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思維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思維

論文摘要:中學閱讀教學的問題之一是教學方法單一,影響了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汪政、何平編寫的《解放閱讀》一書在上述問題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著作介紹了中西方文論的9種典型文學批評方法,包括批判性較強的後現代批評方法,並附有案例,將每種方法的理論基礎、運用條件、操作方法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開拓了中學文字解讀的新途徑,語文教師可從文字的互文性、母題、敘述視角、不同時期讀者的反映等方面切入文字,“誤讀”、新文字意識就很有教學價值。當然,我們應看到,將書中的文學批評方法成功地運用到中學教學實踐還要有一個過程。

論文關鍵詞:《解放閱讀》;文學批評方法;閱讀教學;新思維

一、本書的幾大特點

(一)批評方法多樣,學理性強

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著、劉象愚譯《文學理論》以“文學的外部研究”和“文學的內部研究”構築其理論體系,文學批評的方法也可粗略地分為外部批評與內部批評。《解放閱讀》一書屬於外部批評的章節有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內部批評的章節有第二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是中國古代的文學評點法。每章的第一節都介紹了某一理論與方法,第一章肯定了文學與社會歷史的聯絡,從文學題材、作家思想角度等角度指出社會生活對文學發展的制約,強調社會歷史批評的批判性;第二章認為“原型批評對作品的主題、意象、情節等進行探討,一定程度上就是遵循一定的路線,重建這種原型古老的本原”,需要對先民的儀式、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分析,如中國的典籍《詩經》《楚辭》,尋找文學作品之間的聯絡;第三章以為“精神分析不僅用以還原作家人格,剖析作品人物,還應用到對讀者的批評上”,一些文學作品主題是性本能的曲折體現,作家創作是一種心理代償;第四章講述了讀者反映批評的重要性,“作家帶來詞語,讀者帶來意義”,閱讀是一個讀者透過自己的情感、想象、經驗等心理活動對文字的再闡釋過程,誤讀有文學史價值;第五章承認文學語言具有獨立的價值,語言學批評從語音、語法、修辭幾個維度開展研究,從根本上說文學語言是一種符號;第六章認為新歷史主義批評不僅要分析文字中那些可以讀出的思想、主題、意義,還要探究它們的存在條件、背後的因素,文學批評應該與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定的距離;第七章生態批評擁有全新的審美觀,認為將自然本身作為審美的物件,以有利於生態整體發展作為美的標準,文學作品是對自然(客觀世界)的反應;第八章介紹了結構主義批評,認為對敘事類文學作品故事的文學分析應該集中到人物的功能與情節的序列上,尋找隱藏的敘述結構而不是作出審美判斷;第九章介紹中國傳統的文學批評評點法,古人讀書有心得處,在文字的上面或下面做一些記號,並以簡短的話語寫下評論,評點的內容包括作品的主題、藝術手法、評點者的引申。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種批評方式就是一種文學觀,多種批評方法呈現不同的角度,有助於闡釋複雜的'文學現象。很明顯,上述批評方法以西方理論為主。具體來說,可分為現代主義批評方法和後現代主要批評方法。現代主義作為一股哲學思潮,主張認知主義,重客觀理性,輕主觀經驗。典型現代主義的批評方法如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動,力圖擺脫純理性的分析,突出文學批評主體對文學文字研究的積極作用,後現代批評方法如新歷史主義批評方法,讀者反映批評,生態批評。西方批評方法有厚重的哲學基礎,嚴密的理論體系,一套術語,有普適性,具有推廣價值,與我國的文化背景雖然不同,但仍然有使用價值。反觀我國古代的批評方法,屬於經驗,即批評家憑藉個人的文學修養,透過個人的經驗來展開對作品的主題藝術手法等的鑑賞,隨文指字摘句,富有民族特色,雖歷經千年,生命力不減,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值得繼承。總之,汪何兩位先生遴選的批評方法很有學術價值,對於中學語文老師來說,已經非常夠用。不管怎麼說,理論、經驗對語文教學都具有實踐價值。

(二)將文學批評與閱讀教學結合,形成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批評理論聯絡教學實踐,是本書的特色,一定程度上能滿足一線中學語文教師的實際需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解讀文字內容要加深理解文學與社會生活的關係,認識到文學對社會生活的反映是複雜的深層次的,社會批評要尊重文學的審美特性;運用原型批評的母題、意象、情節等不是憑空確立的,而是把所解讀的文學作品放到更廣闊的文學史中去進行比照和鑑別,在比照和鑑別中逐漸發現文學作品中的一些母題、意象、情節等存在著古老而且不斷傳衍的原型;在閱讀的過程中,作家作品讀者呈現互動的關係,建立在學生的閱讀感受基礎上的教學才有意義,當然,學生對文字的創造性發揮限於”文字中沒有寫出但是作出暗示的那一部分”;從藝術符號學角度看,文學語言不是對客觀的描述,而是對主體的表現,它傳達的資訊隱晦含糊,需要結合語境理解它的意義;中學語文教學應正視和尊重閱讀的多義性和多向度,儘可能地揭示出某一文字在閱讀和接受過程中既有觀點背後的複雜歷史語境,使歷史文字成為過去與現在的雙向對話;有一類生態文學作品,語文教學要注意生態立場的角度把握作品內容和審美特性;對於敘事類文學作品,從聚焦敘事者角度進行分析將是新的教學路徑;將評點作為一種經常性的教學手段,透過示例指導交流對學生進行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精神分析批評應用於中學語文教學要謹慎。 "

上海師範大學王榮生教授認為,語文課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合宜的教學內容。合宜的教學內容的客觀來源是教材內容和文字內容,運用文論的方法來生產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師的基本任務。將文學批評方法引入中學教學的價值在於:

1、所選用的文字解讀方法現實針對性強,開拓了中學文字解讀的新路徑。針對語文教學中單篇教學、教師講一篇學生懂一篇的現象,作者提出了原型批評的方法;針對某些教師對語文教材中的歷史內容照本宣科的灌輸,作者提出了新歷史主義的批評方法;針對文學作品教學只關注文字內容、忽視文字形式的弊端,作者引入了語言學批評方法;等等。另外,書中的生態批評方法為語文教學打開了新思路。生態批評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批評方法,正式提出這種理論的時間短暫,很多教師對此可能還不熟悉,高等教育中文專業文學理論教材有些沒介紹這種方法。書中對讀者反映批評的強調,無疑能調動學生文字解讀的積極性,學生的集思廣益,為對話教學提供了主觀的條件。某些語文課堂上,當分析人物形象時,教師引導學生從道德的善、惡或好、壞去評價小說的主人公,研究角度單一,閉塞了文學形象的多面性,將複雜的人性簡單化處理肯定是不對的。一般認為,要從事道德批評,批評家需要先進的道德觀,目前的中國社會似乎還沒有形成較先進的新道德觀念。案例分析中,作者對繁漪的人物形象的評價引入了人性論的觀點,而不是進行道德的指責,體現文學批評的新思路和科學性。

2、充實了語文教師的知識。現代認知心理學把知識分為兩大類:狹義的知識與廣義的知識,前者指陳述性知識,如概念、事實性知識;後者指程式性知識,如各種方法、辦事規則。無疑,將文學批評方法引入中學,增加了廣義上的語文知識,其功績正如上世紀80、90年代一批學者將漢語語法引入中學形成的中學漢語語法——“暫擬漢語語法教學系統”。實際上,語文知識包括三個系統:學生系統、教師系統、教學工具系統。很明顯,中學文學批評方法屬於教學工具系統的語文知識。結合每一種批評方法的案例分析過程就是一種程式性知識。

3、克服了文選類教材的弊端對閱讀教學的衝擊。文選類教材選文有一部分是一本書節選的部分,內容單薄,沒有連貫性,資訊量文字意蘊容易流失.本書的批評方法加強作品間的聯絡,努力打通互文性文字的聯絡,使解讀能比較完整的展示一些經典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不是簡單地將文學意義指向現實世界併產生膚淺的機械的認識。原型批評的應用就能將同一意象情節的作品聯絡起來解讀。敘事學在小說教學中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語文教師課堂上可先講清楚人物的功能、序列等敘述學知識點,再將幾篇傳統小說集合在一起,用一篇小說作為例文,最後把餘下的小說作為用件進行練習,這樣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本書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二、本書批評方法應用可能出現的問題

最近幾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教師自身的“充電”、學習變得越來越頻繁。作為語文教師,從事文學批評是提高專業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解放閱讀》在這方面給教師做出了示範。接下來的挑戰來自教師自身,筆者認為,具備一定的文學閱讀積累才可能對書中的方法有所感悟。另外,須知具體方法是由一定的研究物件決定的,研究物件不同,往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否則,可能出現機械套用解讀方法的現象,勢必影響教學效果。當然,我們也應看到,每種批評方法都有自身的侷限性,不同批評方法的術語彼此不溝通,應用的條件差異大,對它們的合理運用需要語文教師一段時間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