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當前,地方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在構建知識經濟和建設和諧社會中擔負著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重大使命。近年來,聚焦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地方高校的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其辦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已經成為學術界重點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瞭解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構建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就顯得意義重大。文章旨在透過對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進而構建出促進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合理策略,從而為地方高校的改革、發展以及教師的培養、評價提供政策參考和理論指導,併為高校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提供方向和價值啟示。

因此,建設一支具有“合理的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均衡的年齡結構、較高的學歷結構、多元的學緣結構、合理的知識結構”的教師隊伍成為當前各地方高校整體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以地方高校為切入點,全面、深入地分析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革和發展的策略,有利於我們客觀地認識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為地方高校的發展以及教師的培養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參考。

一、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筆者透過整理文獻和調查資料,透過對從近年來地方性高校師資隊伍規模及結構變化的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的師資隊伍在得到一定程度最佳化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嚴峻的問題。總體而言,專業發展意識淡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專業知識更新緩慢,學術研究意識不強,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有待增強等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比較突出的教師專業發展問題。

1.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不強。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研究領域的拓展和深化,研究者普遍強調,就教師專業發展這一研究領域而言,需從重視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等方面,轉向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自主性的生成,特別是專業意識的提升與覺醒。“教師專業發展,不應該僅僅以各種客觀、可見的物質實體形式呈現,更應該構築成教師的主觀、內隱的精神世界;教師應被視為具有自主知能、批判意識以及負有教育使命的轉型知識分子,他們是能夠主動、負責地檢視並改善學校的課程與教學實踐,有意識的教育工作者,而不只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高階技師而已。”因此,忽略了教師的專業自主意識,就不可能保障地方高校教師專業化的可持續發展。

2.教師知識結構不盡合理。我國地方高校尤其是地處相對不發達地區或二、三線城市的一些地方高校,由於高水平師資數量和整體質量都得不到保證,存在著教師的准入門檻較低的現象。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師總體學歷和專業技術職務水平都不高,相當多的教師專業或學科知識不夠豐富,只是憑藉多年的實踐經驗工作在教育教學一線,但面對不斷湧現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及現代教育技術,感到無力應對。在具有高學歷和高職稱的教師隊伍中,也存在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的現象。良性的教育教學,既離不開國家和學校合理的制度,也離不開教師知識結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教師的知識可以分為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若從教育本身的複雜性、社會性和服務物件的特殊性來看,教師的知識結構中還應該包括拓展性知識。”有些教師雖然具有相對較為廣博的專業和學科知識、相關的文化歷史知識,但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缺乏,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教育改革知識以及教育科學研究知識等。地方高校教師知識結構的不盡合理,嚴重製約著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總之,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是導致整個地方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差、教學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失衡。地方高校主要承擔著“教學”和“科研”兩項最基本的職能。由於自身的實力和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是其立足之本,地方高校透過教學傳承、傳播了知識,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的應用型人才。無論對於地方高校還是教師來說,科研既是進一步深化拓展教學的主要手段,又是社會創新與發展的“母機”,很多嶄新的社科理論、先進的科技手段都是來自高校教師們的科研推動。然而,近年來,隨著地方高校評價體系往“科研”方向的傾斜,高校裡的“教學”與“科研”已不再琴瑟相合。地方高校的“科研”取向,已對教學造成巨大沖擊,高校的教學與科研出現嚴重失衡。眾所周知,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兩項最主要和關鍵的內容,二者密不可分。但當今許多地方高校教師隊伍中,許多教師科研能力不強,甚至對科研不聞不問,徹底放棄。儘管有許多科研型教師則脫離本科教學,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了科研上,但這部分教師又都屬於職稱和學歷較高的那部分教師,他們的研究許多時候脫離實際教學,對本科教學質量的影響也比較大。總之,教學科研兩極分化的趨勢不利於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

4.教師專業發展的功利化傾向嚴重。地方高校都非常重視對教師的職後培訓和學歷進修,但是地方高校現有的教師進修、培訓觀念以及管理體制過於功利化,已不能滿足廣大教師的實際需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衝擊以及多元化的社會經濟的出現,地方高校教師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受到影響,一些教師在思想和行為上都出現了急功近利、拜金主義等不良傾向,使教師的專業理想和專業信念都受到嚴重衝擊,導致這些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職業情感淡漠,責任心不強,更缺乏專業發展的精神和意識。而且這種功利化的傾向,讓教師的專業素養得不到實際上的提高,只是在某些層面滿足了地方高校的資料或“面子”需要而已。大多數地方高校在培訓時只是硬性要求教師學歷達標,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要求,如知識的更新、技能的完善等較少關注或不予強調。於是出現了參加進修或培訓的教師以文憑代替實際水平、以專業發展的形式代替發展實質、以學歷代替學力的價值取向上的偏差。在培訓的內容上也是更多的考慮學校的目標要求而忽略教師的真正需要。這些都給地方高校教師的培訓和進修學習帶來許多不便,甚至有的完全起不到培訓的效果,十分不利於地方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毫無疑問,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存在著各種嚴峻的問題。在筆者看來,這些問題既有教師個人層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國家和學校基於制度及物質層面的客觀原因。深入地挖掘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助於我們提出恰當的解決策略,從而促進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步伐和學校的整體發展速度。

1.教師觀念層面。在教師觀念層面,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地方高校教師在觀念上對專業發展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並因此導致在行為上對各種促進其專業發展的措施、制度和活動牴觸或敷衍。很多教師在專業發展上表現為不願參加各種入職與職後培訓、進修,明顯缺少專業自主發展的意識。一些教師對教師職業規範、教師生涯發展週期及專業發展價值等根本性問題認識不清。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教師對所從事的專業內在結構及其教師專業成長規律方面的認識不足,一些教師簡單地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就是將優秀和骨幹教師的優點或專長傳遞給新教師的過程。還有的教師認為教師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都是外顯並能夠傳遞的,而實際情況是,有的教師專業素質是隱性的、緘默的、個人化的。這些教師的教育觀念在教育日益多元和開放的今天,已變得越來越不適應自身的專業發展了。"

2.教育制度層面。當前,制度已經成為制約地方高校專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制度性規約首先表現在地方高校的教師考核、評價、晉級制度使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機出現偏差。由於受當今社會不良風氣和急功近利思潮的影響,學校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也表現出一定的功利傾向,表現為過於強調教師專業發展對教師晉職、評優等利益方面的價值和影響,最終導致教師僅僅依靠外部利益驅使參與專業進修和教育培訓,沒有發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其次,相關的教育部門和機構缺少對處於不同生涯階段或專業發展階段的地方高校教師進行分層培養的制度。這種機制不健全的結果導致許多新入職教師在涉及非專業發展方面耗費了過多的精力,而對本人的.專業發展前景和方向又把握不準,缺乏指導。機制不健全的另一結果就是導致處於職業生涯穩定期的教師在進修和培訓方面也是主要從學校或所在部門的需要出發,而地方高校卻很少真正關注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與學校的長遠快速發展沒有搭建好互動的平臺,使得處於此階段的教師在專業發展上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大大挫傷了他們發展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最後,由於教育整體資源有限和高校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多地方高校在師資引進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困難,這已成為制約地方高校發展的瓶頸問題。很多地方性高校既不能提供充足的教師專業發展經費,也不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因此,地方高校常常陷於“缺專案少經費、無平臺無人才”的惡性迴圈之中,學校和個人發展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

三、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教師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持續更新、與時俱進的動態過程,有很多制約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國家和社會的切實投入,學校的政策和制度支援,教師個體的發展意願等。作為地方高校及相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採取恰當的措施和相應的機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順利、有序地進行,以適應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趨勢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潮流。

1.加強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建設。正如前文所述,制度保障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制度的建設是多維的,就國家層面而言,首先,要改革地方高校的管理體制,提高地方高校教師的決策參與度,提升教師的公平感。同時給予地方高校教師較大的學術和專業自主權,為教師參與高校決策提供更多的機會,激發教師的專業發展動力,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說,體制上的完善是保證教師專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同時,也要根據我國地方高校發展的實際需要,借鑑當前國內外經驗,研究制定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如高校教師應掌握的知識技能包括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基本技能等),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能夠為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質量保證機制,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各方面素質,進而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其次,就學校層面而言,要改進和完善教師教育“一體化”體系。具體來說,要完善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體系,改變地方高校以學歷提升為主,重“學術”輕“教學”的專業發展傾向,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導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因此,地方高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型別的校本培訓,建立科學的選拔培養機制,制訂切實可行、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培訓計劃,設計教師需要的校本培訓專案,在滿足教師具體需求的基礎上,重視教師個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理念和專業信念的形成。此外,地方高校要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採取不同的培養培訓模式,如“崗前培訓”“導師制”“專家指導”等,為各個年齡階段和不同水平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再次,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不但需要國家和社會層面的物質保障,同時也需要學校層面的制度保障和環境保障。地方高校要以人為本,以教學為中心,以專業發展為根本方向,在基本的教學裝置、教學環境、學術氛圍、激勵機制等方面多做努力,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搭建一個基本的平臺。學校良好的環境和優越的發展平臺既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增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也能夠在留住人才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學校和學生的發展。

最後,筆者倡導地方高校應建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價值取向的評價機制,教師教育教學評價實現從 “終結性評價”到“形成性評價”的轉換。在評價教師時要充分考慮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差異,制定人性化的評價標準,儘量採取發展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等方式。

2.增強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和反思能力。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反思則是高校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無論是地方高校還是教師個體,首先,要增強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讓教師積極主動地進行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而教師自主發展是個體的“自我超越”,是教師個體潛能不斷實現的重要方式。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可以保證教師主動地實現專業發展和成長,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主觀動力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內因)。強烈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能夠促使教師形成強烈的專業責任感,始終對個人的專業發展保持主動和自覺的狀態,自覺地接受終身教育理念,主動地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有意識地確定專業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主動尋找學習和完善自身的機會,透過“自動更新”和“自我充電”,力求使個體的教師專業發展達到較為理想的境界。教師保持自主專業發展意識,還可以透過強化和學習,提升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的能力,為教師進一步實現專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併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地方高校教師群體要轉變觀念,樹立強烈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個人專業發展的規劃,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機會,要研究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保證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另外,地方高校的教師還要正確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保持教學與科研的平衡,平衡的教師專業發展才可能是一種良性的發展。

另外,還需強調地方高校教師經常性的反思。反思是當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沒有教師對專業發展過程的持續反思,就不會真正實現教師的自主發展。“所謂教師反思是指教師以自身的職業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身職業活動中的行為以及結果進行專業審視和理性分析,從而獲得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升的過程。”國內外的大量教育研究證明,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教師變得優秀、迅速成長的重要原因。地方高校教師的反思一方面要針對教師的內在專業結構,另一方面要針對教師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前者可以幫助教師瞭解自身專業存在的不足,進而採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克服對專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後者的反思則可以讓教師充滿專業發展的信念和動力,主動地尋求專業發展的機會。具體來說,透過專業反思,地方高校的教師會更為清晰地觀察到自身成長的軌跡,進而為更好地實行專業發展的自控和調節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