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論文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論文

摘要: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於1946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不同的課堂學習方式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倘若能充分結合網際網路和多媒體技術, 那麼就能充分被調動學生的視聽等各種器官, 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就是對其理論的實踐。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尤其是課件, 我們要追求其外表之美觀, 更要將注意力放置在其內容和實質上。

關鍵詞:初中歷史; 多媒體教學; 現狀; 誤區;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於1946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 是新課改的三大支撐理論之一, 他透過研究學生在語言學習2周後的學習內容的平均留存率, 得出了以下結論:不同的課堂學習方式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如聽講、閱讀、試聽、演示、討論、實踐、教授他人等七個學習方法的知識留存率分別為5%、10%、20%、30%、50%、75%、90%。因此, 課堂教學應該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方式。在此基礎上, 倘若能充分結合網際網路和多媒體技術, 那麼就能充分被調動學生的視聽等各種器官, 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提高學習效率。總之, 學習金字塔理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教學新思路, 並用資料論證和揭示了我們最常用的傳統的視聽教學的效率確實低下的問題。

確實, 從上述理論能看出, 有多媒體技術參與的教學效率明顯高於平鋪直敘式的灌鴨式教學, 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育家布魯納也說過, “學習的最好刺激, 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 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各中學提倡以多媒體技術輔助日常教學。尤其是歷史學科, 當前網路上有大量的資料, 包括音訊、影片、圖片、音樂等, 確實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極大地方便, 也節省了我們教學中的大量的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但是, 同時, 筆者發現, 正是因為網路資訊的方便, 以及教師個人認知的錯位, 反而在有些情況下, 多媒體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輔助左右, 有時候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 甚至將多媒體本身作為課堂的重心, 這是明顯的本末倒置。具體來說, 當前的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中尚存在以下問題。

1 將多媒體的展示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

在新課改中, 多媒體的地位是輔助的, 即我們是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速度和效率, 但是, 就目前來看, 筆者認為有相當部分教師將做媒體作為自己課堂的中心, 甚至有教師認為, 一堂多媒體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課件的質量, 因此, 教師會花費大量的心思在課件內容和製作的技術上, 而忽視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對接問題。

我們知道, 初中生的歷史知識本身就不是很豐富, 知識積累明顯較為薄弱, 且這個時候的學生普遍比較貪玩, 學習的恆心和毅力尚需要教師的不斷地引導和監督。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的進行嚴密的組織, 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多媒體可見的製作緊密結合, 創設情境, 讓多媒體課件與學生的學習相配合和輔助。另外, 多媒體教學並不意味著教師只要做好了課件, 就讓課件帶著學生走, 教師不再發揮作用。相反, 教師要從宏觀上調控學生, 根據師生教育教學實際情況, 來確定多媒體教學的閉了和內容, 適當的時候還是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 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 穩住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

2 將學生視作課堂的觀眾

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中, 確實存在將學生視作多媒體教學的觀眾的行為。這其實與我們傳統的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不過是將教師的灌輸變成了多媒體課件的灌輸而已, 這兩者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新課改提倡雙主體論, 即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體, 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動接受者和參與者, 而教師則是學習的監督者和引導者。將學生視作課堂觀眾的做法明顯是不合時宜的。心理學家羅傑斯就曾指出, 學生不應該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相反, 他應該是主動的參與者。筆者透過教學實踐對比也發現, 只有科學地將歷史課的授課型別和歷史教材的具體內容相結合, 並認清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生理特徵, 方能取得初中歷史教學的較好效果。另外, 還得讓學生參與進來, 不能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倘若整節課都沒有學生的`任何回應, 那麼, 這樣的課堂勢必是失敗和無效的。況且, 我們“教”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以後的“不教”, 承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明確一切教育技術或者手段的使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輔助, 尤其不能本末倒置。

3 課件成了老師的小黑板

傳統的教育教學對於教師的三筆字是有比較高的要求, 尤其是粉筆字, 倘若寫的不好, 直接影響教師的個人第一印象及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 尤其是PPt技術, 在某種程度上“拯救”了部分教師, 從這個角度來看, 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確實很明顯。同時, 由於多媒體課件能夠圖文並茂、直觀形象, 它使學生對歷史過程、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刻, 但是, 它的出現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如一些教師不注意教學目標, 只是將知識從書本複製到了課件上, 節省了自己寫板書的時間, 對於學生來說, 也不多是將頭抬起來, 看板書上的教材。另外, 教師將大量的圖片和影片搬移到課件中, 為了展示多媒體的效果, 卻忽視我們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記住, 而非僅僅為了展示。

總之, 以課件為主的多媒體技術確實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它在講求實際和效用的同時, 其實也在要求我們, 多媒體教學內容一定要忠於教材, 高於教材, 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要求, 課件製作得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設計, 重難點突出, 尤其注意不能為了面面俱到而對其史料, 要詳略得當, 在師生、生生互動和與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至於一些難度較大的, 較深的問題, 可以由教師分析, 而較為簡單的部分可以由學生進行講解。另外, 可見的美觀性也是需要我們加以考慮的。簡言之,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尤其是課件, 我們要追求其外表之美觀, 更要將注意力放置在其內容和實質上。

參考文獻

[1]王淑波。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存在的誤區[J]。中小學電教 (下) , 2013 (12) 。

[2]常俊龍。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優勢和誤區[J]。電子製作, 2014 (13) 。

[3]任旭霞。避免走入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誤區[J]。新課程學習 (下) , 2013 (12) 。

[4]嶽文娟。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J]。學週刊, 2016 (8) 。

[5]吳洪華。走出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的誤區[J]。科學教育, 2005 (6) 。

[6]洪峰。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應用誤區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 201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