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

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

反思,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 篇1

一、背景簡介:

愛是人類一個美好的永恆主題。人類需要愛,教育需要愛,孩子需要愛。成長中的孩子,在他們的身上每時每刻都會發生變化,教師的觀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變化發展的。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教育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挖掘學生的優點、閃光點,予以及時鼓勵和讚揚,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的教育行為,使學生把教育的要求內化為自覺行為,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是促使他們將自身能力發展至極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們樹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

二、事例過程:

2009學年度,我教一年級語文時,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作業不做,上課貪玩,老師頭疼,同學厭煩。老師們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沒有放棄他,主動地去接近、幫助他,在學習上對他降低要求,耐心輔導。我與他達成如下協議:聽寫字詞,以5個為基數,多對一個,獎勵一個“小蘋果”。為了得到獎勵,他上課開始認真寫字了,雖然經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轉變;聽寫雖然不達要求,也有了進步。我及時與他交流:“有進步!你把錯字寫會,老師二次聽寫,如果你全對,獎勵大蘋果一個,怎麼樣?”此後,每次到教室去,他總是主動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師,我改寫完了!你什麼時候聽寫?”有一次聽寫字詞,他居然全對了。他得到了大蘋果的獎勵,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深深地體會到: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辦法。

此後,我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我多次家訪,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漸漸地,孩子學習有了進步,班裡的髒活累活,他搶著幹,在同學中有了威信,對學習感興趣了,認真寫字成為他語文課的主要內容。看著這樣一名後進生的轉變,我感到很欣慰。

三、反思感悟:

1、原因分析:

學習習慣不良的習慣,由於父母感情不和,在爭吵中長大,父母對他關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溝通也較少,發現成績不好非打即罵,使孩子從小養成孤僻、貪玩的內向性格,平時很少交朋友。但是內心渴望得到老師、同學們的認可,但是“惡習”難改。

2、措施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從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多處,從細節入手,從易到難,採用獎蘋果的辦法,激發他在學習上養成良好習慣,追求進步、渴望認可的本性,逐漸改變他的不良習性,特別是在集體教育行為中,他由於學習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讚揚,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讓他在班級中有了威信,樹立了學習自信心,取得了進步。

3、效果分析:

由於家庭等多種原因,造成了**任性、孤獨、自私、說謊、情感不穩定的性格特徵,如果老師放任自流,那很容易造成各種問題。“孩子的成長需要欣賞,沒有欣賞就沒有教育。”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是賞識教育的關鍵。教師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將其提煉成發光的金子,以積極的態度欣賞、接受和喜愛身邊的每一個學生,不失時機地為他們的點滴進步而喝彩。

4、教育反思:

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賞識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賞識他們,學生就會在不斷被賞識的過程中快樂成長。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的**更是渴望獲得賞識,他被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賞識。面對這些學生,依靠教師“孤軍作戰”,效果並不理想。只有以教師為主導,營造氛圍、創設群體賞識情景,發揮學生“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棵樹,如果花不鮮豔,也許葉子會綠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葉子都不漂亮,也許枝幹會長得錯落有致;如果花、葉子、枝幹都不美麗,也許他生長的位置很好,在藍天映襯下,遠遠看去綽約多姿,也流露幾分美感。”實踐告訴我們,陽光屬於每一個孩子。賞識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發展潛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時雨點紅桃千樹,和風染綠李萬枝”,經常賞識你的學生,必將會迎來桃李芬芳的春天,讓你品味到“百花爭豔”的教育美景。

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 篇2

當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已日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但與此同時,部分教師也因此而忽略了對優秀生的管理與教育,致使部分優秀生出現了思想誤區。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切實加強對優秀生的管理與教育。

案例:凌小剛是我班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天資聰穎,思維敏捷。學習上的許多問題都難不倒他。充滿朝氣的他,無論課內還是課外,總可以見到他活躍的身影。可是,接觸時間越長,我越是發現他身上存在著不少思想問題,比如:自我感覺過於良好,優越感太強,爭論問題時喜愛咄咄逼人;凡事喜歡自我為中心,喜歡吹捧,看不起其他同學;他是獨生子,父親是一傢俬營企業的老闆,經濟寬裕的他出手大方,經常買零食或買一些不切實際的明星“大頭貼”,花錢如流水。

像凌小剛這一類的優秀生在我工作中還遇到過不少。這一類學生成績優異,深受老師、家長的喜愛,同學對他們也是分外敬佩和讚賞。所謂“一俊遮百醜”,這種看待事物的觀點更常出現在老師和家長對待學生這個方面。人們看到的通常只是優秀生優異的成績,卻忽視或放鬆了對他們思想、紀律、心理和人格方面等的要求和教育,甚至在他們犯了錯誤時也容易得到別人的庇護或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優秀生驕橫無理、自命不凡的性格。同時,優秀生當中也有許多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溺愛,激勵方式不當,如過於注重物質獎勵或金錢獎勵,使他們滋生了不斷膨脹的“物慾”,產生了不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了鋪張浪費的惡習。

針對凌小剛同學存在的思想問題,我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糾正和引導的:

對策一:學理財,培養正確的消費觀。

為了使小剛同學改變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學會“理財”,我有意識讓他擔當班級的“財務管理員”。每年,我都要求任教班級的學生把班級廢紙或廢品收集起來,賣給廢品店,換得一些學習用品,以供大家使用。這一舉措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明白錢來之不易,要把錢花在最急需的方面。小剛同學自擔任管理員以來,表現非常突出。除在學習之餘認真收拾、整理廢紙外,還把每一項收入和支出記得清清楚楚,成了我們班出色的“財務管理員”。班級角色的轉變也帶動了他生活中的轉變,原來花錢如流水的他漸漸變得“吝嗇”起來,校門口的小店再也看不到他熟悉的身影。但是,“吝嗇”的他卻在一些獻愛心活動中表現得異常“大方”。在那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救災募捐活動中,他把自己積攢下來的40多塊錢大方地捐了出去,得到了學校和同學們的讚揚。

對策二:找不足,增強“危機感”。

著名作家冰心曾經寫過一首寓意深刻的詩:“牆角的花,當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首詩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他就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原來的凌小剛就是這樣的同學。針對他的這個問題,我在班內設立各種競爭機制,例如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建立小組競賽制度。為使凌小剛這類優秀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增強“危機感”,我把他們分在了同一個小組,每次檢測或競賽都來比比高低。這一做法挫去了這類優秀生由來已久的“銳氣”,轉變最明顯的就是小剛同學。一次閱讀能力競賽,小剛同學排在該小組的倒數第二,一向咄咄逼人的他一下子變得沉默不語,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糾正錯題。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滿以為這次考試一定可以拿到本小組的前三名,沒想到他們太厲害了,把我趕下去了……”就這樣,他在競爭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並懂得了要發奮自勵,勇往直前。

凌小剛同學這一案例說明,大膽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情感體驗,培養能力,創設競爭環境,讓學生在競爭中找到不足,挫去“銳氣”,是糾正優秀生思想誤區的最有效的方法。這比蒼白的說教會更有實效,更能讓人領略喜出望外的愉悅!

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 篇3

小學生對教師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言傳身教時時刻刻都在影響、感染著學生,如果說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那麼教師的語言就是有聲的行動,無形的楷模。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要與學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加深理解、親近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因此,班主任的語言顯得尤其重要,班主任與學生的談話可以成為萌發學生思維的春風,也可以成為凋零思維的秋霜。班主任與學生的每一句談話,乃至每一個詞都要“字斟句酌”,反覆推敲,不僅要加大“含金量”,而且要增多“糖分”,親切、自然,為學生接受和領會。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也可以套用為:“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本文試從班主任語言的藝術技巧來談談筆者的一些體會和淺見:

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語言負載豐富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班主任語言符號傳遞資訊的重要內容之一,班主任要說服學生、感化學生,必須講究語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語詞的情感色彩,要讓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緒,使得“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理解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語言比單純的理論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如有一次,我們班有一位叫張書寶的同學在計算檢測中全級最少分,很多同學都譏笑他。我知道這件事後,馬上在班上對同學們進行教育。我說:“書寶同學是沒考好,你們急,老師也急,相信書寶更急;但是,這能光怪書寶嗎?和同學們比起來,書寶成績是低了點,才考了69分。可是,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上次口算檢測書寶才得了48分,從48分到69分,他已經進了一大步!你們中的哪一個,在這回的檢測中取得了這麼大的進步?而他的進步,是自己默默地努力獲得的,你們中的哪一個,又曾經幫助過他呢?”看到同學們都低下了頭,我趁熱打鐵:“同學們,一個好的班集體不光要學習好,還應該是一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集體,譏笑一個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同學,這難道是207班的同學應該做的嗎?同學們都很熱愛我們的班集體,我們一定要共同努力,一起加油。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該怎麼辦呢?”話語一落,“呼啦”一聲,十幾個同學舉手發言,他們想了很多很好的辦法。如:要組織一個學習互助小組,一定要幫助書寶同學把成績趕上去……。

二、因勢利導,激發自信,讓微笑溫暖學生心靈。

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一個班主任,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了。當學生錯了時,微笑著說:“知道錯了,改正就好!”讓他們的心中出現一些溫暖的色調。實踐證明,班主任一味板著臉說教是行不通的,反而會拉大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果班主任充滿情感性的話語再加上親切自然的微笑,一定會讓學生感到“如沐春風”的感覺。

在上思想品德課或週會課的時候,我經常把微笑掛在臉上,常對學生說鼓勵性的話語。有一次,在思想品德課上,我讓學生按小組分組進行角色表演,然後鼓勵學生說:“不管誰上臺表演,代表的就是你們整個小組,看看那位同學為集體爭光。”學生都很踴躍,爭著要上臺展示自己,第一輪下來,我微笑著讚許說:“××同學好樣的!表演很精彩,為你們組爭了光,我們用掌聲感謝他。”這樣很快就把氣氛調動起來了,同學們在上來表演的時候,非常投入,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揹負著一種“責任”,要為自己的小組爭光。我有意設計了一些表演難度不大的角色給怕羞、靦腆的同學來表演,微笑著鼓勵他們去嘗試:“××同學,老師相信你一定行,你是一位勇敢的孩子!”讓他們樹立信心,表演後,我都會因勢利導,讚揚他們說:“太棒了,××同學表演得真精彩。”然後帶頭鼓掌鼓勵,或者說:“你的表演非常有新意,很有創造性,如果表演的時候更大膽、更投入一點,那就更精彩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又幫助學生樹立了信心,鍛鍊了自己。

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啟迪發揮教育功能。

班主任要結合學生實際,善於捕捉容易使學生思考醒悟的機會,動真情,說真話,語意要明確,又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啟迪的餘地。

我班有個叫鈺琳的同學,她過生日時,舅舅送她一盒水彩筆。她喜歡極了,還帶到班上向同學們炫耀,好些同學的很羨慕她。可是鈺琳不愛畫畫兒,也捨不得使用新的水彩筆。心想水彩筆用過了,同學們就不羨慕她了。我知道後,給她講了一個故事。我說;“古時候,有個人得了一支好箭,高興極了。他把這支箭放在家裡,天天都要拿出來看看,就是捨不得射。沒過多久,這支箭生鏽了,成了一支沒用的箭了。你喜歡水彩筆,真喜歡就要用它畫畫兒,你說對不對?”鈺琳聽後很不好意思,若有所思點了點頭,對我說:“老師,你說的有道理,我知道該怎麼做了”。第二天,她就用水彩筆學畫畫兒了。

總之,班主任語言要善於傳情,工於達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平時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身體、表現;要多與學生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好興趣;要多家訪或與家長直接交流,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分析孩子思想動態;要關注學生點滴的進步,及時鼓勵、表揚;要有教育心得,多記錄、多總結,積累經驗……這樣對學生各方面情況均瞭然於心,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充分發揮班主任語言的真正魅力。

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 篇4

張某,男,9歲,小學二年級學生。單親家庭,和母親一起生活。開學一個星期還能正常完成各科作業,但是一週後作業經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學校有亂拿其他同學東西的習慣,被發現後不承認。

原因分析

經過和他母親及其親屬的接觸瞭解到,他的母親是個簡單粗暴的人。離婚後,沒有再婚,是靠他媽媽一個人辦廠養他的,由於平時廠裡比較忙,根本就沒時間管,他是一個人上學、放學,中午自己一個人在外面吃飯,有時候家人不能及時滿足自己的要求,他就開始偷拿其他同學的東西,被老師發現並進行批評教育後,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乾脆不願意去上學,採取有意迴避的態度,壓抑自己。

透過家訪,我明白了他不上學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擾。由於家庭的忽然變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變得更加焦慮不安,感到孤立無助,繼而逃避,這是一種高度焦慮症狀的消極心境。我認識到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長此下去,其認識就會片面,心理的閉鎖就逾強,最終將導致對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藥。

個案處理

一、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絡,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擺脫心理困境。

我認識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負的原因主要在於家庭,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絡,讓其母親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使這個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課餘時間進行電話訪問,做好他母親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認現實,面對現實,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經過多次推心腹的交談,終於使他們接受了我的建議。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逃避,也願意跟同學們交往,漸漸地回到學校上課了。

二、愛護、尊重學生。

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透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羅林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並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說,對學生,可以沒有愛,但要尊重。我卻以為,尊重就是一種愛,真正的愛不能沒有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為“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透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

三、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的過分冷漠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療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學生談談心,能知道學生的心裡工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們最擔心的是什麼。不要盛氣凌人地訓斥學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適當地給一些點撥,學生心頭的那點兒鬱結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視同仁的關心。這些有心理困境的學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極強,性格內向。如果教師在對學生的態度上厚此薄彼,對他們有些冷淡,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不滿。所以教師必須真正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心理素質欠佳、單親家庭的學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熱情,這並不是虛偽,這是調控學生心態的需要。

3、多一些寬厚真誠的愛心。心靈過分脆弱、缺少愛的學生大多有點偏執,脾氣或許有點“怪”,教師千萬不能因此而嫌棄他們,也不能硬要他們立即把怪脾氣改掉。青少年有點兒孩子氣是正常的,每個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也是正常的。教師如果能以一顆寬厚真誠的愛心去教育他們,必能便他們走出暫時的心靈陰影,而步入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

四、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開始,他還不願上學,我去到他家裡時,老躲著不見,或是一問三不答。我知道這是防禦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他極需要被愛的感覺。我不急也不燥,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地給他講班裡發生的趣事,講同學們是多麼希望他回到學校,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我主動與之接近,縮短心理距離,想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他內心的焦慮和冷漠。此後,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漸逐漸地出現在教室裡。但我並不滿足於此,一直尋找讓他重新振作的契機。上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很多同學不會答,竟意外地發現這孩子眼裡露出一點笑意,就抓住這個機會提問他。開始,他漲紅了臉,講得結結巴巴的,我用鼓勵的眼神望著他,親切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結果他講得很流利,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後,我還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五、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於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坦,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善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