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已經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它使教學活動增大了容量,增添了色彩,增加了生動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學校已經實現班班多媒體,筆者在教學中越來越認識到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劉建剛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倡主體性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趨勢。主體性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的過程。

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這種方式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毫無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生命力,沒有興趣或喪失了興趣,學生的知識獲取或智慧開發將受到嚴重的影響。然而學生的興趣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教師去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

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運用多媒體教學後,可創設情景,直觀形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有意、有序地觀察事物,同時也可使課文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字詞變得容易理解。

比如"懶洋洋"一詞,讓學生去理解,學生沒看到畫面之前會用"很懶""懶得很"等籠統的詞語來表達,讓學生用動作表演,他們就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當看過畫面之後,再讓他們去說,他們會說"躺在地上什麼也不幹""躺在地上,蹺著腿,搖著尾巴,什麼也不幹"等,他們會用更豐富的詞語來描述他們理解的詞意。再讓學生去演一演,他們會學著畫面上的小獅子,蹺著腿,哼著調,把小獅子的懶樣子表現得惟妙惟肖。還有的學生自己創造出更好的語言和動作,他邊搖頭晃腦邊說:"嗯!今天天氣真好呀,曬曬太陽多舒服呀。"就這樣,他們輕輕鬆鬆地就化難為易了。

學生對聽故事,看動畫興趣十足,把學習材料變成動畫,那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當學生盡情地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美妙聲光變幻後,再捧起書本細細地品味書中的內容,肯定能再次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而在數學教學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認識,表面積、體積概念的教學,都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再從實物抽象出圖形,利用動畫效果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基礎。

形象生動的動畫-幫助學生釋疑對問題的理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單靠語言的描述和圖片的展示,很難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體教學具有動感,並能將聲音和畫面有機結合。

運用多媒體把所教學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趣味化,將具體的事物在虛與實、快與慢、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部分與整體等形式上相互轉化,特別是關鍵問題的特寫鏡頭,有利於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比較複雜的、抽象的科學知識,加強認識的深刻性。

有的科學實驗瞬間完成,學生根本無法瞭解事物發展的整個過程。將這一過程用多媒體演示出來,就能化動為靜、化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時,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惑,先將問題拋給學生,在他們無法理解的時候,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形成問題的過程一一演示,幫助學生抽絲剝繭,找出問題關鍵所在。

這樣,學生在形象化的演示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在講授"消化系統"時,學生都知道人每天都需要吃東西,而對吃下去的食物究竟哪兒去了卻不得而知。

藉助錄影"食物旅行記"來幫助學生理解,使他們明白食物在口腔裡被嚼爛後經過咽喉先入食道再入胃,胃就像個大大的"食品粉碎機",不停地把食物磨碎磨爛,然後送入小腸,小腸把食物中的營養都吸收了,剩下的食物廢渣進入大腸,最後變成糞便排出體外。

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技術釋疑,有助於提高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變複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加深他們對科學事物與自然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改善教學手段-突破教學難點從心理和思維來分析,對於學生來說往往是習慣於靜態分析,而對於許多"瞬變"的物理現象,一些需要透過抽象思維來解決的概念感到比較困惑。因此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則能模擬常規教學手段難以完成的演示、實驗,從而變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為突破教學難點提供新的有效途徑。比如"透鏡"中透鏡成像作圖是難點,它的焦點在哪裡,透鏡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畫圖,以及在實驗裝置上比劃,都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然而,用Authorware事先畫好相應的光路圖,然後再分成若干塊,並排列好先後順序。播放時,根據需要可以進行一塊或幾塊地播放,而且塊與塊之間時間可以隨意控制。

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已經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它使教學活動增大了容量,增添了色彩,增加了生動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學校已經實現班班多媒體,筆者在教學中越來越認識到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劉建剛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倡主體性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趨勢。主體性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的過程。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這種方式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毫無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生命力,沒有興趣或喪失了興趣,學生的知識獲取或智慧開發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然而學生的興趣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教師去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運用多媒體教學後,可創設情景,直觀形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有意、有序地觀察事物,同時也可使課文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字詞變得容易理解。

比如"懶洋洋"一詞,讓學生去理解,學生沒看到畫面之前會用"很懶""懶得很"等籠統的詞語來表達,讓學生用動作表演,他們就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當看過畫面之後,再讓他們去說,他們會說"躺在地上什麼也不幹""躺在地上,蹺著腿,搖著尾巴,什麼也不幹"等,他們會用更豐富的詞語來描述他們理解的詞意。再讓學生去演一演,他們會學著畫面上的小獅子,蹺著腿,哼著調,把小獅子的懶樣子表現得惟妙惟肖。

還有的學生自己創造出更好的語言和動作,他邊搖頭晃腦邊說:"嗯!今天天氣真好呀,曬曬太陽多舒服呀。"就這樣,他們輕輕鬆鬆地就化難為易了。學生對聽故事,看動畫興趣十足,把學習材料變成動畫,那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當學生盡情地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美妙聲光變幻後,再捧起書本細細地品味書中的內容,肯定能再次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而在數學教學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認識,表面積、體積概念的教學,都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再從實物抽象出圖形,利用動畫效果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基礎。