扮演母雞,邀請外圈上的一位扮演公雞的男孩與自己合作,示範在B段音樂處交換位置的規則。

(2)幼兒表述內外圈交換位置的方法,並練習內外圈交換的遊戲動作。

(3)集體跟隨B段音樂練習交換規則與遊戲動作。

6、幼兒跟隨AB音樂,完整地表演“母雞找狐狸、公雞母雞交換位置找狐狸”的遊戲情節。

7、幼兒聽教師發出的數字訊號,進行“狐狸捉雞或雞兒逃離”的快速反應遊戲。

(1)教師引導內外圈幼兒先認清自己站的是幾號數字點,然後觀察教師與一名幼兒示範“喊到幾號,幾號追逐跑”的規則。

(2)幼兒明確喊號追逐跑的規則後,教師任意喊1個數字號碼,幼兒練習“內圈狐狸追外圈雞”的快速反應遊戲。

8、幼兒跟隨音樂AB,完整地玩“狡猾的狐狸在哪裡”的聽訊號快速反應遊戲。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1、感受音樂的快慢變化,唱準音階旋律。

2、2、嘗試用不同速度的聲音、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快慢。

活動準備:圖片、馬路上的車、積木搭成的樓梯:1---7、指偶等。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引出話題:“你知道哪些車開得漫漫的?哪些車開得快快的?“

2、音樂遊戲“小司機”

(1)請你來做小司機跟著音樂開車,當你聽到音樂快快的時候,想想是什麼車開來了?當你聽到音樂慢慢的時候,想想又是什麼車開來了?(教師用快慢兩種速度交替彈奏樂曲)

(2)幼兒聽音樂做遊戲。

3、聯想經驗,感受快慢。“在我們生活中小動物走路的時候有快有慢嗎?小老鼠走路是快還是慢?(幼兒議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4、學做音樂遊戲。

(1)教師用指偶進行故事表演,幼兒感受音階的高低。

(2)幼兒扮小老鼠學唱歌曲兩遍。

(3)幼兒根據音樂的快慢選擇不同的角色進行遊戲。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3

一、匯入

1.熟悉音樂,引起學習興趣。

2.打招呼,相互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是好朋友是嗎?現在,給身邊的小夥伴互相打個招呼吧!

二、展開

1.出示動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你們喜歡它嗎?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樣做呢?能不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下?

2.啟發幼兒自編動作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對玩偶表示喜愛。)

3.播放-找朋友

幼兒初步嘗試自編動作表演。

4.教師引導示範,進一步帶領幼兒進行音樂遊戲的表演

(1)請幼兒做示範

(2)請幼兒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麼動作?

(3)教師表演示範,規範音樂遊戲的動作

(4)根據提示,幼兒自由表演,教師跟進指導。

(分組和集體進行表演。)

5.教師引導幼兒拉手轉一轉,一起成為好朋友。

小結: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鬧。

三、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去院子裡做遊戲。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4

設計意圖: 當孩子們喜歡邊玩邊哼小調時;當孩子們不斷重複敲擊側耳傾聽敲擊時;當孩子們一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我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因此,我們在班級中為幼兒創設音樂環境,設立音樂區角,讓他們與音樂做朋友。同時我們在區角活動時播放輕柔悅耳的名曲,童謠,投放與歌曲相關的圖片貼在牆角上做背景,並製作一些表演時需要的道具和打擊樂器(綵帶、頭飾、花環、手鈴、響板、圓舞板等)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動中無意發現小朋友會邊聽著音樂邊用打擊樂器來伴奏,雖然節奏有些凌亂,但他們玩得很開心,只是缺乏合作與互動。於是,我設計了《我和樂器寶寶做遊戲》透過活動,來讓孩子加深對打擊樂器的瞭解和興趣,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節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

2、初步學習應用打擊樂器,激發幼兒對打擊樂器的興趣。

3、培養幼兒節奏活動中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一張(小熊的腳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樂器若干:雙響棒子5個、圓舞板5個、響鈴5個、鈴鼓5個、玩具熊一隻

活動過程: 一、熟悉樂曲

1、師:小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啊?(出示玩具熊)

2、師:對了,這隻小熊要去小溪邊散步。走,走,走,看見一朵荷花開,又走,走,走,又看見一朵荷花開,小熊和荷花在小溪邊玩的很開心,這時候來了兩隻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遠處又跳跳,跳跳地來了一隻小白兔。

3、師:你聽到這故事裡面講到了誰??(幼兒幼兒舉手發言)

4、師:我把這故事畫了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出示圖譜)

5、提問:(1)小朋友,故事裡有誰啊?

(2)小熊是怎麼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見什麼花開了?(荷花開了,做荷花開的動作)

(4)青蛙是怎麼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麼來的?(跳跳,跳跳)

6、我們來聽聽音樂裡是怎麼講這個故事的?(播放音樂,教師指圖譜)

二、熟悉節奏型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你們想不想來講將這個故事啊?(看圖譜講故事,用拍手來表示)

師:剛才我們是用拍手的方法講故事,現在我們加上動作來講講好不好?

師:先來說說小熊是怎麼走路的啊,我們用手來怎麼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師:那荷花用手又是怎麼表示呢?(用手來表示荷花)

師:小白兔走路怎麼走的呢?(用手來做小兔跳)

師:青蛙怎麼叫的呢?(用手來表示)注:大青蛙聲音響,小青蛙聲音輕

(3)看著圖譜邊念邊用手來表示

2、分角色徒手練習

(1)分段練習1、請小朋友練習小熊和小花;2、請小朋友練習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樂徒手練習,

三、樂器演奏。

1、師:我小朋友學得真棒,樂器寶寶呀想來和我們一起玩呢。我們先來看看都有誰?(介紹樂器及使用方法,並與幼兒討論各種樂器應該放在哪個地方比較適合?請幼兒自由發言)

2、第一次演奏(樂器和音樂的配合)

師:你們想不想和樂器寶寶來講這個故事啊?

師:好,那我來當指揮,我們用樂器寶寶來講故事(要求幼兒眼睛看指揮,教師不但指揮動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師:小朋友真能幹,我們再來一次,注意聽著音樂一起來!

四、結束活動

師:好玩嗎??我先把樂器寶寶送回家,下次再請他們來和我們一起講故事好不好?

教學反思:

打擊樂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屬於藝術教育的範疇。傳統的打擊樂教學活動是從教學目的出發,學會一定數量的打擊樂作品,教學方法的單純的使用示範教學,只注重幼兒機械的模仿動作,而忽視教學過程,忽視幼兒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在打擊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情感、合作、創新能力呢?我在這節課中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1、藉助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我要求自己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合作者,同時也是一位聽眾和觀眾,如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一起唱歌跳舞,細心觀察他們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覺等,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幼兒在和諧的氣氛中,各種機能均能得到發展。在這節課中我藉助講故事的.方法,用擬人的口吻配合音樂一起講故事,讓孩子們都感覺到這首音樂中藏著這麼好聽的故事。同時,啟發幼兒用身體動作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

如:有的小朋友說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腳,有的幼兒說大家玩的很開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兒說拍腿,有的說拍肩等等。在熱烈和諧的學習氣氛中幼兒用聲音,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打出樂曲的各種節奏,同時幼兒的情感,創新、創造力在愉快的學習中得到了開發,得到了鍛鍊。

2、在樂器合奏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達出來的行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兒園教學中,有許多可利用的點進行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動的培養。打擊樂活動就是一跟好的途徑。

如:在這節課中,我拿出樂器讓小朋友看並介紹是什麼樂器,並請他們自己來敲打。然後問幼兒有什麼感覺。有的幼兒說:不好聽,太亂了等等。那麼我們用什麼辦法來演奏這首樂曲呢?老師引導幼兒試驗不同樂器,感覺高低音及不同節奏,用不同的樂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後引導幼兒分別用手鼓、小鈴等不同的樂器打出不同的樂器節奏,讓他們討論什麼樂器用於什麼部位比較合適。讓他們自己請樂器寶寶來講這個故事,經過多次反覆訓練,幼兒看著老師的指揮,用自己手中的樂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樂,這需要幼兒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樂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懂得一個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在歡快的音樂中模仿鴕鳥,創造出多種舞步。

2、能看懂圖譜,具有初步用符號記錄的意識。

3、在音樂遊戲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活動準備:

鴕鳥圖片、音樂《瑪卡麗娜》《動物世界片頭曲》、記錄單、裝飾物。

活動重點:

在歡快的音樂中模仿鴕鳥,創造出多種舞步。

活動難點:

能看懂圖譜,具有初步用符號記錄的意識。

活動過程:

(1) 欣賞音樂,引起幼兒興趣。“今天,我帶來了一段音樂,大家來聽聽音樂裡發生了什麼故事?”幼兒回答。

(2)欣賞圖片,鼓勵幼兒模仿鴕鳥的姿態。

(3)嘗試創編舞步並用符號進行記錄。“鴕鳥們想用這段音樂來開一場舞會。

朋友們來幫幫它們,你們來隨音樂跳一跳。”幼兒隨樂進行表演。請個別幼兒說說他跳的舞步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其餘幼兒學習。

(4) 集體隨樂看圖譜進行表演。(左右交替舞步、踢踏步、小碎步、十字步)

(5) 聽音樂,引出舞會第二部分《獅子來了》引導幼兒學習躲避獅子的辦法。提示幼兒在逃跑過程中鴕鳥仍要保持它的姿態。

(6)幼兒自己裝飾成鴕鳥,隨音樂遊戲兩遍。(教師當獅子)遊戲之後總結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自己進行遊戲。(幼兒當獅子)

活動反思:

《鴕鳥的舞會》這節音樂活動是將之前觀摩的一節音樂活動稍稍改動得來。雖在原有基礎改動了一些地方,但操做起來有些地方還需要思考,遊戲中孩子在躲避獅子時候對情緒和動作的控制問題應得到重視。

音樂與遊戲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透過音樂遊戲《找朋友》,感受有音樂的遊戲和無音樂的遊戲之間的差異。

2、透過音樂遊戲《躲貓貓》,感受音樂可以更好的表現遊戲及遊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音樂遊戲《找朋友》

1、聽《找朋友》走進教室,律動。

2、遊戲《找朋友》

A、導語,聽到什麼歌曲,會這個遊戲?

B、做遊戲,感受有無音樂遊戲之間的差別。

二、感受《躲貓貓》音樂與遊戲的關係

1、欣賞《捉迷藏》遊戲錄象

2、欣賞苗族歌曲《躲貓貓》,感受苗族歌曲,瞭解《躲》是苗族小朋友對“捉迷藏”的另一種叫法。

3、師範唱,想象苗族小朋友做遊戲的心情

4、師生演唱歌曲

5、學生體驗躲貓貓遊戲

6、教師小結

三、用《躲貓貓》音樂創編不同音樂遊戲

1、用《跳繩》的歌詞,創編新的音樂遊戲

A、聽躲貓貓伴奏,學生填詞

B、學生演唱新歌

C、音樂遊戲《跳繩》

D、師生互評

2、用躲貓貓的旋律創編其他的音樂遊戲

A、學生創編歌詞

B、聽躲貓貓音樂填詞

C、學生表演創編的音樂遊戲

D、師生互評

四、課堂小結

(注:為輸入簡便,稍有改動)

欣然:我聽課時都有筆錄,隨著教案都有環節的改動,但她這課沒有,我感覺她的課光憑教案看不出什麼,我挺喜歡她的風格的,可最後她居然只有二等,大家都覺得挺可惜的!

小謝:這次展示的課以小學居多,中學只有三堂,小學的課我不知道怎樣才算優秀的課,我感覺學生參與性強,氣氛活躍,但是我覺得實質性的內容不多,有的甚至把音樂放在一邊(呵呵,我不熟悉小學的課,沒有發言權,還是讓欣然,lily說吧)

中學的課上得一般,都有展示個人技能之嫌,而把學生放在一邊,課堂氣氛比較沉。

我把王鐵對音樂課提的要求在這裡點點吧:

1、課堂氣氛活躍不等於課堂設計科學合理

2、回答問題活躍不等於學生思維活躍

3、會收集資料不等於會用資料

4、教學民主不等於不要次序

5、合作學習不等於全合作

小葉子:沈敏樂老師在紹興上過。紹興縣教研室的楊老師來我們學校診課時說起過她的課。

我感覺:

1、本課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了音樂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2、創編活動較成功,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創造力、想象力、審美力。

欣然:小學的課我覺得有幾節還是很不錯的!大概四節左右,在教學風格上,有的很大氣,有的親和地非常深入人心。他們的課設計都很有層次,結構都很嚴密,一步步地推開挖深內容,比如《苗嶺飛出的歌》,很多老師都上過《苗嶺的早晨》,但大部分的老師都是讓學生欣賞,最多在開展一些活動,而上這課的葉老師設計地很好把教材真正挖深了,把苗族“飛歌”,“蘆笙舞”“木鼓舞”都放到了教學活動中,結合上述苗族活動的特點來欣賞這首樂曲,一步步設計地挺到位的,因為是第一節課,氣氛可能不是特別特別的活躍,但不難看出,這位老師的功底很不錯,她的眼神、手勢、語氣等都讓人感覺到了一種很真切的關愛!

沈老師說話的感覺我很喜歡,很有條理,問題問下去她不會象有的老師,一定要引導引導再引導,直到學生說出了自己心裡想的那個答案,學生實在猜不出,老師自己說也很自然啊,她的課感覺很隨意,突出了“玩”的主題,在“玩”“開心地玩”的過程中她的教學目的也達到了,我的教學我也希望向這個方向發展,一切都應該是很自然!

《感受迴旋曲》的鄔老師的風格很大氣,說話中讓人感覺到了一種“精氣神”,但她有不是那種只會大氣的人,她會突然轉彎以一種很深情的感覺跟學生說話,聽得人心裡酸酸的,她從“軍營的早晨”開始,結合簡單的唱,腳步聲、口號等讓學生初步感受迴旋曲,聽《波基上校進行曲》時她給學生帶上了不同顏色的帽子,帶帽子的學生上來一站,這首曲子的結構馬上就非常清晰了,她還結合海寧的地方特色讓學生表現“觀潮迴旋曲”,學生不可能第一次就表現地很到位,這個過程中她的引導很到位!

《走進舞蹈世界》的那個小夥子非常陽光,充分體現了男教師的特色很幽默,一進教室他就帶大家跳舞,象個舞廳的DJ,以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在第一時間博得了大家的好感,他還問“我帥不帥”跳舞了還嫌“地方太小”,大家都笑了,覺得他這個人很開心學生也很樂意跟他鬧,但他的教學設計是一定都不含糊的,表演“水”的時候思路很好,透過《小溪》《江河》《大海》的表現讓學生了解了舞蹈的一些元素,利用紗巾道具的環節整個場面很漂亮,我覺得這個小夥子還是挺能幹的!……

要說感想太多了,今天肚子痛了半天,有機會我們幾個把教案傳上來,看著具體環節說起來比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