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

高職院校電子技術類課程的定位與教學內容的論文

高職院校電子技術類課程的定位與教學內容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電子技術類課程教學定位教學內容

論文摘要:文章從高職教育以“技術本位”培養社會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討論了在電子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定位與教學內容的問題。最終針對就業導向提出了定位目標,理清了教學內容中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得出了學生從業必備的核心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1.引言

高校的課程教學是人才培養體系中最基本、最具體、最重要的環節,也是以人才培養目標為終極目標的教學過程。由於社會分工和人才分類不同,高等職業教育應當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應以“崇術”為主,即“取所知之真理,而致諸用”,確定以“技術本位”培養社會急需的能將科學技術成果與生產實際相銜接的高技能人才。要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貫徹技能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的特點。電子技術類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一系列專業課程,其教學應當圍繞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展開。由此我按照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提出的“從做中學”的觀點不斷推行教學改革,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高職院校電子技術類課程教學將收效甚微。

2.教學定位要準確

目前高職院校的電子類教師大部分畢業於普通高校。這類高校大部分是以“崇學”為主,也就是以“知識本位”培養學術型、研發型人才。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從觀念上依舊延續了傳統本科教育的模式,實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特點不突出。如果在專業教學設計上安排了相應的實踐模組,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目的,但究竟應該“做”什麼?“怎樣做”才有針對性?是否真正提高學生能力?這些問題不解決,那麼“從做中學”的教學就只能停留於表面,流於形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就會覺得迷茫,從而失去動手的興趣。其實,這正是定位不清晰造成的。高職教育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為主,技術是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科學原理形成的知識方法和技能”,而技能是指“運用知識(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成功(有效)完成任務的活動能力”。所以技能既有運用知識的思維活動能力——智力技能,又有使用工具儀器的活動能力——操作技能。高職培養的人才應是這種具有運用知識能力的既具有一定智力技能的,又具有正確和熟練使用工具儀器完成工作任務的操作技能的實用人才。解讀了這樣的培養目標,怎樣進行教學定位呢?定位是以“職業崗位群工作所需人才型別”為導向來確定的。根據我校長期的就業觀察和分析,高職電子專業人才的定位可以參照下述的技術崗位來確定:

(1)在中小型電子企業從事產品或裝置的設計和除錯、檢修工作及營銷工作。

(2)在大型電子企業從事產品或裝置的除錯、檢測、維修工作。

根據調查,無論在何種企業,高職學生從事“除錯,檢測,修理”技術工作的都佔了很大一部分,而從事設計的學生只是少部分。這就說明,電子技術類課程教學應定位在使大部分學生能勝任電子產品或裝置的調、測、修工作,並在此基礎上,使部分優秀學生能勝任更深層次的產品設計和開發工作。這樣既符合高職學生在知識層次結構、學習習慣、認知心理等方面的特點,又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課程的內容隨之即能夠根據教學定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需求展開。

3.教學內容要明確

根據上述教學定位,教師必須從教學內容中提煉出從業必備的'核心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首先,要使學生形成智力技能,就必須向其提供可以運用於成功完成任務的知識,而不能一味崇尚理論教學或一味否認理論教學。教師應當在強調基礎理論知識夠用的前提下,傳授實用性的、滿足智力技能需求的有用理論,而不能大講運用價值極小,甚至無使用價值的、不能解決問題的知識。因此,我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了提煉,將其分為電子元器件類和電子電路類。

電子元件類內容應當包含的知識點有:

(1)元器件的作用。

(2)元件的結構特點。

(3)元件的電氣效能和引數。

(4)元件的使用。

(5)元件的識別檢測方法。

(6)元件的故障特點。

該類知識點主要解決怎樣認識元件,怎樣判別元件好壞和怎樣代換等問題。電路類知識內容應當包含的知識點有:

(1)電路的作用。

(2)電路的結構特點及各元件作用。

(3)輸入、輸出訊號特點。

(4)電路正常工作條件和資料。

(5)整機訊號和供電流程。

(6)整機系統框架結構。

(7)故障特點和檢修流程與方法。

(8)電路設計的流程和方法。

上述知識點包含了學生從認知到分析到檢測最後到綜合性維修與設計真正所需的實用理論。當然理論教學不能孤立的講授,而應當與技能實踐訓練齊頭並進或螺旋式進行。智力技能實踐訓練核心應當包含:

(1)電路讀圖訓練。即利用電路知識點,從電路圖中抓出電路的作用、結構特點、正常工作條件和資料、整機訊號與供電流程。

(2)電路分析技能訓練。即在讀圖能力的基礎上將複雜的系統電路分類歸列,化整為零,化繁為簡,逐一剖析,清理出各單元電路的系統結構特點,從而達到可以運用電路圖的能力。

(3)故障分析能力訓練。即運用前述2個能力,根據實測資料進行分析、判斷,結合操作方法找出故障原因和元件,排除故障。(4)電路設計能力訓練。即要求運用幾乎所有知識點,配合“讀圖能力”“電路分析能力”完成產品設計。該能力尤其需在專案化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其次,要形成操作技能就必須依靠智力技能,在其思維指導下使用工具、裝置、儀器、儀表,如此學生才能有效完成電子產品的“調、測、修”工作任務。操作技能的訓練主要有:

(1)電子元件的識別、檢測、使用。

(2)元件和電路的安裝、焊接。

(3)電子產品(電路)的除錯、檢測訓練。學生既要運用電路類知識,又要運用“讀圖能力”“電路分析能力”,還要正確使用檢測儀器、儀表。

(4)故障檢修能力訓練。即對電子產品的故障現象進行分析,確定故障部位,正確檢測資料,對資料進行反覆分析、判斷,最終找出故障元件,排除故障。

由上可見,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相互融合將形成以檢修或設計作為綜合技能的最終目標。理論教學是為實踐訓練服務的,因此,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選取對解決實際問題有用的知識。而實踐訓練則是以使用工具、儀器、儀表對電子元件或電子產品進行操作為表面目的,以運用有用知識,完成工作任務或智力和操作技能訓練,達到綜合性目標為實際目的的教學活動。教師理清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明確了智力技能與操作技能的內容,才能突出電子技術類課程的特點。

4.結語

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在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學生接受教育,可具有一定的綜合實踐能力,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成為從事第一線工作的高階技術人才,達到一技多能。筆者所討論的課程定位與教學內容在電子專業《音響技術》、《主機板維修》、《電視機原理》等課程中得到了實踐,課程定位較為準確,符合人才需求,獲得了用人企業的認可。教學內容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提高了崗位綜合應用能力,滿足了高職教育以培養崗位應用能力、社會應用能力為中心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萱.高職院校電子實訓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2007.3.

[2]尹耕欽.高職電氣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職教論壇,2005,10.

[3]李小輝.“專案教學法”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05,(5):97-98.

[4]謝迎春.專案教學法在電子技術中的研究與實踐[學位論文].浙江師範大學期刊網:浙江師範大學,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