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探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秀論文

探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秀論文

第一篇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閱讀教學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案和實際教學過程無法達成一致。教案的撰寫設計通常完美詳細、考慮周到,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是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視學生思想的靈活性和課堂與教案間的差異性,把整個課堂變成對教案的完全複製,學生根本沒有進行自由思考發揮的時間;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實施,或者說只進行一部分之後就出現整個課堂節奏失控的嚴重後果,最終導致實際教學目標偏離教案教學目的。兩種閱讀教學模式都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較低,不利於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閱讀教學手段花哨

隨著科技進步和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形式日趨多樣化,教學方法自動化趨勢明顯。誠然,製作精美、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教學參與度等方面有極大促進作用,但卻容易本末倒置,造成過於依賴多媒體、忽視教師引導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想象能力的過程,製作精美的多媒體雖然能在感官上帶來直接印象,但卻把學生的想象範圍禁錮在某個特定範圍內,對閱讀教學的順利高效實施帶來阻礙。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確定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深刻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更好發揮自身的學習創造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全面瞭解初中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進而制定相應教學策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樂於表現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激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人公意識,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閱讀積累

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是順利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前提保證。初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加強對各種課內外書籍材料的閱讀。對於課內閱讀,教師可以在原有標準上適當增加應熟練掌握的詞彙句式數量;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推薦優秀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養成摘抄、批註的習慣,並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只有不斷對各種語文知識進行積累,積極思考,“讀”“思”結合,才能積少成多,達到厚積薄發的目的。

(三)情境模擬,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透過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對於情節性較強的課文,可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現,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魯迅的《祝福》時,就可以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學生在對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後,對於作品要表達的情感理解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當面對偏情感表達的課文,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當時的心境等進行形象表達詮釋,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創作這篇課文時的心境,對課文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體會。總之,應利用各種方式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來,從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教案設計層次化、系統化

教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起到指導和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重點的作用。因此,一個良好的閱讀教學教案對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過於細節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閱讀教學課堂上營造一種死板的氣氛。而太過概括的教案設計,也會導致整個課堂節奏失控,一個良好的初中語文閱讀教案應該具有結構明朗、層次分明的特徵。從認讀課文到全文鑑賞,再到評價創新,各個部分的教案設計應在表現其獨有特點的同時相互聯絡,與整個課堂教學流程相對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教案設計的層次化有助於初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進度的整體把握,幫助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在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活躍度。

三、結束語

毫無疑問,初中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在語文教學中佔據重要地位的閱讀教學具有更高的藝術鑑賞價值。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的不同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設計選擇,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宗旨,致力於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學生應在初中語文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進行課外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初中語文閱讀的課堂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部分相結合,實現學生語文知識素養的整體提升,進一步促進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第二篇

一、從學生實際情況著手,提問啟發學生的思維

不管是從知識基礎,還是從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上來講,學生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無法回答出難度較大的問題,這就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利於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而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會不懈於回答這一問題。如此可見,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做到難易適中,有效把握提問藝術,並藉助其推動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其一,教師在提問時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比如:當老師要講解《背影》這一課文的時候,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僅僅讓他們找出全文有幾處描寫了父親的背影,這幾次背影分別出現在怎樣的情景中?然而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不僅要他們找出全文有幾處描寫了父親的背景,還要讓他們將這些句子劃出來,然後簡單的分析句子。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基礎差和基礎好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調動他們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其二,教師要區別對待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還是以《背影》這一課文為例子,教師讓學生從文中找到“三次流淚”的過程,有一部分學生很快的就找到了“三次流淚”的相關句子,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來進一步思考作者此時流淚的原因是什麼呢?然而還有一部分學生仍然沒有找到“三次流淚”的相關句子,此時教師要鼓勵這些學生認真閱讀,尋找相關的句子,教師這樣做可以引導基礎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探討,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從教學目標著手,提問引導學生達成目標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目標中教師要將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指出來,根據不同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如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是一味的提問,這就不能夠將提問藝術效果發揮出來。同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太多,這就導致學生並沒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那麼顯而易見問題所起的.作用就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問題,這樣做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又讓學生了解到作品的內涵。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有一定的閱讀期待,然而學生的閱讀期待越強,那麼所取得的閱讀效果越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透過閱讀目標來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期待。比如:當老師要講解《海燕》這一課文的時候,此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閱讀完之後要準確把握燕子的形象意義,並且還要了解到作者藉助海燕這一形象表達出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篇課文,教師可以將此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到第七段;第二部分是第八段到第十四段。當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的時候,教師要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春景圖?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請分別概括出來?作者所描寫的小燕子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第一部分,在閱讀完第一部分之後學生基礎上已經找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為了能夠引出第二部分,教師要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這麼喜歡小燕子,除了小燕子的活潑可愛,還有沒有別的因素呢?此時教師就帶領著學生開始閱讀第二部分,從第二部分來尋找作者喜歡小燕子的真正原因。透過將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瞭解到小燕子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問成為老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提出合適的問題,透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三篇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缺陷

1.閱讀教學材料單一,只限於教材

現在,老師們的備課大都是參考教學參考書,很少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課外取材,講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文章。教科書上的文章雖然都是名家大作,很有教育意義,但那畢竟是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有差別的。也許有些文字在這個年代已將很難被人理解,也許有些價值觀在這個年代已經不適用了,如果我們只瞭解這些內容,學生的世界觀也許會變得很狹隘,將來會很難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的資訊時代。

2.課堂形式標籤化

雖然,在很多語文閱讀課堂上,老師們積極地為提高課堂效果努力,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明顯。有的老師採用課上分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雖然,這樣的方法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由於沒有注重到一定的細節,這樣的方法只是做了一些無用功而已。原因如下;首先,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認知不深,很難考慮到問題的重點。其次,學生沒有正確思考的方向,只是表達自己的猜測而已。還有,有的同學趁機玩耍,並不認真對待這堂課。最後,大家各執己見,沒有說服對方的充分理由。最後的結果就是,這堂課只是一場鬧劇,沒有實質性內容。

二、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1.幫助學生明確所讀內容

現代文閱讀在現在的語文考試中內容豐富多樣,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把抽象的閱讀內容概括為幾個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包含作者人生感悟或社會體驗的現代文,現在高考常選這類文章作為閱讀材料。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人文修養與審美能力進行鍛鍊與引導,讓學生能夠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與思想,並且透過文中所寫能夠對生活、對社會有一種更深入的認識,從而完全理解所閱讀的文章的內容。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雖然沒有過多地描寫人物的音容笑貌,只是對一位父親的背影進行了細緻刻畫,也把文中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因為文章不僅對家庭的不幸進行了敘述,也從側面將黑暗的舊社會的現實生活表現出來。如果學生沒有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簡單地認定文章所寫只是父親送子北上求學,這就是沒有對文章的深刻內容認識清楚的原因。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在閱讀時學會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閱讀後的看法。其次,鼓勵學生養成寫隨筆的好習慣。每個人見得多了想得多了的時候,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讓他們隨時記錄下來。若是有想不通的,可以與家人、朋友以及老師進行溝通。最後,在進行閱讀時,自己有疑問的地方給予不同的標註,以便之後進行討論。

3.充分利用閱讀資源

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閱讀途徑有很多。可以去圖書館,可以去購買期刊,可以去網上下載,可以看電視、聽廣播等等。對於這個年代的學生來講,可以有所讀有所悟的地方太多。但是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書的質量。作為老師,也要引導學生選擇一些健康有益的書籍來閱讀。這個科技化、資訊化的時代,帶給了學生太多個性化的影響。要想讓學生專心致志地聽完一堂課,對老師們來講,是一件技術性要求很高的事。面對促進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硬性要求,老師們只能各顯神通,投入教育事業中,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一個平臺、一個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