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的中華文化
在鑼鼓喧天,鞭炮聲此起彼伏中,新年穿著喜慶的紅衫姍姍而來,還未離開,正月的花燈便在街頭熱鬧起來。清明時節的小雨紛紛揚揚地灑落在初春的嫩芽上,也落在了人們懷念故人的心間。端午龍舟競發,整齊的`口號聲是前進的號角,華夏兒女無論走到哪,都不會迷失方向。中秋的月亮,那如水般傾瀉的月光是發愁的載體,飄飄悠悠將思緒帶回了故宮的窗前……
節日是中華文化留給國人一條細而堅韌的繩,它牽回了遊子,拴住了幸福,將這個民族親密地連在一起。
是誰念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追逐著“在水一方”的伊人,心中充滿惆悵?是誰有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浪漫與豪邁?是如何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彷徨?是怎樣一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熱血……
詩詞是華夏先人留給國人的永不敗落的百花園,繁花似錦,爭奇鬥豔,精彩紛呈,那些或慷慨激昂或纏綿悱惻,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的字句散發著千年未散的墨香。讓中華文化走進心靈,用靈魂神遊於這花香四溢的地方,如同心靈的洗禮,向那些瀟灑揮毫者一樣豁達地生活。
年畫是一個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文化符號,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美術史,民俗史上確立了它應有的地位。它線條清晰,構圖豐實飽滿,形象簡潔生動,富有裝飾趣味和審美情趣。年畫的題材也豐富多彩,可謂“巧畫士農工商,妙繪財神菩薩;盡收天下大事,兼圖裡巷聞”。
從久遠歷史中走來的年畫,一路風塵,一路輝煌,送走一個個舊歲,迎來一個個新春,它寄託著百姓祈福的夙願,演繹著民俗百態的變遷。
捧一杯清茶,像前人一樣在初春的午後觀一出“貴妃醉酒”,像古代的君子一樣謙和待人。
……
讓中華文化走進心靈,這是我們的根,深深根植於心裡,永遠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