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淺析體育心理學發展路徑論文

淺析體育心理學發展路徑論文

摘要:透過對近十年體育心理學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研究發現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並不是龐雜無序,而是存在一定的研究方向和脈絡,遵循著一定的研究路徑,基於此,研究者從

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和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三方面對體育心理學的研究重點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育心理學;研究路徑;研究重點;

1引言

體育心理學作為應用心理學科的一門分支,自20世紀八十年代從運動心理學分離出來,在研究體育教育中師生心理活動及行為規律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體育心理學既不同於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和心理的普遍性,也異同於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廣泛性,相對而言,體育心理學有著自己研究物件,研究內容和研究模式,同時,體育心理學的發展又離不開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的支撐,彼此互為抵角,相互輝映。近幾十年來,研究者在體育心理學方面的論著豐富,從不同側面對體育心理學進行了闡述和研究,然而,對這些研究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發現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並不是龐雜無序,而是存在一定的研究方向和脈絡,遵循著一定的研究路徑,因此,本文透過對近十年研究文獻進行歸納整理,試圖找出體育心理學研究重點和研究方向,為後續研究者提供參考。

2體育心理學研究路徑闡述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可以從理論層面和方法層面進行探討,同樣運動心理學的研究也遵循這樣的規律,而理論的發展又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補充和完善,因此理論研究內容又分為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部分。體育心理學作為應用心理學科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整體路徑也存在理論層面和方法層面,理論層面又分為學科理論基礎的探討和具體的實驗研究探討。縱覽體育心理學近十年文章,理論層面和方法層面具體到研究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大部分: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和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

2。1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

當前體育心理學並沒有針對本學科研究物件和內容形成獨立的理論基礎[1],其理論主要基於心理學理論知識,從其借鑑的心理學理論內容來看,大的方面主要包括社會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具體研究方面包括情緒、認知、動機、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如洪曉彬等人探究了積極心理學對體育心理學在情緒與運動表現、心理訓練、動作技能學習、人格品質等方面的影響[2];祝大鵬基於教學心理學對體院大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研究等[3]。

這其中,社會心理學與體育心理的緊密結合已逐漸成為一門新興學科———體育社會心理學,正逐漸被國際相關學者所認可。從體育心理學借鑑的理論視角來看,主要分為行為主義研究視角、人本主義研究視角、認知心理學研究視角、建構主義研究視角、跨文化心理學研究視角,如我國學者柳春梅等人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了體育能力本質,針對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問題提出相關建議[4];馬雪等從建構主義視角提出體育教學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結構的掌握,運用“支架式”解決問題情境和“拋錨式”真實情境教學方式的建議[5]。張象從人本主義心理學角度論述了人本主義教育觀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並提出人本主義教育觀應貫穿體育教學整個過程等[6]。

2。2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

學科發展的最終目的`要應用於實踐。體育心理學的目的就是研究人在體育訓練中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如何解決人們體育訓練過程中所出現的心理障礙,提高人們體育訓練的運動成效就成為體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當前我國學者針對體育心理學的應用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探討,即體育心理學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和意義有哪些?體育訓練中常出現什麼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針對第一個問題:體育心理學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和意義,目前研究者得出的結果較為一致,即心理健康是體育訓練的基礎,心理素質的提高不僅是運動的目的之一,也是衡量體育運動員水準的標尺,體育心理學應用的作用主要有:

(1)轉變運動員消極心理態勢,使運動員以積極心態進行體育鍛煉;

(2)透過體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培養人們良好的運動習慣;

(3)瞭解學生體育訓練心理,以更良好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體育訓練,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的成效。

問題二:體育訓練中常出現什麼問題?

對此研究者關注點也同樣聚焦於三個方面:

(1)體育學生屬性差異的問題,如學生的性別、年齡、地域方面所存在的心理差異;

(2)學生個體心理健康問題。常見的研究點有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不足,針對某一體育活動產生的膽怯、恐懼心理;由於體育成績不好或因其它原因(如形體肥胖、矮小,害怕表現不好或者擔心影響團體成績等)而造成的心理障礙;學生由注意障礙而不能正確掌握訓練要領引起的心理問題;

(3)針對某種定向訓練而進行的教學方法的改善。如何源等人對體育心理學相關原理對乒乓球專項教學影響的研究,指出心理技能訓練是現代運動訓練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理技能訓練影響、制約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水平的發展和體現,可促進訓練者心理素質的不斷完善[7]。陳文繼透過分析學生在整個健康操教學過程中的心理特點,提出了“欣賞—模仿—學創”的教學過程[8],黃北翔等人透過把心理學相關原理與撐杆跳教學相結合,提出了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提高體育學生在撐杆跳高中的表象訓練和心理暗示,促使撐杆跳高教學中體育心理學原理在田徑運動中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入[9]。

問題三: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透過對體育訓練中常出現的問題探究,研究者分別從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改善教學方法提出了建議。在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研究者主要傾向於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合理控制情緒等方面著手,這方面的研究從學生體育訓練過程中出現的障礙為出發點,強調對學生個體行為或心理障礙提出對策,不具有全面性。在改善教學方法方面,研究者立致於學生整體,試圖尋找最優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體育心理問題。這方面的研究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立足於某一心理學理論,探尋該理論與體育教學的完美結合,提高體育學生訓練水平。如董佼從積極心理學這一理論視角出發,以SPARK課程為例,從愉快、充實和有意義三個理念維度闡述其對體育教學積極的指導作用[10];祝婭等人運用認知心理學關於知識表徵型別的相關研究成果對體育教學目標進行解構,優化了體育教學方法,促進了體育教育的發展[11]。

另一類是改善傳統教學方法或探尋教學方法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的應用,以此促進學生訓練水平的提高。如梁娟根據以往教學經驗,闡述了在體育課程中案例選擇的原則,案例教學的特點、作用和不足,補充了傳統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知識資訊[12]。張忠將探究學習方法應用於體育心理學教學中,提出體育教學應該從嘗試探究、主動探究到專題探究的過程[13]。

2。3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

課堂教學是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知識更便捷更有效的傳遞給學生是教育工作者孜孜探尋的重點問題之一,而體育訓練課程更強調學生的操作水平,因此,針對體育學生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單純的應用傳統學科教學模式。近幾十年來,教育工作者對體育學生應該如何教學進行廣泛大量的研究,如果把探尋最優體育教學模式視為一場戰爭,那麼這些眾多的體育心理學工作者則可以分為兩個派別。一派研究者立足於當前體育教育教學大綱,以改善現有教學方法為手段,力爭實現體育教育水平的提高,其中,如何改善現在教學方法又成為該派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如周君華等針對體育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課件無新意、資訊容量與學生接受能力相矛盾等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14]。王斌等透過將傳統教學方法和網路化學習相結合,提出了混合式學習模式,並系統分析了混合式學習模式教學要素的特點和實施要求,進一步推進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15]。

另一派研究者認為體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有其獨特的研究物件、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因此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不應照搬其他學科建構理論,而應該有自己的獨特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基於此,該派研究者強調對體育心理學課程目標、體育課程內容、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等進行全面改革。在體育課心理學課程目標方面,研究者認為體育心理學不應單單強調對學生體育運動心理的把握,並以此促進體育訓練成果的高效化,而應該在此基礎之上,使該門學科具有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的功能,成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如趙文昌等人從心理學視角探究了體育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並剖析了這一功能背後的心理學機制[16]。

在課堂教學方法方面,研究者強調引進新的教學方法,加重實驗教學方法的比例,要“因人、因時、因地”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等。如邵國華認為應尋找適合體育運動心理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理論聯絡實際等措施[17]。

在教學內容設定方面,研究者提出最佳化教學結構,精簡教學內容,突出教材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建立立體教材,促進文字教材與電子教材的相協調等措施。在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面,研究者認為應改革考試方法,變注重傳統期末考試成績到逐漸增加考查成績分數的比重;變注重傳統聚合思維的考試到逐漸增加發散思維考題的比重;增加多層次,多方位考核體系,把學生日常測試成績、作業成績、實驗成績等納入期末考評系統,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特別是學習態度,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對此,我國研究者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完善了傳統考核體系單一、教考分離等弊端,推進了體育心理學考評體系的發展。如祝凱等人根據體育類專業學生自身體點,在教學實踐應用基礎上提出了基礎考查、能力考查、學習狀況考查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透過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證明該評價模式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效果顯著[18]。

3結語

透過對近十年文獻的梳理,研究把體育心理學相關文獻分為了三個類別: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和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在此基礎上,研究又對每個類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進了闡述,結果表明,體育心理學內容的廣博論著依然存在著一定的研究路徑,其中,對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是論著研究的主基調,貫穿體育心理學研究的每個層次,其次是對體育心理學具體內容的研究,包括課程的設定,教學方法的改善,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體育心理學的實踐運用等。當然,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體育心理學所基於的理論基礎的不斷完善,其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本文認為未來研究將主要延續以下路徑:

(1)體育心理學本土化理論探討。當前體育心理學還主要以心理學相關理論為基礎,因此未來研究如何在借鑑其它學科理論基礎之上發展體育心理學本學科相關理論知識將是研究者探究重點之一。

(2)體育心理學方法研究。研究方法的完善提高是衡量一個學科發展水平的標誌,由於體育心理學研究物件的獨特性,如何開展本學科研究方法也將是未來研究者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顏軍,蔡先鋒。90年代以來我國體育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發展[J]。體育與科學,2003,24(4)。

[2]洪曉彬,劉欣然。積極心理學對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1)。

[3]祝大鵬。《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對體育院校大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8)。

[4]柳春梅,李志宏,任平。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12,33(4)。

[5]馬雪,徐燁。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體育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533(4)。

[6]張象。學校體育教學中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3,(36):129—131。

[7]何源,韓軍,周翔,週一系,王濤。體育心理學原理在體育教育專業乒乓球專項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資訊:學術研究,2007(14)。

[8]陳文繼。如何用體育心理學原理最佳化健美操教學過程[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0,(36):173。

[9]黃北翔,楊鋒。論撐杆跳高教學中體育心理學原理的應用[J]。體育世界,2015,(8):106—107。

[10]董佼。積極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以SPARK課程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7(6)

[11]祝婭,黃依柱。認知心理學視域下體育教學方法分類模式的創新及重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5)。

[12]梁娟。淺析案例分析法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校體育學,2014,20(4)。

[13]張忠。探究式學習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33(3)。

[14]周君華,李巖。《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探討與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07,11(2)。

[15]王斌,李勤,羅時。混合學習模式下《體育心理學》教學要素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8)。

[16]趙文昌,張麗豔,邵金龍,李琳。基於心理學視角下的體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3(1)。

[17]邵國華。體育運動心理學課程教學手段與實踐教學能力探析[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11)。

[18]祝凱,安宏。體育教育專業體育心理學課程評價模式的實驗研究[J]。中州體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