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購物

網路購物合同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問題探析論文

網路購物合同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問題探析論文

隨著計算機及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購物正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模式。網路購物合同就其本質而言屬於買賣合同,但不同於傳統買賣合同,其交易標的物是買方僅根據賣方提供的圖片、描述而虛擬感知的,合同的履行多數涉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快遞服務,所以加大了買方購物的風險。由於交易的複雜性,使得網路購物合同標的物風險負擔規則不同於一般的買賣合同。因此,明晰風險轉移的時點,合理劃分買賣雙方的權責義,對網路購物活動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買賣合同中風險負擔的一般規則

在雙務合同中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事由而導致合同標的物毀損、滅失,這一不幸損害如何在當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是合同法風險負擔制度的設計目的。針對買賣合同,長期以來主流民法理論一直認為,風險負擔僅指價金風險的負擔。[1]因為從出賣人或者買受人的不同視角觀察,貨物的毀損滅失的風險可以說成是價金的風險。

風險負擔是對價金風險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進行的靜態劃分,而風險何時由出賣人轉移至買受人,即風險轉移的時間點,則是對風險的動態考察。從大多數國家關於買賣合同風險負擔規則的立法規定看,有物主自擔風險的所有人主義和交付主義兩種模式。與前一模式相比,交付主義具有明確界定風險轉移時間、較好地體現風險與利益的一致性等優點,因而成為當今許多國家和地區確定買賣合同標的物風險轉移的標準。我國《合同法》在買賣合同風險負擔問題上採納的即是交付主義模式。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42 條的規定,在適用該項原則時首先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若買賣合同雙方當事人事先對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做出與交付主義規則相悖的特別約定,且該約定並未違反法律對風險負擔規則的強制性規定時,該約定有效。無約定,則按交付主義來分擔。此外,如果法律對此有特別規定的,則從其規定。網路購物合同就其本質而言依然屬於買賣合同,因此在標的物風險負擔上也應遵循交付主義的一般規則。

二、網路購物合同相較於傳統買賣合同的特殊性

網路購物合同所交易的標的物種類複雜,且快遞服務涉及第三方物流企業,因而風險負擔問題自然有異於傳統買賣合同。

第一,網路購物合同所涉及標的物的範圍與傳統買賣合同不同,致使其風險具有特殊性。依據我國《合同法》第130 條的.規定,買受人支付價款,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而成立買賣合同。因此買賣標的物即為“標的物的所有權”。據此,有的學者認為我國民事立法上買賣合同標的物“只能是有體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2]。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電子資訊產品如電子書、影片影像資料、遊戲娛樂軟體等為交易物件的買賣合同的數量激增,而以有體物為原型的民法理論及有關買賣合同的法律規範能否適用此類買賣合同,不無疑義。對於買賣合同的標的物,英美法系國家立法通常也認為除有體物外,無形財產權益可以作為交易的標的物。[3]大陸法系中的《日本民法典》第555 條、《法國民法典》第1607 條對無形財產的買賣、《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1 編第54 條批發買賣的規則適用於財產權的買賣等。可以說,大多數國家的民法對買賣合同標的物範圍的規定還是較為寬泛的,這也代表了一種立法潮流。而我國《合同法》將買賣標的物僅限定為有體物的所有權,對於其他權利的買賣則適用相關的特別法,在買賣合同一章中並未對此作出明確、統一的規定。此立法現狀越來越不適應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電子資訊產品交易的實踐,有必要將標的物範圍予以擴充套件。法釋[2012]7 號( 以下簡稱《買賣合同司法解釋》) 對買賣合同標的物的範疇在制度規定上作出突破,其第5 條將電子資訊產品納入其中。

按照《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範》第30 條規定,買方在網購實務中接收快件時,往往遇到這樣一種情景: 如果交送的快件外包裝無破損,快遞員僅告之收件人予以簽字確認而無需驗收。只有外包裝明顯破損的,快遞員才允許收件人先驗收內件再簽收。如果買方在快件外包裝完好時簽收了,但內件卻有毀損,此時買方的檢驗義務是否已盡到? 針對這一難題《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15 條給出瞭解決方案: 根據該條規定,如果買方與網路賣家的合同約定先驗後籤,但網路賣家與快遞企業約定先簽後驗,那麼即便買方簽收的送貨單據上標明瞭標的物規格、數量、型號的,依然不能作為買方已經對數量和外觀瑕疵進行了檢驗。當標的物的數量與外觀不符合網購合同的約定,買方可拒絕接受標的物,雖然此時買方簽收了,但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根據《合同法》第148 條的規定仍然由賣方承擔。

退換貨物的風險負擔。基於網路購物中買方對標的物品質認識的侷限性,買方經常會在貨物簽收後,發現自己對所選購物品的預期與賣家的宣傳相差甚遠,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賣方違約所致,或純粹依買方在收貨後的個人喜好的影響,因而向賣家提出退換貨的請求。若是因賣方的原因,如發錯貨、賣方實際交付的貨物的質量、數量與合同約定不符,構成賣方違約,退換貨期間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依照《合同法》第148 條的規定,仍然由賣方承擔。若是因買方個人原因申請退換貨,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 條賦予了消費者在7 天內有“後悔權”,即買方7 天之內無理由退貨的權利。網路購物中買方向賣家提出申請退換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買方自付運費將貨物寄回賣家,自賣家簽收時該貨物的風險由買方轉移給賣家; 二是賣方( 如京東、凡客) 指定物流到買方處取走貨物,標的物風險自取時由賣方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