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通用26篇)

我們常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早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 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下面是小編在線上整理的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

一位哲人說過,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這充分說明了習慣的重要性。北京有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資企業招工,一些學歷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觀條件都很不錯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最後一關-------面試。可是,誰也未曾想到,沒有提問,沒有出題,短短10分鐘,他們都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你一定很納悶吧!原來總經理藉故離開了5分鐘,這些年輕人便得意非凡,圍著總經理的大寫字檯,看看這個資料,翻翻那個資料。10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這群年輕人和我們一樣納悶。總經理說: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被錄取,因為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東西的人。年輕人一聽,頓時捶胸頓足:我們長這麼大,從沒覺得亂翻別人東西是多大的錯,有多麼嚴重!可是機會只有一次,因為一個不好的習慣,他們和機遇失之交臂,多麼可惜呀!因此,我們說好習慣成就大未來,壞習慣錯失良好機會。

孩子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就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那麼作為家長,又該怎樣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指導孩子訂計劃,養成學習有計劃的習慣。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遊戲、交往等內容。家長指導孩子訂計劃,應該包括德、智、體各方面的安排,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計劃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複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

每天的計劃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課之外,要把早自習和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安排好。早自習可以安排背誦、記憶基礎知識、預習等內容,放學回家主要是複習、做作業和預習,應該有玩的時間和勞動的時間。

週六和週日應安排小結性複習、做作業、勞動、文體活動以及參加課外興趣活動。內容不可排得太滿,否則影響效果。

寒暑假時間較長,除了完成假期作業之外,要安排較多的課外閱讀和較多的文體活動。有的孩子學習吃力,應利用假期補習一兩門功課。

訂計劃要發揮孩子積極性,家長不能代替,應該提出指導性意見。督促孩子嚴格執行計劃,不能訂完計劃放在一邊。計劃可以調整,不可放棄。

二、指導孩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不少孩子看書做作業都心不在焉,既想著玩,又想著怎麼把作業草草完成了事,時間耗得多,效益也不好。所以我們在家也要給孩子提出任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要作要求。指導孩子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某些任務,當然任務得安排合理恰當,要讓孩子明確目的,一旦坐到書桌前,就能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專心學習。在學習任務完成後,家長要作適當評價,鼓勵繼續進步。然後再玩孩子喜歡玩的遊戲活動。同時,我們在家裡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電視電腦最好不要開或者將聲音調小,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從而影響學習質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天還應安排一段時間陪孩子看書讀報,幫助解決孩子學習上的困難,這樣的家庭氛圍就能促使孩子專心學習。長此以往,孩子便會養成專心、高效的學習習慣。

三、指導孩子養成獨立鑽研的習慣。

孩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既是掌握知識的需要,也是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因此作為家長不管孩子提出什麼理由和藉口,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決不允許拖到第二天,甚至不交作業或者抄襲同學作業。孩子有困難,家長只能給予講解和啟發引導,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困難,決不能越俎代庖。同時引導孩子要一題多解,想想還有沒有別的答案和方法,激發孩子創新思維。還要指導孩子學會使用工具書和電腦查閱資料,確實不能解決的問題應用筆記本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

四、鼓勵孩子養成善於請教的好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善於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於請教的前提是善於思想、善於提出問題。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透過努力沒有解決的。提總是要講質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答案,帶著答案去請教,會收穫更大。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對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後,就敢提問了。

勤學好問,是善思樂學的表現,現在的孩子,可能是太自信,也可能是環境的影響,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問題的少之又少,沒有弄明白的問題,不去想辦法請教弄明白,還是拿過同學的作業進行抄寫,這些都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請教習慣造成的。

以上談了幾種重要的學習習慣,家長可聯絡孩子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能不能給孩子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認真地進行督促引導,能不能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也是對家長教育意識和教育行為的一種考驗。

習慣就像雛鷹的一雙翅膀, 能讓我們在高高的藍天上翱翔 ;習慣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親密的夥伴 ,能讓小苗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讓我們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盡心盡力吧!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3至7歲幼兒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一個人在幼小成長髮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將目光集中在了孩子的學習上,忽略了孩子良好性格及行為習慣的培養。

教育專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一個兒童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觀、具有破壞性、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等,以後,在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時將很難把握機會,發揮潛力。但是,從現狀來看,家長們更多的是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情商教育。

很多孩子在分享、謙讓、輪流遊戲、合作等方面意識比較弱,在活動或遊戲當中遇到困難,往往很快就放棄。

現在孩子的注意力普遍不如以前的孩子,原因在於家長們更關注孩子知識的培養,比如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特別是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所以更重視讀寫、識字、數學方面的學習。而這些學習一方面超出了孩子年齡能承受的範圍,另一方面又很枯燥乏味,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除此之外,很多孩子在幼兒園裡表現得非常自我、任性,什麼事情什麼活動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獨佔性特別強,做錯事情也不願意承認。而在家長過度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差。

“養成教育”不會立竿見影,而是長期形成的。

家長要將“養成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包括好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情感、社會性的培養等。養成教育需要長期地堅持,讓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它不像學知識,只要學了很快就會看到效果。

一、重視孩子的情商教育,家長首先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早期教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並不只是背唐詩、認字、學多少知識。有一個孩子,參加過好多寶寶大賽,並且屢獲頭獎。但是他入園後沒多久,老師就發現他吃飯時不會拿勺子、餐具,一拿就掉。到了小班後期,幼兒園教孩子象徵性疊被子、穿衣服等內容,他都做不好,無奈之下,家長只好又讓孩子重新上了一次小班。所以,不要光認為孩子智商高就會發展得很好,如果連最基本的自理都做不來,那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一種傷害。

二、家長要和幼兒園形成一致的教育。孩子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回到家後卻由於家長的百依百順而抵消,這樣的“家園”教育不是一種合力。

三、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發展是最重要的。曾經有一個小朋友,經常跟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不是打人就是搗亂,幾次下來,別的小朋友和家長都不接納他。經過和孩子的爸爸溝通後,老師得知,爸爸在家就是用武力這種粗暴的行為來對待孩子的。這就是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形成的影響。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並不難,在遊戲中就可以做到。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徐慧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規則性的遊戲。一個教育專家跟她的孩子經常玩一種投沙包的遊戲,就是拿個球或是沙包往筐裡投,投的時候會畫一個表格,誰投了幾次,投中了多少,或是在一定時間內投了多少,最後誰贏誰輸,都有一個統計。這個遊戲看似簡單,但是裡面卻含有規則和要求,可以達到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目的。

早教專家馮德全認為,優良性格有四個基礎,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及愛勞動關心他人。這些性格品質其實都是情商的重要內容。情商不僅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更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3

在二年級聽了幾節語文課,看到了孩子們在課堂上良好的學習習慣,心裡頓生幾分欣喜,由衷的高興。

瞧:

孩子們認真聽課的習慣

孩子們良好的讀書習慣。

孩子們良好的寫字習慣。

孩子們良好的舉手發言的習慣。

孩子站起來發言端莊大方。

孩子發言聲音響亮、回答正確,讀書正確、流利、有感情,孩子們會報以熱烈的掌聲。

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良好習慣養成的背後是老師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首先,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孩子都有向師性,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最喜歡模仿老師。因此,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薰陶。比如要求孩子讀書姿勢正確,在孩子面前老師首先應姿勢正確;要求孩子寫字姿勢正確,規範整潔,在孩子面前老師首先應姿勢正確,規範整潔;要求孩子課前提前幾分鐘到教室準備上課,教師首先要提前幾分鐘到教室等候上課……這正是無聲的行動勝過有聲的說教,使孩子逐漸形成習慣。

其次,要樹立榜樣,及時鼓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班裡樹立榜樣,孩子有著強烈的上進心,誰也不甘落後,在班裡營造比學趕幫、爭先恐後的氛圍,對班裡表現優秀、學習習慣好的孩子,進行鼓勵表揚,頒佈獎勵措施,制定獎勵辦法。使學生學有榜樣,趕有方向,經常開展班組評比,讓大家評一評,比一比,讓孩子明白某某同學好在哪裡,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讓優秀的孩子介紹經驗,號召大家向他學習,讓孩子在榜樣的感召下,在獎勵措施的激勵下,逐漸形成習慣。

再次,要適時引導,及時點撥。教師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課上課下、課堂內外都要留意觀察,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細節。不放過任何一次表揚鼓勵的機會,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怎麼好,好在哪裡,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更不能放過任何一次委婉善意的糾錯機會,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怎麼不好,弊端在哪裡,會有什麼樣不良的結果。用一顆真誠的心,慈母般的心處處去關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用真心去換真心,用心靈去呼喚心靈,使孩子逐漸形成習慣。

最後,要家校聯絡,不失時機。為了不失時機的教育孩子,還要及時和家長聯絡,及時溝通,瞭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告訴家長孩子在校的表現,把學校或班裡開展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告訴家長,贏得家長的支援和幫助,還要注意和家長溝通的方法和方式,講究談話溝通的藝術,先談孩子的優點,表現好的方面,再指出努力的方向,這樣家長易於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對著家長批評孩子,孩子難堪,家長沒面子,顯得老師無難,注意有效的和家長聯手,使孩子逐漸形成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4

眼下,讓市民劉晶晶最為糾結的是,這個月底,孩子就要離園了,然後一直到9月升入小學,也就是說,中間7、8這兩個月孩子沒有了組織。首先我和他爸爸都要上班,孩子怎麼辦?再就是孩子在家做什麼?總不能就這樣瘋玩兩個月吧,到時突然一上小學肯定會不適應劉晶晶告訴記者,自己正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個學前班。

記者採訪得知,不少有著學齡前孩子的家長都面臨或是曾面臨劉晶晶這樣的擔慮。我家孩子當時整個暑假學了2個月的小學知識。今年孩子已上四年級的過來人王女士說。

今年4月,教育部明令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劉晶晶告訴記者,孩子所在幼兒園倒是沒有提前教孩子拼音、算數等小學知識,不過,她在今年以來的幾次家長會上留意,老師會跟孩子在遊戲中融入了一些算數的意識。比如說,十幾個小朋友做遊戲,過程中要求3個孩子抱一起,5個孩子抱一起等。

其實,即使是沒有正規、系統的學習過,現在學齡前的孩子們差不多也都會了10以內、20以內的加減法了。劉晶晶說,自己沒有刻意教過孩子,不過也會多少擔心孩子什麼也不會的進入小學,特別是看到身邊有些孩子已經會了不少拼音字母、認了很多字的時候。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5

4歲孩子在成人的教育下,一般都會說“謝謝”、“你好”、“再見”、“請”等禮貌用語。活潑一點的孩子還會主動跟熟人打招呼。

但有的孩子比較膽小害羞,不願意主動向人問好,有的孩子甚至見到陌生人時,總想躲到媽媽的背後。這時家長不要硬拉出孩子,讓他叫“叔叔”“阿姨”,應該首先去除他膽怯害羞的心理。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經常帶孩子拜訪朋友、鄰居等,邀請親戚和鄰居家的孩子來家裡玩,讓孩子做主人招待小客人,這樣可以逐漸幫助他變得大膽勇敢一些,增強交往的能力。

同時,教孩子怎樣禮貌地對待客人,如給客人東西時要說“請”,客人離開時要說“再見”,接受客人的禮物時要說“謝謝”。當家長送孩子時,孩子忘了向老師和小朋友問好,應該提醒他;接孩子回家時,不要急急忙忙拉著孩子就往外走,應該等待孩子向老師和小朋友們告別以後再走。

還要教育孩子,如果不小心碰壞了別人的東西、踩著別人的腳,讓別人不高興時,要說“對不起”。如果別人向你道歉時,你就要說“沒關係”。

會使用禮貌用語,代表著有良好的教養。家長平常說話時,要注意講禮貌。當孩子幫你做完事後,別忘了說聲“謝謝”;對孩子提要求時,使用“請你……”的句子;當你要打斷孩子的活動時,說“對不起”或“你能不能……”孩子在家裡經常聽到禮貌用語,自然而然就會說了。

家長以身作則,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許有的家長會問:“對自己的孩子,還需要這麼客氣嗎?”他們認為禮貌只是對客人而言的,其實不然,禮貌用語表示對人的尊重,你能夠尊重客人,為什麼不能尊重自己的孩子呢?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6

很高興能有機會和五班的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孩子教育的問題。孩子教育是各位家長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其中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下面我就孩子成長過程中,關於習慣培養的問題淺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自覺閱讀

3~6歲是培養閱讀的好時機,開始我們陪伴孩子看書,是用手指點讀的方式讓他學會慢慢認字及喜歡上書本。後來他自己能獨立閱讀時,我們就買了大量的適合兒童階段的書籍,等他長大一些後,就開始購買古典名著、外國經典以及當代兒童名著。由於我們也經常看書,孩子在大人慢慢薰陶下,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

二、獨立生活

3年級時,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坐班車上學放學,並讓他回家後自行安排時間。後來我們又逐漸地教他一些簡單家務,即使我們沒有按時回家,他也可以獨立完成煮米飯、摘菜等家務。現在我們還培養他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間、每天自己清洗內衣褲、自己搭配穿衣等獨立生活的習慣。

三、獨立學習

1~2年級我們有意去引導他放學後主動做作業。剛開始時是陪伴式,後期就慢慢放手,讓他自己主動去做。3年級以後,他已經養成一回家就做作業的好習慣,而且速度很快。有一段時間孩子成績不太理想,我們拿著書帶著他學習,結果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後來,我們改變策略,平時家庭作業基本不管,但會幾天抽查一次,發現問題會及時與他本人和老師交流。瞭解他在學校及家裡的學習狀態。在期中或期末時,他會把所有的作業和試卷中的錯題集中起來,集中複習。

四、教會管理零花錢

小學前,姥姥經常帶著他買菜,讓他算帳付錢,從而讓他對錢有了直觀的認識。上二年級後我們每個月會給他零花錢,用於購買學習用具、小零食、玩具、小禮品等,教他合理支配零花錢,並讓他將開銷詳細在賬本上登記且定期統計。

五、鼓勵孩子多運動

每天給他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時間到操場上運動,比如跑步、打籃球、羽毛球、做遊戲、騎腳踏車等,週末還會帶他打檯球、游泳、郊遊等。平時學習任務重,透過這些運動,孩子能夠發洩情緒,調節心理,還能鍛鍊身體,磨練孩子意志力。

培養孩子是系統長期的過程,我們的孩子現在還有很多缺點需要改進,成長過程中也有很多遺憾,但我相信只要有足夠耐心和信心,每個孩子都會成就美好的人生。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7

我們的期待落空了。10月31日有對雙胞胎的媽媽表示要把孩子送到我們園,第二天早上我特意多買了菜,還買了一個大柚子,結果她改變主意了。11月份不僅沒有增加一個新入園的孩子,還走了一個。

不知道翔翔是否還會想念我們?她的離去不僅僅使我們的孩子人數降到只有三人,還給我們每個人留下了無盡的思念。尤其是李玲老師,當她第一次說“我真想去翔翔的幼兒園看看,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以為她是想知道那個幼兒園究竟好在哪裡,把翔翔吸引走了。當李玲老師第二次又提到想去翔翔的幼兒園看看時,我才明白她太想念翔翔了,她太想知道翔翔在新的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樂樂幾次哭著問翔翔呢,她怎麼不來幼兒園?李玲老師說她媽媽帶她去很遠的地方辦事了,要過很長時間才能回來。望著沙坑裡玩耍的孩子中少了一個小小的身影,李玲老師十分難過,她說:“我原想,當幼兒園的老師,就要毫無保留地把全部的愛給予孩子,把別人的孩子當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可是現在我發現也許不能這麼做,孩子們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們園的,到那時,心裡割捨不下怎麼辦?”

上週,我們面臨媽媽做老師帶來的兩難處境。但這週一,李玲老師就重新調整了自己,遇到樂樂把別的孩子弄哭的情況,她一再堅持讓樂樂道歉。很快,孩子們的哭聲減少了,孩子之間的玩耍更加開心。其實,李玲老師曾經堅持讓樂樂道歉,可是家長認為如果勉強孩子道歉,不會有效果,反而會加深孩子之間的不友好。家長的意見似乎也有道理,於是當樂樂不肯道歉時,李老師說他幾句就算了。現在看來,即使孩子是勉強或被迫說聲“對不起”,也比什麼也不說要好。由於缺乏經驗,有時覺得不同的說法都蠻有道理,只有實踐後才能找到最佳的方式。一個孩子欺負了別的孩子,無論有意或無意,也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老師一定要有明確的態度,堅持讓做錯事情的孩子道歉,或讓他感覺到這麼做是不被允許的。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在1965年做過一項實驗,他讓幼兒看成人攻擊不倒翁的電視短片。短片有三種不同的版本:第一個是成人攻擊不倒翁後,得到獎賞;第二個是成人受到訓斥、懲罰;第三個是既沒有獎賞,也沒有批評、責罵。幼兒分為三組,每組看一個版本,然後將三組幼兒放在與電視短片很相似的房間裡,裡面有許多不倒翁。結果發現,觀看第一和第三個版本的幼兒,都模仿了短片中成年人的攻擊行為,而觀看第二個版本的幼兒沒有表現出攻擊行為。這說明幼兒能從觀察別人的行為中進行學習。老師對有攻擊行為的孩子進行制止,同時也給別的孩子施加了正確的影響。如果老師不管不問或輕描淡寫,只能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使整個班級難以管理。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只是針對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針對孩子本人。比如一個孩子把鞋子放在餐桌上,老師就要嚴肅地告訴他:“鞋子應該放到哪裡?不能把鞋子放在吃飯用的桌子上。”千萬不能說:“你這個孩子怎麼不懂事,誰像你這樣把鞋子放到餐桌上?”小孩子不知道社會行為的規範,需要成人幫助他去建立。小孩子做事通常不會有任何惡意或不良企圖,他只是在試探、滿足好奇心。成人制止他的某些行為,同時也是在保護他。比如,不能攀爬有危險的欄杆以免發生意外,不能隨便亂扔垃圾,不能隨便推人……這既是在保護環境和他人,也是在保護這個孩子。垃圾遍地不衛生又不整潔,如果可以隨便推人的話,別人也會隨便推他。

批評孩子的時候,聲音要沉著、嚴厲、堅定。說話嚴厲的程度要看孩子的年齡。如果是1歲多的孩子把鞋子放在餐桌上,成人的說話態度就要溫和,畢竟他還太小,不懂規矩。批評過後,老師在適當的時候,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讓他感覺到老師非常愛他。媽媽有時也會嚴厲地批評孩子,但孩子為什麼還是依戀媽媽呢?因為,孩子知道無論他做錯了什麼,媽媽還是最最愛他。老師也應該這樣,無論孩子做了什麼錯事,老師對他的愛應一如既往。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8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指出 : 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但是現在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一出生就被人為地“保護”起來,接受過度的教育——即生活上的過度照顧和過度包辦;行為活動中的過多限制和過多幹涉。然而,幼兒期正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從幼兒時期教育他們遵守紀律,主動規範,注意公德,文明待人,受到最基本的意志品德,愛國意識,熱愛集體,熱愛學習等教育,並防止不良的行為習慣,能使幼兒在園、在家或進入學校有規律、有秩序地活動、學習和生活,促進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互相滲透,有機結合,並得到全面發展。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因此,在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習慣教育:

1、守規則常堅持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幹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不要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應讓幼兒“有章可循,違章必究”。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則,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如:幼兒每天在幼兒園必須洗手、喝水;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等,這些規則的制定幼兒必須遵守,最後習以為常,形成自覺的行動,嚴格地要求和幼兒的反覆練習促進了良好衛生習慣的形成。

2、一日活動中滲透隨機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幼兒多觀察,多注意,隨時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做到及時發現,給予及時表揚鼓勵及糾正,讓幼兒的良好行為得以鞏固併發揚。活動中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兒急於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亂扔一地。起床以後又有個別幼兒會為了尋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亂。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師們都會抱怨小朋友們為什麼不擺好鞋子在上床,可是無濟於事,並沒有好轉。他們在家裡是小皇帝,有人幫助收拾,來到幼兒園,一下子要求他們自己做,之間是有一段距離的,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悄悄地把孩子們脫鞋的情景數碼相機記錄了下來?下次教育活動時間,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它們上了電視(我把照相機連線在了電腦上),小朋友看得特別的投入,“看,文文的鞋子沒擺就上床了。”“老師,我擺鞋子了,我還幫小朋友擺了呢!”“老師,我們的鞋子好亂呀!太難看了。”孩子們看到他們鞋子的狼狽樣一個個發表了他們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爭論。畫面中的“小搗蛋鬼們”小臉都羞得通紅。我沒有過多地發表意見,只是肯定了孩子們的發現。“下一次睡覺前我還會給你們的鞋子拍照,看一看誰能把鞋子擺好。”孩子們聽了,立即個個表態以後一定擺好鞋子。還真見效,現在孩子們都能自覺地把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同樣,我們把孩子們很多的行為如:吃飯、做操、排隊、上課等情景片斷用照片的形式進行紀錄,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活動完全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9

“兒子起床了,小兒子起床了…….,”“媽媽我再睡兩分鐘,”“哦!兒子快看外面下雪了,外面的行人都成白鬍子老頭了,多像聖誕老人呀!…….。”“媽媽快抱我看看,我要起來去玩雪,聖誕老爺爺在哪呢?”,自從兒子上幼兒園小班開始,每天早上我都用手慢慢撫摸著兒子的小腦袋,輕聲細氣的喊著兒子,用一些他喜歡的事物來吸引他起床。現在兒子上小學了,每天早上7:00準時起床的好習慣終於養成了,所以上學以來都沒有遲到過。

“什麼是“習慣”?字典上說,習慣就是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那好習慣,當然是長期以來重複地做的好的活動,這好習慣是我們平時每天每時每刻播種“好行為”結出的“果實””。自從兒子上學後,我便時不時的講給她聽。就說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吃飯吧,兒子有一個習慣一邊吃飯一邊說話,而且是說到興頭就不顧吃飯了,一頓飯吃下來要一個半小時,上學了哪有時間光吃飯呀!如果不讓她說,又覺得打消他好表達的積極性,於是我給兒子制定了一個辦法,在半個小時內吃完飯,獎勵你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可以聽你講,也可以聽媽媽講,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做。這樣兒子飯也吃快了,也可以全神貫注的講話了。

對於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習慣,但說起來大家都頭頭是道,可做起來卻要花費很大的心思和持久的耐力。我想讓兒子心中有一個信念——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寫作業時一個字沒寫好就重新寫,可是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寫字總是寫不好,而且慢慢我發現字是學多了,可錯字也越來越多了,我激勵兒子說:“就不信自己寫不好。”於是每天放學回家閱讀完,就用閱讀出的好詞語來寫句子練字,果然,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家興奮的說:“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寫字進步很快”。兒子從喜悅的心情中感受到了好習慣的甜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所以在學習生活中小事做起,養成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養成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養成大膽、大方、大聲說話的習慣;養成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養成好問的習慣;養成積極參與的習慣。記得兒子剛上學時,每天放學回家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書包,當媽的總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總是看兒子沒時間就幫他收拾書包,終於有一天老師發校信通說哪幾個同學交了空作業本,其中就有我的兒子,兒子放學回到家沮喪的說:“媽媽,我辛辛苦苦寫的作文,因為交錯本了,不但沒得到表揚,反而挨批評了”。我難過的對兒子說:“媽媽不該幫你收拾書包,等你養成自己會收拾書包的好習慣,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從那以後,我堅持讓兒子自己動手,我發現一段時間後,兒子 的書包什麼時候都很整齊,以前總是找不著東西,而且在學校有時的作業,因為書包太亂找不著。現在也知道各種書本分類放置,大書和大書放在一個地方,小書和小書放在一個地方,文具放在一個地方等等,所以找什麼東西都得心應手。

兒子的東西都非常愛惜,不管是衣服、鞋子、還有書籍,都非常愛惜,小時候的幼兒畫報到現在還是嶄新的,但是絕對不是沒有看,自從兒子會看書時我就對兒子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兒子知道了所有物品乾淨、新新的,看著心裡都舒服。

每個人每一天有很多事情,成人知道用時間來約束每一件事,可孩子卻不知道,兒子在沒時間觀念的時候,做事很慢,我幾乎每天都要重複著無數遍的那句話:“快點,到時間了,該做…….了。”我覺得自己就是表,時刻提醒兒子時間走到哪了該去幹什麼了,真的很累。有一天,兒子說:“媽媽,給我買個手錶吧!”我突然覺得應該讓兒子懂得時間的概念,早點就應該給他買個表,他喜歡的小表時時刻刻都願意去看,每一件事情都按著時間來做,速度也自然而然的加快了。

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的成敗一定是起決定作用的,孩子,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從小埋下各種“好習慣”的種子,長大後讓“好習慣”的果實為自己的明天帶來芳香,帶來甘甜!讓“好習慣”伴我們快樂。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0

很多家長問我,寶寶就是不喜歡看書,給他講故事都安靜不下來,一會兒就想跑。這到了該讀書的年齡,可怎麼辦呀? 我們知道,一歲多的孩子已經開始說話了,兩歲左右,父母 很多家長問我,寶寶就是不喜歡看書,給他講故事都安靜不下來,一會兒就想跑。這到了該讀書的年齡,可怎麼辦呀?

我們知道,一歲多的孩子已經開始說話了,兩歲左右,父母就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找些圖片或帶文字的圖片來識別;接著買一些小故事畫冊,給孩子講故事。

也就是在這個期間,孩子就會對書產生一定的興趣。那麼,剛開始的時候,為了讓孩子瞭解、認識書,可以給低齡寶寶買一些顏色豐富、質地堅硬的畫書,不必強求學習書中的文字,目的只為了讓孩子喜歡上新的一類“玩具”——書。

只有把書當玩具一樣喜歡的孩子,才有可能產生閱讀的衝動,才有可能對媽媽給他講書中的故事產生興趣。而恰恰在後面這個階段,給孩子講故事的媽媽卻忽視了,要想讓孩子不從自己的腿上溜走,最重要的是媽媽要學會講故事。

除了媽媽要用兒童的語言和腔調來唸書上的文字。更要對圖畫中的資訊進行發揮,比如“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們小心翼翼地遊過河”,講故事時就可以適當發揮:“鴨媽媽‘嘎嘎’地招呼孩子們,要小心翼翼地過河。”

當聰明的孩子在媽媽唸書的時候偶爾插嘴,加入自己的理解或提出疑問時,媽媽一定要抓住時機耐心回答,並對孩子的出色表現給予獎勵和表揚。比如誇寶寶聰明的同時,親親孩子的臉頰。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用肢體語言來獎勵寶寶,效果更好。孩子被抱在媽媽身上,若媽媽還能跟孩子的頭更貼近一些,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呼吸,就能更有效地傳達讀書時的情感。

這種“依戀”的感覺也會成為孩子喜歡讀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媽媽的摟抱、親吻、鼓勵與表揚中,對於故事就會很自然地關注。能把一篇並不很吸引人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那才是做媽媽的本事。在這樣的溫馨讀書環境中,孩子把對母親的依戀、幸福的感覺無意識地與讀書之間建立起某種聯絡。就會慢慢喜歡上書籍,進而喜歡上讀書。

當然,在對0~3歲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期間,父母也要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對閱讀的興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愛模仿的孩子。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1

5月27日電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今日表示,家長培養孩子良好讀書習慣,應為12歲之前特別10歲之前的孩子,每晚讀書20分鐘左右。

最近熱播劇《虎媽貓爸》當中反映出的孩子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育問題讓很多父母感同身受,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今日做客《新聞大家談》,談論新媒體環境下孩子該怎麼教育。

孫雲曉就如何培養孩子良好讀書習慣指出,第一,父母帶頭讀書,父母讀書越多,孩子讀書越多,孩子經常看到父母在讀書會對孩子有影響。

第二條經常帶孩子逛書店,或者去圖書館。氛圍,薰陶的氛圍下,孩子到了浩如煙海的書海里邊,完全不喜歡的很少。

第三條,對於12歲之前特別10歲之前的孩子,父母每天晚上讀書20分鐘左右。國內外很多的傑出人都有回憶,最幸福就是睡前爸爸媽媽給讀一段書,講講故事,不僅美好難忘而且還密切了關係。

第四條,在家裡給孩子找一個最舒適位置,一個最不受打擾的時間,讓孩子定點定時地讀書。國內外研究發現,人的一種動作和行為持續出現21天,就會初步成為一個習慣。如果這個動作和行為持續90天以上,就會成為穩定習慣。

第五條,家庭出去旅行讓孩子做嚮導,可讓其先在家裡上網查資料,檢視當地人物,著作等,網上搜索後負責講解。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2

星期六下午,門鈴響,我跑去開門,映入眼簾的是同事史蒂文和他兒子布魯斯,有些相似的臉——這是事先約好的,史蒂文特意帶布魯斯來參觀我這個中國人的房間。“嗨,布魯斯你好。”我想和布魯斯握手,沒想到他靦腆地咧嘴笑了笑,就跑進了廚房,從廚房出來才伸出手:“密斯林,對不起,剛才我的手上有泥巴。”

鬆開手,我對布魯斯說:“你不是想看看我的房間嗎?隨便參觀吧。”布魯斯眼睛一亮,蹦蹦跳跳跑開了。

“爸爸,我撿到2便士!”過了一會兒,布魯斯舉著一枚硬幣跑過來。史蒂文問:“是不是密斯林的?”我搖了搖頭。史蒂文讓布魯斯去問是不是這公寓裡其他人丟的。走廊裡傳來輕輕的叩門聲。好一陣,布魯斯才跑回來:“爸爸,他們都說沒丟。”史蒂文拍了拍他的頭:“這兩便士歸你了。”

布魯斯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我送他們去停車場。布魯斯在前面跑,猛然停下腳步,彎腰撿起一支沾了泥土的圓珠筆:“爸爸,筆還能寫出來。”我看了連忙說:“快把它扔了,這很髒!”布魯斯說:“還能用嘛。”我側頭看史蒂文一眼,他倒是一種坦然的表情。布魯斯又撿到一本不知誰扔的本子,不停地刮上面的泥土,難怪布魯斯的小手總是髒兮兮的。也許看到我訝異的表情,史蒂文對我說:“布魯斯撿破爛已經兩年了,是我教他撿的。”

我很吃驚,不過當時並沒有表現出來。

過了段時間,我到史蒂文家去做客。

獨門獨戶三層樓房的牆壁上爬滿了青綠的枝條,燦白豪華的跑車震撼了我,那是他妻子的豪華車。寬敞的起居室,八九個房間。布魯斯一臉自豪地帶我參觀他的寶庫。一樓靠近花園的房間開啟時,一股藥水味迎面撲來,我呆了:裡面全是可稱之為垃圾的破爛!

布魯斯跑過去,拿起一本冊子,翻開給我看:粘粘的舊郵票,錫紙什麼的。還掏出一個跳棋盤,攤開給我看,指著用透明膠粘住的裂痕自豪地說:“我和爸爸一起粘的呢。”

史蒂文見我一臉迷惑的表情,帶我和布魯斯上了車。到了郵局,史蒂文從車裡捧出一個麻布袋進行整理,除了布魯斯向我展示的那些舊物,還有幾本裝訂大小不一的練習簿;長短不一的鉛筆鋼筆圓珠筆,還有零零碎碎的玩具。他開始寫郵箱地址:蒲隆地……那是中非的一個小國家。他邊寫邊解釋:“我們從網上聯絡的,撿來的東西整理好寄給他們。”小時候,我爸就帶我撿東西,他常說浪費是不應該的,節約是一種美德,幫助他人也是一種美德”他指了指布魯斯,向我擠擠眼,悄聲說:“小傢伙非常有成就感,能幫人了呢。”

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畫畫時,紙稍稍沾了一些汙跡就扔掉,不喜歡的筆扔掉再買;食物往往是吃一半扔一半……我不由得陷入沉思:節約與慈善之舉原來不僅僅是一個行為,而是一個習慣培養與思想鑄造的過程。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3

有些父母往往有意無意地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當然,這些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等等。這樣做等於父母們代替了孩子的思維,代替了他們分析,

代替了他們去和夥伴“算帳”,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而且使孩子產生依賴性,覺得有父母的堅強後盾,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回到父母身邊,尋求庇護。這對孩子增長交友方面的知識是極為不利的。 作為成人來說,和朋友的關係以及友誼的形成是表示一個人是否適應社會,是否成熟的標誌。作為孩子就更要從小學習結交小夥伴。

一週歲多到兩歲的孩子,雖然很少在一起玩,但他們喜歡注視彼此的活動,也喜歡彼此靠近。不過多數情況下,依然是各玩各的。甚至3歲的孩子,彼此間的交往也是短暫的,往往是兩三個人接觸一下,很快又各自玩耍。研究材料表明:約有70%的3歲小兒都喜歡個人遊戲。父母最好能帶孩子到有小朋友的遊戲場所,引導他跟別的小朋友玩。但是,一定要在自願的基礎上。

孩子參加群體活動,是以後參加集體生活的前奏。3歲前如果不和別的孩子交往,處於比較孤寂的狀態,3歲後再開始參加集體遊戲時,就會有不適應的現象,既不習慣和別的小朋友共享玩具,配合行動,也不善於遵守交往規則,結果在集體生活中,像個多餘的人,為了避免孩子形成不合群性格,3歲前,父母便應引導孩子習慣於和別的小朋友交往。

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中,出現困難的往往是獨生子女。某些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使他比較喜歡支配別人,因為他在家裡稱王,父母親和祖父母親什麼都得依他,使他學會了專橫。這個特點帶到孩子群中,就很難被集體接納。

因為誰也不喜歡一個專橫的人來發號施令。於是,這個專橫的孩子就會產生另一個偏向,孤獨、寂寞,不敢加入夥伴的行列。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家裡的言行,不能事事依著孩子,聽他指揮,使其學會既能支配別人,也可以被別人支配。只有這兩種角色都能擔任的孩子,才容易加入同伴們的集體。

還有些獨生子女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常常從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對別人的輕蔑,這當然會引起別的小朋友的不滿,從而影響彼此的關係。對這個問題,父母們應該培養孩子這樣一種品德,多看小朋友的長處,即使對方不如自己,也要熱情幫助。寬容大度是建立友誼所必需的,不能容人的孩子,是難以交上朋友的。

另外,有些孩子太“拔尖兒”。爭強好勝當然不能算是缺點,但太“拔尖兒”就不好了。任何時候尖子只是少數,如果什麼事都想拔尖兒,也很難交到朋友。因為朋友很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較強,如果因為別人超過自己就生氣,就嫉妒,就心裡難受,那怎麼能交上朋友呢?友誼是需要為朋友的成功而驕傲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4

俗話說,三歲看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好習慣是孩子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陪伴一生,大有益處。

教育家關鴻羽指出;“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就像一包溶化了的鐵水,可以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孩子長大了,就像冷卻了的鐵水,變成一塊鐵塊,再改變就很困難了。” 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對孩子影響很深,往往起決定性作用。因此,作為父母,必須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生活有序,不睡懶覺,準時睡覺、起床。講究衛生,飯前便後洗手,睡覺前刷牙、洗臉、洗腳或洗澡,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熱爰勞動,凡是自己能幹的事,如疊被子、洗手絹、洗碗筷、抹桌子等,自己動手幹,不依賴家長。文明禮貌,從小懂得尊老愛幼,關心別人,學會禮貌用語,禮讓他人。生活儉樸,不攀比,不貪心,不挑食,不亂花一分錢,不浪費一粒糧、一滴水、一張紙;勤奮學習,愛讀書,勤動腦,善思考,如飢似渴地吸取一切有用的知識。

如今,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許多家長溺爰孩子,什麼活也不讓孩子幹,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要求,致使孩子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長操心代勞。有些孩子長到十幾歲了還不會洗頭洗澡,不會疊被鋪床,不會掃地擦桌。有些孩子從小養成好吃懶做、挑肥揀瘦、自私自利、目中無人、大手大腳、浪費財物、好逸惡勞、不講衛生、不愛學習的壞習慣。這些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有些家長片面埋怨社會風氣不好,使孩子沾染上不少壞毛病、壞習氣,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就更難改變孩子的壞習慣了。

要改變孩子的壞習慣,首先要改變家長的壞習慣。對於家長來說,要改變幾十年來的壞習慣,確實很難。但是,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再難也得改。這對孩子、對自己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5

孩子在上學以前,家長如果能給孩子培養出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對他的學習生活乃至一生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和影響。

目前,許多家長都不太清楚要給孩子養成哪些習慣,還有的家長覺得學校有老師呢,應該讓老師去培養孩子習慣,可是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清楚一點:孩子只能跟老師幾年(一般和一位老師不會超過4年),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給孩子培養出好習慣的,老師有自身的侷限性,比如老師的素質、能力、時間、經歷、精力、知識水平管理水平等等。而孩子和家長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會是一輩子,如果孩子沒有形成好習慣,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為人處事等等,作為家長也會和孩子一起難受一生。

一、生活習慣:

1、每天早睡早起,睡眠時間不要少於9小時。睡覺時,躺到床上就應該閉眼閉嘴,睡不著也不能聊天說話。

2、起床穿衣和洗漱速度要快,不能磨蹭。

3、飯前和便後要洗手。

4、每天早上或晚上定時排大便一次。這點很重要,不要輕視,養成了這個習慣,一天的生活都是輕鬆的。

5、只要有條件,主動喝水。

6、自己穿衣、吃飯、繫鞋帶。

7、會擺放和收拾自己的物品。比如玩具、學習用具、衣物等。

8、用一樣東西拿一樣,用完原樣放回,不要擺攤。

9、吃飯時不說話。

10、飯一口一口吃,咽完一口再吃一口,每口要小,不要塞滿嘴。

11、不能用手抓飯和菜吃。

12、吃多少盛多少,不夠吃可以和家長要求再添。

13、吃完要會清理飯碗(盒),吃不了的倒掉。飯菜不能掉在桌上,飯桌要會保持乾淨整潔。

14、用的衣物、玩具、書、紙等物品要知道愛護,不能隨意撕、扯、折角、亂寫亂畫。

15、貼身內衣和襪子一天一換;外衣隨髒隨換,不要超過一週;鞋最少兩雙,一天一換。

16、每週剪一次手指甲和腳趾甲。夏季最少2天洗一次澡,冬天一週一次。

17、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18、不隨便翻、動、拿、玩、用別人的物品,包括爸爸媽媽。如果想用,要學會和別人商量,爭得別人同意。

19、知道應該做的事,即使不喜歡不願意,也必須去做,還要做好。不能想幹什麼幹什麼。

20、會站,要站直、站正;會坐,要坐直、坐正、坐穩。不論站和坐,身體不要亂晃,手和腿不要亂擺。

二、學習習慣:

1、聽

1)聽別人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身體站或者坐直,不能隨便亂晃,手裡不要玩東西。

2)邊聽邊在腦子裡想和記對方說話的內容。

3)對方沒有說完不能插嘴。

2、說

1)說話要聲音洪亮,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2)會和長輩說“您”。

3)會說“謝謝”、“對不起”、“請”“沒關係”等禮貌用語。

4)想做的事和家長要求不一致時,會用“我能不能------”,“我可以-----嗎?”“我想-----”的句式說出自己的想法。

5)不說髒字。

3、寫

1)拿筆的姿勢要正確: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筆桿,食指在前,拇指在後,筆桿斜靠在虎口處;手離筆尖一寸;身體要坐正、坐直,頭稍低一點即可,不能趴在桌子上;腳要放平。

2)寫字前手要洗乾淨。

3)把寫字或畫畫用的書和本放平整,本小心不要折角。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6

1、重視培養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的好習慣。

拿不是自己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偷竊,是一種貪小便宜的壞習慣。我以前教過一個學生,我在他書包裡常搜出一些同學的筆呀、本子呀等等東西,我就告訴他家長這件事,這位家長竟然說:“老師,這個我也知道,我以為他是鬧著玩的。”其實,這位家長是知道自己的孩子偷東西的,他沒有引起重視,是因為家長本身也貪小便宜,孩子拿回別人的東西,自己就不用買了。家長自己都是貪小便宜的人,孩子怎麼會不偷東西呢?一個小小的壞習慣,不但讓孩子成為一個品行惡劣的人,而且將會害了他一輩子。因為“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一個人做了什麼壞事,遲早都會讓人知道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學習的榜樣。

因此,希望家長們,經常翻翻孩子的書包,如果發現不是孩子的東西,一定要問清楚,並教育孩子知錯能改,把東西還給同學。因為,但凡偷竊成性的人絕對是沒有好下場的。一支筆一個本子不值幾毛錢,實在不該因此而毀了孩子的一生。古語有訓: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候如果孩子有這個壞習慣,大人不加以制止與教育,將來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2、重視培養孩子“按時按量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當老師向你投訴你的孩子不交作業或者作業非常馬虎時,有些家長可能會想: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會按時交作業,自然會認真些的。其實,這樣想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級就不交作業或馬虎完成作業,一旦形成了習慣,以後幾年甚至十幾年,他肯定做什麼事都會拖拖拉拉、馬虎應付,更不用說他會按時並認真完成作業了;以後家長與老師要費心的就越來越多。

怎樣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呢?這是許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們老師的看法是:一、家長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安靜、良好的'學習環境。二、孩子做作業時,家長最好在旁邊看書看報,儘量不要去看電視或者打麻將,低年級孩子識字不多,需要家長讀題。三、最好規定完成作業的時間,家長不要任孩子邊做作業時,邊玩或者邊看電視、吃東西。家長可以規定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開始定的時間可長一些,如果孩子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家長一定要表揚,以後,可以逐步定短一些時間。

孩子做完作業後,引導他自己檢查作業,能發現問題的要多表揚。開始,不能自己檢查出錯題的,家長要引導,不要一味批評他粗心。當孩子檢查作業,能發現問題的要多表揚。這樣,孩子會越來越自覺檢查作業,越來越細心。另外,凡是老師需要家長一起配合完成的作業,希望家長要重視。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發現我每天佈置的家聽本,有部分同學有錯別字,肯定家長只幫孩子聽寫,沒叫孩子訂正錯的地方。所以,我希望你們在家裡對孩子的作業要高度負責,正如你們希望老師在學校對你的孩子負責一樣。

如果能按時按量認真完成作業的孩子,家長們不用擔心他會不認真讀書。所以,為了孩子往後的學習生活,我們一定要在一二年級就開始重視培養孩子這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3、重視培養孩子“不亂丟垃圾、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我們要經常教育孩子:不亂丟垃圾,看見垃圾撿起來;不隨地吐痰,不讓病菌傳染;不踩草、不折花木,讓環境更美;勤換衣服、便後要衝水,搞好個人衛生;要養成這些好習慣。據我們老師們平常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很多個人衛生也較差,渾身髒髒的,他的座位下總是會有垃圾,雖然,個人衛生與學習成績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個人衛生差的學生偏偏就能折射出家長們根本沒有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自然也會隨之越來越差。

“不亂丟垃圾、愛護環境”這個好習慣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下面我講個從報紙上看到的故事:

有一位相貌平平的女大學生去一個企業單位面試,當老闆看了女大學生的的簡歷後,坦白地說:“對不起!我們需要聘請有經驗的人才,你可以走了!”女大學生誠懇地說:“老闆,我會很努力工作的,並努力積累經驗的!”老闆不為所動,還是婉言地拒絕了她。女大學生只好禮貌地說:“那好吧!謝謝您!”然後,她輕輕地退出了辦公室。當她走到企業門口時,發現地上有一些垃圾,她習慣地彎下腰,一一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門邊的垃圾桶裡。這時,老闆剛巧推開窗,看到了這一幕,非常感動!他想:一個有如此良好行為習慣的人必定是個對社會、對工作有高度責任心的人!這樣的人才比有經驗的人才更加可貴!於是,老闆當即叫人把女大學生再請回來,果斷地宣告她明天馬上就可以上班。

可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多麼重要!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7

如今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很多小孩子習慣性地晚睡,幾乎是不到午夜12點之後,堅決不上床睡覺,而第二天清晨卻賴在床上不肯起來。那麼,要如何改掉小孩子晚睡的習慣呢?

孩子晚上習慣遲睡,可能是因為家長遲睡,所以孩子就隨著熬夜。不要以為孩子晚上少睡白天可補上。其實,白天和晚上就寢質量是相差很大的。

孩子遲睡熬夜,至少會帶來以下弊端:

1、易影響身高

身高雖然與遺傳、營養有關,但與內分泌也干係龐大。人腦中下丘腦構造能分泌一種促進兒童發育的生長激素,它重要是在夜間10時至拂曉1時分泌。在兒童熟睡後60~90分鐘左右,分泌明顯增長,佔全天全泌量的1/2~3/4。如果孩子長期遲睡,肯定影響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不利於身材的發育,尤其是身高。

2、易影響智力發育

芳華前期的兒童,每天應保持充足的就寢時間。通常熬夜會使人體生理成果受到影響,生物鐘產生混亂。上課時昏昏欲睡,影響智力生長,並使學習結果降落。

3、易使免疫成果降落

夜間充足的睡眠時間不但能消除委頓,還可提升人體免疫成果。遲睡的孩子大概會出現精力不振、食慾低落、體重減輕、滿身乏力等。

怎樣讓孩子改掉晚睡的習慣呢?

1、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熬夜

有些家長喜好熬夜看電視,乃至叫上幾個朋友在家裡打撲克、搓麻將,因此,孩子也會隨著熬夜。室內聲音過於喧華,光芒太亮,都會影響到孩子無法靜下來,難以進入就寢狀態。因此,要想讓孩子定時睡覺,作為家長,首先就要做到不熬夜,如此才能讓孩子定時休息。

2、為孩子創造溫馨的就寢環境

不少父母都喜歡把孩子的寢室擺設得很雅緻,但是房間的色彩打擊力太強會使人不容易寂靜下來,孩子縱然躺在床上也難以入睡。

因此,家長最好將孩子的寢室擺設得溫馨一些,色彩要淡雅,不要過於濃厚。此外,孩子的寢室中不要放電腦、電視,防備孩子熬夜看電視、玩遊戲。同時,在睡前不要讓孩子看刺激、可怕的電視節目,也不能讓孩子吃太多的東西、做劇烈的活動,更不要在睡前譴責孩子,要讓孩子在睡前保持寂靜的心情,這樣才有助於孩子人睡。

3、白天別讓孩子睡太多

有些孩子之以晚上睡不著,是由於白天睡得太多了,因此家長要控制孩子白天的就寢時間,不要讓孩子睡太久。

一般來說,孩子白天睡半個小時到1小時就可以了,如果白天睡得太久,到了晚上就會睡不著。如果孩子要是晚上熬夜了,白天就會想要多睡一下子,這時家長也應該把他叫起來,讓他到晚上再睡,家長要防止由於白天睡太久而導致孩子的生物鐘混亂。

4、教孩子做好睡前準備事變

對付晚上不易睡的孩子,家長要教他做好睡前準備事項。

比如:讓孩子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泡腳可以讓孩子放鬆,有助於他進入深度就寢狀態。還可以讓他聽一段舒緩的音樂,大概是在睡前喝一小杯牛奶,這樣有助於孩子快速進入就寢狀態。

人最佳的睡眠時間大概是10點半到11點之間,這段時間如果不睡覺會對人體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家長需要調整好孩子的生活習慣,白天不許孩子賴床,也不要睡懶覺,晚上自然就會困了。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8

1、舉止文明的習慣

(1)懂禮貌,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

(2)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

(3)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4)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譁。

(5)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2、誠實守信的習慣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3、尊重他人的習慣

(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

(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

(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

(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

(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6)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自己的家庭情況不能隨便告訴別人。

4、守時惜時的習慣

(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

(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

(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今日事今日畢。

(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習慣

(1)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孝敬父母,主動給長輩洗腳、捶背、夾菜等。

(2)主動替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3)要尊重環衛工人、交通警察的勞動。

6、勤儉節約的習慣

(1)愛惜學習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

(2)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等。

(3)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

(4)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

(5)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

7、遵守秩序的習慣

(1)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

(2)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

(3)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譁。

(4)愛護學校、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

8、勤於動手的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子。

(2)利人利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9、鍛鍊身體的習慣

(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

(2)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

(3)在運動中要聽從指導老師的安排,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10、講究衛生的習慣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汙垢,身體無異味。

(2)飯前便後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

(4)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果皮箱裡。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19

良好的習慣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尤其是幼年時期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受益終身。以下是北京家長幫社群的一位媽媽的教子記錄,她是從小時時刻刻陪伴孩子成長的全職媽媽,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已於四年級暑假考入北京八中素質班,提前上岸結束了小升初的戰役,回顧十年的教育經歷,有些經驗和教訓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對更多爸爸媽媽們有些幫助。

其實我想大多數家長都是想為孩子好的,想讓孩子乖乖的,但是為什麼慢慢發展的不如人意了呢,為什麼孩子漸漸的就不在掌控之中了呢?這裡我要著重說的有三點:

第一,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和給孩子養成一個壞習慣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一旦你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對孩子好的,就一定要堅持,不要被老人的怒斥嚇到,不要被孩子的哭聲融化掉。

我是遠近聞名的後媽,為何這麼說呢,就是因為我和孩子的約定從未打過任何折扣!只要答應孩子的,我先做到,只要和孩子講清道理的事情,孩子認可了,也不允許他有絲毫的動搖。這真的是最最關鍵的,那時我也有很多阻力擺在面前,老人的心疼、老公的不理解,還有孩子的央求。但只要我想到,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為了讓他儘快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並受益,我就有了無窮的勇氣和動力。任何委屈與不忍,我都可以克服。

很多家長可能就在一次兩次的妥協後,發現已經被孩子掌握與控制了。所以日後在很多事情上家長在埋怨孩子不聽話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是你的不堅持造成的,讓孩子鑽了空子。任何事情都怕堅持啊!

第二,家庭教育孩子只能有一個聲音出現。

所謂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那簡直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由於我在家全職,孩子所有的事情都由我來安排和把控,所以,我事先就和老公約法三章。我教育孩子的時候,他表示全力支援或是乾脆不發話,有不同意見在孩子不在的時候交涉。家裡教育孩子的事情我全權負責。孩子委屈的時候,生氣的時候爸爸可以來安慰,但是絕不能質疑我的教育或是詆譭我,事後我會和孩子溝通講道理。這一點,我也認為是很多家庭容易犯的錯誤,尤其是有老人在的時候,往往就更容易妥協。

我們也和我爸媽生活了三年,還好,我爸爸很支援我的做法,我媽媽雖不支援,但是矛盾激化的時候,她會出去散步,避開外孫那委屈的眼淚。在這裡真的是很感謝我的爸媽和我的老公,全力支援我!我想有時老人也和孩子一樣,你把道理講清楚了,講透徹了,他們懂得,他們也希望孩子好呀。

第三,要和孩子講道理。

我家孩子小時候也有無理取鬧的時候,在他激烈鬥爭時,我都是採用冷處理的方式,不和他針鋒相對。等到他心情平復了,我會和他好好講道理。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懂道理,其實真的是家長有時因為自己的事情多忽略了傾聽孩子的心聲,沒時間和孩子的溝通,那麼等你有時間講道理時,可能孩子已經不願意再聽了。

有了這三條法寶,我家孩子果然一步一步的健康快樂成長著。兩歲開始自覺自願刷牙(堅持了三個星期每天提醒),不該買的東西從來不強行要(曾經把他一人留在商場裡,我躲在角落看他哭鬧),自己吃飯又快又好(不想吃飯可以不吃,但是堅決不餵飯,中間不給零食,餓一頓自然就好好吃飯了),每天陪孩子閱讀,每天陪孩子玩玩具並分類收拾玩具,每天帶孩子接觸大自然。這期間我們不認字,但是天天聽故事,我們不學數數但是把家裡的玩具都整理的很好,我們不背唐詩,但是每天媽媽給講三字經及相關故事。很多媽媽說我特別有耐心,其實那都是因為我太愛我家孩子了,我太希望他快樂了。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0

一、培養孩子習慣注意事項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來說,能幫大人做家務也是非常高興的,這時家長不是一味的支使孩子去做家務,而是讓他覺得他和大人是平等的,這個家因為他做了家務而變得清潔或節省時間,要讓他感覺到自己對這個家的生要性。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

孩子這時對於一個整體的概念理解的還不完整, 所以當我們說“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孩子可能不會去做任何事,因為他不知道收拾房間應該收拾什麼,這時,我們要把房間裡的東西拆分開來,一項一項的告訴他該收拾什麼,比如: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的要求,而平時,父母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並且對於孩子的提問也要耐心而積極的回答,如果他忘記的哪些東西,或收拾的不乾淨也不要批評他,要去高興的提醒他,直到孩子能獨立的而成一項事情。

4、忘記“完美主義”

如果父母是“完美主義”者的,在這裡奉勸一下,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能積極地參與到事情中,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結果並非重要的。不要因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而去批評他的工作,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後他就不會再表現的積極去做這件帶子,同時也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如果讓孩子幫自己收拾飯桌,千萬別指望著孩子會把整個桌子收拾乾淨,只要能把自己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對於家務,父母平時要給孩子心理建設一種積極的態度,而不是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一個消極心理,應該讓他們知道,幫自己做家務,可以使大人有更多時間陪他們一起玩。

7、不要強迫孩子

我們都知道,反抗情緒人人都有,孩子更是,所以不防我們採用比較緩和的辦法來進行,如果孩子正在看動畫片,我們可以說等看完這集動畫片再去收拾自己的書桌等,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

8、提供獎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表揚和獎勵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對於孩子完成一件事,或表現良好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集滿星星時可滿足他們一個小願望。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重複的做某件事,都會感到乏味,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更是如此,這時我們可以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大的方式是不變的,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二、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1、身邊的小事做起,家長要以身作則

對於孩子來說,和他們最親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語他們都耳聞目染。當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我們的言行舉止都要得體,要知道什麼話可以說,什麼事可以做,這樣從小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適當的為孩子立下一些“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針對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適當立一些規矩,讓孩子可以意識到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例如三四歲的孩子,每次玩過玩具之後,要叫他們從哪裡拿的然後就要放回哪裡,不然下一次就不給他們玩了。

3、情感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

有獎勵才有動力,那麼處理好情感獎勵和物質獎勵的時機也是對孩子良好習慣培養的一個肯定。當然這二者怎麼選取,是家長要把握好的。我個人認為還是要以情感獎勵為主,要讓孩子意識到這些好的習慣是自己應該做的。

4、愛和嚴厲相結合的教育方式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上寶,父母疼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疼愛。愛,也要有個度,變成了溺愛就適得其反了。該嚴厲的時候還要嚴厲,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孩子做錯事了,媽媽把孩子搞哭了,爸爸就在那哄,其實只是一個誤區,父母應該讓孩子意識到為啥做錯了,教育他下次不能再這樣了。針對孩子,該愛的時候愛,該嚴厲的時候一定要嚴厲。

5、家長和孩子共同去學習

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就要進幼兒園,從這時候起,老師會為他們授業解道。那麼家長這個時候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扮演著什麼的角色呢?其實這個時候家長依然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家長要和孩子共同學習,知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怎麼學和遇到問題怎麼解決。

6、多擠出時間和孩子一起

全職的父母很少,有了孩子之後過了一段時間父母都要投入工作中,這個時候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因此在不上班的時候就要多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去玩玩,一起談談心,知道孩子的心思,孩子小,父母還是他們最想在一起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1

一、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閱讀既可以豐富人類的知識,也可以使身心得到寧靜,如果從幼兒期開始就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長大後才華更容易得到施展,但是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差、玩性大,很多家長嘗試培養孩子的能力,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不能持之以恆,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呢?這些都是另家長頭痛的問題,那麼,如何正確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我們今天來學習一下西方一些國家是怎樣做的。

在美國,很多家庭都有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從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為孩子朗讀的習慣,並且父母要做好閱讀的好習慣,每天20分鐘,久而久之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在父母的影響下閱讀興趣就慢慢形成了。因為孩子在堅持聽讀可以使注意力集中,還有利於擴大孩子的詞彙量,並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不要小看了每天這20分鐘,在這20分鐘中聽讀的孩子會慢慢領悟到語句結構和詞意神韻,產生想讀書的願望,並初步具備閱讀的基礎。所以說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越早越好。家長在閱讀時內容選取也是非常關鍵的,要選擇吸引孩子、生動有趣的文章進行閱讀,慢慢地內容可逐步加深。

有很多想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家長都沒想到用這樣一種簡單方法,就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但很多家長還在懷疑聽讀的效果,孩子們看電視也是聽讀,怎麼沒見孩子產生閱讀的興趣呢?這是因為變幻莫測的電檢視像會使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更無法安心地放在“聽”上面,同時還會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無法專心感受語言中的美。

而且很多調查表明,當孩子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左右,讀書效率會大大降低,由此可見每天看電視時間太長會影響孩子智力的開發和,所以這一點家長要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培養孩子。家長們可以利用晚上孩子安靜下來的時間,耐心地在他身邊富有感情地為他朗讀一首詩或一個故事,這些都比催促孩子去閱讀要來得有效。

想孩子成才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所以在教育上都花了不少心思,而閱讀既是一種簡單又能開發孩子智力的好習慣,要想培養孩子能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家長首先要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感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家長少操心就能輕鬆讓孩子喜歡上閱讀。

二、教育孩子的四大禁忌

禁忌1、太多指示。

美國曾經有過一項調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裡,平均每半小時會發出17個指令,那些有問題的孩子,他們父母發出的指示更是高達35個。殊不知,指令越多,孩子越反叛。其實,很多小事完全可以由著孩子自己去做。

禁忌2、教育不一致。

教育孩子最怕的是爸爸媽媽的口徑不一致,這時孩子或不知所措,或誤認為總有一個人的話可以不理,那麼以後呢?你對孩子的教育就會大打折扣。

禁忌3、情緒化。

有的父母,自己心情好的時候,特別優待孩子,不高興的時候,稍不順心就臭罵孩子。孩子的情緒隨父母而起落,會覺得沒有安全感。

禁忌4、愛面子。

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不爭氣而覺得丟臉,便強迫孩子加倍努力。如此勉強孩子,不切身體會孩子的處境,最終也是害了孩子。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2

第一階段(1-1歲半以前),隨天性,想尿就尿

1歲半以前的寶寶身心發育有限,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所以家長儘量隨孩子天性,讓他們想尿就尿,想拉就拉,不必過於著急訓練孩子上廁所,因為過早訓練可能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使親子間關係變緊張。不過,在寶寶還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家長看到他們尿溼或排便弄髒褲子,就應有意識地告訴他:“寶寶尿了、“寶寶大便了,以培養其理解能力。

第二階段(1歲半-3歲),進行行為指導

寶寶長到1歲半以後,一般都能靈活坐、站、行走、蹲、起了,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從生理上看,他們開始能夠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與“放;從心理上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瞭解去廁所是什麼意思。因此,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上廁所的訓練。

家長要仔細觀察,發現寶寶在遊戲時突然不動了,或在活動中突然用手摸著腹部、出現哭鬧等情況,就說明可能是有了尿意。這時,家長可以把寶寶帶到廁所,指著便盆問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寶寶點頭,家長便可以教孩子脫下褲子,蹲下自己解決。如果寶寶順利完成排便,要給他鼓勵和稱讚;如果寶寶一時沒控制住,弄髒褲子,家長也不要大聲責備,以免讓他們產生挫折感。若是寶寶有了尿意,又一時排不出來,家長可以試著開啟水龍頭或口頭髮出“噓噓的聲音,用這種輔助效果幫孩子排尿。

1-3歲的孩子,由於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一般以行為教育為主,即以示範性動作讓寶寶模仿。比如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上廁所,讓孩子學著模仿。家長在發現孩子尿溼褲子後,不要立即給他換,因為這很容易給孩子一種誤導,以為解決排便的辦法就是這樣。應該把孩子帶到便盆前,指著便盆告訴他要怎樣解決。

一般來說,3歲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所以這段時間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儘量避免弄溼床鋪,但不能刻意要求他們不尿床。比如,睡覺前,不要讓寶寶喝大量的水或吃過多的水果;夜裡固定給寶寶把1-2次尿。如果用尿不溼,則要按固定時間看一下尿不溼的情況。

第三階段(3歲以後):讓孩子慢慢克服尿床

孩子3歲後,家長可以每次把把尿的時間從原來固定的時間點逐步往後延,先半小時,再1個小時、2個小時。這樣能夠慢慢鍛鍊寶寶膀胱的儲尿能力,使他們逐步改變,直到天亮才會下床排尿為止。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3

“我家孩子從小就磨蹭,刷牙要催,吃飯也要催,飯放在她嘴裡,不催她就不知道往下嚥······我真是要崩潰了!”王女士的這種煩惱並不少見,尤其是上幼兒園和剛上小學的孩子的家長,常有類似的心理疑問: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把戰線拖得老長,現在孩子到底怎麼了?

專家指出,小孩子做事磨蹭,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對所做的事情沒有興趣,也就難免心不在焉,拖沓散漫。

二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5—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是10分鐘左右,7—8歲的孩子可以堅持15分鐘,上小學的孩子也只能維持20—30分鐘,再加上易被新異刺激“搶”走注意力,所以容易養成拖拉的習慣。

三是在家長或老師的逼迫下做事,使他們喪失了做事的積極性。

四是孩子年紀尚小,本來就不懂做事的正確方法,缺乏合理安排事情的能力。

事實上,無論孩子因為何種原因磨蹭,家長都要負首要責任。特別在8歲以前,孩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生活和做事習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些家長做事較慢,或者家庭環境比較噪雜,這都會影響孩子做事的效率。此外,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或在孩子做事時指指點點,都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有關專家建議,幫助孩子改掉磨蹭的習慣,家長要從自身做起。

一是要發掘孩子的興趣點,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以此來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二是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傑羅姆·卡根就指出,一對一語言教學(比如講故事)對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特別有效;

三是根據孩子趨利避害的特點,可對他們施以簡單的懲戒,比如不按時吃飯就收走餐具,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是有些事情,家長可以創設一些情景與孩子比賽,一方面提高孩子做事情的興趣,另一方面加快孩子做事的速度。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4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3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以一名低年級學生為例,如果他能堅持閱讀30分鐘,而不去吃東西或喝水,就鼓勵孩子每天這樣閱讀下去,以後肯定受益匪淺。

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專家認為,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家長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念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讀,並鼓勵孩子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後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

此外,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也非常重要。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動地動腦筋。對愛提問的孩子,家長應鼓勵並積極幫其解答疑問。如果孩子不愛提問,家長就要多問孩子,由此,慢慢地轉為孩子自己主動開口提問。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5

時間總是在無聲無息中悄然流逝,不經意間,女兒已經將近六週歲,看著女兒一天天地長大,雖說心裡充滿了無限的欣喜,但又總有些抓不住時間的感覺,總希望能每時每刻把她擁在懷裡,睜開眼睛能看到她燦爛的笑容,躺在床上能觸碰到她柔軟的身體,害怕女兒長大了就會離開自己,等到那時自己將無所適從。但孩子終究要長大,將要踏上五彩繽紛的世界,將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群,因此縱有再多的不願,也要將她從懷裡推出來,訓練她學會這個,學會那個,引導她學會去面對各種問題,解決各種困難。希望她能將人生的每一步堅實地走好。

作為媽媽,承擔著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從孩子生下來那天起,就犧牲了自己所有的時間,事無鉅細,親力親為,不求回報的包攬了孩子所有的事情。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這個時候的我們應該學會放手了,這是孩子從嗷嗷待哺進入獨立生活的第一步,尤為艱難,也尤為重要。從衣食住行到待人接物,不能事事都衝到孩子面前,為他們做這做那,為他們鋪好一條條平坦堅實的路。否則,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了一個依賴心理。這樣下去怎麼能行呢?所以我首先學會解脫自己,控制自己要伸出的手,狠下心來讓她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剛開始,女兒做得不夠好,不夠快,我忍著衝動耐心地等待,及時地給她鼓勵,讓她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記得女兒在收拾玩具這件事上,剛開始女兒玩完玩具就隨手一扔,滿地都是,叫她收拾,她也不幹,因為她總認為媽媽一定會幫她收拾,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還是我幫她整理。我想老這個樣子,沒有實際行動的教育,只能讓女兒越來越依賴。所以有一次,我提醒她玩具玩完了自己收回,提醒了幾次,她依然不管不顧,我毫不客氣地將她的玩具掃入了垃圾桶。而女兒一向將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要,當時一見,立刻不依不饒地鬧起來,非追著我把玩具撿回來。這次任憑她如何鬧,我就是沒動搖,因為既然狠下心了,就一定要給她一個狠狠的教育,不能半途而廢。最終這個玩具就這樣離開了女兒,而似乎也是從那次開始,女兒不像以前那麼難纏了。雖說再讓她收拾灑落一地的東西時,她有再多的不情願,但最後依然是整理好了。看到女兒的變化我自己也暗自欣喜,一次狠心也多少換回了一點成就。慢慢的女兒在一件件小事中獨立性越來越強了。

真如書中說的,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就應該讓他明白:“自己的書包、書籍、玩具等物品,應該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應該自己打掃,自己的被褥應該自己收拾。”而作為父母不能永遠為他們把事情想好,替他們把事情做好。

然而好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訓練出來的。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讓孩子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子、自己收拾房間、自己洗漱、自己洗小衣服、自己按時睡覺、自己制定計劃等。讓孩子自己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學會自己整理物品,學會物歸原處;自己安排和負責一些事務。如果孩子能隨時隨地地想著自己的的事情自己做,凡事不依賴別人,有了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自然會培養出自理自立的能力。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為了孩子,一定要讓他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他將受益終生!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點 篇26

“孩子的習慣一定是大人幫他(她)養成的,如果大人給孩子下硬性規定,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如餐後睡前一定要刷牙、刷了牙才能睡覺等習慣。”趙瑋稱,剛開始孩子對刷牙一定是不配合的,拼命撒嬌、賴皮就是不肯刷牙,父母可觀察孩子的習性,例如可藉助孩子的好奇心、想學大人等心理特徵,透過叫孩子猜為啥刷牙有泡泡、讓她幫媽媽刷牙等方式讓孩子接觸刷牙這一行為,甚至可以教孩子念小口訣(“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每個牙面都刷到”),讓孩子邊念邊刷牙,使刷牙過程充滿趣味。

“孩子不配合刷牙是家長最苦惱的事。”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趙瑋副主任醫師對記者表示,她也有一個小女兒,因此深知父母要引導孩子愛上刷牙,需要寓教於樂。

一出生就要潔牙

“小孩子打一出生就該潔牙了,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潔牙方法,7歲前都少不了父母的幫助和監督。”趙瑋稱。

孩子6個月-1歲半父母幫刷牙。6個月-1歲半是乳牙萌出期。小乳牙一萌出,父母就該早晚各一次地使用指套形的乳膠牙刷給孩子刷牙,偶爾可使用一點兒童專用牙膏,但不宜過多,要防止孩子吞服牙膏。

剛出生用紗布輕刷口腔。孩子剛出生時,在每次喝完母乳和牛奶後,父母都應給孩子清潔口腔。趙瑋稱,給孩子喝清水,並用紗布沾清水輕輕刷洗孩子口腔。父母越早給孩子潔牙,孩子也越容易形成潔牙習慣。

孩子7歲內需父母監督刷牙質量。六七歲的孩子正處於換牙期,牙齒容易出問題,刷牙效果好壞影響預防齲齒等兒科常見牙病的成效,因此家長要在一旁看孩子刷牙,刷得不好要補刷。

2歲左右開始讓寶寶自己刷牙。趙瑋說,遇到女兒洋洋哭鬧不願刷牙時,作為媽媽會幫她刷,讓孩子明白無論如何刷牙是最重要的。

除了牙刷,食物也潔牙

趙瑋表示,孩子潔牙除了可用最常用的牙刷、牙線外,還可投其所好,吃一些既好吃又有潔牙作用的食物,一舉兩得。

一、粗纖食物。吃粗纖食物對牙齒有自潔作用,青菜、蘋果、芹菜、菜心都是不錯的粗纖潔牙食物。

二、堅果。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堅果是既營養又促進孩子咀嚼功能發育的食物。

三大牙齒隱患部位要細心清潔

而乳牙的第一顆大牙和第二顆大牙之間的縫隙,則是第二大易“壞”部位。“兒童隨著年齡增大骨頭也增大,導致牙縫變寬,容易嵌塞食物殘渣,卻容易被忽略,刷牙也未必能刷到。”趙瑋表示,這個部位的清潔需要使用牙線才能達到較好的清潔效果,孩子較小時家長可幫他們使用牙線清潔,4歲後可培養孩子自己操作。

大牙表面有窩溝,也容易齲爛,需要細心清潔。食物殘渣容易嵌塞在大牙表面的窩溝處,應在孩子六七歲時做窩溝封閉,平常則要細心刷這些易忽略的小窩小溝。

專家指出,門牙、乳牙的第一大牙與第二大牙之間、大牙表面是孩子牙齒三大易“壞”部位,這些部位尤其需要細心刷。

趙瑋指出,口腔醫院兒科中,爛門牙的情況最多,因為不少孩子從小就有含著奶瓶睡覺的習慣,久而久之出現了稱為“奶瓶齲”的爛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