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結構力學課程多媒體教學誤區及對策論文

結構力學課程多媒體教學誤區及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結構力學 多嫌體教學 傳統教學

論文摘要:在“結構力學”學時壓縮的情況下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完成大綱要求的基本教學任務。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彌補學時緊張、課堂教學枯嫌以及學生不易接受等方面的不足。筆者針對目前多媒體教學認識上的誤區,進行了列舉和剖析,進而提出如何運用這屍手段進行結構力學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傳統教學為輔的方式,能夠高效、優質地完成“結構力學”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一門傳統力學課程,我國的“結構力學”課程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基本上是照搬或參照前蘇聯模式設定的,其教學方法主要採用課堂講授,教學手段主要採用板書與口授相結合的方式。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許多高校開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自編教材。與此同時,“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備受廣大教學研究者的關注。

1998年,土木工程專業調整為包括建築工程、岩土工程、道橋工程三個專業方向的“大土木”體系。“結構力學”課程學時壓縮為60一80之間,是原學時的2/3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完成“結構力學”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現代化教學裝置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有別於傳統教學,它採用圖文音像的形式表現教學內容,具有傳遞資訊量大、生動、直觀、形象等特點,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手段可以採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技術實現。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結構力學”課程採用了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一、“結構力學”的課程特點

“結構力學”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用於研究結構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的內力和變形,結構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動力反應以及結構的組成規律等。

“結構力學”的先修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後續課程包括“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地基基礎”、“結構抗震設計”等。I2]由先修基礎課過渡到後續專業課的過程中,“結構力學”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力學基礎,提供了分析方法。

“結構力學”的研究物件來源於工程實際,但計算時又不能也沒必要完全按照結構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建立實際結構與抽象模型之間的聯絡,是“結構力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結構力學”聯絡工程實際的必要手段。

同其他課程相比,“結構力學”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較多,需要記憶的公式較多,例題講解較多,計算工作量較大,前後章節的聯絡較緊密,對學習者的計算功底要求較高。因此,“結構力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否得當、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響學習者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培養與專業的拓展。

二、“結構力學”多媒體教學的認識誤區

自資訊科技誕生以來,多媒體教學經歷了被傳統教學手段排斥、接受與共存的階段。相當一部分教學研究者認為,“結構力學”的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而板書這種傳統課堂教學才是傳道授業的`主要手段。

這種認識其實是對多媒體教學的誤解,在目前給定的學時下,若不壓縮教學內容,採用多媒體輔助傳統教學,而僅採用傳統教學手段難以完成大綱要求的基本教學任氛

認識誤區既包括對多媒體共性的錯誤認識,又包括對“結構力學”個性的錯誤認識,下面對常見的誤區進行列舉和剖析。

1.多媒體教學忽略了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

持這種觀點的教學研究者認為,多媒體課件事先製作好,教師無法根據課堂互動情況增加新內容;甚至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放電影,教師是放映員,學生是觀眾。於是,多媒體演變成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教學手段。

其實,傳統教學手段有板書和口授,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是放映與口授的結合。板書是一些重要知識點的列舉,多媒體也絕不是課本內容的簡單複製。一個優秀的多媒體課件,不是包羅永珍,而是知識點的提煉;不是千篇一律的講稿,而是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當時的授課情況靈活掌握的螢幕顯示。相比板書而言,多媒體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有利於學生知識點的掌握。

2.多媒體教學節奏過快,不利於課堂教學內容的消化和吸收

這種觀點認為,刻板、無變化的螢幕顯示就是多媒體,這種方式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於在重點、難點問題上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記筆記。

對於缺乏經驗的新教師而言,多媒體教學可能會存在教學內容一帶而過、重點難點問題交代不清等問題;而傳統教學由於具有需要時間思考、板書佔用時間等特點,教學節奏似乎能夠把握。但所謂的節奏掌控,不過是白白浪費了學生接受知識的時間。

一堂好的教學,教師應該有駕馭教學節奏的經驗。不論是傳統教學還是多媒體教學,教學節奏不依賴於採用的教學手段,而依賴於教師的教學經驗。

此外,多媒體課件不是單純的無變化的螢幕顯示,對於這種毫無生氣的課件,學生自然沒有足夠的興趣學習。根據教學內容,適當有些變化,讓文字顯示動起來,讓例題講解動起來,能夠抓住學生對知識渴求的心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傳統教學突出教學的個性,多媒體突出教學的共性

這種觀點經常被教學研究者提及,所謂的“個性”是指每個教師的板書習慣不同,所謂的“共性”是指多媒體課件的重複勝或雷同性。

目前,多數新版結構力學教材都隨書搭售了全套課件。因此,直接使用該課件或者簡單修改後就進行教學的教師並不少見。但這與教學手段並無關係,主要關係到教師的職業素質和教學認知問題。任何一個多媒體課件,都需要經過精心準備,既包括知識點的概括,又包括例題的講解;既有理論介紹,又有工程實踐應用探討;既需要顯示符合大綱要求的特點,又需要顯示適用於本校學生的特點。

4.多媒休不適合墓本概念多、理論性強與有大量習題講解的結構力學教學

“結構力學”課程包括大量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只有透過大量的例題講解、習題訓練才能加以深化。這種觀點認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思考方面要優於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動畫演示不足以在解題思路、步驟、方法技巧等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 其實,對於抽象的理論,由於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反而不適合板書。相反,採用多媒體,將呆板的黑板內容變為形象的螢幕顯示,將靜態的沒有變化的圖形變成動態演示,有助於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

持上述觀點的教師在高校中比較普遍,既有新教師,也有老教師。新教師的問題來源於對教學內容不熟悉,課件製作不熟練;老教師的問題來源於教學習慣,不願意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

三、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結構力學”課程教學

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改善教學效果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應注意如下問題。

1.課件內客應當是知識點的濃縮

多媒體課件不是講稿,也不是課本內容的照搬。對於以螢幕顯示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多媒體教學,在課件製作時,需要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濃縮。只有經過歸納總結後的知識點,才能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2.螢幕顯示應注意動畫的合理運用

在投影儀廣泛應用以前,幻燈機曾經作為較先進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它利用光學原理,將由膠片等透明材料製作成的幻燈片成像投影在螢幕上。幻燈片的製作主要採用鋼筆書寫、影印或照相等方式。由於製作過程較為麻煩,且螢幕顯示單一,這種方式逐漸被先進的投影儀代替。幻燈片放映這種單一、無變化的螢幕顯示象徵著枯燥無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若在多媒體教學中,僅僅將幻燈片變成電腦輸人,多媒體的優勢同樣無法顯示。在教學中,採用動畫顯示知識點、動畫顯示例題求解步驟的方法,能夠將一堂“結構力學”講活,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件的切換方式要靈活多變

作為講授課程的教師不能定位為坐在電腦前的放映員,需要充分注意與學生的言語以及非言語溝通。採用遙控器或者連結進行課件內容的切換,能夠充分利用教師本身這個媒介進行課堂教學。

4.應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控制課堂教學節奏

教學節奏不依賴於多媒體課件,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隨時調整教學節奏。一名有經驗的教師,除了在規定的學時內講授完基本知識點外,還須根據與學生的互動,在不易被學生理解的方面多花些時間與精力來講授。

5.應注重啟發性教學

啟發性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於創新知識和提出獨到見解的能力。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注重引導其獨立思考、主動學習以及自主學習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傳授基本知識點外,還應鼓勵學生質疑,並經常組織學生參與討論。同時,注重自學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至關重要。反映到課件製作中,應適度加人啟發式模組與自學模組,並能透過教學指導、課堂提問等方式,加強學習效果的檢查。

6.應加強與工程實踐的結合

“結構力學”是一門有較強工程應用背景的課程,在課件製作中,應注意從實際的工程結構引人結構力學的模型簡化、力學分析等例項,儘量做到抽象的理論有例項的支撐,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語

無論是多媒體教學還是傳統教學,都是手段而非目的。對“結構力學”採用多媒體教學的做法持反對意見的教學研究者,其實是以傳統教學的優勢與多媒體教學的劣勢相比較,有悖於公正。只有教不好的教師,沒有用不好的教學手段,再好的手段與方法也有運用不好的時候。教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普遍提高教學質量,而非改善個體教學效果。

在目前“結構力學”學時壓縮的現實情況下,採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傳統教學為輔的方式能夠高效、優質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