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球的認識》課後反思

《球的認識》課後反思

篇一、《球的認識》課後反思

“球的認識”是第十二冊數學書中的選學內容,主要使為了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球這種常見的立體圖形,使學生初步瞭解球的形狀、球各部分的名稱、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針對上述教學目標,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在教學時,注重以小組合作作為形式,以活動、實驗、發現為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知識。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創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課的開始,教師聯絡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好奇心理,用遊戲形式,使學生被不尋常的現象所吸引,從而引入新課。活潑、生動、富有實效的匯入,讓學生輕鬆進入了新知學習的愉悅天地。

二、注意引導學生實際操作,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在感知球的特徵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學生旋轉了一元錢的硬幣、各自交流了帶來的球形物體以後,引導學生摸一摸、玩一玩自己帶來的其它立體圖形,並交流一下各自的體驗。有學生說“球滑滑的”“球只有一個面”“球面是一個曲面”“球可以自由地滾動,而圓柱、圓錐滾動都有它的侷限性”等等。學生的體驗是真實的,在學生交流操作感受的過程中,球的基本特徵就已在學生自身的體驗中得到很好的掌握。

三、突出生活數學的理念

教師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把有限的數學知識置於無窮的生活情境中,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從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收集數學資訊,從而開闊數學視野,感受到生活是數學的天地。例如:用一分硬幣的旋轉產生視覺球體,然後學生觀察自帶的足球、乒乓球等實物,再如求地球赤道的'長度,向學生介紹開發區石油液化氣用球形來儲存的道理,緊密聯絡實際,更好地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同時,也感到存在不足:

1、在創設情境時,如何讓學生明白球體怎麼形成的?怎麼用已學的平面圖形得到球體?做得不夠好,學生得到得球體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因為這要依靠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在教學球體的半徑,直徑概念時應與圓形的半徑,直徑作個比較,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區別之處,這樣可以加深印象,便於理解。

整節課的教學都讓學生在動中悟、動中用,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教學觀念。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篇二、《球的認識》課後反思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探究、發現知識的研究者。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上課時,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透過猜想、切割、觀察、討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自主探究球的特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利用遷移,大膽猜想

首先複習圓的有關知識,建立聯絡,讓學生大膽猜想想學那些知識。“猜想”是科學認知的重要前提,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科學探索的素質,又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同學們透過切割、觀察、討論,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然後全班交流,在交流和辯論中互相學習,自己建構知識。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透過動手實踐,既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發展。又讓學生體會到,動手實踐是科學研究的好方法,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總之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了引導學生探索,操作思考的情境。整節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操作,有獨立的、有合作的、有猜想、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決問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