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但願人持久》的課堂教學實錄

《但願人持久》的課堂教學實錄

語言文字是具有內容的,是具有思想的,是具有情感的,是具有規律的,是具有想象力的……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同學們可以在朗讀中理解內容,在朗讀中感悟思想,在朗讀中發生情感,在朗讀中尋找規律,在朗讀中發揮想象……不同的朗讀,達到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看兩則案例,同樣是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七冊《但願人持久》中一小節:

[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裡不由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麼偏偏在他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這麼亮呢?……]

[案例一]

師:同學們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生自由讀,師巡迴。

師:現在請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1:我感受到蘇軾很想念他的家人,在埋怨月亮。

生2、我覺得月亮很圓,詩人想到中秋節了,應該親人團聚的,可他不能與家人團圓,他很難過

生3:我體會到大詩人在中秋佳節想念家人,又見不到家人的無奈。

……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我們把這種感情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學生感情朗讀。

[案例二]

師:同學們,讀讀想想,說說你為什麼這樣讀?可以先自由讀,再互相討論討論後讀。

生自由朗讀,再小組討論,師巡迴被諮詢。

師: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同學們是怎樣讀的?並說說你們這樣讀的理由。

生1:(自身讀,把“圓圓的”“這麼圓”“這麼亮”讀得較重。)因為我想突出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才引起詩人思念親人的。

(又有好多人舉手)

生2:我補充,我覺得“眼睜睜”“無情”也要讀得重一些,因為這樣,我覺得更可以體現蘇軾想念親人,可又見不到的無可奈何。

師:噢! 那你讀讀看,讓我們大家都來體會體會。

(生2讀,學生練習。還有人舉手)

生3:老師,我覺得朗讀時還要把這些詞兒“圓圓的”“埋怨”“偏偏”也讀得稍重些,因為這也能體現詩人的思念和無奈。

師:(讚許的)恩,你讀讀看。我們再一起來體味體味。

生3讀這段話,大家尋味。

(學生一起讀,聽起來真的讀得很有感情了。可還有人舉手。)

生4:我是這樣讀的,她開始讀。大家聽出,她突出了“眼睜睜地望著”“心裡不由埋怨”“你為什麼”等詞語,好多學生偷偷笑她,眼光似乎也有些看不起。

師:哦,你有不同的讀法,敢於表示,很好!那,你能說說理由嗎?

生4:我……我想讓大家明白,蘇軾是怎樣看月亮,怎樣寫出心裡想法的,還有……還有,我覺得他把月亮當成了人,我……我也想突出一下。

大家顯然沒有想到她會這樣的理由!不再發笑。

師:(高興地鼓掌)啊!你說的真好!考慮得也很深刻!你把這段語言文字的寫法也讀出來了!讓我們記住了怎樣寫!謝謝你!我們無妨也學習她,讀讀看。

學生也試著練讀。有的不住感悟點頭。

師:老師欣賞到了大家很有個性的朗讀,真是精彩!誰還能把文章中的省略號讀出來?

學生再讀,品味。

生5:聲情並茂地讀。並自然而然加上:“你可知道,千里外的弟弟,我想你啊……”

生6:“月亮啊,請捎去我的思念……”

……

[研討]

兩則案例,顯然第二則案例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在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的科學合理,紮實有效;讓我們看到了教師的導而弗牽,滲透得法的藝術;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生朗讀時的主體發揮,個性張揚……新課程中突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個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的,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的個體,他們的理解能力、朗讀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當然朗讀也千變萬化,我們老師心中當然也有自身的所謂“最佳規範”,在對待學生各不相同的朗讀時,千萬不能強硬地把學生一下就帶到你所認為的“最佳”上來。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化朗讀,就是要耐心地聽取他們各不相同的朗讀,而不是馬上糾正;耐心地聽取他們這樣朗讀的原因,讓大家評議,而不是獨斷;讓他們在寬鬆、自然、和諧的氛圍中盡情地發揮自身的才幹,暢所欲言,淋漓盡致……這樣,我們才會發現小朋友智慧的火花,才幹靜靜地聽到各種花兒開放的聲音,才幹悄悄地欣賞到各種花兒盛開的`美姿。第二則案例就是這樣做的,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讓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朗讀訓練得到充沛落實,從而把語言文字學得更紮實,有效。

2、體現層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時提升的過程。思維過程是有邏輯規律、是十分縝密的。在朗讀教學過程中,不是機械地一遍又一遍的朗讀,而是應該體現學生內在的思維過程、提升積累過程,這樣的朗讀才是真正紮實有效的。第二則案例就體現了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自由讀,明白語言的思想內容;再讀,體會語言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讀,感悟到語言文字的內涵、規律等。這是一個漸進的,不時感悟提升的過程,教師充沛遵循這一規律,逐層推進,讓學生在充沛自由的狀態下,自由發揮,思維得到了自由賓士……因此,朗讀越來越有味兒,越來越出色!把語言文字的感悟發揮得恰到好處,使語言文字的演練得到昇華。

3、滲透得法

“引而弗牽,導而弗抑。”是的,教法千萬,貴在得法。第二則案例中,教師就做到了這點。他把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自身只是一個被諮詢物件,會的不講,不會的引導、點撥。呵護小朋友的自信,輕點小朋友的思維,巧燃小朋友的情愫,妙接小朋友的想象……使小朋友的朗讀逐漸入情入境,逐層深入……這樣的朗讀訓練,對語言文字更深入透徹,更有滋有味;學生自然而然對語言文字也更加喜愛,積累運用也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