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月光啟蒙》課文教學實錄

《月光啟蒙》課文教學實錄

一、課前匯入

師:(借班上課)同學們,大家好!非常非常好!(笑)這節課,梁老師來給你們當教授。(笑)大家歡迎不歡迎?(齊答:歡迎!)歡迎怎麼沒有掌聲?(熱烈鼓掌)謝謝同學們!謝謝!上學期,我們學過一首詩《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誰會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一個同學經兩次提示,仍然背得結結巴巴,我趕緊請全班同學接著齊背。)

師:我相信這位同學平時背誦一定很流利的,可能因為今天后面的老師多,他心情太激動了,激動得說話都結結巴巴了。(笑)不過,下面還有許多機會,你可要好好表現表現。誰能告訴我,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生:孫友田。(板書:孫友田)

師:孫友田是我們安徽人,他之所以能成為著名詩人,是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啟蒙老師,這位啟蒙老師其實就是他的母親——一位根本不識字的農村勞動婦女。孫友田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聽配樂朗誦《月光啟蒙》最後一自然段: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好母親呢?又是一位怎樣的啟蒙老師呢?竟能給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請同學們開啟語文書,翻到第96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17 月光啟蒙。齊讀課題。)

師:“啟蒙”什麼意思?

生:啟發、教育。

師:啟,開導;蒙,矇昧無知。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知識。請用“啟蒙”造句。

生:媽媽是我的第一位啟蒙老師。

生:我的小學啟蒙老師是王老師。

生:大自然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妙答!老師都沒有想到這樣造句。正是解釋課題的好機會。)

師:回答得真好!請同學們掌聲鼓勵!(鼓掌)大自然是我們每個人的啟蒙老師,月光也可以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月光啟蒙”是什麼意思?

生:小時候,母親在月光下對我進行啟蒙教育。

師:課題不叫《母親啟蒙》,而叫《月光啟蒙》,顯得多麼富有詩意啊。同學們以後在寫作文時,也要注意,首先使你的題目就能抓住讀者的眼睛,可以像《月光啟蒙》這樣充滿詩情畫意。

二、學習課文

師:請幾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大家注意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本文講了月光下母子之間的哪幾件事?(學生開火車朗讀,要求其他學生集體糾錯。)

師:謝謝幾位高手的朗讀!(笑)請說說母子之間發生了哪幾件事 ?

生: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豎行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

師:母親為我唱起了什麼歌謠?

生: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師:請說說你對這首童謠的理解?

生:這首歌謠讚美了媽媽勤勞、講衛生。

師:不光是讚美媽媽,它讚美了所有的勞動人民,還讓人感覺到勞動是快樂的。媽媽還唱了什麼歌謠?

生: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師:請說說你對這首童謠的理解。

生:媽媽想帶兒子飛到雲南住大樓房。(笑)

師:古代有句話叫“鳳凰非梧而不棲”,現在有句話叫“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鳳凰象徵著好運氣、好兆頭。那時候,農村住的都是土牆草屋,雲南的瓦屋和樓是最理想的住所了。這首歌謠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在我小時侯,大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現在這個理想早已實現了,人民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師:請用課文中的句子,說說媽媽是怎樣吟唱這些歌謠的?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母親深情地唱著歌謠,她的聲音甜甜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溫暖柔和,像小溪的流水潺潺悅耳。這歌聲好像樹上的黃鸝在歌唱,又像從遙遠天邊傳來的天籟之音;聽著這樣的吟唱,我的心兒都醉了。請大家注意,歌聲是用耳朵聽,芳香是用鼻子聞。母親唱歌謠,作者卻說“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明明是聽覺,怎麼會變成嗅覺了呢?誰來說說為什麼?

生:因為母親的歌聲特別動聽、令人陶醉,我感到特別芳香。

生:母親的嗓音甜美、婉轉深情,使作者的內心芳香四溢。

生:動聽的歌聲就如同瀰漫在空氣中的芳香一樣,讓我們陶醉。我們彷彿來到一個開滿鮮花的大花園。

師:同學們預習得真好啊!“芳香的音韻”在這裡用了一種修辭手法叫“通感”(板書:通感)。通感指文學藝術創作和鑑賞中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器官間可以互相溝通,不分界限。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幅畫上的紅蘋果,我們就會自然地覺得這個蘋果又香又甜,因為人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可以把視覺變成了味覺和嗅覺。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有一個的句子:“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小提琴上奏著的名曲。”他把視覺想像成聽覺,也是用了通感的修辭。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也要嘗試運用通感這種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師:同學們,歌謠歌謠,當然要唱出來才好聽,誰來唱唱這些歌謠?不會唱?我來唱一唱:“月亮出來亮堂堂……”(笑)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用你熟悉的兒歌旋律來唱一唱這兩首歌謠,注意你是在寂靜的月光下演唱,不要把全村的人和牛都吵醒了。(笑、自由唱一會兒、指名唱、鼓掌大笑)

師:謝謝兩位“民間藝人”的精彩演唱!我們的教室裡好像也飄滿了芳香的音韻。(笑)母親唱著歌謠,不知不覺間教育了我要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家鄉,這就是最好的啟蒙教育呀。母親怎麼會唱那些動人的歌謠的呢?

生:(朗讀第5自然段:那時,我們日子清苦……)

師:請同學們注意,在這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中,有兩個“長”字。這兩個“長”有什麼不同的意思?

生:第一個意思是“生長”,第二個意思是“產生”。

師:回答正確,加一百分!(笑)前一個長的意思是“生長”。由於黃河水含沙量太高,常常改道。歷史上有“黃河三年兩決口”之說,黃河經常決口流經的土地上黃沙沉積,這樣貧瘠的泥土長難以生長莊稼。後一個長的意思是“產生”“流傳”“創造”。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所以我們日子清苦,但是我們從不怨天尤人,我們世時代代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美好的生活,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聽的歌謠。歌謠是寶貴的精神食糧,是無數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他們把自己的善良、智慧、勤勞和對美好的嚮往都寄託在了這一首首歌謠中,並讓這善良、智慧、勤勞伴隨著歌謠代代相傳。“我”的故鄉不僅“長”歌謠,還“長”神話故事、民謠童謠和謎語。

師:最後一句中的“混沌”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我們早上吃的餛飩餃子什麼的?(笑)

生:糊里糊塗,什麼也不懂。

師:因為作者當時還是個蒙童嘛。“豁然開朗”呢?

生:一下子明白了。

師:我一下子明白了什麼?

生: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我要像媽媽那樣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嚮往。

師:掌聲鼓勵一下!(鼓掌)母親用歌謠把家鄉的文化傳承給了幼小的作者,使作者的心靈明朗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母親培養了我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嚮往未來的思想感情。這是多麼好的啟蒙教育啊!唱完了歌謠,月光下的母親,還怎樣給我啟蒙的?

生:講故事。

師:講什麼故事的?

生: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天河相會。

師:嫦娥奔月、天河相會,神奇的故事給懵懂的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母親講得那麼深情,說得那麼神奇,此時明月已至中天,夜已經很深了。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什麼?——

齊:一尊玉石雕像。

師: “玉石雕像”般的母親是什麼樣的形象?

生:母親是美麗、聖潔的。

師: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請同學們看插圖,聽朗讀(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第6自然段)。

師:天空是這樣神奇,我們的人間生活也很有趣呀。童謠有什麼特點?

生:幽默風趣。

師:童謠的語言特點是朗朗上口,節奏明快,幽默風趣。請三位同學分別演唱三段童謠,可以用手打節拍,看誰演唱得幽默風趣。(指名演唱,滿堂大笑。)

師:(小結第一首)你看,勤勞的,吃乾飯;懶惰的,啃鍋沿。我似乎聽到了小老鼠“咯吱咯吱”啃鍋沿的聲音。我似乎聽到當母親說起“小老鼠……”時,作者笑得好開心哦。

師:(小結第二首)多風趣的童謠呀!狸貓可是老鼠的天敵呀! “下不來——”聲音要注意延長。

師:(小結第三首)多麼幸福的毛娃呀,時時有人愛。

師:民謠童謠中勤勞的小紅孩、貪吃的小老鼠、幸福的毛娃,都非常可愛呀!正是這些風趣幽默的童謠讓作者對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想象,那顆混沌的心豁然開朗,這也是一種啟蒙教育啊。我也想到了一首媽媽教給我的童謠:“小扁頭,上高樓,一塊磚頭砸到頭,媽媽打,奶奶揉,哎喲乖乖小扁頭!”(笑)同學們,我們的家鄉的土地上也“長”了許多有趣的民謠童謠呀,誰能說給大家聽聽?

生:打燈籠,照舅舅,舅舅躲在門後頭。

生:一哭一笑,老貓上吊,猴子開門,屁股跌生疼。(笑)

生:缺牙巴,炒菜瓜,一炒炒到外婆家。(笑)

生:精屁股郎當,跑到楊莊,楊莊狗咬,爬起來就跑。(大笑)

生:(略)……

師:同學們,我們的家鄉民謠童謠還真不少呀,隨便說說就這麼多了,希望大家平時注意蒐集整理。不要認為民謠童謠是下里巴人,它也是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啊!下面我們來表演一個小品——猜謎語。我演媽媽,誰上來演孫友田?(老師坐在凳子上,把學生摟在懷裡。)

師:田田,你看,明月已至中天,夜已經很深了。咱們睡覺了吧。

生:不嘛,我沒有瞌睡,媽媽再說一個謎語讓我猜猜。

師:好吧,猜不出來就睡覺哦。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裡邊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

生:朝哪裡猜?

師:(指著學生嘴)朝吃的猜。(笑)

生:(歪著頭想了一會兒)媽媽,我猜不出來。

師:(笑著指著學生腦袋)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笑、學生下)

三、感情昇華

師:《月光啟蒙》真是一曲母愛的讚歌!(板書:母愛)在作者的心裡,童年的夏夜永遠是——(齊答:美妙的)。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我——(師指板書,生齊答: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這些啟蒙教育有如春雨點點,潤物無聲,滋養著我幼小的心田,給我播下了一粒粒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的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生長……時光如流水,伴著皎潔的月華,伴著母親的愛,作者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長大後的作者成了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當他再次回到老母親的身邊,卻發現——(聽配樂朗讀: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髮,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板書:畫一個大大的圓圈,寓意為一輪明月,把所有的板書都包含在內。)(注:每次讀到這段文字時,我都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

師:面對著已經痴呆的老母親,作者又回想起童年美妙的夏夜,耳邊又蕩起母親那深情的、甜甜的、輕輕的嗓音,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作者不由地提起筆來在文章的最後用飽含深情的話語讚美了他那不識字,卻充滿了智慧的母親——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自然段。(生齊讀)

師:在這飽含深情的文字中,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其實,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的偉大無私,你們的媽媽也同樣深愛著你們。只因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母愛有不同的理解。也許你還在為飯菜不可口而大發脾氣,也許你還在為母親的嘮叨而抱怨不止,也許你還在為沒有買到稱心的衣服而怨聲載道……可是,你是否看見母親那忙碌的身影,你是否看見她那擔憂的眼神,你是否看見她那悄悄爬上的皺紋與那新添的白髮……同學們,後天5月13日就是——(齊答:母親節),這也是梁老師今天為什麼來給你們上公開課的原因,我想把這節課當作母親節的禮物獻給我病逝的媽媽。母親節這一天裡,你們有什麼打算呢?可以幫媽媽梳一次頭、捶一次背、做一頓飯、洗一次衣服……你們也可以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在一張賀卡上,母親節那天意外地送給媽媽,我相信這一定是媽媽收到的非常珍貴的禮物!同學們,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深情地朗誦唐代詩人孟郊的一句詩,誰言——(生齊:寸草心,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