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臘八節

小學生臘八節的日記

小學生臘八節的日記

小學生臘八節的日記1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裡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裡麵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小學生臘八節的日記2

習俗: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小學生臘八節的日記3

一年一次的臘八節又到了。昨天晚上,媽媽就準備了紅豆、綠豆、花生、香米、黑米、紅薯、桂圓、蓮子、大棗還有冰糖和葡。。

一年一次的臘八節又到了。昨天晚上,媽媽就準備了紅豆、綠豆、花生、香米、黑米、紅薯、桂圓、蓮子、大棗還有冰糖和葡萄乾,等明天早上做八寶粥。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把不容易煮爛的東西泡在鍋裡先煮,過了會兒,把剩下的食物一起放在鍋裡,怕胡在鍋底邊不停的攪拌著並笑著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今天不吃臘八粥會把你的小下巴凍掉的。”伴隨著攪拌,八寶粥香甜的美味鑽到了我的鼻子。大約過了快兩個小時吧,粥終於做好了。媽媽說;“開飯嘍。’我趕緊跑到鍋前一看,粥變了黑色的了,看上去粘稠粘稠的,我饞的口水快流了下來。媽媽給我盛了一碗,我邊吹趕著熱氣邊拿起小勺抿了一小口,嗯,香香的,甜甜的,黏黏的,還有點酸甜的味道,真好吃,不小心掉桌子上了一點,想也沒想就捏起來放到了嘴裡。我邊吃邊誇獎著媽媽;"(⊙o⊙)哇,老媽,今天您做的八寶粥真是太好吃,比賣的還好吃哩。今天吃了八寶飯,就是天氣再冷,我也不怕凍掉下巴了。"媽媽聽了大笑起來,說;“光知道吃,你也不感謝宋朝的皇帝朱元璋,要不是以前的這一天臘月初八,他因為給財主放牛,牛受傷了,被財主罰的幾天吃不到飯,餓的在老鼠洞裡掏些豆穀類熬成粥填肚子,傳到了民間才有了八寶粥,今天誰會想到這樣做著這麼好吃的粥?”我聽了,就笑著大聲的說;“謝謝你了宋朝的皇帝,momo,你發明的八寶飯太好吃了。”說完我和媽媽笑成了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