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時分的認識》課後反思

《時分的認識》課後反思

《時分的認識》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能認讀整時,對時間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等。這節課是“時分的認識”第一課時,要掌握的知識很多,而時間單位具有抽象性,時間進率具有複雜性,低年級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注意透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並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便於學生接受。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力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新課標。

1、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教學時先創設了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猜謎遊戲開始,並從已有知識出發,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回憶舊知,透過“你發現了什麼?”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從而進入新知的學習。再透過聽音樂、寫字、口算、寫數、塗色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分鐘的時間,使學生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時間觀念。

2、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探索來獲取知識。教學時,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探索、交流的時間,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讓學生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進而認識鐘面;讓學生觀察時針、分針的轉動情況,進而發現1時=60分。

3、讓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發展。數學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前提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教學,採用同桌學習,小組交流的形式,注意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在教學每一個大格都有5個小格時,教師先演示數,然後放手讓學生數,在相互交流中發現這一特點。又如,鐘面上有多少小格時,放手讓學生數,在透過同桌交流、小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數的過程中方法的最佳化。學生透過自己的嘗試、探索發現規律,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沉浸在探索的樂趣中,思維得到發展。

4、注重了知識的鋪墊與滲透。數學知識是前後連貫的。有的是一節課知識的聯絡,有的是學段之間的聯絡。在本課教學中注重了這一方面。例如在數從12到幾有幾大格或幾小格,引導學生數的方法,為後面認識鐘錶上的時間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學分針從12走到9時,學生都是從12開始,5個5個的數一直數到9是45個格,所以是45分鐘,在這一環節,我只注意到了學生會不會出現正確的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滲透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會更簡單的方法。

還有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語言還需多樣化,這樣才能更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由於本節課時間是35分鐘,總是過於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的動手操作多數是在教師的指令下進行的,如果在鞏固階段出現“你撥我說”或“我說你撥”的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操作,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也就更好地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