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古詩《春望》教案設計

古詩《春望》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七月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蕭條零落,身歷逆境,憂國思家,不免感慨萬端。頭兩句詩即直寫眼前景物: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山河依舊,卻已江山易主,亂草遍地,林木蒼蒼,滿目荒蕪。三、四句是觸景生情:眼望春花卻流出離別之淚,久別的苦情使人聽到鳥兒叫也心驚。五、六句則以家書久絕的誇張描寫,表現了離亂中的思親之情,寫出了“家書抵萬金”這一千古傳誦的名句。最後兩句是由上面的一切所引出作者苦痛之狀,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白髮,幾不勝簪。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感悟詩情,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懷。

3.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憂國憂民與愛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體會其蘊含的思想內涵。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公元756年7月,愛國詩人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好,去投奔肅宗。可是途中被安史之亂的叛軍俘虜,帶到已經失守的長安,他親眼目睹了淪陷後的長安之蕭條零落,身歷逆境,憂國思家,不免感慨萬端,於第二年的三月寫下了《春望》。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春望》這首古詩。

二、簡單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結合預習,初步學習古詩。

1、範讀,學生注意字音。

2、自讀,準確流利。

注意讀準下列字音:抵 搔 渾 簪

3、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抵,值,相當;

渾,簡直

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四、小組合作,疏通詩歌大意

結合預習、書下注釋、相關資料等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詩歌大意。

(詩歌大意:國家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人流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裡由於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僅不高興,還讓人驚心。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裡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黃金那麼寶貴。由於憂傷煩惱,頭上的`白髮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住了。)

五、再讀詩歌,讀出自己的理解。

六、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理解詩的意境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詩人觸景生情,抒寫了傷亂的感慨。

詩的前四句寫春天的長安城的敗象,包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高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

前四句詩人俯仰瞻觀,由近而遠,由遠而近,從城到山河,由滿城草木到花鳥。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親人的慘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二、問題探究

1、這首詩寫於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這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是什麼?為什麼?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

2、引導學生說說每句都描寫了什麼?這些形象各有什麼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悽然。)

3、頷聯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彷彿看到詩人滿頭白髮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

4、深入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其實在這裡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於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5、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前四句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而產生的沉痛和憂傷之情,頸聯抒發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牽掛之情,尾聯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嘆息衰老,又多了一層悲哀。)

6、名句品評。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奧妙在哪裡?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舉手搔頭,意欲解愁,可是搔頭解愁愁更愁,稀疏短髮,幾不勝簪,頓覺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三、體會詩人的情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背誦。

四、總結

《春望》集國優、家愁、人衰之情於一體,讀後讓人百感交集。詩人借景抒情,言為心聲,真切動人的璣珠般的詞句,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板書設計:

春望

杜 甫

景 情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憂國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思親

渾欲不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