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找春天》教學案例分析及反思

《找春天》教學案例分析及反思

《找春天》教學案例

【案例】

《找春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溢兒童情趣的散文。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著嫩綠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她活潑,嫻熟地彈奏動人的音符,快樂地蕩著鞦韆,興奮地叫著、笑著……為使同學能在讀懂課文後,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轉化為自身的個性化語言,同時使同學的思維、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第二課教學中,設計了以下環節。

師:春天已不知不覺走進了我們的心中,相信小朋友對春天都有自身不同的感受,能說說嗎?

生:我讀了最後小節後,知道春天是個活潑的小姑娘,她在柳枝上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的嘴裡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師:說得真棒!會讀書、會考慮!誰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生:我也感覺春天很活潑,而且很愛唱歌,歌聲可動聽啦。“嘰嘰喳喳”“丁丁冬冬”“嘩啦嘩啦”……

師:你的表達就是一首動聽的歌,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

生:我和××(指第一個發言的同學)一樣,從最後一小節可以感受到春天很活潑。我還想把這小節改一改,變成一首詩呢。

師:噢,改課文編詩!真不簡單。好,露一手吧!

生:春天,是個活潑的小姑娘,/她一路跑一路笑,/在柳枝上興奮地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頑皮地搖啊搖,/在喜鵲、杜鵑嘴裡快樂地叫……/(該生有聲有色地念著自身作的小詩,全班響起陣陣掌聲。“啊!寫詩就是這麼一回事兒”其他同學也躍躍欲試。紛紛想當小詩人,教師沉溺在濃濃的詩意中。)

……

同學興趣盎然地把自身對春天的種種感受匯聚成一首首小詩。有的寫道:春天,是個害羞的小姑娘。/她乘著春風悄無聲息地來了,/躲在小花彩色的笑靨裡,/藏在小樹綠色的手臂裡,/鑽在小河嘩嘩的琴聲中……還有的寫道:春天,是個美麗的小姑娘,/她帶著甜甜的小意款款而來,/嫩綠的小草是她的.眉毛,/綻放的野花是她的眼睛,/柔軟的柳條是她的秀髮……

【反思】

新課標“倡議對文字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同學的多元化理解”“倡議同學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同學潛心會文,充沛與文字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其實也是把文字的語言轉化成自身個性化的語言。同學有了文字的憑藉,談感受自然是水到渠成。而值得一提的是,當同學在談感受時,教師千萬不能冷眼旁觀,以防同學漫無目的地無端發散,過度進行個性化解讀。外表看上去熱熱鬧鬧,同學海闊天空,說短道長,氣氛似乎很熱烈,但實際是彩色泡沫,“繁花滿園未必是春。”因此,當一個同學從文字的字裡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著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考慮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同學繼續深入考慮,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小朋友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同學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詩情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同學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議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同學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和中逾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同學充沛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同學才會在課堂發生“改改課文,做回詩人”的大膽想法。當同學發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同學享受勝利的愉悅。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沛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同學的語文實踐,拓展同學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溢詩意。同學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課文改成詩歌,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沛利用文原本拓寬同學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