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數學課後反思之平面圖形的認識課後反思

數學課後反思之平面圖形的認識課後反思

本案例教學以“同學”為本,體現數學是生活所需,實際所需,從而發生要學數學,要學有用的數學;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反映數學的價值觀而設計的,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數學展現要源於生活

總感到現在的小同學學數學學的特別的辛苦。數學課和數學作業,對於多數同學來說,只是一些非常籠統的符號的枯燥運算,很少有趣味可言。作為數學老師,我們不得不經常依賴數學之外的力量(如獎勵、懲辦、競爭等),來激發和維持同學學習數學的動機。其實,數學源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即便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原型。例如,片斷一(我們學習過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你所見到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假如我們把小同學在生活中看到的現象或可能遇到的問題當作數學研究的'物件,並且鼓勵和引導同學主動嘗試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同學就會感受到數學的力量,感受到數學的親切,並且萌發主動學習和運用數學思維方式的動機。

2.數學教學要逾越生活

數學知識雖然源於生活,但與實際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終究數學是一門高度籠統、高度嚴密的學科。當數學教學找到了與生活的連線點,把數學現象規律用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表示時,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變的“通俗易懂”了。如本課教學中從“體”到“面”的展開教學,教師先引導同學從一個長方體物體上找長方形,接著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那麼你們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充沛體現由整體認識到區域性探索的教學戰略,有效的突破了同學認識與探索的難點。但並不是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公開課”,教學形式“五花八門”,教學過程卻沒有層次、深度,沒有從單純的“形式”提升到數學的理性分析上來,導致一堂“數學公開課”變成了“生活指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