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兒童音樂教育心理學改進策略論文

兒童音樂教育心理學改進策略論文

摘要:音樂心理屬於人大腦中的一種特殊身體機能,將客觀的音樂事實透過大腦主觀反映出來。音樂心理學對於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對音樂心理學進行了概述,其次探討了音樂心理學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再次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給出了針對性的兒童音樂教學改進策略,最後進行了全文總結。

關鍵詞:音樂心理學;兒童音樂教育;改進策略

一、音樂心理學概述

音樂心理現象是人們在音樂活動中較為熟悉的音樂現象,每個音樂活動參與者都能夠獲得親身體驗與經歷。音樂心理本質及其發展不同於其他心理現象,音樂心理現象依託於人類心理學,屬於人類心理不斷髮展過程中,到特殊階段的產物,屬於一種較為特殊的心理現象。音樂心理基於一般心理現象,在音樂意識產生、發生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化。音樂心理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在實際的音樂活動與教育中,在大腦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慢慢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音樂意識和心理過程。成長階段不斷的學習與接受的過程,也是音樂心理形成的過程。從嬰幼兒時期到成年再到老年,經歷了發生、發展與衰退的整個過程。

二、音樂心理學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

(一)兒童音樂接受能力的發展

提升音樂聽力是提升兒童音樂接受能力的基礎與前提,相對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部分。部分兒童不能把音唱準,大多數人會從唱的方面找原因,認為是五音不全,其實應該是兒童聽覺方面的問題。生理研究表明,12歲之前人的聽力能夠在合理培養下提升。因此需要在兒童階段重視對兒童的聽力培養,奠定音樂能力發展的基礎,兒童音樂聽覺能力包括:音樂要素聽辨能力、整體音樂形象聽辨能力以及內心音樂聽覺能力這三個部分。音樂要素聽辨能力包括節奏、旋律、和聲與音色等。聽覺能力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培養。對音樂要素的聽辨是提升音樂能力的基礎。整體音樂形象聽辨能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把握音樂情緒,領悟音樂內涵。這種聽辨力需要基於音樂要素聽辨能力而發展;二是曲式結構的聽辨力。曲式結構是分析音樂層次、條理、章節的關鍵;三是音樂體裁聽辨力。如舞曲、進行曲、交響詩等體裁的聽辨。內心音樂聽覺能力也叫做內心聽覺想象能力,基於此獲得音樂體驗。兒童音樂教學,需要契合兒童音樂接受的心理特點展開,依託音樂音響,在音樂活動中提升兒童的音樂聽力。

(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兒童審美能力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能讓人體驗美、感受美和創造美,且能愉悅身心。兒童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及音響的感受與辨別能力,且深化兒童的情感體驗,培養兒童注意力、記憶力和審美能力。音樂教學包括這幾個部分:一是音樂樂曲欣賞。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兒童的.音響辨別能力(節奏、力度、音高、音色等)及感受能力。另外,還培養兒童的創造力。二是歌曲演唱。運用發音器官,表達與再現歌曲的音調、節奏與旋律能力的培養,以及演唱技巧的掌握、歌曲內涵的把握等。三是樂器演奏教學。主要是樂器演奏技巧的教學。四是樂理知識教學。樂理知識學習包括音樂知識、音樂概念、五線譜識別、音樂簡譜學習等,掌握識譜、用譜的技巧,為今後獨立學唱、演奏歌曲奠定基礎。

三、基於兒童心理特點改進音樂教育策略

(一)踐行以人為本,促進兒童自主參與

兒童音樂教學,應該凸顯出兒童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將兒童作為教學的主體,基於兒童的認知水平、身心發展規律,以兒童發展為導向,實施多元化、針對性、開放式的兒童音樂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兒童自主參與、發散思維、互動合作,在兒童真正的自主學習實踐中,強化學習能力,掌握音樂知識、技能與方法,提升音樂素養。

(二)結合舞蹈元素,提升兒童學習興趣

音樂與舞蹈本是一體,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外在表現形式。若想要兒童更加深刻的學習、領悟音樂,更好的創造音樂,那麼可以將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展開綜合學習。兒童年齡小,活潑好動,可塑性強,將音樂教學與律動表演結合起來,激發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在創造性表演中,詮釋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如此能夠提升兒童的學習興趣,也能強化兒童綜合能力。

(三)運用技術手段,創設豐富教學情境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給與教育工作很多便利。音樂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裝置等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音樂的律動和魅力。如《春天在哪裡》歌曲的教學,播放繁花似錦的春天幻燈片,及嘰嘰喳喳鳥語花香的音樂錄音,讓兒童感受鮮活的生命和真實的春天氣息。如此,在置身其間中,兒童加深了對歌曲的感悟。

(四)培養創造思維,強化兒童音樂素養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在感受、體驗和創造音樂時,能夠啟用人的思維,讓人在想象和聯想中發現美和創造美。音樂心理學理念為,基於兒童的音樂心理發展特點,需要在兒童階段重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從這些方面出發:一是培養兒童的創造興趣。興趣是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的前提,興趣不能憑空產生,需要依託一定的環境、內容而產生。由此需要基於兒童音樂心理特點,營造和諧的環境,組織趣味活動,給與兒童創造的時間與空間,讓兒童在興趣導向下,思維自由發散,獲得創造成功的愉悅感。二是強化兒童創造性思維。需要將兒童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還需要重視對兒童直覺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思維的培養,運用開放式、活動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促進兒童個性發展,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三是創造性表現力的培養。兒童創造力培養以後,還需要兒童能夠將其表現出來,如此才能體現出創造性的作用。音樂新課標中也重點提出了“表現”這一項內容,在音樂表現中凸顯出兒童的創造性。包括這些內容:創造意識、獨特個性、合作能力、知識基礎、協調能力等。知識與技能是創造性表現能力提升的基礎,如此需要引導兒童重視知識與技能學習,加大力度培養兒童創造性。

四、結語

結合文章敘述瞭解到,音樂心理是後天形成的,且可以培養。兒童音樂教學中,需要基於兒童音樂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採取科學、合理的音樂教育策略,透過融入多學科元素,踐行以兒童為本,藉助先進的技術手段,重視對兒童創造性思維與能力的培養,以此在音樂教育中,真正實現感染人、培養人和塑造人的目標,實現音樂教育價值的最大化,為兒童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偉偉.淺述音樂心理學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

[2]侯麗.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研究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2015,(06).

[3]周星雨.試析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研究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