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數學課堂的最佳化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的最佳化論文

摘要:課堂教學是由老師、學生以及其他因素構成的動態共同體。課堂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助推學生全面發展,有效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可以說素質教育的實施重點是靠課堂。所以教師發揮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尤為重要,本文就對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的最佳化進行闡述,以此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環境;課堂最佳化

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及教學思維的變革,是最佳化課堂的重要因素。教師只有思維實現了變革,才能容易融入新的教學思想,進而促進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與創設的教學環境實現最佳化。教師要從以前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把以往支配者的地位轉化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課堂中構建起科學、民主、平等師生關係,力求態度和藹,情緒飽滿,語言生動,以平等的態度尊重每一個學生。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與探索,認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最佳化可採用如下方法。

一、利用創設數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可以說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突破口,因為有了一定的活動情景才能激發學生進入教學狀態。教學情境有助於學生在學習中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思維活動有機融合,還能讓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濃厚興趣處於興奮狀態,從而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如我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故事:第一天,喜洋洋和美羊羊幫助羊伯伯收南瓜,羊伯伯把6個大南瓜按1:1的比例分給喜洋洋和美羊羊,那麼兩個各能分得幾個呢?分得的個數是同樣多的嗎?第二天,喜洋洋總結了經驗,偷偷動手幫羊伯伯收了非常多的南瓜,羊伯伯一看就高興了,迅速把6個大南瓜按2:1的比例分給喜洋洋和美羊羊,那這時他們兩個又各分得幾個大南瓜呢?羊伯伯還是平均分配給他們的嗎?這樣學生就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體會到平均分就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種情況,就能激起學生迫切想了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引起學習的'求知慾。只有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玩中獲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說

語言和思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在教學課堂上就應該提供給學生動口說話的時機,讓學生在語言的訴說中理解數學知識。比如我們教學這道題時:“一個圓行物體的直徑和一個正方形的邊長一樣都是20米,圓的面積和正方形的面積哪個大呢?冶多數學生都會用以往的方法,分別求出圓的面積和正方形的面積,然後再進行比較(20伊20=400平方米;3.14伊(20衣2)伊(20衣2)=314平方米),從而得出圓的面積小,正方形的面積大。有一次,我教學這一內容時,忽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可以不用計算也能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比圓的面積大。這時全班同學都驚訝起來。他說:圓的直徑和正方形的邊長都是20米,可以看出正方形就在圓的外面,正方形的面積就一定大於圓的面積,全班同學不由自主地給予他熱烈的掌聲。所以創造學生說的機會就能讓學生思維得以展示。

三、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動手操作

數學課堂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進行實踐、有效探索、最佳化課堂的途徑之一。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我們例舉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使學生認識到圓與圖形的區別,關於圓的畫法就讓學生自己去大膽嘗試。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就會調動起來,從而主動探索。大部分學生很快就會借用圓形物體來畫圓了。透過動手操作既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在教學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們教學時把書本知識與生活聯絡起來,學生就會學得積極,既可增長感性認識,又能提高動手能力,使數學教學在輕鬆的活動中完成。

四、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學習上的成功,能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起來,使學生有獲得成就感的體驗,產生出學習的強烈內驅力,給教學的新知教學和學生學習新知帶來動力。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嘗試與探索,在完成中體驗到成功,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善於激發和鼓勵有進步的學生。教學中讓學生都能有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獲取滿足感和成就感。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學困生更應注意培養與轉化,對他們要多一些時間進行輔導與關注,給予他們希望與期待。班級中的優生要擴大知識面進行培養,讓他們能獨立解決問題,體驗到學習的無限樂趣,有效樹立熱愛數學的信心。總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自覺進行教育理論和業務知識的研修,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思想觀。最佳化課堂教學是一個適時應該進行的長遠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