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小學教育

淺析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缺乏實效性的原因論文

淺析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缺乏實效性的原因論文

[摘要]當前部分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缺乏實效性的原因是:學校領導對科研的認識未真正到位;教師的認識存在誤區;教育資源短缺,科研條件差,甚至制約了教育理論的學習;上級科研主管部門“純理論”研究傾向的誤導;課題方案設計過大、過空,缺乏可操作性;“論文至上”的科研成果導向與腳踏實地的教育教學實踐背道而馳。

[關鍵詞]教育科研;實效性;原因

當前有些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儘管表面上轟轟烈烈,但從實效性考慮,尚很缺乏。其原因如下:

1.學校領導對教育科研的認識並未真正到位

如認為搞科研是為了驗收重點學校或示範學校的需要;為了提高學校的“檔次“或“知名度”;或因大勢所趨,不得不指派幾個教師搞幾個課題以裝點門面等等。由於認識不到位,所以搞科研不是真抓實幹,而是講形式、走過場、做表面文章。其表現為:立項時積極,研究時消極,結題時東拉西湊窮應付;或將課題研究置於教學之外,一手硬一手軟,教學科研“兩張皮”;或科研無制度,研究無計劃,領導不過問,研而無序,冷熱無常,聽其自然,自生自滅;或不重視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與推廣,當上級主管部門驗收、評估成果結項之日,也即是課題研究壽終正寢之時;或時間無保證,經費不落實,獎懲不兌現,科研氛圍不濃厚等。凡此種種,使科研興教、興校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2.有不少教師對科研的認識存在誤區

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教書,搞科研會分散精力,導致教學成績下降,成績下降便會“下崗”,將搞科研與提高教學成績對立起來;還有的教師認為,學校搞教科研只是為了裝點門面,搞點形式,趕點時髦,以顯示辦學理念之新而已,所以也不必拾個“棒槌”當作“針”,不必花大力氣動真格的;還有一部分教師存有自卑感,自認為理論水平低,搞科研不知如何入手,擔心花了力氣也摘不出名堂;還有一些教師的應試教育意識根深蒂固,總認為搞科研是專家學者的事,是專職教研員的事,與普通教師無關,認為上好課提高升學率才是真功夫,而搞教育科研不過是花拳繡腿罷了,因而不屑一顧;還有些教師搞科研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只是為了評職稱、為了受獎晉級或為了應付考核的需要等。

3.教育資源短缺,科研條件差,甚至造成教育理論學習的困難

有些農村中小學地處偏僻,還沒實現教育技術裝備的現代化,資訊科技教育落後,甚至連基礎裝備也很落後。由於辦學經費緊缺,有些學校連訂報刊的錢也沒有。有不少農村小學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就是集中學習上級領導的講話或報告,把這些“講話”或“報告”奉為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至高無上的教改“權威”,至於國內外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動向和趨勢,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形式、方法便無從瞭解。條件稍微好些的中小學,充其量也就是念念報刊,看看電視,聽聽廣播,至於網上獲取教育資源,或到外地聽取專家學術報告、參觀學習先進單位的教改經驗,或請專家到學校作學術講座、具體指導教科研工作.那隻能是為數不多的學校才能辦到的事。這種封閉的環境,匱乏的經費,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資訊渠道的不暢,甚至從客觀上制約了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這就無怪乎他們自認為教育理論水平不高,視科研為高不可攀了。

4.教科研指導上的“純理論”研究傾向的誤導

當前有些上級科研主管部門指導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已步入了“純理論”研究的誤區,動輒讓中小學教師尋找課題的“理論根據”、“國內外研究的現狀”,還要進行“理論假設”、“概念界定”、“可行性分析”之類;或在選題上不尊重一線教師的選擇,而強加給所謂有“創新性”或佔據理論“前沿性”的課題。當然,作為課題研究方案這些理論的因素不可或缺,但對於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應強調他們所面對的“角色意識”,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專家、學者,他們所需要的是能“立竿見影”的、在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或者說他們的教育科研是從紛繁蕪雜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針對性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課題.而不是讓教育教學實際服從於“高”“大”“深”的“純理論”研究框架,讓專職教科研工作者牽著一線教師的鼻子轉。如果這種從上至下的對農村教育科研的指導思想不改變,這種不切實際的“純理論”研究只能使一線教師對教科研感到無從入手或望而卻步,當然也就不能實事求是、從新穎的角度去看問題。既然脫離實際。不能發現新的問題、這樣的教科研就會把生動、新鮮、活潑而充滿生命力的第一線教科研引入歧途,這樣的教科研當然也就是形同虛設、可有可無,甚至還會起到一定的副作用。

5.課題方案設計過大、過空,缺乏可操作性

為求科研的實效性,課題方案的設計尤其要重視對研究內容、方法、步驟、時間等做出設計與安排,以保證研究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但有些課題在設計、論證時,由於偏重於理論,而對實施步驟及具體操作過程的設計卻簡單、空泛、大而化之,所以當課題立項後,在開始實施時,就會遇到操作障礙以致很難繼續進行下去,嚴重地影響了科研的實效性。這又可分為四種情況:一是課題立項只是為了某種目的與需要,至於立項後如何真正地去實施,原來就沒有認真考慮過,由於對如何去做的問題無法落實,就只能簡單地寫幾句應付過關。這是一種虛假的科研行為,必須堅決制止。二是設計、論證課題方案時,只求選題新穎、理念先進並儘可能佔據理論前沿,而嚴重忽略了課題實施的可操作性及課題研究的可行性,結果導致課題立項後無法實施或實施不力。這種科研與教育教學實際相脫離的“純理論”研究,也必須堅決糾正。三是申報課題前並無研究基礎,對專案研究內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心中若明若暗,或基本無譜,申報課題時只是按照專案申請書的格式依葫蘆畫瓢地去編造,如此心中無數,何談動真格地去研究?其結果只能是搞形式走過場。四是課題的設計還可以,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不知如何選擇科研角度和切入點,特別是不會從“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角度去切入,這樣在操作的技術層面和方法上出現了問題,這同樣也使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出現了障礙。

6.“論文至上”的科研成果導向與腳踏實地的教育教學實際背道而馳

農村中小學教科研的目的是為教育教學實際服務.因此科研成果的體現也離不開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的需要,不能一味追求論文的發表.更不能以有無淪文來衡量科研工作的優劣和成敗。而實際上現在有關部門把論文的發表強調到了不適當的地步.因此有不少教師不再去認認真真搞教育教學,不再去求真務實地搞科研,而是想方設法、甚至是不擇手段地去尋找發表論文的途徑。這種“論文至上”的導向不僅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嚴重地影響了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的實效性。為糾正這種錯誤導向.有必要重新界定中小學“科研成果”的範圍及內容,應使廣大中小學教師明確,論文雖然是體現科研成果的一種重要形式,但並不是唯一形式,其餘像“教案”、“活動方案”、“案例”、“教具”、“圖表”、“錄影”、“錄音”、“照片”、“多媒體課件”和“調查問卷”的設計.以及課題研究的實驗報告和研究報告等也都是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甚至連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具有真知灼見的心得體會、有創造性的教法及解題技巧的運用等都應視為科研成果,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成果的價值也不亞於論文。所以,應從教育教學研究的具體工作中點滴積累的角度去重新審視科研成果的價值,而不能一味去追求所謂理論化、學術化傾向的單一的論文形式,因為凡是植根於教育教學士壤中的科研成果都有旺盛的生命力,都具有推廣的價值。

以上所列“原因”僅為影響當前部分農村中小學教科研工作實效性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儘管如此,如果我們能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去對待並認真解決這些問題,或許對農村中小學教科研的實效性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