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課程改革的論文

物流管理課程改革的論文

1研究背景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沒有積極性參與課程互動並不是學生主觀能動性差,而是我們的教學方式只體現了教學方式本身的改變,並沒有體現其中的適時評價和事中控制。也就是學生並不知道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經過思考,我們嘗試把質量管理理論裡的質量環模型匯入到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裡。質量環模型由質量管理之父戴明提出,也經常被叫做戴明環,但人們更喜歡叫它PDCA環。PDCA環本身是用於學習和改進產品或過程的流程圖,P指的是計劃(plan),就是人們想改進產品或流程的構想,被叫做第0階段,任何好的想法都必須在這個階段提出;緊跟著的就是第1階段,選擇制定好測試或比較的方案,確定實現目標的可行策略;D指的是執行(do),在可控範圍內實施計劃,測試其可行性;C指的是研究(check),就執行結果與預期對比,如果兩者差異較大,尋找出原因;A指行動(act),總結有效的實施方法,發現有待解決的問題和新出現的問題,改進實施方案。進入下一個PDCA迴圈。如下圖所示。

2質量環模型在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改革中的嘗試

我們發現在實施質量環之前的翻轉課堂嘗試失敗的原因是隻注重各種具體方式的應用,而並沒有告訴學生該任務的具體實施目標,產生的收益以及衡量任務的評價標準和改進方式。也就是整件事情只有內容,簡單粗暴的以分數論長短,並沒有讓學生看到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學生只知道老師讓“我”這樣做,“我”交了差,就有一個相應的分數,而並沒有意識到“我”從中能得到怎樣的收穫。在此基礎上,我們進入了第一輪質量環的程序。

2.1最重要的一環:計劃,P階段首先是第0階段,提出構想。我們認為任務驅動、專案驅動、問題驅動、課題驅動都是很好的方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方式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去,既要學生有收穫,又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還要活躍課堂氣氛。為了實現這幾個目標,我們制定出一套比較可行的方案,選取了專案驅動和任務驅動兩個手段作為第一輪PDCA迴圈的手段。隨後進入第1階段,制定出可行方案。首先我們把大綱規定的各章節以專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20章的內容我們分成四個大專題:供應鏈服務&服務供應鏈、運營供應鏈、供應鏈裡的物流、供應鏈中的物流運營,四大專題形成四個大專案,將全班學生分成4大組,分別完成這四個專案。每個專案規定相應的閱讀書目大概3~5本,制定具體的專案要求,完成目標和期限,並規定階段性成果的完成時間及修訂時間,並在規定時間要求各大組展示成果並用課堂中學到的評分量表做出各組完成情況的曲線圖。在四個大組完成整體專案的同時,針對每個專案釋出若干子任務,其中有案例分析、課後習題、市場調研等,由組內同學自由認領,形成文字後課堂分享成果。比如在第一個專案裡巢狀四個子任務,分別是鴻海集團的供應鏈合作關係、跨境平臺的海外物流現狀、零食行業BtoC的對比、以及合作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選擇等,這些子任務的評判由小組成員和教師隨時互動修改完善文字成果,終極目標是實現課堂展示,在此之前的準備階段小組隨時提交文字教師給出修改建議直到教師認為滿意為止,如果在合理時間範圍學生不能根據反饋做出合理的修改,學生將得不到展示機會,教師也會將在此過程中互動的所有資料整理在課堂上釋出,和全班同學共同尋找沒有完成的原因,如果是小組成員偷懶沒有完成任務,在全班同學面前成為焦點心裡總是不舒服的。

2.2測試正式開始:準時化實施,D階段計劃階段的各項工作要在開學前完成,所有思路都理清楚,目標和方案也確立了,才能在正式上課時進入實施環節。教學總共16周,每週3課時,前期制定的計劃要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必須要實現準時化,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步驟有所拖延都會讓整體計劃的效果打折扣,而拖延症在整個群體中非常普遍,為了杜絕這一問題,我們把每個時間節點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並把推遲完成納入考核內容,並且作為一項主要指標在全體同學面前展示。我們在課堂管理上使用了準時化思想即JIT,justintime,是供應鏈運營管理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我們直接應用到課堂裡,讓學生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即在規定的時間向大家展示令人滿意的小組作業。如果沒有按時間和質量要求完成任務相應評分表裡將會給予相應的體現。我們還在相應的時間段引入了兩個課堂遊戲,一個是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章節匯入了紅黑大戰,另一個是在庫存管理章節引入了啤酒遊戲,這兩個遊戲都是數字類的博弈遊戲,大概分別需要2個課時。這兩個遊戲很直觀的讓同學們瞭解了相關知識和理論,而且課堂的參與感爆棚,幾乎沒有哪位同學置身事外的,遊戲結束後同學們要自己把得分寫到黑板上,還要共同討論自己的所思所想,大家討論的都很積極,一點“與我無關”的感覺都沒有。據我們的分析認為,以往的課堂教學改革主要聚焦於讓同學們做,老師評價,而評價結果和改進意見並沒有及時反饋給同學,也沒有表達出讓他們有所改進的強烈意願。所以,在使用PDCA模型時,只比以往多了一點點,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讓學生懂得了各種任務是我自己的事,而不是為應付老師而敷衍了事的作業,每一項都清清楚楚的。

2.3C階段,教學檢測教學檢測是對學生對本門課程整體學習情況的綜合檢測,通常以期末綜合測試的方式呈現。在改革中我們嘗試期末綜合測試改為化整為零的方式,每項教學任務都賦予相應的分值,再與期末成績相結合形成最後分值,一般情況下平時分值比較高的同學,期末試卷成績普遍較高。在本階段,教師擬訂檢測方式與檢測內容的行動可應用PDCA模型完成一輪二級子迴圈。如在課程最開始第一次課時就告訴同學們課程的性質,在16周課程中將以什麼性質教學,大家都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如何考核檢查,評分依據是什麼,清清楚楚,大家也不會存在過多異議,而會比較理性的按規則辦事。如國際商務專業的檢測,主要是靠任務考核量表評分,大家心服口服。在第一週課上告訴大家主要有四種需要完成的任務:課堂理論教學、小組任務、每課播報、課堂遊戲等。在這四項任務中,比較難以把握的是課堂理論教學,教師在講臺講的熱火朝天下面同學看手機認認真真,這種樣子是大學課堂的常態,為了打破這個僵局,我們使用了簡單粗暴的檢測手段。課內教師隨機找同學回答問題,同時每堂課後留出十分鐘時間就本次介紹的理論知識做總複習,還是以提問的方式隨機找同學介紹。比如在供應鏈運營部分的需求變異章節,課堂提問:“什麼原因會產生需求變異”;課後複習又可以就牛鞭效應、曲棍球棒理論、雙重邊際效應等理論要求學生即時回答,製造緊張氣氛。如果同學答不上來或各種敷衍,對不起直接開啟記錄表在相應位置做減分處理,該動作透過投影讓大家都看到;並每四周在班內公開一次扣分情況,大家都是熟人,看到自己名字後面的扣分總會難為情。透過這種即時檢測方式既可以時刻提醒學生要認真學習,又可以隨時知道哪方面知識有所欠缺,什麼任務完成起來有困難,這樣有利於對教學的總結和改善。透過兩輪的PDCA迴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隨處不在,與日後的工作息息相關。

2.4A階段,教學總結與改善教師對教學的總結是保證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升的關鍵,學生綜合檢測的結果是教師進行總結的重要依據之一。在學生完成檢測之後,教師應對檢測結果進行整體分析,對本門課程教學總體情況進行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並將其納入到下一輪迴圈之中。而在課堂任務的即時實施,即時檢驗時,即時的總結與改善也應該隨之進行。我們在課程裡能開展的即時總結和改善主要體現在每課播報、小組任務和課堂遊戲。每課播報由學生輪流每次課由一個同學向大家介紹這周業內發生的一件新聞,然後就此教師再向全班同學解釋該事件的發生背景及意義,並當場與同學們討論該同學在介紹該新聞時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哪些地方還要收集資料做出更詳細的介紹。如,有一次有位同學介紹順豐速運借殼上市,班裡很多同學很疑惑為什麼不能直接上市,我們馬上要求該同學做出進一步解釋,實際上他自己也很疑惑這件事,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在講解的過程中遇上其他課程的知識要求同學們一起來回憶,很多時候同學們並不能很快有所反應,我們就一邊解釋,一邊要求學生透過手機查詢相關的知識,次數多了,形成條件反射,播報新聞的同學會有意識的查詢自己也不太懂的內容,聽得同學們也會條件反射似的想到其他課程中的知識,並習慣性的拿出手機查詢。知識的學習,習慣的改善就透過這些細細碎碎的方式得到改善。

3質量環模型在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改革中的'效果

PDCA模型的應用也是想透過任務驅動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知識、方法、社會三方面的能力提升達到終極教學目標。在實施質量環模型時,更進一步的讓我們明白不僅是企業需要透過結果導向來實現企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於生產領域,企業管理領域的方法也一樣適用於課堂教學,只是場景發生了變化。PDCA模型在教學中的體現可以總結為計劃主導,責任到人,檢查及時,激勵明確。好的結果在於充分的前期準備和得當的協調配合,而積極的協調配合需要明確的激勵機制促成;計劃的完成必須有支撐的行動,而責任到人才會有真正的行動;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會做你期望的事,而只會做你監督和檢查到位的事。所以說,PDCA環能夠在供應鏈與物流課程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和企業中的結果導向是如出一轍的,強調質量生成主體對質量的責任,由內部對質量進行保證。

4質量環在課程中的推廣應用建議

PDCA環在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裡的成功應用,應該可以推廣到其他課程中去。不同課程在應用上可能會有差異,但其應用原則和基本方法都是一致的。在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PDCA模型是一個突出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環,必須連續應用,中間不能中斷,不然應用結果不但達不到應有效果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其次,作為教師是課程的主導者,必須要非常瞭解自己的課程並且深知PDCA環應用的步驟及其要素,並能及時的調整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最後,學生是質量環的實施物件,特別是在檢測這個環節有些做法有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特別是負面的評價會讓學生不舒服,遇到這種情況時,要注意調節學生的情緒,拿規則說事,切忌以人情替代規則,規則是什麼就要遵守,如果一旦突破,提高學習質量的效果也將打折扣。5結束語把質量環模型應用於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也屬於偶然為之。雖然整體效果還不錯,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困惑,也曾質疑過它的使用。好在我們堅持下來了,也透過各種溝通途徑與學生進行磨合,最終實現了師生間的有效協作。希望本文能夠為同行間的教學交流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美)W愛德華茲戴明.戴明論質量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張先華.陶行知的“行知論”對應用型大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7(1):49-52.

[3]胡穎梅,等.PDCA模型在高職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270-273.

[4]範榮華.“四讓”教學法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訓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師範大學學報,2015(4):122-124.

[5]餘鋒,楊世英.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及總結[J].經營管理者,2017(1):360.

[6]趙婭.價值鏈模型視角下教學改革中的組織慣性研究[J].科教導刊,2015(12):40-4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